二戰時的日本海軍和英國海軍相比,哪個更強?

木衛二1111


日本海軍從明治維新開始就師從英國,無論是體制還是武器單位都是使用英制。就連甲午海戰和日俄戰爭的對馬海戰的主力軍艦都是從英國購買。就連日本江田島海軍兵學校的紅磚都是扎努們從英國進口的,而日本進入無畏艦時代都是靠向英國購買“金剛級”才進入無畏艦時代的。





當英國開始涉足海軍航空領域時,日本緊隨其後,日本也是海軍航空兵力量的先驅,而在早期日本海軍航空兵相比於英國並沒有太大的差距。而在水面艦艇力量日本絕對處於劣勢,而日本唯一的優勢就只有海軍航空兵,特別是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後,隨著日本新型艦載機的出現就更加拉大了雙方的差距。而二戰時期就是航母的天下,所以相比較,日本這個學生已經在1940年後戰鬥力已經超過了英國老師。


這一點從印度洋的海戰中就可以得出相關的結論,英國派往遠東“Z艦隊”直接覆亡,英國在遠東面對日本人攻勢幾乎毫無還手之力,所以相較而言日本海軍的戰鬥力已經完全超越英國,英國人奉行的“大炮鉅艦”注意在新生航空力量下被打得體無完膚,而這一點還是英國人教會日本人的。沒錯日本偷襲珍珠港就是英國偷襲塔蘭託港的翻版。而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前日本就已經擁有全球最大的航母編隊。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二戰時期,日本的海軍給人一種非常強大的感覺,在亞洲臨海無人能敵,吊打各國海上力量。前期在太平洋上和美軍對決,甚至把美軍打得抱頭鼠竄,打了許多讓美軍苦不堪言的戰爭。

中途島戰役過後,很長一段時間也能和美軍五五開,直到羅斯福爆兵,大造航母來收拾山本五十六。

日本的海上力量的確很強大,但是要和英國比起來,日本還是遜色幾分。

就拿航母為例


整個二戰進行中的時候,日本竭盡全力,全國的工廠齊開,才造了12艘航母,即使加上戰前也不過25艘,到後期基本打光了,而英國僅僅在二戰中就造了30多艘,二戰結束時英國海軍在役航母高達50多艘。

從海軍規模上來看,二戰前日本海軍的規模僅次於美英。日本跟美國在太平洋短兵交接之前,美國的海軍噸位約為143萬噸,英國為130萬噸,日本為119萬噸,日本海軍噸位比美英略低。不過日本海軍艦船建造得晚、大部分技術較新、航母數量較多,所以二戰前期日本的實力並不遜色於美英。

日本輸就輸在技術創新和工業能力上。

技術上來說,雷達等新型裝備都是英美建造的,英國海軍也掌握了許多日本海軍沒有的造船技術。

工業能力上就更不用說了,日本的資源匱乏是出了名的,太平洋戰爭前期能有這麼多數量的裝備還是舉國上下省吃儉用一點一點擠出來的,打完就沒了。

不像英國,前世界第一工業國的工業製造能力不是吹的,耗完一波還能繼續建造。

所以說,還是英國海軍略勝一籌咯。


青年視紀


英國和日本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兩大海軍強國,海軍的力量是僅次於美國海軍的兩大海上力量。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雙方各自在海戰中都有不錯的表現。英國的海軍完全碾壓德意海軍,日本海軍更是敢直接發動對美國海軍的戰鬥,因此二戰結束後大部分人對這兩個國家的海軍哪個更加強大存在著很大的爭議,有些人認為英國的海軍勝過於日本的海軍。對此日本和英國這兩個國家的海軍誰的實力更強?個人覺得應該是,英國的海軍更強。

首先我們可以先來看看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雙方的海軍實力對比。1939年,英國有本土、地中海、遠東、後備四支艦隊,其中有八艘航空母艦,戰列艦約有12艘,戰列巡洋艦約3艘,輕型和重型巡洋艦約60多艘,潛艇60多艘以及其它數量巨大的護衛艦,魚雷艇等等輔助艦隻,總噸位差不多超過了130多萬噸,英國的海軍整體實力與美國不相上下,然而因為受到華盛頓條約的限制,日本的海軍規模被牢牢的限制在美國和英國60%以內,雖然日本偷偷造不少,不過一直到1941年底,日本才製造出了10艘航空母艦,十艘的戰列艦、約有30多艘的輕重巡洋艦和約有100多艘的驅逐艦,總的噸位只有119萬噸,對比1939年的英國海軍,只相當於英國海軍總噸位的90%,和英國相比明顯存在很大的差別。



其次,再來看看雙方的造船技術。作為老牌的海軍強國。英國不論在傳統技術領域還是在造船藝術方面都遠遠高於日本,我們可以以日本的大和級來看,大和級所使用的鋼鐵大部分都是從德國進口的,其中鑽頭也是英國牌的,而在方面英國是完全自己生產的。日本在這幾個方面和英國比較是明顯落後於英國的,要清楚。雷達、深水炸彈、航母蒸汽彈射等海軍技術大部分都是由英國人發明的。當時的英國海軍已經裝備了雷達系統,反觀日本海軍卻還在繼續的使用貓眼神攻。



因此,綜合上述可以分析出來二戰時期的英國海軍比日本的海軍要強大。不僅在數量上擁有絕對的優勢而且在技術更新方面比日本更加的先進。


努力成就你我他


排除掉1944年時已經趨於崩潰的日本聯合艦隊,除非在北大西洋波濤洶湧的海域進行戰鬥,否則英國皇家海軍幹不過日本聯合艦隊。

二戰時期海戰核心是航母力量的對抗,基本上一方航母艦載機拼完,就開始考慮撤退的事情。但是二戰初期,英國航母的科技樹點歪了,對於裝甲防護太過於熱情。

在《海軍假日條約》中雖然皇家海軍在航母噸位配額上要超過日本,但大部分噸位都是用在一戰時期戰列艦、戰列巡洋艦和巡洋艦的改裝航母上,二戰爆發時,英國擁有多達5改裝航母,而且排水量和載機量都比較小,最大的鷹號航母改裝後也就2.2萬噸,載機量僅為區區21架。載機量最高的光榮級航母,在1935年完成改裝後,載機量也才達到48架水平。30年代初暴怒號、光榮號和勇敢號停泊在錨地

相比較日本聯合艦隊,雖然兩艘主力赤城加賀也是改裝航母,但是其改裝基礎是一戰後進行造艦競賽的超級戰列艦和超級戰列巡洋艦,並且是在船廠造了個船體後就進行改裝,不僅排水量噸位更大,而且改造方便性也比皇家海軍的那一堆要好的多。改造後赤城號標準排水量達到3.6萬噸,加賀號標準排水量達到3.8萬噸,兩艦最大載機量都達到90架。赤城號航母(二次改裝後)

之後的新造航母方面,皇家海軍完全走歪了,實際上英國皇家方舟號航母設計還算相當不錯,2.2萬噸標準排水量情況下封閉機庫、整體結構,帶雙層機庫的裝甲航母。在設計最大載機量72架(實際一般攜帶60架)同時,擁有當時非常強的防護能力。飛行甲板擁有64mm的裝甲防護,可以對抗2130米高度投擲的500磅航空炸彈攻擊;側舷有114mm的裝甲帶,可以承受輕巡洋艦152mm的炮擊;核心區還有89mm的裝甲防護,總裝甲噸位達到2850噸,還帶有水下的防魚雷隔艙。可以說是代表了當時最高的航母設計水平,但是英國僅建造了這一艘。

牛牛的皇家方舟號航母實際上設計已經相當不錯,但後面的光輝級完全是走上極端,成為反面教材。

英國為了二戰準備建造的4艘光輝級航母完全是對裝甲防護達到變態的追求,2.3萬噸的標準排水量,但是由於單層機庫設計,設計最大載機量僅為43架,實際載機量僅為36架。不過其裝甲防護能力完全是個變態,76mm的飛行甲板裝甲以及114mm的機庫側面裝甲,組成一個非常堅固的裝甲盒子,可以承受1000磅航空炸彈的轟擊!水線裝甲114mm,內部還有頂部76mm,側面114mm的裝甲區,用來保護整個動力艙、彈藥庫和油庫。這裝甲能力,除非日本聯合艦隊用對付戰列艦的“八十番”炸彈,否則真的啃不動。

光輝級航空母艦,航母中的鐵烏龜

而日本聯合艦隊與皇家海軍在航母使用上,則完全是徹底的相反,一堆脆皮,但是載機量賊大。在跟英國海軍一樣,同屬於不喜歡摺疊機翼和不喜歡甲板留置情況下,由於採用雙層機庫高速裸奔思路,艦載機水平跟皇家海軍的那一票航母相比,完全是一個頂兩水平。赤城加賀載機量都是90+,標準排水量1.6萬噸蒼龍飛龍最大載機量也達到73架(一般攜帶57架),標準排水量3萬噸的翔鶴瑞鶴載機量達到84架,標準排水量1萬噸的龍驤號都可以42架艦載機,再加上標準排水量2.6萬噸載機量53架的飛鷹號與隼鷹號、標準排水量1.1萬噸載機量31架的瑞鳳翔鳳龍鳳。在1941年前後雙方艦隊航母拉出來對砍的話,日本聯合艦隊航母艦載機擁有730多架對410多架的絕對數量優勢。

IJN參上,不要說畫風問題……

不僅是數量優勢,在質量上日本海軍艦載機也擁有絕對優勢,零式戰鬥機在二戰初期是橫掃天空,皇家海軍當時最好的艦載戰鬥機不過是海颶風,但是主力機型卻是雙翼機的海鬥士。皇家海軍唯一能夠與美日主力艦載機相比的“海噴火”受制於起降視野不好,一直到1944年從美國海軍學習了同樣“反人類視野”的F4U起降方式後才得以解決。至於進攻的矛頭,則是立下赫赫戰功的旗魚魚雷機,感謝戈林把,要不是他廢掉德國齊柏林航母,皇家海軍那裡來的如此安逸日子。英國當時航母主力艦載戰鬥機,格羅斯特“海鬥士”。

不僅如此,二戰初期航母運用水平方面,日本聯合艦隊是最出色的,即使是美國海軍也無法與之比擬。上世紀30年代各國海軍對於航母的應用都可以說是一片懵逼狀態,到了二戰爆發時,日本聯合艦隊對於航母的理解和運用水平最高。

一是雙航母編隊的組織和調度,聯合艦隊從1928年(昭和3年)開始研究固定航母編隊的探索,率先將同一水平的兩艘航母編組成固定的“航空戰隊”進行同一攻防訓練,在太平洋海戰中,一航戰、二航戰和五航戰們歷次激烈的海空大戰中,也充分證明了雙航母編隊的在攻防效率遠超2個單獨的航母編隊,直至今日,雙航母編隊戰術還是航母戰術的基本戰術應用。日本在建造飛龍號航母的時候,將其艦島佈置在船的左舷,設想是與常規右舷艦島的蒼龍號組隊時,兩艘航母艦載機進行起飛和降落盤旋時可以向不同方向錯開,但實際使用時發現更加凌亂,事故率更高,後在建造五航戰翔鶴瑞鶴時,重新統一回右舷艦島佈置。

二是艦載機進攻組織能力。這方面小鬼子們“月月水火木金金”操練出來的精英飛行員真心強,不僅可以打出高達83%的投彈命中率,還可以打出非常精彩出色的“多編隊複合打擊”效果。艦戰、艦爆和艦攻多機種配合,編組成多個編隊,從多角度對目標發動聯合立體式打擊。從珊瑚海海戰開始,到中途島,再到聖克魯斯海戰,被日本海航盯上的美國海軍航母編隊,可以說是即使在密碼破譯情況下,只要日本海航打出這一套立體式進攻,依舊是非死即重傷。美國海軍當時搞全甲板進攻戰術,玩一波流戰術,就是沒信心擋住日本海航的攻勢,乾脆在死之前放大招跟對方拼。一直等到日本精英飛行員被消耗的七七八八之後,才終於可以挺起腰桿。美國海軍的全甲板一波流戰術在戰爭初期整體水平和素質不如日本情況下,取得相當不錯的戰果

所以在1944年之前,英國皇家海軍根本無法與日本聯合艦隊拼,雙方航母力量組織和運用能力差太大。到1944年之後,皇家海軍兩艘最大載機量80架的裝甲航母“怨仇級”服役之後,同時英國海軍學習美國海軍的一些航母應用,包括進行甲板留置等增加載機量。再加上海噴火、大青花魚等新型艦載機投入使用,皇家海軍才算有可以與日本聯合艦隊一戰的能力。但更重要的是此時的日本聯合艦隊航母力量已經是敗亡前夕,日本海航已經無法訓練培養出合格的飛行員進行消耗了,新服役的雲龍級航母都淪為運輸艦,連同戰功卓越的五航戰祥鶴瑞鶴在萊特灣大海戰中都只能淪為誘餌艦隊。不過需要說明的是,雖然日本海航二戰初期整體素質和水平非常高,但不是沒有弱點,高空防禦能力很差,而且蜜汁自信,在整體艦隊防空能力不足情況下,掩護船數量還較少。

此外,還有種需要另外說明的情況就是作戰海域。二戰時期太平洋戰場上日本與美國的海空大撕逼決定勝負,一個重要原因是太平洋戰場環境比較利於早期航母發揮,海域開闊,海況良好。如果到了英國與德國撕逼的北大西洋海域的話,那就完蛋鳥。狂暴的西風帶影響下,北海和挪威海等北大西洋海域是出了名的狂風巨浪區域,1988年,排水量5萬噸的美國海軍中途島號航母被搖出41°傾斜,差點掛掉。就日本聯合艦隊那票高重心,開放艦艏的航母,到了北大西洋能活下來就算不錯了。1988年中途島號航母,當時飛行員說能看到航母另一側躍出水面的螺旋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