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行徵信倒計時 信用為王時代開啟

百行徵信倒計時 信用為王時代開啟

十月下旬中國人民銀行透露,首家市場化個人徵信機構——百行徵信有限公司預計今年年底可向市場提供個人徵信服務,首批P2P網貸機構借款人惡意逃廢債名單已經納入徵信系統。現距離2019年僅剩20天,“個人徵信服務”即將揭開神秘面紗。

打破信息孤島 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

在業內人士看來,百行徵信將通過多維度的徵信記錄,充分挖掘和利用個人信用信息的價值,將缺乏銀行信貸記錄的“長尾”客戶納入徵信服務範圍,有利於擴展徵信覆蓋人群,提高社會信用服務水平,降低社會交易成本,服務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不僅如此,組建百行徵信還有利於共享個人徵信信息,化解信息孤島的困局,緩解個人徵信產品有效供給不足的問題;有利於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有效遏制“過度多頭借貸”、“詐騙借貸”等亂象,促進互聯網金融行業的健康有序發展;有利於貫徹個人信息隱私權益保護原則,防止個人信息被過度採集、不當加工和非法使用。

確保信息安全仍是重中之重

11月8日,由中國人民銀行主辦的第五屆世界互聯網大會“金融科技與信用社會建設”分論壇在浙江烏鎮召開,百行徵信有限公司朱煥啟董事長強調,關於個人信息的收集和使用,更加需要強調主體授權、強調使用合規可信的數據,注重信息安全和個人信息保護。

根據央行徵信中心的統計,目前查詢信用報告的主體中,金融機構和個人幾乎各佔一半。越來越多的個人開始關注徵信記錄,個人信用意識也是空前高漲。當前金融科技快速發展為徵信行業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徵信信息的經濟價值和安全壓力是同比上升。全球知名的互聯網公司均發生了信息洩露事件,信息安全成為技術帶給徵信行業的一個巨大挑戰。

對此,人民銀行徵信局萬存知局長曾表示,我國徵信管理下一步的重點,首先是要確保信息安全。央行強化從嚴監管,牢牢守住徵信信息安全防控風險底線。圍繞這一任務,萬存知指出,央行藉助互聯網、大數據等技術正在積極進行方案設計,推動互聯網信用體系建設。

個人信用 無價之寶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注意到了“信用”的重要性。然而,由於中國目前的徵信系統還不夠健全,所以還有不少人敢於明目張膽地當“老賴”。未來,央行徵信中心與“信聯”平臺再進行下數據互通,將讓中國所有講信用的老實人暢通無阻,更將讓中國所有不講信用的老賴無處遁形。百行徵信正式服務上線後,對於行業來說,有利於提高行業風險防控水平;對於投資人來說,也意味著可以更加放心地進行投資……

未來,人與人之間相比的不僅僅是學歷、財富、社會地位等等,信用將成為更重要的因素。人無信不立,信用也將消滅一切不公平和黑暗,信用為王的時代已揭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