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文化綜藝火了,亞文化呢?

亚文化综艺火了,亚文化呢?

《中國好xx》、偶像真人秀、選秀……國內綜藝的“翻版”時代雖然沒結束,大眾們的審美可是該疲還得疲的。

怎麼辦?哪裡有新鮮勁兒高的內容呢?

這不,嘻哈、街舞、灌籃、機器人、二次元再到最近的電音,所謂的亞文化圈子成了這些綜藝製作者們的取材來源。

亚文化综艺火了,亚文化呢?

觀眾圖個新鮮見識,亞文化婆羅門破口大罵,效果有了,意義何在?

  • 亞文化綜藝是一場“造IP你行我也行”的競賽。

說到綜藝,或者是說泛娛樂領域的生意,都繞不開IP。

IP是啥?對於文娛乃至媒體行業來說,IP就是生命源泉,大IP就像系統發生樹,創造出屬於自己的宇宙。

那麼綜藝呢?

《快樂大本營》、《中國好聲音》、《歡樂喜劇人》、《爸爸去哪兒》、《奔跑吧》、《極限挑戰》等等大熱門都十分重視自身的“IP化”,圍繞綜藝本身的品牌大搞跨界營銷、遊戲、周邊、電影。

不過,綜藝IP是不是真的能像漫威、DC或是《西遊記》一樣持續造血呢?

我們可以這麼想想,關於這些綜藝,你看下去的動力是什麼?

更多還是參與綜藝的那些明星、藝人們,對這些綜藝的支持更是僅限於播出的那段時間。

創客星球CEO茹晨有這麼一段關於綜藝IP的說法很到位:

那些具有情感沉澱、共同文化、形成社群的綜藝節目才有真正的IP。


綜藝本就是個快速迭代的產品,而中國綜藝節目不存在IP。

“中國版的xx”總是撇不清山寨嫌疑,即使名正言順買來了版權,也火不過幾季。

這麼一看,什麼是我們特有的,大眾真的沒見過的,還能熱起來的東西呢?

亚文化综艺火了,亚文化呢?

大家不約而同的瞄準了亞文化,把亞文化的IP標籤貼起來,搖旗吶喊“我要讓更多人瞭解什麼是真正的xx”。

在《中國有嘻哈》火爆後,街上多了不少梳著髒辮兒、穿著寬鬆衛衣、姿勢不屑的年輕人。

也有不少論文抓住這個節目大肆分析起來,這一切都表示,這股來自地下的文化力量真的在大眾化媒體渠道的包裝下成了主流。

緊接著,他們就搶著搞了街舞、灌籃、電音、鐵甲……

一種趕著做新鮮的潮流就這樣起來了,甚至“亞文化”作為標籤本身被寫進宣傳軟文中,告訴全世界,尤其是廣告主,看這裡,我獨一無二。

那麼,拿亞文化賺吆喝到底值不值呢?

亚文化综艺火了,亚文化呢?

關注領英中國內容編輯姜紅獲取科技領域最新動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