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文化综艺火了,亚文化呢?

亚文化综艺火了,亚文化呢?

《中国好xx》、偶像真人秀、选秀……国内综艺的“翻版”时代虽然没结束,大众们的审美可是该疲还得疲的。

怎么办?哪里有新鲜劲儿高的内容呢?

这不,嘻哈、街舞、灌篮、机器人、二次元再到最近的电音,所谓的亚文化圈子成了这些综艺制作者们的取材来源。

亚文化综艺火了,亚文化呢?

观众图个新鲜见识,亚文化婆罗门破口大骂,效果有了,意义何在?

  • 亚文化综艺是一场“造IP你行我也行”的竞赛。

说到综艺,或者是说泛娱乐领域的生意,都绕不开IP。

IP是啥?对于文娱乃至媒体行业来说,IP就是生命源泉,大IP就像系统发生树,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宇宙。

那么综艺呢?

《快乐大本营》、《中国好声音》、《欢乐喜剧人》、《爸爸去哪儿》、《奔跑吧》、《极限挑战》等等大热门都十分重视自身的“IP化”,围绕综艺本身的品牌大搞跨界营销、游戏、周边、电影。

不过,综艺IP是不是真的能像漫威、DC或是《西游记》一样持续造血呢?

我们可以这么想想,关于这些综艺,你看下去的动力是什么?

更多还是参与综艺的那些明星、艺人们,对这些综艺的支持更是仅限于播出的那段时间。

创客星球CEO茹晨有这么一段关于综艺IP的说法很到位:

那些具有情感沉淀、共同文化、形成社群的综艺节目才有真正的IP。


综艺本就是个快速迭代的产品,而中国综艺节目不存在IP。

“中国版的xx”总是撇不清山寨嫌疑,即使名正言顺买来了版权,也火不过几季。

这么一看,什么是我们特有的,大众真的没见过的,还能热起来的东西呢?

亚文化综艺火了,亚文化呢?

大家不约而同的瞄准了亚文化,把亚文化的IP标签贴起来,摇旗呐喊“我要让更多人了解什么是真正的xx”。

在《中国有嘻哈》火爆后,街上多了不少梳着脏辫儿、穿着宽松卫衣、姿势不屑的年轻人。

也有不少论文抓住这个节目大肆分析起来,这一切都表示,这股来自地下的文化力量真的在大众化媒体渠道的包装下成了主流。

紧接着,他们就抢着搞了街舞、灌篮、电音、铁甲……

一种赶着做新鲜的潮流就这样起来了,甚至“亚文化”作为标签本身被写进宣传软文中,告诉全世界,尤其是广告主,看这里,我独一无二。

那么,拿亚文化赚吆喝到底值不值呢?

亚文化综艺火了,亚文化呢?

关注领英中国内容编辑姜红获取科技领域最新动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