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丁山為何要三請樊梨花?


樊梨花美麗無雙,武藝超群,當世天下無敵,雖多次受辱含冤,卻深明大義顧全大局,以德報怨。薛丁山與樊梨花的故事是以唐貞觀年間平定西北邊亂為背景,講述熱血兒女平亂邊關的壯麗場面。薛丁山三請樊梨花被民間戲曲等藝術形式廣為流傳。成為民間家喻戶曉的故事膾炙人口。

薛仁貴作為一路元帥奉旨帥率兵征討寒江關。陣前樊梨花鐘情二路兵馬大元帥薛丁山私定終生。其父樊鴻早將樊梨花許配給白虎關守將楊藩,其父規勸無果持劍要殺樊梨花不料失足觸劍鋒而死,樊梨花兩個兄長不依不饒,被樊梨花殺死。樊梨花開關降唐,薛仁貴收了樊梨花,感其忠義準與丁山成婚。洞房花燭夜有奸細傳播梨花為嫁薛丁山殺父殺兄獻關,丁山誤解樊梨花殺父不知廉恥的意圖,言語不合之間遂休之。後丁山陷烈焰陣請出梨花相救,後又一次誤會而休之。梨花收薛應龍為義子,再救丁山,丁山疑而三次休之。

薛丁山迫於軍令單人匹馬到寒江關請樊梨花,守將吳戈言辭質問當面奚落與他,丁山一怒之下跑了回來,因軍情緊急薛丁山領命二請樊梨花。梨花貼身女婢鐵珍,見丁山來意不誠,怒將其驅逐出關,樊梨花知薛仁貴被困救援搶挑揚藩。仁貴聞得丁山怠慢軍令欲加以軍法。由程咬金擔保丁山第三次去請樊梨花。











崔瑞金


蟠桃會上,有諸天諸宿群仙來赴會,玉帝駕前有金童,與玉女戲耍打碎瓊瑤,玉女失手打碎水晶瓶,玉帝大怒欲問罪金童玉女。有南極仙翁出班啟奏:“他二人戲耍有思凡之心,可罰下凡結為夫婦,了此夙願。”玉帝准奏,立刻下凡。玉女出凌霄殿,撞披頭五鬼星,見生得醜相,格勒一笑,五鬼星道玉女有意,妄起痴心,也走下凡,就是楊藩。金童見玉女逢人便笑,開言便罵賤人,玉女回頭向金童一連三啐,一同下凡。金童乃是薛丁山,玉女乃是樊梨花,因為三啐所以三休。烈焰陣火焰丁山,程咬金一請樊梨花,丁山身陷洪水陣,程咬金二請樊梨花,樊梨花誥封極品,薛丁山三請樊梨花。



那抹笑靨如花254


薛丁山三請樊梨花的故事:樊梨花大義滅親開關降唐,薛仁貴感其忠義,令與丁山成婚。丁山誤解樊梨花殺父的意圖,休之。丁山陷烈焰陣,請出梨花趕救,又一次誤會而休之。梨花收薛應龍為義子,再救丁山,丁山疑而三次休之。後丁山兵敗,不得已求助於梨花。把整個故事串起來可見,薛丁山真愛的成份少,更多的是受制於感動。而樊梨花則是敢愛敢恨,文武雙全的奇才。





水無沉影之心


薛丁山和樊梨花,這對“山花CP”,是相濡以沫的恩愛夫妻,是一起血戰沙場的鐵骨戰友,以今天的場景來形容,是一起任職於國家機關的領導幹部,下班後,也過著普通人的家庭生活,所以,既要從男女情愫來分析薛丁山為什麼三休樊梨花,也要從二人身處的歷史背景,來分析薛丁山為何又三請樊梨花。


我們先來說說樊梨花


樊梨花,出生於大唐貞觀年間,與花木蘭、穆桂英、梁紅玉齊名,被稱為“中國四大巾幗英雄”,這四位奇女子,各個深明大義,武藝高強,而相比其她三位,樊梨花的身上,更多了一絲神秘的色彩。


樊梨花從小練武,師父是被尊為女神級別的黎山老母,傳說鍾無豔、高君保的妻子劉金定、樊梨花、穆桂英都是她的徒弟,經她點化,各個武藝高強。順便八卦一下,那位告訴李白“鐵杵磨成針”的慈祥老婦,據說也是她幻化而成。


可想而知,有這樣一位師父,弟子的本領和才情自然都會高人一等。



樊梨花學有所成後,終於要告別師父下山,這有點像電影《聶隱娘》裡師父,在她下山前囑咐道:“汝今劍術已成,而道心未堅”,據說黎山老母也給了樊梨花一句話:“汝將嫁與大唐小將薛丁山,協助徵西。”


師父的話一般都是很有用的,臨別之際就更顯重要,聶隱娘是發生了反作用,而樊梨花則將這句話奉若神明。


當薛仁貴帶兵來到樊江關,樊梨花遵從師父賜與的金句,開關降唐,有意與薛丁山結為夫妻,一起在平西之戰中出生入死,所以雖然已有婚約在身,在大婚之前,仍毅然離家出走。



已篤定非薛丁山不嫁的樊梨花,請兩朝元老程咬金做媒,保定這門婚事,程咬金欽佩她敢愛敢恨,撫須長嘆:我平生走南闖北,閱人無數,最佩服的就是這位樊梨花。


可惜的是,樊梨花悔婚觸怒了她的老父親,要知道,她的未婚夫也是員大將——白虎關守將楊藩。老父親盛怒之下,大呼不孝逆子,揮劍就想砍殺樊梨花,結果一個不小心失足自觸劍鋒而死。這裡略略有點兒都市狗血劇的氣息,不過也不排除老父親為了給愛女留個臺階,假意盛怒,實際放水而故意腳軟,結果真的不小心,丟掉性命,樊梨花的兩位兄弟見狀大怒,定要誅殺這位妹妹,結果技不如人,反被樊梨花在亂戰中一一失手殺死,這也為薛丁山日後休妻埋下伏筆。



再來說說薛丁山


薛丁山,《舊唐書》中記載:薛訥,絳州萬泉人也,左武衛大將軍仁貴子也。也就是說薛丁山,原型本名就是這個薛訥,從名字看,這個人設就略略有點榆木腦袋,木訥慎言。


所以,樊梨花第一眼看到這麼個榆木疙瘩,還是略略有些提不起氣的,然而身為少帥,薛丁山顏值在線啊~有詩云:“沙場硝煙,英俊少將,勇冠三軍。嘆玉面素袍,鐵石斷腸;柔情似火,冰霜冷對。


冰霜冷對樊梨花,不是沒有原因的,薛丁山早就對老師的養女陳金定甚有好感,是不是又有點《笑傲江湖》小師妹的既視感?薛丁山一點都沒有思想準備,要接納樊梨花,還是有些困難的,加上樊梨花殺兄弒父的種種惡名坐實,他如此根紅苗正的名將之後,怎麼能忍受如此心狠手辣的女子日日相伴?於是,即便薛仁貴收梨花,令與丁山成婚,薛丁山仍然嫌棄不已,再三休妻。



薛丁山三請樊梨花


休掉樊梨花,薛丁山如釋負重,繼續衝鋒陷陣,為鞏固大唐江山四處平亂,雖然薛丁山驍勇善戰,善於用兵,可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這一次不幸陷入金光陣之中,據說只有精通法術的樊梨花才能破陣,無奈之下,只好派人請樊梨花來相救,樊梨花不愧是女中豪傑,當然是不計前嫌地飛奔戰場,救下薛丁山,這是第一請。


人救下來了,薛丁山只好再娶樊梨花。這次薛丁山雖然對樊梨花略有了好感,但總體仍然不冷不熱,本就對妻子有戒備心理的薛丁山,總是懷疑樊梨花假意降唐,一次誤會中,又將樊梨花休掉。


接下來二請、三請都是因為戰事吃緊,樊梨花自己出馬,也派過自己的徒弟救薛丁山於水火之中,又請來程咬金來作為保媒之人,請皇帝賜婚,最終薛丁山無法抗旨,也隱隱察覺,想要這平西之路順暢,少不得樊梨花的鼎力相助。


此刻,樊梨花一是為情所傷,二是也想最終試探一下薛丁山的真心,假裝自己因病身亡,而此刻,薛丁山才終於明白,自己在三番兩次被樊梨花救助時,只是不願意承認喜歡她罷了,如此能上陣殺敵,陣下對自己真情以待的奇女子,天下可還有第二個?實在是不知足,也不知福啊!



當薛丁山終於悔悟,前來哭靈,一把鼻涕一把淚地哭訴自己的種種悔恨和過錯,樊梨花又不免軟了心腸,被他打動,終於冰釋前嫌結為神仙眷侶,而樊梨花也成為薛家軍的靈魂人物。


薛丁山一生戎馬倥傯,鎮守西涼,年72而亡,當吐蕃十萬大軍來犯時,他連勝於武階驛、長城堡,立下赫赫戰功。大唐盛世,也是由無數這樣的邊疆將帥與士兵繼往開來地保衛而成,大至整個王朝的安危,小到家室的安康,相信薛丁山都有理由三請樊梨花。


好啦~八卦到這裡,我們下次問題再見。


國教童蒙學堂


蟠桃會上,有諸天諸宿群仙來赴會,玉帝駕前有金童,與玉女戲耍打碎瓊瑤,玉女失手打碎水晶瓶,玉帝大怒欲問罪金童玉女。有南極仙翁出班啟奏:“他二人戲耍有思凡之心,可罰下凡結為夫婦,了此夙願。”玉帝准奏,立刻下凡。玉女出凌霄殿,撞披頭五鬼星,見生得醜相,格勒一笑,五鬼星道玉女有意,妄起痴心,也走下凡,就是楊藩。金童見玉女逢人便笑,開言便罵賤人,玉女回頭向金童一連三啐,一同下凡。金童乃是薛丁山,玉女乃是樊梨花,因為三啐所以三休。烈焰陣火焰丁山,程咬金一請樊梨花,丁山身陷洪水陣,程咬金二請樊梨花,樊梨花誥封極品,薛丁山三請樊梨花。


大象2046014


為了打西涼國,請了樊梨花三次,因為他休了人家三次,又偏偏打仗用得著人家,於是被李治,程咬金,薛仁貴逼迫著跑去請。第一次和第二次都是陳咬金請的。但是, 第三次是薛 丁山一個去寒江關請了三次,一般說的“三 請樊梨花” 指的是薛丁山第三次請的那 三趟,不包括和陳咬金 請的那些



丹青繪錦繡


樊梨花長得美,有能耐,切偏偏愛上薛丁山並且甘願做妾,這可是令人不解的事。薛丁山三請都能請得動,只有一個原因,賤!薛丁山所以三請,則是出於無奈 ,出於有求於人和貪慕美色,如此之人,哪裡算得上英雄。


不見兔子不撒鷹


從編劇的角度講,想讓故事更曲折離奇,更富戲劇性,從程咬金的角度講,想看到哥們團圓,多一個高手把握大一點,從薜丁山的角度講,一是技不如人,加之有愧於樊,二是內心還是對樊有愛的,如果想起就吐,別說程咬金薛仁貴等勸逼,就是亂棍打死他也不會去。從戲曲導演的角度講,其妹的百般阻攔最關鍵了,有此一波三折的矛盾衝突,這才是戲劇性。

古人有云,事不過三,真是請個十遍八遍,沒有不煩的人。


讀書耕田人王七


薛丁山與樊梨花的故事是以唐貞觀年間平定西北邊亂為背景,描述了一幅熱血兒女平亂定邊、沙場揮戈的壯麗畫卷。薛樊故事膾炙人口、編成戲曲,在民間廣為流傳。

樊梨花是大唐敢愛敢恨的奇女子,她一心想嫁給自己心愛的人。而薛丁山這邊開始沒有思想準備,沒打算與樊梨花成婚。但樊梨花以德報怨,薛丁山終被她的真情所打動。

薛丁山三休三請樊梨花,最終消除誤解夫妻和好,從而顧全大局共同在平西中大破敵軍、班師回朝,有了一個大團圓的美好結局。


詩家魯拜石


休了樊梨花是情之所困,三請樊梨花是戰之所需!不得已而為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