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名字裡為什麼要帶一個看似不吉利的“病”字?

國史春秋


古人名字裡帶“病”字的也不少,比如漢武帝的得力干將、衛青的外甥——冠軍侯霍去病,有興趣的朋友可查一下漢朝時的花名冊,你會發現名字帶“病”字的很多,霍去病只是最著名的一個人物,比如漢朝的王去病,李去病,馬去病等……



▲霍去病

後來的皇帝名字中也帶“病”字。漢朝第十個皇帝漢宣帝劉詢原來叫劉病已。從他以後,李病已、牛病已、馬病已等名字比比皆是。

我發現漢朝帶“病”字的名字很多,這和高官顯貴及皇上名字帶“病”字有關,可以說是一種時尚吧!

到了宋朝,《水滸傳》中的人物病關索——楊雄;還有病尉遲——孫立;病大蟲——薛永。宋朝的著名愛國詞人——辛棄疾(疾、病相同)。當然,有辛棄疾做榜樣,王、李、馬、劉等棄疾的名字如雨後春筍般的湧現。

我所知道的就這些,親們有知道的請補充一下吧!



▲劉病已


秉燭讀春秋


帶“病”字的古人其實並不多,知名的也就劉病已、霍去病,再加一個辛棄疾。

古往今來,沒有人喜歡“病”,更別說名字裡帶“病”了,但古人的聰明在於把“病”和其他字搭配起來,造成完全相反的意思。

1,漢宣帝劉詢,漢武帝的曾孫,又名劉病已,“已”是停止、消除的意思,“病已”就是疾病消除、不得病的意思,父母為他取名時,一定希望自己的兒子健健康康,祛除百病。

(▲ 漢宣帝劉病已劇照)

2,名將霍去病,名將衛青的外甥,名字中的“去”字是遠離的意思,“去病”就是遠離疾病的意思,寓意能遠離疾病,健康長壽。

關於霍去病名字的由來,有兩種說法。

一說是漢武帝劉徹取名。漢武帝寵幸衛子夫,而霍去病的母親正是衛子夫的姐姐,霍去病很小還沒取名的時候,霍媽媽抱著孩子到皇宮探望妹妹衛子夫。當時漢武帝正臥病在床,整個人渾渾噩噩,無精打采,所有人都屏氣凝神,不敢說話,沒想到小小的霍去病卻突然"哇"的一聲大哭起來,昏睡的漢武帝受到驚嚇,猛然醒來,驚得出了一身冷汗,卻頓覺暢快舒爽,病痾瞬間消除無蹤,一高興下就賜給這個小娃娃一個名字——去病。

(▲ 名將霍去病劇照)

一說是算命先生取名。霍去病的父母找了一個算命先生給小娃娃算命,算命先生說此子命中有富貴,年紀輕輕就能當大將軍,不過23歲時會有一場大病,關乎生死,取名“去病”才有可能避過這場大災,但霍去病仍沒能躲過命運安排,23歲英年早逝。

3,抗金名將、宋詞大家辛棄疾,辛棄疾的祖父辛贊崇拜名將霍去病,希望孫子將來能成大將之才,像霍去病一樣為國家建功立業,因此模仿“去病”給孫子取名“棄疾”,意思完全一樣,與霍去病、劉病已的名字有異曲同工之妙。

有人把“去病”、“病已”、“棄疾”解釋為賤名長命,顯然驢唇不對馬嘴。

賤名是真賤,比如給男孩取名貓、狗、牛等,給女孩取名屎、豬等,而且大多是稱呼乳名,絕不可能如此稱呼大名,但“去病”、“病已”、“棄疾”卻是正兒八經的大名,意思也是正面、積極的,完全不是“賤名”。

以詞組入名,在古代並不少見,往往用來傳達美好的願望和寓意,比如有些夫婦受重男輕女思想影響,很想生一個男孩,但事與願違,總是生女兒,為了生一個男孩,往往給女兒取名盼娣、招娣、念娣、引娣、連娣等,又盼、又念、又引、又招,想兒子都想瘋了。

(▲ 名將霍去病雕像)

由此可見,“去病”、“病已”、“棄疾”都是祈望孩子健康,但不是賤名。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飲關注我!


狄飛驚


帶不吉利的“病”字不假,但不是都給否定了嘛!

最為有名的人物,帶“病”和“疾”的,就是霍去病和辛棄疾了。你看,“去病”、“棄疾”,不是把病和疾,都去掉了、棄掉了嘛,所以也沒什麼不妥啊!

就說文青們最愛的辛棄疾吧,他大名是“棄疾”,字是“幼安”,一看就是一體的啊,希望他自小就平平安安,遠離疾病,永保健康。滿滿都是祝福,所以有不好的字眼怕什麼,給你否了就是好的意思了。

而霍去病呢,據說還是漢武大帝親自給取的名字。話說漢武帝的皇后是衛子夫,衛子夫的姐姐叫衛少兒。由於衛子夫很得寵,同胞兄弟衛青又是大將軍,所以姐姐衛少兒也經常可以出入深宮。

有一天,衛少兒抱著霍去病去宮裡看妹妹衛子夫,恰巧漢武帝生病,大家出入都靜悄悄的,怕打擾到大帝休息。結果霍去病一下子大哭,驚得漢武帝出了一身冷汗,但出了冷汗之後,反而感覺輕鬆自在了,病見好。漢武帝就問,是誰帶的孩子哭,一看是衛少兒的,就賜坐,抱過孩子一逗弄,咯咯樂,就很喜歡。大帝說了,孩子這一哭啊,讓我發了汗,這病就給去了,以後就叫“去病”吧,所以就有了霍去病。而且這姓也好,姓霍,有突然、迅即的意思,連在一起,意思就更好了!除了去病、棄疾,還有“病已”之類的,“已”就是結束了、好了的意思,起名的用意都是一樣的。而鄉野民間呢,走得比這些貴族還極端,歷朝歷代各種賤名從沒斷絕過,都是因為孩子成活率低,希望好養活。那些賤名,可比“去病、棄疾、病已”辣眼睛多了~


不入流的大劉


古人的名和字是不同的。取"病"為名似乎不太吉利,不過漢文化豐富多彩,一個姓名中有病,也很趣。

比如大名鼎鼎的漢將軍霍去病,既名"去病”,想來病去身強了,才有日後封狼居胥的威武之軀。應當是小時候體弱多疾,父母擔心健康怕養不好,故取此名。

同樣漢宣帝劉病己,因為"巫蠱之禍",作為衛太子孫子的他,尚在襁褓之中,就被曾祖漢武帝投入大牢。牢中嬰兒能活下來,全靠好心的邴吉令女犯餵奶。只是生活條件太差,小犯人常常生病,眼看就要沒希望了,邴吉於是給取了"病己"為名,希望留住劉據唯一的血脈。



也許名字取得誠心,日後劉病己被霍光選為劉賀替補為帝。作為天子有"病”為名,史無前例,於國事不吉,改名就必須的。霍光便藉口漢帝皆單字為名,為尊祖制,劉病己變成了劉詢。

霍去病為啥沒改呢,因為小時去己病,長大了立志要去漢帝國心腹之病——匈奴禍患,如此也就留下千古最有名的"病"名了

既然皇家貴族都有此舉,民間亦流行開來。大詩人辛棄疾,"棄疾”也是"去病"的書面語言。

父母將美好的願望寄託在孩子名字中,也就成了中華文化中一道獨特的風景

民間取名"狗剩""板凳”"菜花""石頭"等賤名,大抵以名賤好養活。《紅樓夢》中,賈寶玉這樣的嬌貴公子哥兒,老太太也讓各大丫頭直呼為"寶玉”,鳳姐採用劉姥姥以毒攻毒之意,以避生辰不吉,為女兒取名巧兒,也是一樣的道理。

有不少有男性取女性名字,也有男尊女卑,女娃好養活之意。至於累見不鮮的"招弟""盼弟""帶弟",大家也心知肚明哈。


元元的天下


這不難回答,一者賤名不受鬼神嫉妒,二者,帶病的名字也不多,霍去病,劉病已,辛棄疾之類,按漢字字義,去病,是遠離疾病;病已,是病已經結束;棄疾,是丟棄疾病。名字就是一種追求吉祥的涵義。特別是劉病已,經歷很獨特,病已大名,被支持者策劃進祭祀天地活動中的泰山大典中,有趙匡胤點檢當天子一樣的歷史神諭或強勢策劃。漢宣帝劉病已是漢武帝衛衛夫子生的太子劉據的孫子,因劉據的巫蠱案反叛而家世一落千丈流落民間,而天命或使命按因果宿命來說,已降落在這種設計中。要漢朝在漢武帝強力武功戰爭之後再崛起,以文治之興,與漢武武治並立後世。劉病已不僅把家世之病治好回覆名譽,也把漢朝農業推向高峰,去掉了農業農民因戰爭波及衰退貧苦的病,並使匈奴單于俯首稱臣,治好了外敵侵略的病。這在漢朝以柔克剛的治國經典中,漢宣帝劉病已與漢文帝劉恆幾乎殊途同歸,都是在被遺忘的農鄉或偏遠小國代國被直升機式提拔,他們都來自農村,知道民間疾苦,是漢朝難得的明君。病的名字,若這樣分析,還是很有意義的 。


佳鯤傳媒


典型漢朝霍去病,劉病已之名帶病。這兩個人名字為什麼帶病,定有原因。霍去病,一定是因為從小體質弱,才被取名去病,直白,父母希望。他從小就被習武強身健體,否則他長大難有別人不敵之功及體力。關於兒女的名字,是父母因子女之因,也有因其父母之因。

還有其它原因。劉病已是漢武帝劉徹的玄孫,是他兒子太子劉據的孫子。因為盅惑事件被滿門抄斬,皇后衛子夫也不例外,兒子,女兒,孫子涉及一萬多人死了。這個劉病已被一臣救而讓人偷養,長大娶妻,一直在民間,成婚後被選為皇帝。他的名字應該是當皇上後起的,為圖吉利。當年案件已過,不用隱姓埋名,正大光明生活了。個人,家,及天下已太平的意思。


圃香


一提到有“病”字的名,想必大家都會想到霍去病,劉病已,辛棄疾,“去病”和棄疾都是把病痛去掉了,人自然就健健康康了,這名字並無不妥。但像劉病已這樣的似乎很不吉利,古人為什麼起這樣的名呢?

其實不只古人,在我們粵西,上世紀還很多人取特別難聽的名字,據說是那時候小孩夭折率高,而取難聽,賤的名字,就可以平平安安快高長大。比如《白鹿原》裡孝文,孝武,孝義小時候就叫“馬駒”,“驢駒”“騾駒”。

記得小時候,有個老婆婆經常叫我老爸“阿桶”,我知道我爸的名字不是這個,然後我問他,四奶為什麼叫你“阿桶”,然後媽媽說:叫阿桶的人都是小時候“醜陋”,多病,或是他們的兄弟姐妹多夭折。老爸說:他小時候叫“屎桶”,因為奶奶有七個孩子,只有三個長大,而且只有他一個男孩,爺爺奶奶怕他不好,然後起個最賤的名,這樣夜叉,太歲,鬼怪之類的就不會來纏他了。然後,我發現,我們村裡叫“阿桶”的人都是“獨生子”(那時候我們粵西一般人都是兄弟越多越好)。然後,我妹妹小時候,看到四奶叫我爸“阿桶”,她覺得好玩,也經常跟著叫,然後被我老媽臭罵了一頓。那些不好的名字,一般是小時候叫的,我鄰居很多孩子小時候都是叫,阿貓,阿狗,老牛,豬仔……這些的,但是長大了,如果關係不是很好,最好別再叫別人的小名了。

另外,我們粵西起名是很講究的,比如五行缺什麼就起一個關於它的名字,比如水龍,木勝,土福,金旺,楊燊等,同時還要拜契,有的拜比較有福的人做乾爸乾媽,有的拜土地神,也有拜康王,車爺的,還有拜河,田,樹的……

但是這些名字有時候也只是叫一段時間而已,而結婚或入族譜的時候則按輩分來起名,所以在粵西,以前一個人一般都有好幾個名字。


端霞居士


在人的生命中,生老病死,是人無法逃脫的生命歷程,而生和死,則更是人無法選擇,和無法逃避的命運因果,老則是人必然的生命進程,似自然又是必然的結果!而人唯一能有希望撐控的,那就是疾病,即然無法逃避,那人們只能圖個好的結果!!

病字雖不吉利,但還要接受和麵對,即然無法逃避,那不如就勇敢的面對,人一生中真的能不讓病痛纏身,那也是人生中的一大福分!翻看古書,有病字的名字裡,大都是去病和病已,餘在自身的角度來理解,去病和病已,則都是把病去掉的意思,生!人們無法選擇,死!又是必然的結果,老!又是時間和歲月,在生命中的一種表現,若人能在一生中,不被病痛而纏身,那此生也算是得了個善終!

在古人的思想意識中,人的一生是隨名字走的,現在也很多人都這麼認為,所以人的名字很重要,雖然病字不甚吉利,但用到妙處,也許一生則都會吉祥!而能用病字做名字的人,應該是有智慧的人,則從歷史上看,也的確如此。


手機用戶宣德


劉病已是漢朝人,漢朝時期中國的起名文化還沒有像宋明清時期儒家影響那麼大,都是什麼忠君愛國、仁義禮智信等等,像是王守仁、于謙什麼的。也不像我們現在取名都是深受言情劇荼毒,都是類似於瓊瑤劇的畫風。比如大行其道的紫萱、雨軒等等。也不像是我們父輩的建軍、建國,充滿了時代的紅色氣息。前期大家起名多少是帶有一定的紀念意義,比如鄭伯克段於鄢裡的鄭莊公寤生,他的名字由來於他母親生他的時候是倒著生出來的,取名寤生。晉成公名字叫黑臀、齊桓公姜小白、還有姬發的弟弟周公單名一個旦字,也就是姬旦。這些名字都帶有當時的時代氣息。對取名字也沒什麼忌諱,名字嘛代號而已。

說到劉病已,想到了辛棄疾,兩個人名字雖然都帶著疾病二字,但是另一個字都恰好中和了。

大家以後給孩子起名可以嘗試不拘一格,成為花名冊上的一股清流。



甜而不膩小阿騏


古人取名大多用詞考究,想法頗多。因為名字不僅是一種符號,還承載著一種願望、一種文化 ,或源自家族淵源,或來自歷史典故,或出自經史子集,或依憑山川樹木,旨在傳承族史,寄予厚望。可以從一些名人的名字裡看到端倪。

劉病已

漢宣帝劉詢,原名劉病已,漢武帝劉徹曾孫,戾太子劉據之孫,史皇孫劉進之子。

(希望你的病馬上能好)

霍去病

西漢名將、軍事家,名句:“匈奴未滅,何以家為?”

(希望你身體健康,“去”離開之意,遠離疾病)

辛棄疾

南宋將領、詞人,名句:“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

(“棄”拋棄,遺棄,拋棄疾病就是希望遠離疾病)

不光是“病”這類不吉利的字眼,古人也會給孩子起一些“賤名”例如“狗蛋”這種,當然不是出於對孩子的厭惡,相反,給孩子起賤名是寵愛孩子的表現。而且越是被長輩寵愛的孩子,小名就越賤。在醫學水平等各方面都不發達的古代,孩子夭折的事情時有發生,養活一個孩子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因此,無法依託的古人便迷信神靈,信奉“名字越賤,人越好養活”的說法,相信給孩子起一個賤名,妖魔鬼怪等也會因是賤名而厭棄這個孩子,從而就不會來索孩子的命,孩子就能健康成長了。另一方面,以動物的名字來給孩子起小名的,一來妖魔鬼怪不易辨認,二來是家長希望孩子可以像動物那樣健壯,富有生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