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國產綜藝盤點:音綜啞火、親子綜藝熄聲,整體市場疲軟

作者 / 秋實

《即刻電音》中關於#張藝興回應推薦馮提莫#的話題火速登上今日的微博熱搜榜,愛奇藝《青春有你》中的訓練生也已全部亮相完畢,正在熱播和即將開播的綜藝們總是能給吃瓜群眾們的生活帶來諸多“樂趣”。

比如李誕可能要退出《野生廚房》了,即便如此,還得感謝晉升“綜藝勞模”的他為觀眾奉獻了不少笑料。

李誕所參加的節目多為熱門網綜,而在傳統電視端方面,今年,浙江衛視憑藉《我就是演員》及《奔跑吧》《王牌對王牌》等頻繁在綜藝領域“怒刷”存在感。同為國內一線衛視,“娛樂王國”湖南衛視即便仍有《歌手》等王牌節目,但其他新開播節目的市場表現並不十分亮眼。


2018國產綜藝盤點:音綜啞火、親子綜藝熄聲,整體市場疲軟


相較於臺綜方面的稍顯,今年網綜的“江湖”則上演了幾番跌宕人心的混戰大戲,從偶像養成到機器人,從機器人到街舞,題材撞車上的硬剛使得觀眾可以更隨心選擇自己的偏好。

而在政策層面,一系列事件讓監管仿若橫亙在綜藝節目上的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提醒著從業者們不得越雷池一步。

那麼這一年,國內綜藝市場到底都經歷了什麼?


2018國產綜藝盤點:音綜啞火、親子綜藝熄聲,整體市場疲軟


2018國產綜藝盤點:音綜啞火、親子綜藝熄聲,整體市場疲軟


2018國產綜藝盤點:音綜啞火、親子綜藝熄聲,整體市場疲軟



2018國產綜藝盤點:音綜啞火、親子綜藝熄聲,整體市場疲軟


想要堅挺的“綜N代”卻已疲態盡顯

雖然市場上關於“綜N代”收視疲軟的聲音一直不絕於耳,但《奔跑吧2》仍然以6期節目收視破1、4期破2、總網播量為68億的成績收官,從網播量上來看,節目奪得今年TOP30綜藝榜單的榜首位置。

可以看出,新一季的節目在整體上的流程安排和剪輯製作等方面做了一些調整,觀眾口碑也由此出現了小幅上揚的趨勢,豆瓣評分從第一季的5.6漲到了第二季的5.7。


2018國產綜藝盤點:音綜啞火、親子綜藝熄聲,整體市場疲軟


曾經在第三季遭遇過下架風波的《極限挑戰》到了第四季明顯變得“溫和”了不少,以往那種男人團成員之間“鬥智鬥勇”的有趣場景大大減少,轉而出現了很多強行宣傳正能量的畫面。

就這樣,節目口碑不斷下滑,豆瓣評分從第三季的8.2掉到了第四季的7.6。雖然口碑收視都不及以往,但是第四季的節目收視率在後期出現了回暖的跡象,最高時也能位列同時段第一,近35億的總網播量更在說明著“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的道理,況且這批駱駝還沒“瘦死”。


2018國產綜藝盤點:音綜啞火、親子綜藝熄聲,整體市場疲軟


值得指出的是,這裡對於“綜N代”的概念界定需要釐清,是否超過一季的節目是否都要歸類為“綜N代”?這種定義之下的“綜N代”是否都會遇到出現疲態的現象?

娛Sir認為,作為一種約定俗成、但卻並不具有嚴格定義的概念。綜藝節目本身就具有自己的生命週期,一般優質的節目在第三季之前都具有一定的創新空間和題材紅利,會處於一個影響擴散和口碑上揚的過程。所以由於內容本身給觀眾帶來的審美疲勞和外部競爭所產生的觀眾分流更常出現在做到三季之後的節目身上。

最為典型的當屬《中國好聲音》和《歌手》,這節目分別已走過了7季和6季。雖然為了維持自身的生命力,無論在嘉賓陣容還是環節設計上,節目都做了一些調整甚至變革,但創新乏力、觀眾流失、收視疲軟等不斷加劇的問題卻讓它們看起來有點像是日薄西山。


2018國產綜藝盤點:音綜啞火、親子綜藝熄聲,整體市場疲軟


早在今年《歌手2018》開播前,網上就曾爆出關於總導演洪濤表示“已盡力”的消息。對於這兩檔老牌“綜N代”來說,甚至“是否還會有下一季”的傳言也在網絡上漸起。隨著新興節目的不斷增多,無論是觀眾還是行業,他們顯然對這兩檔“綜N代”的生命力還能維持多久是抱有擔憂的。


2018國產綜藝盤點:音綜啞火、親子綜藝熄聲,整體市場疲軟


偶像養成網綜成最大驚喜

如果說《奔跑吧》《極限挑戰》屬於掀起全民追捧熱潮的傳統衛視綜藝,那麼《偶像練習生》《創造101》則代表新興視頻網站將偶像養成這一細分類型推向大眾,成功開啟了偶先養成的元年。

首先點燃起這把偶像養成之火的是開播於今年1月19日的《偶像練習生》。節目上線一小時左右,播放量便突破了1億次。截至目前,總播放量累計增加到了35.9億,微博同名話題閱讀量為155.8億。


2018國產綜藝盤點:音綜啞火、親子綜藝熄聲,整體市場疲軟


如此勁爆的市場表現讓很多人第一次見識到了國內偶像養成節目的潛力和“魅力”,但偶像養成在國內並不是個新鮮事物。這幾年,一線衛視們並非沒有注意到這塊市場,在2015年和2016年,浙江衛視曾分別播出了《燃燒吧少年》和《蜜蜂少女隊》、湖南衛視在2016年推出過《夏日甜心》……只不過,它們最終都陷入了雷聲大雨點小的尷尬境地。

國內的偶像養成節目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成為了一種“偽風口”:不斷有人嘗試,但卻鮮有成功的案例。而《偶像練習生》的成功算是打破了這一困局。

繼《偶像練習生》之後,於4月21日在騰訊視頻上開播的《創造101》更是將這股偶像養成的風潮推至了高潮。由《偶像練習生》和《創造101》成團的Nine Percent和火箭少女101成為國內炙手可熱的一線流量,攬獲不少品牌方的青睞。

值得一提的是,樹大招風,偶像養成節目因為後續被曝出的粉絲集資、粉頭圈錢等新聞引發了監管層的介入:偶像養成、選秀類節目受到嚴格審查,被要求不得過度娛樂化。如今正處於籌備期的《偶像練習生》第二季已悄然改名為《青春有你》。


2018國產綜藝盤點:音綜啞火、親子綜藝熄聲,整體市場疲軟


為什麼傳統一線衛視做不到的事情,新興視頻平臺卻能辦到?首先當然跟市場環境正在逐步走向成熟有關,這使偶像養成節目具有了爆紅的土壤,加之平臺方在造星能力和運營模式上進行革新,移動互聯網的興起也為偶像粉絲之間的互動提供了重要媒介。

經過市場的積累和孕育,國內已經存在不少被大小經紀公司把持、具備偶像潛力的非素人藝人,這構成了節目的重要選手供給庫。不再以實力強弱作為唯一的篩選標準,節目充分挖掘潛藏在選手背後的努力、付出等更為多元的特質,製造出了不同於以往偶像養成節目的看點。在票選環節,真正讓粉絲參與其中,影響甚至改變選手在比賽中的走向,強化節目的“養成”屬性。最後,加以粉絲病毒式的營銷手法,迅速提升了節目影響力。

事實上,在《創造101》的背後反映了騰訊視頻所力推的“新偶像戰略”:通過節目孵化偶像,整合國內經紀公司和相關資源,運用互聯網技術和產品運營方法來打造和完善“發掘偶像—打造偶像—運營偶像”的這一全產業鏈條。


2018國產綜藝盤點:音綜啞火、親子綜藝熄聲,整體市場疲軟


垂直綜藝的爆款湧現和遍地開花

除了偶像養成,今年視頻平臺還將對壘陣營擴展至了街舞、機器人等更多細分領域。如《熱血街舞團》和《這!就是街舞》、《機器人爭霸》和《這!就是鐵甲》。


2018國產綜藝盤點:音綜啞火、親子綜藝熄聲,整體市場疲軟


在數據表現上,《熱血街舞團》《這!就是街舞》分別斬獲了18.4億和16.8億的播放量,從市場聲量上來看可以歸為圈層爆款的行列中。


2018國產綜藝盤點:音綜啞火、親子綜藝熄聲,整體市場疲軟


圈層文化逐步盛行的當下,各大視頻平臺都在綜藝方面不斷對題材進行細分,垂直小眾化的自制綜藝已然成為一種內容生產的趨勢。

在此形勢下,除了街舞、機器人之外,今年還湧現出了品類多樣的垂直類節目,它們跟體育、文化、婚戀、國風、太空都建立起了聯結,將綜藝的觸角延伸至了人們生活的很多方面。值得一提的有《這!就是灌籃》《超新星全運會》《一本好書》《奇遇人生》《心動的信號》《國風美少年》《挑戰吧!天空》等。


2018國產綜藝盤點:音綜啞火、親子綜藝熄聲,整體市場疲軟



2018國產綜藝盤點:音綜啞火、親子綜藝熄聲,整體市場疲軟


新型音樂類綜藝的集體啞火

音樂綜藝歷來就是綜藝市場中的“常客”,但隨著常規節目形式趨於老舊、觀眾審美出現疲勞,在音樂綜藝被認為來到了3.0時代的背景下,“求新求變”成了今年不同平臺在製作音樂類綜藝時的一大關鍵詞。

如關注音樂創作的劇情真人秀《無限歌謠季》、將歌唱、舞臺表演、影像呈現等諸多元素雜糅在一起的《幻樂之城》、偶像搭檔對決音樂真人秀《潮音戰紀》、打造偶像組合團體的《下一站傳奇》、主打華語音樂榜單的《中國音樂公告牌》和近期播出的關注於音樂細分領域的《即刻電音》等。


2018國產綜藝盤點:音綜啞火、親子綜藝熄聲,整體市場疲軟


雖然從形式上來看,這些節目或多或少都在努力並做出了一些新意,但現實的市場表現卻大多呈現出不盡如人意的“集體啞火”的尷尬情形。

首先,來看下資源配置豪華的《幻樂之城》。梁翹柏擔任幻樂發起人和聯合出品人、王菲擔任首席體驗館、何炅為節目主持人,在節目尚未開播前,光看這些閃亮的名字就足以看出湖南衛視對著檔節目的傾力之大。唱、演等多樣元素的呈現也讓節目在形式上吊足了不少觀眾的胃口,首期節目遠超2.5億的網播量和收視率達到0.841的市場表現更是最好佐證。


2018國產綜藝盤點:音綜啞火、親子綜藝熄聲,整體市場疲軟


然而,在節目主推的一鏡到底的形式背後卻缺乏更飽滿豐盈的內容作支撐,第一期之後,關於“形式大於內容”、“看不懂”、“有點無聊”等觀眾反饋便如雪花般鋪天蓋地的襲來,節目熱度由此也開始不斷下滑,最後的收官之作在播放量上更是創下了全季最低的記錄。

其次,如《嗨!唱起來》《無限歌謠季》這樣的節目,沒能產生讓觀眾記憶深刻的點,陷入了不溫不火的境地;《中國音樂公告牌》在選擇嘉賓、內容製作上並未達到高水平,沒能樹立起打歌節目該有的公信力,所以節目影響力也很有限。


2018國產綜藝盤點:音綜啞火、親子綜藝熄聲,整體市場疲軟


親子綜藝的“沉默”

和平臺競爭格局的變化

今年9月,《未成年人節目管理規定》徵求意見稿的出爐讓曾經火爆熒屏的親子綜藝開始陷入“沉默”。

繼《創造101》背後的粉絲經濟變相圈錢使得廣電總局收緊了對於偶像養成、選秀類節目的監管尺度之後,這項《規定》提出:要防止未成年人節目出現商業化、成人化和過度娛樂化傾向。

在這個政策出臺之後,我們看到除了上半年業已播完的《媽媽是超人3》,尤其是以《爸爸去哪兒》為代表的親子綜藝消失在了本已定好的綜藝排播表中。距離《爸爸去哪兒6》上線前二十多分鐘,節目官方微博突然宣佈首播將延期,至今也未給出具體定檔上線的聲明。此外,本來將由《爸爸去哪兒》原總導演謝滌葵親自操刀的《想想辦法吧!爸爸》也在上個月再次陷入了“難產”的局面。


2018國產綜藝盤點:音綜啞火、親子綜藝熄聲,整體市場疲軟


政策環境的“風雲變幻”無疑傳遞到了平臺方,使得市場競爭格局有了微妙的變化。無論是湖南衛視還是芒果TV,雖然仍有《歌手2》《明星大偵探4》等王牌節目的加持,但缺少了頭部綜藝《爸爸去哪兒6》的坐鎮勢必讓其在傳統項目上缺了重要一塊,新節目《幻樂之城》《聲入人心》或是“雷聲大,雨點小”、或是觀眾口碑不錯但市場表現不佳,它們也沒能通過開拓出更多的增量市場來實現收復失地的效果。

相較而言,浙江衛視在《奔跑吧2》《王牌對王牌3》《二十四小時3》等節目之外,在去年末今年初時憑藉《演員的誕生》吸睛無數,下半年改名後播出的《我就是演員》也依然收視不俗。不過在音樂綜藝和“慢綜藝”方面,浙江衛視的《異口同聲》《漂亮的房子》的市場表現卻顯得有些黯淡。


2018國產綜藝盤點:音綜啞火、親子綜藝熄聲,整體市場疲軟


除了這兩個強一線衛視,東方衛視雖然也推出了《下一站傳奇》《相聲有新人》等新節目,但整體表現平平;江蘇衛視在具有傳統優勢的婚戀交友節目之外,繼續拓展在音樂綜藝領域的疆土,播出了《嗨!唱起來》《無限歌謠季》等全新綜藝;不再只打“跨界”牌的北京衛視則通過文化節目《上新了·故宮》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


2018國產綜藝盤點:音綜啞火、親子綜藝熄聲,整體市場疲軟


在網絡端,通過娛樂產業梳理的幾大視頻平臺今年播出的重要綜藝表格可以看出,愛奇藝和騰訊在自制綜藝的數量方面大致旗鼓相當,前者更偏向於在題材上進行細分和創新;後者一方面開發和延續優勢節目的生命週期,另一方面深耕垂直領域;對於有些掉隊的優酷來說,《火星情報局》影響力不復往日,“這!就是”系列則成為了其重點培育的項目。值得指出的是,優酷今年曾短暫下架過《週六夜現場》和《真相吧!花花萬物》,曾經的總裁楊偉東也被指因陷入“這!就是”系列節目的經濟問題而落馬,如何處理好內容尺度和內部管理等問題對優酷來說將是一大挑戰。


2018國產綜藝盤點:音綜啞火、親子綜藝熄聲,整體市場疲軟


為政策監管所困的又何止優酷這家視頻平臺,“霸佔”國內娛樂節目市場多年的湖南衛視今年也被巡視組點名批評“過度娛樂化”,為此,迅速響應的芒果臺開始壓縮娛樂節目的時長,據悉,其8月播出新聞、公益類節目日均時長較1月至7月增長6.2%,播出娛樂類節目日均時長減少10%。

2018年,國內綜藝經歷了老牌衛視節目的輝煌不再、偶像養成網綜的高光時刻、垂直題材節目的奮力突圍、新型音樂綜藝的“集體啞火”、平臺競爭格局的微妙變化和政策監管之下的“風雲變幻”。那麼眼見快進入新的一年,綜藝“江湖”裡又將上演什麼故事呢?


2018國產綜藝盤點:音綜啞火、親子綜藝熄聲,整體市場疲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