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農村的大變化你適應了嗎?

樂樂在田野


現在的農村變化越來越大,整體感覺還不錯,適應的也比較順利,但僅僅是指比較好的方面,其實現在的農村一切都在往好的方面發展,農村的生態環境也越來越好。

適應方面:

1、隨著農村危房的拆除和新農村建設以及城市化的帶動,現在農村已經很少出現破舊不堪的老房子了,人們的住宿條件越來越好,以前居住分散的人們,現在依靠一些好的政策,將大家聚攏了起來,人與人的空間距離縮短了,同時增加了感情交流。

2、頭幾年,農村給人的印象是髒亂差,先在可大不一樣了,通過國家一系列環保措施的實施,成效顯著,而且現在的農村人民素質也是越來越高,農村的道路已經很少出現垃圾了,村裡修建了很多垃圾站,由專門的人員負責回收。

3、農村水源條件逐步改善,經過前期的大力發展農村經濟,許多地方水源嚴重汙染,通過近幾年的治理,現在農村的小河也重新出現了魚的身影。

不適應方面:

1、雖然現在農村環境越來越好,生活水平越來越高,但現在農村最大的問題就是年輕人口流失,老齡化情況日益加劇,現在回趟農村,基本找不到什麼年輕人了,唯一就是春節時候,年輕人回家過年。

2、農村到處是荒地,現在農村許多人都放棄了耕地,轉而進城打工,許多田地被迫丟荒,現在的農村已經很難找到兒時那種熱鬧的場景了。


Power泡兒


這幾年農村的大變化,對我這個在外打工多年,才回到農村生活的人來說,一時還不能適應。

農村這些年的變化,與以前相比,變的還是挺多的,但主要集中在這些方面:

  1. 村村通。以往下點雨一踏下去就半尺深的泥巴路,變成了現在硬化過的水泥路,正名“村村通”,比之以前那真是好太多了。以前上學也好,出門辦事也罷,只要下了雨,就實在難以保持體面,“泥腿子”這名子還真不是白叫的。很多時候在外邊不想回農村,其中一項就是這樣的泥巴路,就像一道深刻的疤痕,印在所有農村人的腿上,心上。

  2. 廁所。這個雖然難以啟齒,但確實是具有代表性的一項。以前的農村廁所所有農村人都印象深刻。每次上廁所都讓人反胃,黃白之物呎尺之間,有時候連個下腳的地方都難以找到。夏季蒼蠅嗡嗡成群,一會兒落在你剛拉之物上,一會又落到你身上,嫌棄又如何,噁心又如何,換個廁所也基本還是這個樣子,我不是在抱怨什麼,只是這樣的事對我們這些農村人,確實是一個難已磨滅的記憶,促使著我們更加努力,不要再回到以往的生活狀態。現在農村一家一戶的廁所,大部分講究一點的,都不會在重現當年的情景了。特別是城鄉結合部的公共廁所,免費,乾淨,專人打掃,變化真是巨大。

  3. 洗澡。說句不怕醜的話,小時候冬天還真是不怎麼洗澡。好像那個時候很多農村人都是這樣,大家也不會笑話誰。冬天太冷,自己在家燒點水也沒地方洗,講究的人只能拿毛巾沾熱水擦擦身子。去鄉里洗澡還要錢,沒什麼人捨得去,過年的時候去洗一次也是很時髦的人才乾的事。現在不一樣了,基本家家戶戶都有洗澡的地方,要麼裝太陽能,要麼熱水器,想洗隨時洗,讓人真是感慨。

  4. 吃肉。以前逢年過節才會吃次肉,一年中能吃到肉的時候,屈指可數。現在則不然,想吃隨時吃,大部分家庭都有冰箱,吃不完可以放在下次吃,跟以前差別那不是一般的大。

諸如此類的變化真的非常多,雖說農民現在生活壓力也大,但是跟以前比起來,不說是天壤之別,但最起碼衣食無憂了吧。

農民趙老三


提到農村,映入大家腦海的是貧窮、落後,而近幾年農村發生了翻天覆地村的變化。

首先來說說農村的路吧,在大多數人眼中農村的路是鄉間小道、塵土飛揚、坑坑窪窪,農民到縣城購買生活用品,家裡種了土特產想帶去城裡賣都困難,基本都是靠步行,自行車,有的連摩托車都難以通行。俗話說“要致富,先修路”,如今的農村道路基本都是水泥路通道家門口,別說摩托車了,汽車都已暢通無阻,家裡有老人孩子病了也方便送到城裡就醫,大大的改善了農村的生活水平。 農民生活水平提高了,住房的變化當然是少不了,過去住著泥磚砌的房子,屋頂蓋的是瓦,最怕的就是下雨天。而如今,家家戶戶住上了至少兩層的寬敞樓房。

  除了路和住房的變化之大,大家還能想到其他的變化嗎,當然少不了發達的互聯網了,如今的農民用上了手機、電腦,加強了與外界的溝通。安裝了網絡,不僅可在家淘寶,快遞度能送貨上門,還能通過網絡平臺把原生態的綠色土特產分享出去。






鄉土味小財哥


農村近幾年最大的變化就是環境得到了很好的治理。過去的時候垃圾這裡一堆,那裡一攤,現在有專人清理,讓人心情舒暢。改水讓村民得到了實惠,喝上了放心水;改廁讓村民有了衛生的居住環境。廣場舞的興起,豐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過去一年有四、五次打架鬥毆的,現在四、五年沒見有無理取鬧的。村民們外出掙回錢後把舊房子翻新或蓋成小洋樓,更給農村增加了朝氣。如果農村的經濟有所發展,農民的生活有較大的改善,村民將錦上添花。




-簾幽夢245





史海隨談


最近我們這邊也在進行新農村改造計劃,我們家的房子就剛剛拆掉,現在還是一片廢墟,等待新的社區拔地而起。

上面這張照片是我們家拆遷以前,我拍攝的一家人在老家門前的合影。現在看看滿滿的回憶,怎麼說我這這裡成長了三十年,見證了它從一間小土坯房,變成四合院的整個過程。這裡承載著父母親大半生的心血。

說起來拆遷適應不適應,在簽署拆遷同意書的時候真是已經心有體會。

那天一家人都不忍在那一張白紙上籤下同意兩個字。可無奈我們也要跟著國家發展需要走,雖然補償啥的不多。還是一抗都沒抗就過去了。

自己的小院子,三輪車啥的隨便停,想咋停咋停。

先說不適應的部分吧,我們是一個不算很大的家族。爺爺現在已經85歲高領,父親一輩有我們四個小家庭。大家以前房子都在一條街上,親戚鄰里之間非常和睦,不管什麼事情都能在第一時間趕到。

突然把老家拆掉了,確實有很多的不適應,這個過程中我們都是各自尋找暫居的地方。因為臨時住,就不會像原來在自己家那樣一切都妥妥帖帖。

而且很多無法搬走的傢什也隨著拆遷變成了垃圾。

可憐的狗子,現在寄居在別處。

街坊鄰居全變了樣,走動起來有些麻煩。短時間內不能跟以前那樣,晚飯後隨便出去就串個門了,估計今年過年就好好在家待著看電視吧。

80多歲的爺爺,跟重孫女整天在院子裡過家家,其樂融融的樣子。

另外爺爺因為年紀太大,上下樓的不方便。為了老人健康,無奈只能就近送到了老年療養院。雖然條件上來說肯定要比在農村老房子裡面好很多,但不能像以前那樣整天被小p孩們圍著那樣開心了。

每次去探望爺爺的時候,都能聽到他在那裡長吁短嘆的說,還是在家裡面好啊。

再說適應的部分,從平方來到樓房生活,首先是很多事情變得便利許多。尤其是在我們北方的小區,燒煤炭總歸不如集中供暖來的暖和。再就是煤氣管道之類的,也要比平方的時候更方便安全一些。剩下的還得等著分了樓以後再慢慢發現。

歡迎小夥伴們留言評論,我們一起來交流交流農村改造那些事兒。


山東小胖彬


農村也最終要發展變化,革新!現在網絡,物流,新機器設備,電商都進入村子了,帶來了未來農村經濟的升級轉型!雖然過去的一些傳統改變了,但未來還是很美好的!歡迎關注“金麥村小羅”大家一起助力農村經濟發展!




金麥村小羅


他鄉容納不下靈魂,故鄉安置不了肉身。

農村變化很大一般人不太理解農村的“處境”,原以為豐收就是好形勢背後隱藏巨大壓力和“殺機”。

不少年輕人到城市裡打工,種地的多是60歲人以上許多連字都不認得、技術也不懂怎麼搞現代化農業。好不容易來個大學生也呆不長,一二年也就走了,空心農村問題值得重視。現在村莊空置面積很驚人村子裡沒人怎麼搞農業生產(全進城了城鎮化發展),還有失地現象農民雖然住進樓房,但產業發展跟不上形勢,農民沒工作不是一時好解決問題現在連水費、電費、物業都很難收。所以農村發展沒有人不行,沒有產業更不行,農村如何吸引人留住人才還得轉變農村觀念。

農村發展一定有產業支撐,希望政府花大力氣建設農村基礎設施(農業灌溉),縮短城鄉差距以便農村產業發展。所以我國進行城鎮化改造要認真考慮這些問題(由其缺水、汙染等),如何保障農村失地現象是我國發展中一個不可忽視問題。


醉愛音粵


對於這個問題發表個人的看法和建議

最近3-5年農村變化是很多

深山老林的鄉村都鋪上了白油馬路

寬闊的馬路直接通入家家戶戶的門口

的確減輕鄉親們負擔 增加了車輛

給父老鄉親們行了方便

同時也實現了祖祖輩輩們上集鎮不用

每天起早貪黑去趕集的夢想

許多鄉村都有集鎮醫院和鄉村診所更方便了長輩們看病

農村裡也開發了互聯網 還鼓勵許多帶娃的婦女們在眾多平臺上開網店,把原生態的農產品傳遞出去讓更多人吃到無添加無防腐劑的綠色食品

同時也添加了人們的收入 所以說現在社會好 大家都過上了小康生活鄉村的父老鄉親們一般都能適應。感謝黨的好政策 把農村越建越好


尋味故鄉


適應啊,變化的越來越好,從以前坑坑窪窪的土路變成現在的水泥路。還是國家對農村越來越重視了!

近年來每年都有畫壁畫的來村裡給牆刷塗料畫畫壁畫,喜鵲報春、孝子圖等等。連山上都修起了水泥路,以前夏天一下雨那路粘的都沒法走,一腳踩上鞋子都拔不出來,現在好了,再也不用擔心下雨路不好走了。村中心還建起了健身器材,農閒的時候可以在那娛樂休閒一下,很是不錯!

還是國家政策好哇!越來越照顧農村人,近年來也是一直強調三農,讓農村發展越來越好,讓農村的人生活越來越滋潤。也給了很多的平臺,比如今日頭條,就給了農村人一個很好的發展平臺,讓農村農民農業越來越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