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夏縣是夏朝的國都嗎?有哪些相關歷史故事?

Emzie


山西夏縣確實曾經是夏朝的都城安邑,但只是在啟的後期當過都城。啟的兒子太康就把都城搬到斟鄩(今河南二里頭遺址)去了。安邑在整個夏朝也沒有廢棄,而是作為一個大城鎮守夏朝的西北方向。夏啟的安邑都城在夏縣的東下馮遺址。

1,鯀、大禹、啟的早期都城

根據《竹書紀年》《史記》可知:

夏部落是黃河流域非常強大的部落,姒姓,由夏后氏、有扈氏、有男氏、斟鄩氏、彤城氏、褒氏、費氏、杞氏、繒氏、辛氏、冥氏、斟灌氏十二個氏族組成,以夏后氏為部落首領。

鯀領導的夏后氏原來就居住在夏縣,與堯都(今襄汾陶寺遺址)不遠。

當時洪水氾濫,堯任命鯀治理洪水。因洪水太大,鯀用築壩攔截的方式失敗。

堯舜把鯀和夏后氏部落流放到崇山(今嵩山),大禹在嵩山出生。

大禹治水成功後,成為舜的禪讓接班人。大禹為了躲避舜的兒子商均,帶領夏后氏遷到嵩山南門的陽城(今河南登封)。

《史記·夏本紀》:三年喪畢,禹辭闢舜之子商均於陽城。

啟當夏王的時候,把都城遷到了陽翟(今河南禹州),在陽城以東。

搬遷的理由主要是,夏后氏部落人口膨脹,原來的陽城無法容納。啟在陽翟開拓了一個新的都城,但也保留了陽城作為一個大城。

同一個部落的有扈氏,反對啟當王,從西面進攻。陽城就成了啟的一個緩衝的城池,啟最終打敗了有扈氏。

2,啟的後期將都城搬到安邑(今夏縣)

夏縣,本來就是夏后氏的老家。

夏縣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夏縣東北方向是陶唐部落(堯的後代),西南方向是有虞部落(舜的後代,今山西永濟蒲州鎮)。

這些部落對啟破壞禪讓制都是不滿的,但因為夏后氏在治水中積累了巨大實力,都不敢輕舉妄動。

為了震懾這些部落,夏啟決定在老家夏縣建一個都城,就是安邑。

並且夏縣靠近解池的鹽湖,有取鹽之利,可以用鹽去向各個部落交換各種物品。

3,夏縣東下馮遺址

遺址在運城市夏縣埝掌鎮東下馮村青龍河兩岸的臺地,年代公元前1900~前1500年,是夏啟後期的都城。

到了太康時期,夏縣不再作為都城,但仍然保留的一座大城,繁榮400多年。

東下馮遺址有城牆,外面有護城壕。

出土的工具有:陶器,骨器,銅器,還有青銅箭簇。

本人是沂藍書院趙月光,主要研究宋史和近現代史,繼承章太炎學派唯識史觀學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