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聖關羽“大意”失荊州,你認為還有誰能夠守荊州?

流浪的雲999


劉備原來對荊州也是極為重視的。讓關羽、張飛、諸葛亮、趙雲都留在荊州防守。

但是因為益州戰事不順利,所以讓諸葛亮、張飛、趙雲都二次增援益州。

劉備拿下益州以後,又聽從法正的勸說,北上與曹操爭奪漢中。諸葛亮、趙雲、張飛等人,也就再也沒有回荊州。

其實,“只有拿下漢中才能守衛益州”的說法並不成立。益州北大門劍閣是天然屏障,易守難攻,張魯和後來的鐘會都止步於此。

劉備貪多嚼不爛,導致後方空虛,只留了關羽守荊州。加上時運不濟,法正、龐統、黃忠先後去世,劉備手上也確實沒有更多的人員可以調配。

如果歷史改寫,劉備不進攻漢中,只留魏延防守劍閣,留諸葛亮在身邊輔佐。張飛、趙雲或者黃忠都能退回荊州,代替傅士仁、糜芳這兩個沒有的東西,鎮守江陵、公安兩處重鎮,關羽在襄樊前線也就沒有後顧之憂了。





三國摸金探秘記


鎮守荊州相當於是封疆大吏,這個職位很重要,必定是劉備最信任最親近切綜合能力較高的人。比如曹魏西面總指揮是夏侯淵,東面總指揮是張遼,南面總指揮是曹仁一樣,劉備必然也會這樣,縱觀劉備周圍信任親近的這個級別的大將無非是五虎上將,還有一個魏延。

看下五虎上將及魏延分別在哪鎮守,

關羽鎮守荊州;

張飛鎮守閬中;

馬超鎮守臨沮;

趙雲鎮守成都;

黃忠也在成都;

魏延鎮守漢中;

可以看出劉備用意,

關羽是劉備最親近的人,且智勇雙全,荊州對於蜀漢最為重要,關羽是首要人選。

張飛也是劉備兄弟,但性格魯莽,因此邊關若由張飛鎮守的話容易出亂子被敵人趁虛而入,而閬中地理位置重要,給張飛鎮守非常合適, 閬中有拱衛成都的功能,又能支援漢中,張飛就算在這個地方魯莽出亂子也不會有多大的事,並且張飛是兄弟,給他也放心。

馬超原為一方軍閥,大家都不喜歡他,劉備實際上也提防他,因此劉備名義上給予高官,實際上並沒有給他委以重任,馬超鎮守的臨沮,劉備用意一是馬超的身份對西北少數民族有安撫作用,二是可以支援漢中。

趙雲是劉備心腹,放在身邊護衛安全,如同曹操的許褚。

黃忠年邁,經歷漢中之戰後,回成都修養,劉備一般不會輕易用黃忠。

魏延鎮守的漢中也是僅次於荊州的要地,演義裡一直說魏延有反骨,但劉備喜歡,諸葛亮不喜歡不代表劉備不喜歡,魏延也一直對劉備敬重,劉備對魏延也非常信任,魏延也是智勇雙全之統帥,漢中最佳人選。

因此可以看出,兩個邊關要地都是智勇之將且劉備心腹鎮守,一個關羽,一個魏延,如果荊州不由關羽鎮守,那就是魏延,關羽自劉備得荊州後,就留在的荊州,關羽在荊州也不會走開跟劉備打漢中,魏延之前一直跟隨劉備打漢中,去荊州根本不順路,因此打下漢中後魏延就留下來了,這就是巧了。

但是劉備就是沒有想到,關羽的“大意”。


曹小翔xixi


讓關羽是有原因的,張飛趙雲會水軍嗎?那些讓什麼趙雲根本就是自己想法,趙雲馬超張飛黃忠在陸地上在厲害,但是荊州是水陸兩通之地,缺一不可。我感覺讓關羽守就是對的,只不過應該讓張飛守漢中讓魏延協助關羽,畢竟能當漢中太守,肯定是有實力的。如果有一位有勇有謀的人協助關羽那麼關羽就可以放心伐魏,讓魏延防守東吳。劉備曾經告訴諸葛亮馬謖紙上談兵不可重要於實際,結果並沒有看錯,說明劉備眼光還是可以的,重要魏延除了劉備還有龐統也發現了魏延的才能。讓誰單守都是不可能的,張飛魯莽趙雲不會水軍馬超更不懂黃忠年紀大了守兩路有點不行,只有在派一員大將才能穩妥。

但是事實已經發生了歷史更不可能回去,我們還是要尊重結果。



桀驁不馴放浪不羈的我


又是一個荊州的問題,那我就繼續接著上個回答分析。

劉備入川之際,作為劉備的大本營,荊州之地的防務一定是重中之重。

如果荊州有失,劉備入川大軍就有如無根浮萍,吹之即散。

所以歷史上的劉備對於荊州防務人選的確定,一定是慎之又慎。

事實上,諸葛亮+關羽的配置,已經是當時劉備集團所能拿出來的最高配置了。

但由於意外的發生,劉備只能調諸葛亮入川,這也就為後來的關羽失荊州埋下了伏筆。

那麼問題來了。

如果在諸葛亮入川之後,不選擇關羽繼續鎮守荊州,那還可以選擇誰?

首先,劉備帳下事實證明有獨當一面能力的名將,無非就那麼幾個人。

關羽、張飛、馬超、魏延。

這四位是在劉備掌權期間,被劉備外放駐軍的將領,事實證明他們是有獨領一軍,獨當一面的能力。

但張飛、魏延兩位,在獨當一面這個問題上,能力實在有限。

張飛駐守閬中,魏延駐守漢中,雖然都是蜀中戰略要衝之地,但都是一郡一縣之地,完全不能與荊州相提並論。

關羽自然是可以守荊襄,但這個問題已經自動將關羽派出在外。

所以。

除了關羽之外,真正能夠鎮守荊州的,其實只有馬超。

而且我甚至感覺,馬超的個人能力甚至是在關羽之上的。

只不過曇花一現之後,就被劉備雪藏起來了,能力並沒有像關羽那樣有大顯身手的機會。

關羽再怎麼厲害,也不過就是劉備手下一大將。

但馬超在被迫投降張魯之前,人家那是真正捲土涼州的漢末軍閥,在潼關正面擊敗過由曹操親自率領的大軍,是地位與劉備等同的一方諸侯。

但也正因如此,馬超在投降之後,才倍受劉備的忌憚,始終不肯委以重任,最後鬱鬱而終。

馬超雖然是病死的。

但我個人覺得很有可能是因為在劉備集團內部,每天都擔驚受怕的,最終由於心理原因死亡。不然馬超那麼好的身體,有年紀輕輕的,怎麼可能那麼輕易的就病死了。

如果在劉備拿下成都之後,就派馬超率領兵馬去荊州替換關羽,那情況說不定就會很不一樣了。

首先馬超的個人能力肯定是不弱於關羽的。雖然不擅水戰,但北上進攻襄樊是沒有問題的。

其次馬超這個人雖然傲氣,但沒有達到關羽那個程度,所以未必會激化與東吳之間的矛盾。

再有就是以馬超與曹操的仇恨,北上襄樊也是遲早的事情,但未必就會遭到東吳的偷襲。

所以。

從各方面來講,馬超其實都要優於關羽。

但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劉備絕對不會同意。

這也就是最致命的一點。

在劉備眼中,能守荊州的人 ,只能在關羽、張飛、趙雲、諸葛亮四個人產生。

所以。

蜀漢集團失去荊州,那是命中註定的。


盜帥夜留香YE


答:問我?“荊州荒殘,人物殫盡,東有吳孫,北有曹氏,鼎足之計,難以得志。今益州國富民強,戶口百萬,四部兵馬,所出必具,寶貨無求於外,今可權藉以定大事。”

這是龐統說的!我是說不出來這樣的話。意思就是:諸葛亮不是說鼎足三分嗎?荊州一地難以立足!我們的鼎足的地點應該是在益州,權宜之計就藉著益州需要我們,來完成我們的計劃。

沒有荊州什麼事兒!目前的荊州“然並卵……”你弄個廢物放在那兒,只要我們不再繼續投入,倒也無所謂了。於是,荊州守將的主要任務就是看著劉璋,不讓他回到益州就行。劉備和龐統一致認為,最好的將領應該用在最需要的地方!荊州已經排除在立國範圍之外了,派個最濫的人無妨😃……誰合適?自然就是關羽以及關平、趙累、周倉、士仁、糜芳等等不倫不類的“人”,哪有一個正兒八經的戰將!就連稍微有點水平的劉封都派到上庸去了……


中行偃1


如果是孫劉聯盟。。。五虎上將任何一個都可以守!如果是孫曹聯盟。。。哪一個人都無能為力。。。望洋興嘆!哈哈哈





流浪的雲999


荊州交通四通八達,但也註定不易防守。關羽雖說大意失荊州,其實也有其性格的必然性。歷史沒有假設,我們也只能根據人物角色進行推測。

黃忠

黃忠出生荊州,是土生土長的荊州人,對荊州更熟悉,武功不輸關羽,守城經驗也有,應該是一個比較合適的人。

趙雲

趙雲有勇有謀,為人忠厚鮮明又有獨到的見解,能夠聽取別人的意見,如果按照諸葛亮東和孫權的策略,應該也能保荊州平安吧。


荊州生活


關羽不是大意失荊州,關羽失荊州過午不是必然,但是自然的。

這是由關羽的性格決定的,心高氣傲,剛愎自用,沒有戰略眼光,當時劉備風頭正勁,得荊州,取西川,奪漢中,荊州傷害了東吳的利益,奪漢中一是嚴重威脅了曹操,戰略上讓孫權和曹操有了聯合遏制劉備的基礎,這個時候荊州作為劉備爭霸天下至關重要的節點,需要暫時穩固防守,進一步聯手東吳,而關羽的選擇是正好相反。所以關羽失荊州不是大意,不管失荊州劉備集團內部有什麼樣的問題,關羽責無旁貸。之所以流傳大意失荊州這個說法,和三國演義刻意正面描述關羽的情感引導有關。

至於誰適合守荊州,相信所有人和我想法一樣,趙雲最適合。


80後遠去


除關羽外無人能守住荊州,張飛可以,但時間不會久!


獄君


諸葛亮+關羽肯定是首選。這個也是早期劉備的執行方案。只是後來,龐統早亡。才把諸葛亮調入益州。留下了馬良作為關羽的助手。馬良雖然能夠看明白大形勢和趨勢,可惜威望不夠,壓不住關羽。導致關羽執行戰略出錯,以至於失掉荊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