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小腦發育不全,有康復的可能嗎?

用戶3419940296906


不知你的寶寶多大,如果有更詳細的月齡、運動表現、語言發育等情況介紹,能給到你更詳細的指導。現在只能粗略的說一下。

小腦發育不全,可以經過早期干預好轉,因為大腦是有代償功能的。

早期干預越早越好

生後頭兩年是大腦發育最迅速時期,新生兒腦重370克,6個月時為700克,約為出生時的2倍,2歲時為3倍(為成人腦重的3/4),但體重僅為成人的1/5,因此,大腦是先發育的。大腦有1000億個神經細胞,神經細胞增殖期是從妊娠頭3個月至生後1歲,過了此時期,神經細胞不再複製或再生。神經細胞像棵樹,出生時為小樹,1歲內枝繁葉茂起來。神經樹之間的信息通道是突觸,突觸數目在生後迅速增加,2歲左右,突觸的密度約為成人的1倍半。由於突觸的連接,神經迴路(相當於神經細胞之間的網絡系統)在生後迅速發育,突觸和神經迴路的形成受經驗的影響。大腦受損傷後,其代償機制不是神經細胞的再生,而是突觸再生的巨大潛力,使未受損傷的神經細胞產生更多的突觸,建立更豐富神經迴路,代替已經損傷的細胞。在進行被動、主動運動或強化康復訓練時,突觸總在進行著相互連接活動,使神經細胞之間建立起各種聯繫,使損傷大腦得到代償。在生命的早期,大腦有巨大的可塑性,因此早期干預越早,效果越好。

早期干預是預防措施還是康復方法

早期干預包括預防和康復兩部分,出院後開始的家庭干預,通過按摩、被動體操、主動運動訓練(根據月齡練習俯臥抬頭、翻身、拉坐、豎頭和手抓握等),促進發育里程碑的獲得,這時的干預屬於預防性質。在隨訪和干預過程中,醫生定期做神經運動檢查,早期發現可疑腦癱症狀時,進行強化康復訓練,可以對出現的肌張力和姿勢異常進行抑制和消除,從而使患兒能夠正常發育,這時的干預屬於康復性質,但是都強調早期。早期是指預防性干預從新生兒開始;對於有可能發展為腦癱或智力低下的孩子,早期是指康復從發現可疑腦癱症狀時開始。這樣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有些醫院主張打腦營養針、針灸進行治療,這方面沒有理論依據證明有效。而早期干預效果是科研證明有效的,所以家長不要亂投醫,應該找專業的康復機構,帶寶寶進行康復訓練。


兒科醫生鮑秀蘭


有的,小孩子的大腦可塑性是比較強的,通過不斷的協調,平衡的訓練,以及一些感覺統合訓練對於小腦發育不全是比較好的,建議聯繫康復治療中心,兒童康復治療室。康復醫生和治療師會給你的孩子設計一套好的治療方案的,不要等到孩子年紀大了,越小越好。



我估計你說的小孩小腦發育遲緩確切的診斷應該是感統失調。而且,這樣的孩子還要關注智力、性格和情感發育。這些綜合起來即神經發育遲緩。干預一定要儘早,否則影響未來社會適應能力。干預的方法,除了專業機構的功能訓練,我建議考慮腸道菌群移植和氫分子醫學。


新健康醫學實踐者


要臨床評估看具體的行動表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