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評丨“速成新房”為什麼是“三輸”結果?

2018-12-11 07:41 | 愛上評論公眾號

辣评丨“速成新房”为什么是“三输”结果?

據澎湃新聞報道,中紀委網站最近披露,黔西縣中坪鎮順河村主任杜正國,為了迎接上級檢查,把扶貧新房建成了危房,受到黨內警告處分。

2017年初,黔西縣中坪鎮順河村實施脫貧攻堅危房改造,83歲的村民金某一家因家庭困難、住房不安全被納入精準脫貧戶,獲得了國家3.5萬元危房改造補助款。但金某一家自己沒有能力改造危房,作為該村脫貧攻堅危房改造監管人員,杜正國既沒有主動幫助解決問題,也沒有及時向上級彙報。

直到2018年2月初,聽說黔西縣脫貧攻堅工作要迎接國家檢查評估,杜正國才著急起來,叫來當地一泥水匠,與之簽了合同,限期8天建成新房。於是,從選址,到修建,到完工,果真在8天完成。但是,建成的新房存在地基不牢靠(沒有挖地基)、材料不合格、建設質量不達標等問題。

但迎檢在即,沒有時間整改,只是用水泥把牆體兩面都處理過,就看不出是空心磚了,就讓金某一家趕快入住。4月3日,黔西縣危改辦對中坪鎮順河村危房改造督查,才發現扶貧新房被建成了危房。

這是一個“三輸”的結局:國家財政的扶貧投入被無端糟蹋;扶貧對象金某一家沒有受危房之災已是萬幸;村主任杜正國受了處分。

從表面看,這件事情從頭至尾的一系列行為,與以往所見的欺上瞞下行為很相似,是典型的“表演”:扶貧的目的不是幫助貧困戶,而是扶貧給人看,扶貧給上級部門看。最終把扶貧變成媚上、欺上。這類行為背後有一種共同的心理:我只要對上負責,把上級哄好就好,不用在意普通群眾的感受。

但是,該事件責任人杜正國的消極怠惰,又和許多官員不同,一些官員勤於“對上負責”,是一種“上進心”的表現,希望得到上級的肯定、讚賞乃至提拔晉升,而杜正國看不出多少主動創造政績的積極性,只要把上級糊弄過去就行,把檢查應付過去就行。

所以,一個待解的疑問就是:為什麼一個沒有多少工作積極性的人會當上村主任?沒有多少積極性卻又負責一個村的扶貧工作,除了這間“速成新房”,杜正國還做了哪些事情?或者說,哪些該做好的事情他沒有去做、做了也沒用做好?

一個官員,有上進心,希望得到晉升、提拔,也是職業精神的一種表現,也是對自己的人生負責的態度,關鍵是,對自己負責,要以對工作的負責為前提。

行政官員的價值,在於他能為社會提供什麼水平管理、服務;對社會公眾盡到責任了,才是對你的上級盡到責任;上級根據你的德才與業績提拔你,最終你才算對自身(家庭)盡到責任了——這應該是公務員的責任倫理。但是,在現實中,這個責任倫理很容易被忽視,被扭曲。

正像杜正國造成的“三輸”局面那樣,首先被“輸掉”的,往往是扶貧對象金某這樣的特定普通群眾的利益;而政府扶貧投入被糟蹋,失職或瀆職官員被處分,其實是民眾利益的更大損失:政府財政的扶貧投入,供養公務員的開支,不都是普通國民創造的財富嗎?

官員對上級、對個人仕途的負責,怎樣與對工作對民眾利益的負責能夠統一起來,避免“三輸”,爭取“三贏”,是一個長久的課題。

(原標題《“速成新房”為什麼是“三輸”結果?》,原作者戎國強。編輯 錢振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