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政52年,效力12位君主,馮道如何成為官場不倒翁?你怎麼看?

秉燭讀春秋


五代時期有個馮道,不管政權怎樣更迭,馮道始終能夠屹立不倒,被稱為“官場不倒翁”,如題目中所說,從政52年,先後侍奉過12位君主,那麼,馮道是如何做到屹立不倒的呢?

要知道,中國古代的官場是非常兇險的,稍有不慎,就有陷入萬劫不復的危險,打鐵還需自身硬,馮道本身具備著百毒不侵的人格特質。他一不貪財,二不好色,不管怎麼樣誘惑都不為所動。在行軍打仗的時候,馮道甚至和士兵們一樣,睡在柴草上面。

馮道的艱苦樸素也是一直出了名的。所以深受世人好評。

不過,馮道也有被人詬病的缺點。之所以能夠在紛繁複雜的歷史環境裡面縱橫捭闔,馮道也有自存之道。按照他自己的話說就是“臨難不赴,遇事依違兩可;無所操決,唯以圓滑應付為能事”,就是遇到事情的時候能躲就躲,不能躲的就圓滑應對,不讓自己擔風險。

馮道現在已經成了一個符號,不過他的為官之道並不可取,按照現在的話來說就是懶政不作為。


青年史學家


封建社會,少有的能堅持“孔孟之道”的讀書人。

馮道,算一個。

記錄孔子言行的《論語》中不止一次的提及如何處理“君王”和“臣子”的關係。

“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

“甯武子,邦有道,則知;邦無道,則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

“邦有道,則仕;邦無道,則可卷而懷之。”

孔子謂顏淵曰:“用之則行,舍之則藏,惟我與爾有是夫。”

基本意思就是,國家清明的時候,我就出來做官,國家昏暗了,我就退隱山林;君主重用我的時候,我就出來做官;君主不重要我的時候,我就隱藏起來。

以此來看,從政52年,效力12位君主的馮道。

恰恰正是做到了“用之則行,舍之則藏。”

當為世所用時,則積極努力地去做;當不為世所用時,則退而隱居起來。

馮道做官,做到了為國家做官,為百姓做官。不論龍椅上人姓誰名誰,馮道都會盡心職守。馮道,以古人之風,君子之道,只活在當下

所以,不論是哪一個人做皇帝,都會任用馮道,這個人有才能,不爭權奪利,只做好自己的分內之事,任職期間還會幫助皇帝排憂解難。

《舊五代史》《新五代史》兩本史書中均有記載

馮道

·擔任幽州掾時,“常以利害箴之”,惹怒劉守光,被打入打牢。

·莊宗與梁軍夾河對壘時,馮道直言納諫莊宗,避免陣前斬大將的情況發生。·明宗時,推薦引用孤寒士子,有才學抱負的讀書人,“唐末衣冠,履行浮躁者必抑而鎮之。 ”

·馮道的文章秉筆則成,義含古道,使得朝堂之上班行肅然,無澆漓之態。

·晉祖入洛,馮道為首相,出使契丹。契丹入汴,“其後衣冠不至傷夷,皆馮道與趙延壽陰護之所至。”

·馮道在常山,遇見有中國士女為契丹所俘者,出橐裝以贖之,皆寄於高尼精舍,後相次訪其家以歸之。

時論者以馮道布衣有至行,立公朝有重望。——《舊五代史》


“君子貞而不諒。”——《論語》

君子堅守正道而不拘泥於小信用。

這就是馮道的為官之道。

最後Ctrl+C Ctrl+V一段《論語》中孔子評價管仲的話,來反思馮道的對與錯。

子貢曰:“管仲非仁者與?桓公殺公子糾,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民到於今受其賜。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豈若匹夫匹婦之為諒也,自經於溝瀆而莫之知也。”——《論語·憲問》

譯文:


子貢問:“管仲不能算是仁人了吧?桓公殺了公子糾,他不能為公子糾殉死,反而做了齊桓公的宰相。”孔子說:“管仲輔佐桓公,稱霸諸侯,匡正了天下,老百姓到了今天還享受到他的好處。如果沒有管仲,恐怕我們也要披散著頭髮,衣襟向左開了。哪能像普通百姓那樣恪守小節,自殺在小山溝裡,而誰也不知道呀。”


應作如是觀


史筆千秋功過是非任後人評說!馮道:唐朝河 北人882年生,仕宦四十餘載屹立不倒,其二十年官拜宰相!侍四帝六君(舊五代史),在亂悠悠的動亂年代此君見風使舵賣國求榮,不奉一主終'變節,令後人鄙夷,儒家思想體系下士大夫的反面教材,宋歐陽修則是口誅筆伐罵得一無是處體無完膚,我們僅憑歐陽修個人憎惡來了解馮道就有失公允了,個人的道德取向與當時社會背景息息相關,首先為生存明哲保身馮確不忠,社稷共存亡在那政權頻更年代實屬不易,平心而論馮為官時政績斐然愛民如子事例多不勝枚舉,逢天災慷慨解囊率先垂範賑濟災民親臨視察慰問。凡孤寒學子俱才華者引薦提拔從不趁機索賄。生活儉僕不張揚嚴勵要求子孫從善如流苦讀詩書報效國家。對歷史做出的最大貢獻當屬官刻經典文字印刷術就是他發明。雖有道德缺失在儒文化當中受後人唾罵。其次後人史官在歐陽修范仲淹筆下見到是大奸大惡之徒似乎對社會毫無貢獻,歐範二人如此偏狹見識無從考究,也正是此二老對馮道評述影響到了今天,凡議馮皆罵之,成了大奸代名詞!馮學識淵博胸襟廣大門生眾多然不結黨羽為官低調,受其資助提拔者眾多口碑極佳成馮忠心追隨著,馮曾廷上怒批唐明宗荒廢政事後宮淫樂天下不安引皇帝警覺,此窺馮愛國忠心剛直不阿何來愚忠諂媚?客觀評價古人永遠是個難題!


用戶375234117768小草


在古代官場混得到,從政52年,效力於12位君主,確實是奇才。但也得有他過人之處,馮道自幼受家庭影響,愛用功讀書,才學出眾,文筆精通,懂得做官為人之道,懂得怎樣去勸說君王,君王才接受,懂得怎樣與朝臣去融洽,處事圓滑,善於避其鋒芒,也善於明哲保全自已,不貪酒色,體恤民間疾苦,深得人心,他所忠於的就是國家,與人民,所以成為官場不倒翁的朝丞。


14885143955


如果按照孟子的思想“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來評判,馮道不但德行無愧,還應該受到萬民尊敬!可惜,歷史總是當權者的玩物,後世的當權者肯定不希望自己手下都是馮道這樣的臣子,因此對他百加踩踏!“長樂老”就是對他的詆譭與侮辱!其實,歷經變亂,依然為保護人民而殫精竭慮,何來“長樂”呢?


十八掌之亢龍有悔


從政52年,效力12位君主,長樂老馮道靠的“事當務實”和明哲保身!這也是一道避禍的護身符。儘管史上學者批評其沒有道德觀念,沒有忠君愛國思想,有損臣節,但馮道一生克已清廉,體恤百姓疾苦,尤其在政權更迭時避免了大規模的殺戮,在那個時代也是難能可貴的!


蘆花孤舟81017786


趨利避害是人之本能,古人常以退為進來保全自己,馮道就是其中的一名。 馮道,字可道。生於五代十國之亂世,在後晉石敬瑭手下擔任宰相,素有官嘲不倒翁”之稱。“但教方寸無諸惡,虎狼叢中也立身,”這其中有不少處事的方圓之道,值得後人細細推敲。 .


明日復明日lng


家天下,給誰為奴,不是奴!!!歷史人物再超前,再有能力,也無法掙脫歷史的束縛!!!清河上明,鬧街集市。江山圖治,問道於盲,,道可道,非常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