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七王叛亂,最後七王分別是什麼下場?你怎麼看?

川軍團團長龍文章1


所謂七國之亂,指的是漢景帝時期,因為御史大夫晁錯主持“削藩”,導致分封在東方的吳王劉濞、楚王劉戊、趙王劉遂、濟南王劉闢光、淄川王劉賢、膠西王劉卬、膠東王劉雄渠七人叛亂,後被大將軍周亞夫、梁王劉武等人平定。吳王是漢高祖二哥代王劉喜的兒子;楚王是漢高祖弟弟楚王劉交的孫子;趙王是漢高祖兒子趙王劉友的兒子;濟南、淄川、膠西、膠東四王都是漢高祖兒子齊王劉肥的兒子。都和漢景帝血緣較疏。

吳王戰敗後逃到丹徒,並且依附東越勢力期望自保。但是漢朝政府收買了東越勢力,東越酋長就把劉濞騙出來,在酒宴上刺殺了他。楚王在吳楚聯軍戰敗時即自殺而亡。膠西王、膠東王、淄川王、濟南王當時在圍攻齊國都城臨淄,被欒布、曹襄等人打敗,四王撤回國都投降,膠西王自殺,膠東王、淄川王、濟南王被處死。而齊王劉將閭也因為曾與四國暗中勾結,畏罪自殺而死。

還有一個濟北王劉志,也是齊王、濟南王、淄川王、膠西王、膠東王等人的兄弟,都是齊王劉肥的兒子。當初本來也想響應濟南、淄川、膠西、膠東四王造反,但卻開始就被自己的郎中令劫持。在七國之亂平定後又主動認罪,所以被赦免一死,還被改封為淄川王。


林屋公子


七國之亂是西漢景帝期間發生的一次諸侯國的聯合叛亂,起因是漢景帝採納御史大夫晁錯削弱諸侯王的勢力,加強中央集權的建議,先後下詔削奪楚,趙等諸侯國的封地。這時

吳王劉濞趁機聯合楚王劉戊,趙王劉遂,濟南王劉闢光,淄川王劉賢,膠西王劉卬,膠東王劉雄渠等七王,以“清君側”為名發動叛亂。最後在梁王劉武的堅守和周亞夫,欒布,酈寄等將領的迎擊之下,叛亂僅持續了三個月便被平定。七國大部分也都被漢景帝順勢廢除,諸侯王的勢力由此受到極大削弱,中央集權得到極大加強,從此諸侯國不再具備對抗中央的實力,為日後漢武帝推行“推恩令”打下了基礎。

七國之亂大體介紹一下後,下面我們便來看看參加叛亂的這七國國王其結果都是如何。

1,吳王劉濞。劉濞是劉邦二哥劉仲之子,劉邦的侄子。性情剽悍勇猛,早期跟隨劉邦破英布,立下戰功。後來封其為吳王,鎮守江東,也是七國之亂的發起者。公元前154年,劉濞起兵後,率軍攻打梁國,結果梁王劉武憑藉堅城防守不出,無奈只好撤軍,決定與周亞夫決戰,但是周亞夫避其鋒芒,堅壁清野也不肯應戰,並派部隊截斷吳,楚兩國糧道,俗話說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在吳軍因糧食不足而士氣大落後,周亞夫全軍出擊,一戰便擊潰吳軍,劉濞逃走後,在東越被設計斬殺,首級被送往長安。

2,楚王劉戊。劉戊是劉邦四弟劉交之孫,當年漢景帝因劉戊在薄太后喪期間飲酒作樂,淫亂後宮而下旨削其封地,引起劉戊的不滿,而聯合劉濞等起兵,七國之亂就屬他和吳王劉濞鬧的動靜最大,後來兩國聯軍被周亞夫所敗,吳王被殺後,他也被迫自殺。

3,趙王劉遂。劉遂是劉邦六子劉友之子,劉邦之孫。起兵後,朝廷派酈寄攻打劉遂,而劉遂固守都城邯鄲,等待吳楚聯軍,與吳楚聯軍合兵解邯鄲之圍,並向長安進發,當吳楚聯軍兵敗梁國,不能西進後,負責平定齊地的欒布勝利回師先與酈寄合兵水淹邯鄲,邯鄲城破,劉遂自殺。

4,濟南王劉闢光,淄川王劉賢,膠西王劉卬,膠東王劉雄渠。之所以把他們寫在一起是因為他們都是劉邦長子劉肥的兒子,劉邦的孫子,封地都在齊地。俗話說兄弟同心,其利斷金,連造反這種事情也是兄弟同上,看來他們一定是勝券在握,信心滿滿。可是叛亂髮生後,四王合兵圍攻齊都臨淄,三月而不下,更可笑的是他們圍攻的是他們的另一個親兄弟,齊王劉將閭,一邊是兄弟同心另一邊又是兄弟相殘,真是諷刺。而劉將閭也不是真心為大漢守城,他一面守城一面又派人和圍城的兄弟聯絡,隨時準備反水。幸虧朝廷及時派欒布率軍入齊地平叛,四王因此而退兵,否則齊地形勢不容樂觀。最後劉闢光,劉賢,劉雄渠兵敗被殺,劉卬自殺。

可見,發動七國之亂的這七個國王無一例外全部身亡。

我是鹹魚,歡迎大家持續關注。


鹹魚閒聊


西漢七王叛亂。結果是他殺和自殺。幹這項造逆的大事,首先要有"視死如歸”或成事後人上人的血性和野心。

吳王劉濞,蓄謀日久,拳養亡命遊俠,即山鑄錢,煮海水為鹽,兵強國富。更兼王太子死在皇太子棋盤之下,懷恨日久。又聞朝庭削藩割罰諸侯土地,及至削自己的豫章郡和會稽二郡。大為惱怒。便藉口"清君側,誅晁錯"而倡議造反,得到其他六王響應。於是叛亂開始。

楚王劉戊,因在國喪期間不遵漢儀,肆意淫亂後宮,飲酒作樂,因此被朝廷削去東海郡。

趙王遂,削去河間郡。

膠西王劉卬,賣官違法,削去六縣。

於是,吳,楚,趙,膠西,膠東,淄川,濟南七國聯合造反。

漢朝廷派周亞夫將三十六將軍,進攻吳楚主力;派酈寄進攻趙國;欒布平定齊國;竇嬰屯兵滎陽,策應各路人馬;粱孝王堅守梁國,派張羽韓安國等奮戰,死死拖住吳楚主力,使其不能逼近滎陽,關中。

三個月後。吳楚等潰敗。

吳王潰走東越,東越殺吳王劉濞,割頭裝匣送給朝廷。

楚王劉戊,兵敗,自殺。

膠西王劉卬,謝罪後自殺。

膠東王劉闢光,自殺。

濟南王劉雄渠,自殺。

淄川王 劉賢,自殺。

叛亂禍國殃民,罪有應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