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戰中獻苦肉計的吳國大將黃蓋,最終結局如何?為何赤壁之後消失匿跡了?

夏目歷史君


大家對三國的印象多來源於《三國演義》,而《三國演義》主要還是蜀魏之爭,對於吳國的記述也是很少,至於吳國將領更是屈指可數。黃蓋若不是赤壁之戰,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不然黃蓋之名也鮮有人知。

那時黃蓋獻計詐降火攻曹軍,赤壁之戰方可輕鬆打敗曹操,魏蜀吳三國的命運也就此改變。

黃蓋

吳國老牌將領,孫堅在位時,並開始與孫堅起義征戰南北,打下吳國江山,後又歷仕孫策,孫權兩任,繼續征戰沙場,為吳國攻城略地,平定山越,可以是說勞苦功高。

勵志

黃蓋年輕時,雖家境貧苦,但嚴於律己,不忘學習,自學兵法,經常負薪提醒自己努力刻苦,可以說是很勵志的一個人,最後也官至偏將軍,武陵太守,完成小人物逆襲的壯舉。果然亂世出英雄!


那麼赤壁之戰之後,黃蓋消失去哪了?

平定蠻族叛亂

黃蓋並沒有消失,也沒有因病重而身亡,他被派完武陵當任太守,與《三國演義》的故事主線無關,所以就慢慢淡出我們的視線。

建安二十四年,武陵蠻族叛亂,而當時黃蓋手下僅有500人,但是他絲毫不畏懼,想好策略,大敗蠻族,殺了蠻族頭領,讓各部落臣服。


要知道當初諸葛亮為平定南蠻耗了多少心血,還專門七擒七放孟獲,只為收買南蠻人心,由此可見,黃蓋平定蠻族叛亂也不是一件易事,若說貢獻也不比諸葛亮少。

黃蓋文韜武略,作戰勇猛,處理事情果斷,而且對下屬很是照顧,三國名將怎麼能少了他!

尊重歷史,方能以史為鑑,我是歷史微旅者,歡迎關注我,一起討論學習進步!


歷史微旅者


首先糾正問題中的一個小錯誤,黃蓋在赤壁之戰時並不是吳國的大將,他當時官職沒有那麼大,只是丹楊都尉而已。當時的左、右都督分別是周瑜和程普,屬於老少配,而黃蓋是臨時抽調過來支援作戰的。那麼黃蓋真的在赤壁之戰時獻了苦肉計嗎?赤壁之戰後他又去了哪裡?結局如何呢?

應該說,黃蓋的一生是極其勵志的一生。他本是一個小人物,但是卻因為自己的不凡見識和本領使歷史車輪扭轉了方向,最後名垂青史。那麼黃蓋有什麼本事這麼厲害呢?

黃蓋從小失孤,父母雙亡。雖然生活貧苦,但是志向不減。總是在打柴和田裡勞作期間不忘讀書,學兵事。正是他這樣的勤奮,才使得自己成為一個文武雙全之人。

雖處貧賤,不自同於凡庸,常以負薪餘間,學書疏,講兵事。

當年孫堅起兵,黃蓋隨從孫堅南討山賊,北破董卓。而黃蓋勇武異常,作戰時常常身先士卒,首先登城。由於他的勇武,孫堅任命他為別部司馬,以示器重。

等到孫權即位後,南方的諸山越部落常常發生叛亂,擾亂吳地後方。有些縣城因為兵事,甚至都不敢有人來做官。於是孫權派黃蓋去做縣令,那麼黃蓋能幹好嗎?結局很有意思

黃蓋剛去的時候很謙虛,他找了兩個當地的人來當助手,任命他們為東、西掾。黃蓋對他們兩個說:我沒有什麼才能,只是因為依仗一些軍功才當了這裡的縣令,在地區治理上沒有什麼本事。如今到處都有軍務,所以這裡的事情就全權交給你們兩個,你們要督查每個部門,使他們各盡其職。你們放心,(劃重點)即使有矇騙奸欺的事情發生,我也不會像處理士兵那樣,用鞭子鞭撻你們。你們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就好,不要被部下帶壞了。

令長不德,徒以武功為官,不以文吏為稱。今賊寇未平,有軍旅之務,一以文書委付兩掾,當檢攝諸曹,糾擿謬誤。兩掾所署,事入諾出,若有奸欺,終不加以鞭杖,宜各盡心,無為眾先。

兩人很高興,工作也很賣力。時間長了,兩人認為黃蓋不習文事,於是開始荒廢公務。黃蓋派人瞭解,知道情況後將所有官吏請過來,設宴招待。並當場詢問這兩個掾史,斥責他們無所作為。黃蓋對他們說:以前說過,你們犯事不鞭笞。我不會欺騙你們,來人呀,拉出去砍了。

眾人都震驚了,沒有想到黃蓋如此之狠,直接上刑到了最高懲罰,於是都震服。後黃蓋又歷任九縣,都以重刑為震懾,同時加以懲強扶弱,籠絡人心,這些縣在黃蓋治理下,百姓心悅誠服。

黃蓋不但善於治理地方,上陣殺敵,在戰事的關鍵時刻,也是胸有韜略,腹有良策。公元208年,黃蓋隨周瑜、程普迎戰曹操的水軍,初次激戰,吳軍大勝。

曹軍失敗後退據江北,而吳軍則據守江南,雙方形成對峙。這時曹軍雖然受挫,但是人數眾多。而吳軍只有三萬人,眾寡懸殊太大。因此,吳軍必須儘快的擊潰曹軍,否則時間一長,恐有變數。而此時周瑜是沒有什麼辦法的,諸葛亮也一樣。這一點跟《三國演義》描寫的不太一樣,真正想出火攻計策的,其實是黃蓋。

當時黃蓋看到曹軍在北岸連船,有機可乘,於是對周瑜說:如今敵眾我寡,難以持久。然而看到曹軍連船,我認為可以用火攻。為了使火攻之計奏效,黃蓋給曹操寫信,假裝諂媚於曹軍的勢力,想要投降曹操。曹操不是十分相信,只是對他說:恐怕你耍詐,如果真心來降,我將封你高官。

當時黃蓋在信中說:我軍再次大戰時,我當為先鋒。會配合曹軍,及時反叛,攻擊吳軍。這就解開了一個謎團,其實赤壁之戰的真相是這樣的:沒有苦肉計,沒有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而是黃蓋對曹操承諾,在曹軍和吳軍再次作戰的時候,

會於戰時臨時叛變,幫助曹軍。而曹操也是到時看看再說,懷疑的心態。

於是,雙方再次開戰這一天,黃蓋令人準備十隻輕快的小船,上面放置柴草紮成的人形,然後澆上魚膏。等船開到兩軍中間時,黃蓋令士兵大喊:黃蓋來投降了。這時曹操和曹軍士兵都上船觀看黃蓋的投降,沒有防備。

等到這十艘輕船離曹軍有兩裡時,黃蓋命令士兵燒船放火,

此時東南風急,風助火威,而曹軍的船又被連到一起,於是全部著火。隨之曹軍大敗,周瑜領大軍追擊,大破曹操。黃蓋因為赤壁之功而被孫權加封為武鋒中郎將。那麼赤壁之戰後黃蓋去了哪裡呢?

其實赤壁之戰時黃蓋的境遇是非常危險的,雖然曹軍遭遇火攻,但是畢竟人數眾多,還是有抵抗的。曹軍和吳軍在打鬥過程中,有許多人落水,其中就有黃蓋。

當時黃蓋被流箭所傷,落入水中,差點淹死。幸虧後期趕來的吳軍士兵救了他,但是卻沒有認出是黃蓋(可見其職位之低)。吳軍把黃蓋放到廁所的坐床之上便沒有人管了,這時黃蓋一眼瞥見韓當,大聲喊韓當的名字才被認出,於是趕緊抬回去治療,算是及時保全了性命。

黃蓋赤壁之戰後也沒有閒著,當時荊州武陵郡發生蠻夷叛亂,於是孫權派黃蓋前去平叛,但是隻給黃蓋五百人。黃蓋看五百人無法正常守衛城邑,於是計上心頭。

他讓人打開城門,這時叛賊一擁而入。這時黃蓋才令人放箭攻擊,關閉城門,一舉將叛賊攔腰截斷,成功擊潰。

乃以蓋領太守。時郡兵才五百人,自以不敵,因開城門,賊半入,乃擊之,斬首數百,餘皆奔走,盡歸邑落。

黃蓋將叛賊首領斬首示眾,其餘的都釋放了,用以安撫民心,叛勢遂平。後荊州長沙郡益陽縣又發生叛亂,還是黃蓋前去平定,順利完成任務。從此以後黃蓋就留在荊州南部,震懾山賊,最後黃蓋死於任上。

最後正面回答問題,赤壁之戰中,黃蓋並沒有獻什麼苦肉計,而是獻了火攻之計。如果沒有黃蓋之計,恐怕周瑜破曹很困難。由此可見,老將的經驗是多麼的重要。黃蓋在赤壁之戰中受了重傷,幸虧韓當發現,救了回去。後黃蓋被孫權派往荊州南部平叛山賊叛亂,黃蓋順利的完成了任務。黃蓋治理荊南期間深受當地百姓尊敬,他死後,百姓自發為他祭祀,可見其是多麼的深得民心!


每日趣評


赤壁之後,他其實仍有一番作為,最終病逝於任內,也算是安享晚年了。他沒有消失匿跡,只是再無記載了而已。


黃蓋是江東的王牌老將,早年跟隨孫堅、孫策打下了這江東基業。孫權時期,他被安排去鎮壓安撫山越,所到九縣,全部平定,功勳卓越。

他最輝煌的時刻要數赤壁之戰了,他向周瑜獻策詐降曹操,最終以火攻打敗曹操。赤壁之功,第一要數週郎,這第二大功就應該是黃蓋的了,赤壁之戰也使他名聲大噪。

但在這之後,他卻像消失匿跡了一般,這是為何呢?是不是因為在赤壁之戰後被流矢所中,墮下水中,由於傷的太重,年齡偏大,不久就去世了呢?

答案是否定的,在赤壁負傷後,他仍老當益壯。《三國志》記載赤壁戰後,他還被任命為了武陵太守,去平定蠻族叛亂去了,他甚至用五百人就收復所失的城邑,令各部落的頭目聞風散膽。

之所以沒有了黃蓋的詳細記載,最重要的是因為他已脫離了主線事件。赤壁之戰後,他被安排專門去鎮壓內部的蠻族、山賊叛亂去了,沒有參與對外戰爭。而小說三國演義也向來是講曹劉對峙,對吳國大將講的不算多,這也使得黃蓋的故事沒有一直輝煌下去。


雖然是鎮壓蠻族叛亂,但他的作用絕對不能小覷。蠻族勢力遠沒有大家想的那麼容易平定,只是三國之爭讓大家忘了還有這種強敵的存在。假若沒有他的鎮壓,江東如何能有後方的穩定。而關於平定蠻族的記載只有諸葛亮的最詳細,其他人的則記載的偏少。其實黃蓋鎮壓蠻族叛亂的作用絲毫不弱於諸葛亮平定南蠻,只不過不如諸葛亮出名罷了!


夏目歷史君


我們都聽過關於三國時期留下來的一句話,那麼就是說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那麼,會有這樣的話出現,自然是因為發生了赤壁之戰。赤壁之戰在三國當中起到的作用,就是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基礎。可有人卻發現,自從赤壁之戰之後,就好像沒有再看到過黃蓋了。黃蓋可是一位大功臣,那麼在赤壁之戰之後他去了哪裡呢?好像也很少有文字會描寫到黃蓋。

據說,當時是黃蓋想出了一個主意,那就是火攻戰術,後來也讓周瑜知道了這件事,並且和周瑜商量過後,黃蓋才去投降曹操的。黃蓋先是寫了一份投降書,因此,曹操知道黃蓋過去,自然看到吳軍戰船不會特別的意外。可沒有想到的就發生了,黃蓋雖然提出了火攻戰術,可他卻沒能夠很好的把這戰術給實施下去。在實行過程當中,出現了一點小意外,直接影響了黃蓋的整體身體狀況。

那個時候,他在執行火攻戰術,可沒有想到被打入到了水中,吳軍一直都在拼命的去救黃蓋,可是還是有點晚了。把黃蓋救起來的時候,發現他雖然勉強搶回來了一條性命,可是他的身體卻越來越差。此外,他還在去其他的地方打仗,像是哪裡出了戰亂,他就要去那裡平亂,還要去討伐山賊等等。

他做了這麼多的有功之事,可到了孫權的時候,只把他升為了偏將軍僅此而已。要知道偏將軍可是所有將軍裡面最低的一個,由此來看,雖然孫堅特別看重黃蓋,可黃蓋到了孫權那時,已經變成了一位老將,所以孫權自然不會對他多加重用。反而是擔心給他過高的位置會引起其他的麻煩,就給只給了他一個偏將軍而已。

雖然,職位不是很高,可他做的事還是非常多的,而且他也是一個常年在外征戰的人,身上也會有大大小小的傷害,尤其是發生了那件事情之後。就算他在水裡逃生,可還是影響到了他的身體健康,終於在他年齡漸大的時候,結束了自己的性命。有人認為,黃蓋這一生都是屬於東吳孫家的,可是他的地位地位卻不怎麼高,也不是被孫權特別看重的人,自然就不會額外去描寫他的細節了。

只知道他在赤壁之戰之後身體越來越差,逐漸離去了而已,因此才會說他失蹤了。


智在三國


三國時期,江東人才濟濟。而在眾多的軍事將領當中,黃蓋屬於資格最老的大將之一。他是孫堅最早起家的四家將之一,年齡比程普小,比韓當和祖茂大,擅使一對斷海鞭,有萬夫不當之勇。孫堅任命他為別部司馬,隨部作戰。

黃蓋追隨孫氏父子南征北戰,歷經千辛萬苦,方才打下江東基業。孫堅征伐劉表戰死,黃蓋生擒黃祖方才換回屍體,因此黃蓋還是孫家的大恩人。孫權當政後,升黃蓋為丹楊都尉,鎮攝山越各部。黃蓋不但武藝高強,還善使計謀。山越蠻族經常侵入漢人村落搶劫財物,由於這些蠻族居住在原始森林深處,來去無蹤,很難剿滅。黃蓋故意讓士兵裝成老百姓,在山越蠻族經常活動的村落顯露牛羊糧食,引誘山越蠻族來搶。山越蠻族不知是計,見財心癢,結隊來犯,被黃蓋幾乎一網打盡。如此幾戰之後,這些蠻族再不敢來侵犯。

公元208年,曹操率軍南下,舉世聞名的赤壁之戰打響。曹軍數倍於吳軍,但是不習水戰,於是在長江北岸下寨,與吳軍對峙。時任糧官的黃蓋向都督周瑜獻火攻之計,並自願讓周瑜杖責以向曹操施用苦肉計。曹操上當後,黃蓋親自率領數十艘裝滿硫磺硝石的火船,衝入曹軍船隊,引燃曹軍船隊,為赤壁之戰的勝利立了頭功。可惜黃蓋在混亂中被曹軍弓箭射中,幾乎墜江身亡,得賴韓當相救才撿回了一條命。

赤壁之戰時,黃蓋已經年過五旬,獻苦肉計被周瑜打得皮開肉綻,還沒有好利索,又中了曹軍的弓箭,墜落長江,落下了病根。所以赤壁之戰後黃蓋都在養病,沒有參加任何軍事行動。據史書記載,黃蓋在赤壁之戰後就一直咳血不止,修養了將近一年才有所好轉,但是連其平生最為得意的斷海鞭都揮舞不動,又怎麼能帶兵上陣殺敵呢?

由於體弱多病,此後黃蓋再沒有上陣殺敵的機會。孫權封他為偏將軍,讓他去擔任武陵太守。公元221年,蜀漢先主劉備為報殺關羽之仇,發兵七十五萬伐吳。戰爭初期,吳軍節節敗退,人心浮動,竟然有大臣提議向蜀漢投降。時任武陵太守的黃蓋非常憤怒,向孫權請戰,被孫權以年老為由拒絕。後孫權拜陸遜為都督,在夷陵之戰中大敗劉備,黃蓋參與了追擊劉備敗軍的軍事行動,幾乎將劉備擒獲。夷陵之戰也是黃蓋人生最後一戰。此後黃蓋調任長沙太守,於公元225年病死在任上,智勇雙全的沒有受到重用的原因就是因為他老了,病了,身體不好了,這原因實在是讓人感到有些心酸啊。


道中道道而道


黃蓋的生卒年不詳,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赤壁之戰時,黃蓋就已經算是東吳老將了。赤壁之戰後,黃蓋的有關記載很少,但是特別寶貴。因為黃蓋此後的經歷記載,則見證荊州中南部在蜀漢和東吳之間歸屬上的過渡和變遷,也佐證了劉備“借荊州”和東吳之間的協定,直到“湘水分界”的過程。

(黃蓋也曾跟隨孫策平定東南諸郡,“擐甲周旋,蹈刃屠城”。《資治通鑑.漢紀五十三卷》記載,孫策和太史慈單挑,從騎中就有黃蓋。)

黃蓋的生年沒有記載,但是從孫堅190年起兵開始,黃蓋就加入孫吳陣營,此後就跟隨孫堅,孫策,孫權三代人征戰四方。赤壁之戰時,由於黃蓋獻計詐降,火燒曹魏戰船,周瑜和劉備隨後追殺,大敗了不可一世的曹操軍。此戰,可以說是黃蓋的鼎峰之戰。隨後,因為武陵郡南蠻叛亂,東吳以黃蓋為太守,黃蓋上任就智退叛軍,平定叛亂。但是,這件事發生在什麼時候呢?這是有爭議的,而且和黃蓋晚年的經歷,去世的年份,荊州武陵郡這個時期的歸屬問題,都有聯繫。把黃蓋的晚年經歷和去世的年份搞清楚了,就能解釋孫權為什麼會借荊州以及那個時期荊州的變遷。



那麼黃蓋是什麼時候去世的呢?《三國志.黃蓋傳》沒有記載,但是《三國志.孫皎傳》則記載了“程普去世後,孫皎代程普鎮守夏口。黃蓋和兄長孫瑜去世後,孫皎又並二人軍隊。”程普和孫瑜都在215年去世,所以黃蓋也差不多死於215年。所以,在某度上記載黃蓋在219年擔任武陵太守是錯誤的,而並黃蓋和孫瑜軍隊的孫皎,才是去世在219年,所以更可以佐證黃蓋去世時間是和程普,孫瑜一樣在215年。由此可以推斷,武陵郡的叛亂是在赤壁之戰後,215年(湘水分界)前,根據《三國志.黃蓋傳》,黃蓋平定了武陵的叛亂,隨後又當“滅火隊長”,到處平叛,最後一站是長沙益陽,然後去世在任上。

赤壁之戰發生在208年,215年劉備平定巴郡,219年關羽北伐,呂蒙白衣渡江。所以,許多朋友認為黃蓋晚年的武陵平叛是發生在呂蒙偷襲荊州之後,其實不然。赤壁之戰後,周瑜還佔領著荊州南郡,周瑜去世後,荊州格局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是劉備和魯肅(接替周瑜職務),以及孫權協議的結果。當時,原來由劉備佔領的夏口,讓給了孫權。孫權佔領的南郡,讓給了劉備,於是劉備能和南郡,江陵,公安連成一線。孫權能把江夏郡南部的夏口港,鄂縣等地連為一片。這樣做,對孫吳和劉備都有利,不但領土可以接壤,江夏郡防務可以完全交給孫權,來自襄樊的威脅,可以交給劉備。

(劉備入蜀前的荊州態勢,其實此時的武陵郡是屬於孫權的,圖片僅為參考)

至於荊南四郡,在人們看來,應該都屬於劉備才對,其實不對,劉備只佔領三郡(零陵,桂陽,長沙),武陵其實在孫吳手裡。證據就是劉備入蜀前,讓諸葛亮都督三郡,供應軍隊糧草,當中沒有武陵郡《三國志.諸葛亮傳》。此後,孫權派三郡長史接受領土,被關羽驅趕,當中還是沒有武陵郡。所以,當時武陵郡應該在孫權手裡,這也是當時協議的結果,孫權佔據武陵郡,就是要給劉備的荊南“摻沙子”。正是因為如此,黃蓋在平定武陵蠻時,手上只有五百人,因為武陵和當時的東吳沒有直接接壤,又在劉備的腹地,也不好派大部分守護。試想一下,如果是發生219年,呂蒙白衣渡江,相當於要和劉備撕破臉皮了,武陵成了前線,怎麼可能只有五百駐軍。不過,武陵蠻最終還是被黃蓋和500軍隊給擊敗了,隨後不久,就發生了“湘水分界”(215年),武陵和零陵屬蜀漢,長沙和桂陽屬東吳。所以,黃蓋最後是征討長沙益陽的叛亂,平定後不久,黃蓋就去世在任上了。

(湘水分界後的態勢)

因此,分析了黃蓋在赤壁之戰後的歷程,也有助我們分析赤壁之戰到湘水分界這段時間的荊州變遷,所以,黃蓋的晚年參考意義是很大的。


大飛熊ヽ騎士


老將黃蓋之後一輩子都在和山越打仗


聖騎士納普


苦肉計?乃子虛烏有瞎編的故事,但是黃蓋確實給曹操寫了一封詐降信,而這封信是與周瑜策劃好的。再者說就算黃蓋捱了打,曹操也不會輕易相信他,因為曹操是何等聰明睿智的人物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