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稻農使用大數據來應對各種氣候變化

臺北初創公司(Owlting) 發明的傳感器,通過中國電信設備公司華為製造的無線網絡路由器,在其系統網上在線提供各種種植數據,使農民最大程度優化農作物的生產週期。


臺灣稻農使用大數據來應對各種氣候變化


臺北初創公司(Owlting) 發明的傳感器隨著天氣模式的變化向稻農提供最佳種植數據。

7月夏季收穫後,臺灣東部裂谷地區的稻農再次種植,他們依靠在夏末和初秋季的颱風為作物早期生長階段帶來大量降雨。

但是今年,每個在太平洋上集結的熱帶風暴都突然向北轉而前往日本。 "氣候的變化是我們無法預測的。許多農民依賴傳統的農曆,但實際上氣候已經不再遵循那個農曆日程,"陳成雄說。

他經營著一家他的家族擁有三代的碾米廠。他和他的稻農鄰居現在尋找一種在氣候變化無常時期,也能生存的新工具:大數據。在過去五個月進行的一個試點項目中,位於臺北的初創公司Owlting為當地一位年輕農民魏瑞婷的土地安排其生產有機稻,提供一套監測雨、溫度和化學品的傳感器。

通過中國電信設備公司華為製造的無線網絡路由器,Owlting的系統網上在線提供數據,使消費者能夠監控他們將要購買的大米如何種植。但Owlting有更大的信息計劃。

11月15日,當魏先生的父親駕駛他的聯合收割機進入現場時,來自臺北的工程師拿起傳感器並開始收集所收集的信息。 "它將成為不斷增長的數據庫的一部分,最終將允許農民最大程度優化他們的生產週期,"Owlting的首席執行官Darren Wang說。

數年來,大數據一直在向這些領域邁進:例如,美國拖拉機制造商約翰迪爾(John Deere)在其銷售的許多農機上都安裝了傳感器。

在美國和歐洲,越來越多的農業企業記錄了他們的生產過程,以吸引那些希望保證購買本地或有機產品的消費者。在臺灣,由當局支持的農業研究人員一直在使用傳感器收集熱帶水果育種數據。

Owlting希望在將這些各種功能結合在一起並增加另一個方面功能即:在金融服務方面取得新的突破。王先生曾是Google的數據庫工程師,他一直在試驗區塊鏈的支付、旅行和食品。現在他正在為保險公司推出一款保險業務數據工具。

臺灣當局正在推動農民保險的發展,這個市場希望隨著時間的推移,減少每次風暴或暴雨後當局救濟的需要。但是新的保險產品起步緩慢,因為農民不願意支付,而保險公司缺乏足夠的信息來建立定價系統。

Owlting的產品為農民提供在線數據查詢,協助農民即時選擇保險。觀察人士表示,他們預計此類解決方案將迅速擴散並導致大米市場的重組。 "我們將看到更大比例的農民選擇以固定價格合同生產,"一家負責農業貸款的大型臺灣銀行的一位高管表示。 "這將意味著這個最終控制數據的公司,或者它是保險公司,或者使農作物交易所,還是銀行或技術公司,都將會對農作物的成長、耕作到收成,提供具體參數、發表意見。"

回到Chihshang,一個人口只有8000人的鄉鎮,居民有不同的優先事項。魏先生說他允許Owlting使用他的田地,因為這樣可以更容易地推銷他的有機大米。沒有種植有機大米的當地農民也認為,實時食品供應鏈的透明度可以提升池上大米作為質量領導者的地位。

由於當地的氣候以及沒有工業的地區清潔的空氣,水和土壤,該地區的大米銷售價格高於臺灣其他地區。陳先生也是基層社區發展倡議的負責人,他希望生產透明度工具能夠促進旅遊業的發展。

然而,除了這些直接的經濟考慮外,農業社區的傳感器可能永遠改變他們的生活。 "我們過去常常遵循傳統的農曆,但由於氣候變化而不再適用。我們的年輕人過去常常向我們的父輩學習如何種植水稻,但現在不能了,因為他們都在大城市找工作了,"魏先生說。 " 現在這個大數據系統將成為我們新的農曆,它將為我們的未來如何種植農作物提供最佳實時服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