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儒家思想坑害了中國幾千年,你怎麼看?

勝在自我


任何事物發展到極致都有兩面性!

儒家文化幫助古代統治者延續了國運,讓歷朝歷代

的讀書人有了晉級的希望,但是也限制了工商業的

發展。

儒家思想是一種固步自封的農業思維邏輯,在今天

社會資本市場運作的基礎上,已經不能滿足社會的

需求。

工業文明是法制的進步,越是活躍的經濟越要配套

完整的法律體系,現在社會缺少信用和道德,其實

是法律法規沒有跟上社會發展的結果。

社會的下一個文明將是商業文明,現在的世界基本

處於工業文明到商業文明的過渡階段,加快和完善

法律體系是國家的迫切需要。

儒家思想裡面一些有益的東西是可以保留下來的!


愛讓水香


堅決反對這種不負責任的極端言論,儒家是中國精神的內涵,中華文明綿延千年靠的就是儒家文化,不能挑著裡面的一點小錯不放,就說出儒家思想坑害中國千年這種不負責的話。

孔子是個非常偉大的人物,可以說是生逢其時,在他之前華夏文明已經有了一個比較高的文明水平,經過伊尹周公等人的教化,華夏民族的文明程度已將逐漸在這片大路上獨照鰲頭,並慢慢形成了“中國”這中說法。孔子整理了前代的各種典章制度文化禮儀,第一次開始了以私人身份開堂授課,是我國教育事業的第一人,並通過宣揚自己的各項主張和理論,最終形成了儒家這個中國歷史最悠久的學派。

孔子作為文明的繼承者和發揚著,正好在那個時代為我們準備好了各種精神食量,因為一場暴風雪馬上就要到來,此後中國的走向將撲朔迷離,在最動亂的時刻,幸好有孔子為我們準備好的精神食量,才讓我們不至於驚慌失措的迎接未來。此後的戰國時代,最終秦始皇統一了六國,一個全新制度的朝代誕生了,秦朝。只不過他太短命,還沒來得及學會如何治理國家就滅亡了,之後漢朝開始崛起在華夏大地。

朝廷有了,但人心卻早就在連年的征戰中渙散了,幸好孔子和儒家早就為這個新興的王朝準備好了以整套規章制度和禮儀規範,只要照著做,國家自然會慢慢好起來的,在董仲舒的推動下,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從此儒家思想成為中華名族最核心的思想內核,從來沒有改變過。

正是儒家的大一統思想,保證了中國在此後幾千年裡,統一成了主流的意識形態和主要狀態,分裂成了細緻末流和暫時狀態。不管多麼艱難,也不管分裂了多長時間,只要一有機會,中國的有識之士心中所想的都是大一統,統一文化成了中國最大的文化特種,這些都是儒家思想帶給我們的。

儒家思想之所以長久不衰,是因為他符合人們最基本的感情訴求,不管時代如何改變只要人心裡訴求不發生改變,儒家在中國就有生存的突然。只不過現代化以來,農耕文明被功業文明所取代,建立在農耕文明基礎上的儒家思想,某些地方顯得落後和過時了,但這也只不過是儒家思想的一小部分,而且儒家思想也並不排斥改變,只要順應時代的發展,堅持底線的改變還是可以的。

我們不能因為現代化之後,儒家的一些思想不符合現代觀,就說儒家毒害了我們千年,熟不知在過去的歲月里正是儒家這種先進大多文化,才使得中華文明綿綿不絕,一直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

儒家思想絕對是一個偉大的思想體系,至今依舊有很多非常好的地方,對於現代社會,我們可以有不同的思想,但是你不能否認儒家思想曾經在歷史上的偉大作用,更不能說儒家思想害了中國人。

一個人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無論發展到那個階段那個層次,都不應當忘了自己的過去,更不應當全部否定自己的過去,儒家思想就是我們的過去,我們現在認為對的那些看法,也是一點點積累變化而來的,而儒家的這種變化在歷史上也是屢見不鮮的,所以儒家思想並不是那種一成不變的腐朽思想,像我們的祖先致敬,因為沒有他們優秀的傳承了儒家思想,就沒有今天我們現在的國家。

一個國家和民族決不能以否定自己的歷史為榮,儒家思想絕不曾毒害我們千年。沒有儒家文化,大概我們現在也像歐洲那樣四分五裂了吧。


昭烈名臣


胡說八道

是的,現在有一種奇怪的思潮,有人在否定儒家思想,詛咒仁義道德,說的最難聽的就是,儒家思想坑害中國幾千年了!真是匪夷所思!

這是典型的數典忘祖,這些人實際上就是井底之蛙,不知天高地厚,忘記了祖宗十八代,遺棄了傳統文化,變成了思想上的一隻流浪狗!

當然了,任何傳統思想,包括儒家思想在內,都有精華和糟粕,作為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一定要批判性繼承傳統思想,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數典忘祖,對儒家思想胡說八道要不得!



hi123


好吧。

有人說儒家思想坑害了中國幾千年,請問是多少千年?儒家從孔子開始,至今也只有兩千多年,怎麼就幾千年前了?頭三千年怨誰呢?

這是其一。

漢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漢王朝開疆拓土,強漢令人聞風喪膽,請問儒家坑漢朝什麼了?南朝的幾位君主,篤信佛教,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可南北朝的老百姓,又是什麼羸弱的狀況?

從隋朝開始,科舉取士,優秀的儒生進入中樞,到明清,除了部分官員,多數如呂蒙正、蘇軾、張居正、于謙、紀昀、劉墉,哪個不是儒學出身?科舉是害了盛唐,還是害了明朝呢?儒學就是個學問,科舉又是以考察學問為手段,遴選人才為目的的行為。不然,選拔治國人才,你考什麼?考誰木工活好,誰打架厲害麼?考木工的,那是工部在遴選工匠。考打架厲害的,那叫武舉。

這是其二。

儒家之所以被選中,是因為它符合統治者維持秩序的願望。如果經典之中,有啥不符合其目的的地方,就強行進行解釋,修改原意。儒家思想,既然沒害了強漢盛唐,自然也害不了明末和晚清。害人的是什麼,你自己心裡得有數。

這是其三。


不知道“二”不能用“幾”,這叫不識數。不知道朝代不論強弱都從過儒家,這叫沒文化。這麼久都不知道到底是誰害了自己,這叫沒腦子。一個沒文化還沒腦子同時不識數的人感慨一句“儒家思想坑害了中國幾千年”,不算什麼大問題。信了這話,還天天掛嘴頭上,自以為深沉的人,才是最可笑的。


豆子人民藝術家


怎麼可以說儒家思想坑害了中國呢?

儒家起於春秋戰國,上可溯剛吃飯周文王,這是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所需要的一種思想產物。大部分是比較好的,比如講究仁義禮智信,這五個字,哪一個字會坑害中國?

周文王定此禮儀,周朝八百年是假的?周朝在世界範圍內,也是文化領先的。

到了戰國,禮崩樂壞,天下已經不成樣子,孔夫子痛心疾首,想要改變這種君不君臣不臣的現狀,所以教三千弟子習禮。雖然他的精神並不是當時爭天下最需要的東西。但到了一統天下之後,儒家其對行為的規範,對禮的追求,對社會秩序的約定就成為最合適帝國治理的思想。

這裡面,當然也有董仲舒對儒學的改造,使之適應了帝國的需要。但說實在,儒家思想實是當時社會治理最佳的解決方案。

比如用法家,法家的核心是酷,犯法就施以嚴刑,商鞅變法最後面也是作法自斃了。而且秦朝用法家,其實是一種軍國主義思想,發動戰爭機器當然是好的,但用來治國未必最佳,這也是秦國變秦朝,治國思想沒有轉變過來,很快二世而亡的原因。

那除了法家不行,墨家行嗎?那都是黑社會團隊,說的非攻兼愛,但其實實施起來非常的困難,如果以一個高標準來要求社會,最終的結果,只能是社會無法適應。

那道家可以嗎?三國時期張魯倒是搞過五斗米教,但說實話,中國文明之所以沒有滅亡,世俗化的政治是一個重要的原因。另外,道家講的無為而治。這也是太過於理想化。

其他的學派就更不用說了,綜合來看,只有儒家是比較合適中國社會的,尤其是中國鄉紳社會,中國廣大的農村,因為技術手段的缺乏,皇帝的統治是無法細化到鄉村的,是謂皇權不下縣,那縣下面的社會怎麼管理?只能通過鄉紳來自治,鄉紳怎麼來自治?就是通過學習儒家的學問,用儒家的禮來進行自治。

那在長期看來,奉行儒家的中國也出現了漢唐這樣的盛世,明清這樣的大朝代,這種思想經過時間的驗證是成功的。

說儒家誤國,無非是近代落後於西方,被動挨打,然後文人找原因,一下找到了兩千年前的孔老師身上,這也是莫名背黑鍋了,自己落後要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儒學也是要進步的。你最多隻能說儒家思想沒有跟上變化,需要改進,不能說儒家害了中國千年。千年之前,中國人用儒學,還處於世界之巔呢。


腦洞歷史觀


儒家文化有毒是不爭的事實!然而,究竟其“毒”在哪?卻似乎是說不清道不明的無頭案。

殊以為,一是偽道德之毒,所羅列之道德楷模幾乎都是常人無法企及的“假大空”典型;二是儒家成功的把毒藥包裝成了補品,這毒藥的配方便是忠、孝、禮、樂四味藥。

這四味藥的真實作用在《淮南子·道應訓》中有詳盡描述,此中姜太公首倡要使得王權長持就必須愚民弱民,要做到愚民弱民就必須倡導“忠孝禮樂”,並向周武王詳盡描述了這四味藥對“愚民弱民目標”的義理作用。然而問題來了,究竟該如何將齷齪之事說得冠冕堂皇呢?諸子百家莫不為之絞盡腦汁,直到儒家出現。

從某種角度看,姜太公提出了“愚民弱民”的理論架構,儒家則為此架構完成了精裝修。儒家思想的中心是維護王權,其神奇效能是讓人把毒藥當補品,深中其毒而渾然不覺知。這,便是封建統治者迷戀尊孔重儒的不宣之秘。


漁樵村人


我覺得儒家思想本身沒問題,害了中國的是“獨尊儒術”。

獨尊儒術封頂了中華文化,三體人用智子鎖死了地球的基礎科學,而獨尊儒術也鎖死了中華文明的發展。

儒家能被中國人接納,必然有它優秀、美好、吸引人的地方。但是,問題,也必然是隱藏在這些看起來很美的東西之內。

仁,人與人之間換位思考,彼此照顧對方的情緒和利益,仁者愛人。

義,道德規範、行為準則。

我很推崇這些,也認為我們當今時代非常缺仁義的氛圍。

但排在仁義後面的是“禮”。

禮就是等級。儒家的社會,是等級的社會,是等級分明的社會。國要有君主,家要有家長。國要聽君主的,家要聽家長的。不過有一點大家要明白,儒家不是愚忠,沒有說臣子要無條件服從君主的。也沒有說兒子要無條件服從家長的。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這是唱戲的編的。儒家沒這個說法。儒家講的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主你得先做得有個君主的樣子,臣子才能做得像個臣子。父親也得先有個父親的樣子,你才能要求兒子也得有個兒子的模樣。儒家對君主和家長是有要求有規範的。而推翻無道的昏君,儒家不但不反對,而且支持。爹打兒子,儒家的說法是:小杖則受,大杖則走。你爹要是打你很輕,你就忍一下。他要是真用力使大棒子打你,那就趕快跑。儒家不但不迂腐,甚至是有些狡猾。

是不是看著也挺好?也挺講道理?

問題是儒家的這些道理是誰教你的?是孔子。孔子去世以後呢?是孔子的學生、門人。從春秋到現在,這些人叫:老師!

儒家在教你們尊重君主尊重家長的時候,其實也潛移默化的教你們:尊重老師。

在中國,老師的地位是極其崇高的,天地君親師,老師跟君主、父母平級。

就像佛教在印度,僧人就是靠乞食為生,施主給什麼吃什麼,葷素是不挑的。住在樹底下。到了中國,中國人自動的就把這些傳法的和尚劃到老師的陣營了。對老師恭敬得不得了,哪能讓老師挨家挨戶乞食呢?自己不吃飯也不能餓到老師啊。於是,修建寺院、捐錢,和尚的生活非常富裕。淨空法師說:讓你們把和尚都供養到地獄裡去了。

在儒家的教育體系下,老師,變得尊貴。而在這裡面,最尊貴的就是孔子。

易中天先生說過,西方是宗教崇拜,鬼神崇拜。我們中華文明是聖人崇拜。

而聖人就是三體人的智子,就是聖人以及聖人的經典鎖死了我們中華文明。

你信基督,崇拜上帝。那麼上帝就不容置疑。我信佛,崇拜釋迦摩尼,那麼佛就不容置疑。而崇拜聖人、崇拜孔子,那麼聖人、孔子也就不容置疑。

幾千年來,我們中華文明是不是這樣?孔子、儒家是不可以被置疑的。即便是滿清入關,也得尊孔子。不然,他這個政權就立不住。

當孔子不能被置疑的時候,儒家就壓在了中華文明的頭頂。第一,你不能超越它。第二,你不能偏離它。咱們中華文明只能在儒家這一個小圈子裡發展。不允許突破,更不允許走岔道。

西方人崇拜上帝,我們崇拜聖賢。

看著我們更人性更開明。但這不對。他們崇拜上帝,不去置疑上帝。但是,在上帝以下,整個世界,他們就可以更自由、放開的去探索,去追問。而我們崇拜聖賢,我們中國人的發揮的空間就被壓低了一檔,我們只能在聖人的下面去學習。西方人可以探索聖人的上下前後左右,不超過上帝就行。但我們只能在聖人的下面發展。

獨尊儒術,獨尊孔子,也就是獨尊老師。因為老師傳的是聖人之道,是孔子、儒家的代言人。

從古到今,即便是2019年了,在我們中國這個社會,置疑老師就是大逆不道。

老師,卡在上面,不允許置疑,更不允許突破。而且你也只能按照老師指示的方向去走。所以,從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開始,我們中國人就在這個小圈子裡繞來繞去。

到了程朱理學、再到八股文,這個圈子不但沒放大,反而是更小了。

都說我們幾千年燦爛的文明,但是大家把我們幾千年的家底劃拉劃拉,清點一下,真正有用的東西少的可憐。五經四書,用現在的印刷技術排成書籍,放一起,能不能有30公分厚?我看夠嗆。這就是孔子以後,我們中華文明的全部家底。剩下的都是衍生品。

詩詞歌賦、戲曲,這些東西都只是消遣品。當然,我們還有大量的史籍,都是總結性的東西。這些都不具備追求真理、探索世界、推動社會前進的功能。

孔子的尊貴,老師的權威,這塊棺材板是必須打碎的。

這樣我們中國人才能進入嶄新的世界,解放我們的思維,去追求真理。

我很喜歡儒家的思想,我不是說它不對,也不是說它不好,而是說它不應該是頂點,應該是起點。我覺得儒家的思想應該在小學就解決了,讓小孩子知道仁愛、以及約束自己。上了初中以後,物力、化學、數學這些東西正常學。

在孔子200年後,亞里士多德說: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中國與西方的差距就從這裡開始!我們中國人崇拜的是“老師”,西方人崇拜的的是“真理”。

他們為了真理可以置疑老師,我們置疑老師天誅地滅。這就是中國落後的原因。

亞里士多德的語法裡能很明確的看出來,在西方,老師是老師,真理是真理,而且真理高於老師。我們中國幾千年的思維是:老師就是真理。

把老師當真理,不容置疑,只能被動的全盤接受,而且還不許你走其他的路。這就必然會造成一代不如一代。大家看看我們中國的歷史,是不是這麼回事。從諸子百家爭鳴到獨尊儒術再到程朱理學,最後到八股文。整個民族越來越走向黑暗。

儒家很好,獨尊要命!

獨尊儒術就會變成獨尊老師,儒家本來就是講“禮”的,講的是等級,講的是權威,你再把它獨尊起來,老師的權威太大了,把他下面一代代的人壓得死死的,一代壓一代。獨尊老師,喪失了探索能力,文明就被鎖死。


何老師允文


儒家思想坑害中國幾千年,儒家學說:這個鍋我不背!!!

從個人來說,儒家思想講求個人的道德修為,提倡仁義禮智信?難道說儒家有錯嗎?

從社會關係來過,儒家學說提倡長幼有序,尊老愛幼,尊師重教,難道說儒家有錯嗎?

從國家治理來說,儒家思想以道德規範帝王的行為,施仁政。難道說儒家有錯嗎?

歷史上

儒家學說創立於春秋,發展於戰國,秦法,漢武帝獨尊儒術,晉道,唐釋,宋理,明心,清奴。

儒學理論

獨尊儒術,是中國君權與民權影響最大的事件。董仲舒吸收法家思想完善儒家思想而提出的統治理論。實質是儒為表,法為體。國強民弱,民弱以御民。

存天理,滅人慾。程朱理學是對普通民眾影響最惡劣的思想,禁化人們的思想。一直到明末資本主義萌芽時出現的三大思想家王夫之,顧炎武,黃宗羲。民智才得以開化。

儒家思想與現代思想的比較

儒家思想,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哲學也不是治國理政的學說。他強調統治者的個人道德修為。儒家沒有明確的政府,公民,法治的概念。儒家經典13經中的《周禮》是對理想政府機構的設想,對於政府的權力來源,監督,公民與政府的關係都沒有論述。

儒家思想沒有現代意義的公權、民權、民主、公平正義的思想。他強調的是差等之愛,一體之仁。

儒家思想沒有明確的概念,定理,推理,證明的過程,他是對社會倫理實踐經驗的總結,很多論點也經不起推敲。以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為要義。

儒家思想對古人的影響

朝廷以儒學為顯學載體,對民眾灌輸愚民思想。愚忠,三綱五常。推崇尊卑有序,壓制不同思想,壓制異端行為。推崇學而優則仕。以家為國,以國為家,家國不分。

回答問題我是真誠的,歡迎評論,點贊,轉發!


小城22056


這是非常錯誤的觀點,中國清末以前一直是非常強大的,清末以前也是以儒家思想為主的,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過去的強大主因是儒家思想,這何來坑害一說?我認為不但儒家思想沒坑我們反而是我們可以幾千年來一直強大的原因!這個世界上其他文明都成為歷史而只有儒家思想卻綿延不絕其根本就是因為儒家思想才是世界上最成功的思想,而只有以儒家思想武裝的中華民族一直屹立與世界民族之林,這怎麼說坑害呢?之所說坑害就是因為一些短視和懷著不良目的小人在挖中華民族的根而已,目的不言自明就是讓中國人陷入萬復不劫的深淵,國家滅了不要緊,文化沒了那中華民族也很快就沒了,這個世界懷著不良目的的人太多,我們這些吃瓜群眾還是不要人云亦云的好!把我們清末到民國這段的失敗歸於儒家未免有些武斷,這個時期的失敗是我們故步自封自以為是而忽視工業文明的結果,今天當我們真正重視工業文明的時候我們依然還是不可阻擋,我們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依然不可阻擋,因為我們依然有儒家思想的強大基因!如果把清末到民國這段時間的失敗放到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簡直是微不足道,誰還沒有打盹的時候?中華民族是一個善良的民族也是一個把善把正義看的最重的民族,所以中華民族永遠是正義的民族永遠站在正義的一方,所以我們參與的幾次世界大戰都是勝利者,實際上我們沒這麼好的運氣,實在是邪惡戰勝不了正義!所以做為中國人我們不要驕傲自大也不要妄自菲薄,沒有人也沒有哪個國家比我們中國人厲害,我們的成功是必然的!這個世界永遠是智慧和力量的較量,力量是一時的成功而智慧是永遠的成功,而我們中華民族是靠智慧前行的民族,西方依靠工業文明產生的巨大力量打敗了我們,那隻不過是項羽打敗劉邦一樣,看起來不可戰勝實際上是紙老虎,因為力量永遠不可能戰勝智慧!


石紹廣1


儒家思想的荼毒是勿庸置疑的,否則也就沒有新文化運動。春秋戰國時期的法家,弘揚了尚武奮勇之氣,造就了雄渾壯闊的秦軍,一掃六合天下一統。儒家君臨,內斂、因循、保守、消極、懦弱、苛且、中庸,仁者愛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和為貴等等,抹殺了外向、進取、奮爭、開拓等等的勃勃生機,以至於王朝更替,強了禮送於人,弱了被人搶奪,終歸難免吃虧,以至於近在咫尺的西伯利亞被蕞爾莫斯科小公國霸佔,而遠在天邊的南北美洲也被哥倫布的小船"發現",以至於現在的所謂西方佔據了與其人口不相稱的太大生存空間,組建諸多邦國,拉幫結派,橫行鄉里,而奉行儒家的中土雖然上下五幹年,古往今來尤其是近代以來,往往只能是土地被佔,金帛被搶,左支右絀,上抵下檔,日子過的艱難的很。假設法家作為民族精神主流延續下來,民族命運是否會有很大不同呢?當然,現今西方發端的革命理論馬克思主義為我們所掌握,改變了民族悲慘命運,慶幸之餘我們也應看到,改變我們命運的思想和主義不是我們原創的,是從西方拿來的,而儒家思想浸潤的社會能產生從根本上改變民族命運的思維和力量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