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劉皇叔沒能一統中原?

堵慊ZatS4627


題主關於劉備為何不能統一中原問題,答者如雲,多方分解,都是很好意見。我也談一下粗淺看法:

一、劉備勢力不足以統一中原

劉備起步就晚,早些年給別人打鑔而已。隆中諸葛亮分析大勢,即是極盡人智,也不過三分天下,匡扶漢室僅是一個政治口號和旗幟。與挾天子而令諸侯的北方軍閥曹操不可比;與世守江東天險的孫權不可比。得益州馬上丟荊州,侷促一隅,易保存,難進取,支撐幾十年已經是人力之為。


曹操和孫權未能統一天下,劉備自然望塵不及。靠I十萬二十萬人馬焉能統一天下。諸葛亮儘管智而近妖,也只能以攻為守。六出祁山只是以攻為守的戰術姿態,根本解決了統一中原問題。能保有蜀地,還得借重自然環境。不可能與曹操和孫權抗衡,消滅曹孫兩家,勢力不足。保存蜀漢小政權己經筋疲力盡。即是七擒孟獲,威服南方,對勢力的增長也有限,最大是減少干擾而已。三國時三家勢力相差懸殊,曹操據九州,400多萬人口;孫吳據江東天險,200多萬人口;而劉備的益州不足百萬。不出川佔據地盤,無能力支持其奪取天下。是戰略格侷限制其地方性維安。曹操挾天子,擁戰將謀士如雲,到死也未能統一,劉備只能望洋興嘆。



二、戰略失誤,丟失良機

東和孫權,北拒曹操作為戰略是劉備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戰略。實際執行中卻因小失大。先是因為關羽的一味自大,錯失荊州。繼是舉兵伐吳遭受慘敗,東西犄角之勢消失,孤困蜀中自保。蜀中雖天府之地,畢竟狹窄,養一個小政權可以,但又要屢次出擊,以攻為守,消耗大量人力物力,盡人事難違天命。歷史上很少以蜀地統一天下的事例,原因也在此。何況戰略錯誤很難糾正。



三、根底不牢,根據地不利

劉備的皇叔稱號算是第一政治資本,然而虛得很。中山王子嗣過百,即是真是其後,又有多少斤量?皇帝尚在,也不過曹操手中傀儡,何況遠房子嗣後裔,成不了號招民眾的武器。第二政治資本是愛民,戰敗逃跑也帶上老百姓,到處流竄沒有根據地的劉備,自身難保,憑什麼保護流亡百姓?劉備起於寄居同宗,繼而借地荊州,唯一的根據地是蜀中,雖然避免了四戰之險,然而又成為井中之勢。北進中原,東奪吳地皆不便。



四、諸葛亮死後,姜維屢戰屢敗,連守川中也很困難。而劉禪遠不及劉備,攻無智,守無力,只能坐以待降。三國時代,拳頭大的是爺,小恩小惠不足以奪天下。即是有孔明之智,僅能保偏安一時。統一中原太奢侈。隆中對時已經確定,非某個人智慧可扭轉。


左說春秋歷史領域創作


為何劉皇叔沒能一統中原,這兩個原因很重要

首先,劉皇叔起點不行。

三國中蜀國雛形出現最晚,底子也最薄。究其原因,是因為劉備有自己地盤的時間太短,史料記載,曹操當上騎都尉時,孫權父親孫堅為長沙太守,而劉備不過是織蓆販鞋的一走夫耳。193年曹操佔據兗州成為一方諸侯時,劉備只是平原縣令,可以說,劉備和曹操起點差的太大,劉備拍馬難及。

其次,劉皇叔一直沒有穩定的地盤

劉備半生飄零,身無所依。劉備曾經先後短暫的依附陶謙,呂布,曹操,袁紹,劉表,也曾經短暫擁有過徐州,但是不過一年,根基不穩。亂世之中,沒有土地就什麼也沒有,哪怕劉備頭上頂著“大漢皇叔,宜城亭侯,左將軍”,他也變不出兵馬得不到糧食。當他終於奪得荊州益州時,孫權,曹操都已花十幾年穩固了自己的地盤,魏吳百姓只知有魏王,吳侯,而不知道有大漢天子,這時候要想恢復大漢,難了!

以上就是小編的回答,不知道各位看官滿意嗎?


電視劇裡看歷史


我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探討:

1魏國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佔據輿論和道德的制高點。反觀劉備,雖然頂著皇叔的桂冠,除了讓人有點同情,終究不是正統。

2曹操手下強將如林,謀士眾多,加上曹操本人也文韜武略,乃當世雄才。蜀國卻是數來數去那幾個人,到了後來甚至”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要知道那時廖化快八十了。

3我們再看魏蜀的疆域和人口:魏國坐擁整個河北地區,大半個西北地區,整個徐州,大半揚州。一個魏國的地域比蜀吳二國加起來還要大。反觀蜀國,只有一個益州,巴山蜀水,道路崎嶇,土地貧瘠。再說人口,據記載當時魏國大約440萬人,蜀國90多萬人,魏國比蜀多五倍左右。

綜上所述,無論從軍事,政治,經濟,人口土地物產等等各方面,蜀國都弱於魏國太多,甚至比不上吳國,劉皇叔不能統一中原也是情理之中。





未鳴讀史



公元161年,離東漢滅亡還有40年,一個給後世留下響亮名字和各種傳說的英雄人物,劉備誕生。作為三國時期蜀漢政權的開創者,他畢生致力於統一中原的大業,討黃巾、入徐州、戰呂布、抗曹操、下荊州、奪西蜀、爭漢中。然而天不遂人願,最終帶著遺憾於公元223年6月10日逝世於永安,終年63歲。


為什麼劉備未能實現自己的理想?


劉備畢生在與時間賽跑

來看一下劉備在中國版圖上的行動軌跡。

184年(24歲),任安喜尉(今河北定州市),後因將被裁撤,杖打督郵而棄官;

之後出任下密縣丞(今山東昌邑市圍子鎮古城村),不久棄官;

191年(31歲),任高唐令(今山東聊城市高唐縣),被盜賊擊敗後投奔公孫瓚;

被公孫瓚保舉為平原相(今山東德州市平原縣);

193年(33歲),任豫州刺史,屯兵小沛(今江蘇沛縣一部);

194年(34歲),陶謙病故,劉備領徐州牧;

196年(36歲),敗於呂布,歸順曹操,再受豫州牧;

之後隨曹操返回許都(今河南省許昌市),任左將軍(閒職);

200年(40歲),反曹事蹟敗露,回守小沛,聚兵抗曹;

之後敗逃青州,投奔袁紹,並受袁紹命,率軍與劉闢等會合於汝南(今屬河南省駐馬店市);

201年(41歲),面臨曹操兵鋒,放棄汝南,率軍投荊州劉表,屯兵新野(今屬河南省南陽市);

207年(47歲),三顧茅廬,與諸葛亮隆中對;

208年(48歲),曹操南下,時劉備屯於樊城(今屬湖北省襄陽市),後當陽長坂戰敗,退至夏口(今湖北武漢市漢口),與劉琦會合;

同年12月,曹操赤壁兵敗,劉備趁機佔領荊州江南四郡;

211年(51歲),受劉璋邀請入益州;

212年(52歲),劉備與劉璋決裂(曹操攻孫權,後者向劉備求救,但劉璋只願提供少量軍資);

214年(建安十九年。54歲),劉備在付出重臣謀士龐統戰死的沉重代價,終於佔領了攻打近一年的雒城(今四川省廣漢市),同年,率軍圍攻成都數十日,逼迫劉璋“出城歸命”,益州易主。

直到這裡,辛苦奔波了大半生的劉備才有了一個相對穩固的大後方,三國鼎立格局初步形成;未來還會出現曹操對漢中的征伐,和孫劉聯盟的決裂等。

而留下的時間,已不足10年。


41歲前的劉備,大半生都在奔跑逃亡中度過,直到遇見一個人。

那就是諸葛亮。

相逢恨晚。


附諸葛亮《隆中對》原文:

“自董卓已來,豪傑並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曹操比於袁紹,則名微而眾寡。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 援而不可圖也。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劉璋闇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於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 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劉備的家是經濟適用型的,對天下影響力有限

誠如諸葛亮所言,41歲的劉備,當時面對的是北方53歲的曹操,東方26歲的孫權,前者是老狼,後者是幼虎。

都比自己強大。

關鍵問題是,人家都有自己的地盤,而自己沒有。沒有地盤的軍閥,名氣再大,也只是流寇。

所以諸葛亮教他:該搶哪裡,該怎麼搶。

於是經過13年的努力(之前要麼是行動的目的性不強,要麼是取得的地盤難以保住),劉備終於先荊後益,完成了諸葛亮給他訂下的目標。

但荊益兩州,實在太小了。

蜀漢政權主要根據地益州,共分為22郡,131縣國。215年劉備與孫權議定平分荊州,219年劉備於漢中之戰打敗曹操得漢中郡,至此,計此時共轄有2州21郡1屬國。同年孫吳擊取荊州而喪失南郡、武陵郡、零陵郡3郡,諸葛亮北伐曹魏取得武都郡、陰平郡2郡,分割設置數郡。

262年蜀漢滅亡以前,計轄有1州22郡,分為三個區域:

原有的劉璋故地,向曹魏奪取的北方守地,自己開發的南中之地

未失荊州時,蜀漢擁有30餘萬戶,人口約100萬,是三國中人最少的一家。至263年蜀亡時,有28萬戶,人口94萬。

人口數量制約了軍隊數量,蜀漢將士在劉備在位時期,約有16至20萬。至蜀亡國,還保有10.2萬人。並且由於蜀中多山,山道艱險,不適合發展騎兵,所以蜀軍以步兵為主,這使得北伐過程中,蜀軍多處於劣勢,難以對抗曹魏的北地騎兵。

以百萬人口,養20萬軍隊,蜀漢的百姓真的很不容易。


從地理位置上看,諸葛亮在隆中對中計劃橫貫荊、益,是在據有天然防禦位置的基礎上,為征伐中原獲取一個戰略出口。但由於219年關羽敗走麥城(220年被潘璋部將馬忠捕殺),荊州全部丟失,原本的天然防禦結構變成了束縛自己的籠子,與孫吳爭奪荊州,是劉備最後一戰,也是他試圖把已經出現重大失敗的戰略規劃,重新擺正的最後努力。

三國形勢圖



另有一些關於劉備與劉邦對比的內容,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查看我之前的問答:
劉邦與劉備都是中年發跡,為何劉邦能夠統一天下稱帝而劉備只能據地稱王?



萬里長空夜未央


為什麼劉皇叔沒有能統一中原?

這有什麼好奇怪的,首先劉備這個《皇叔》有點問題,在漢帝那兒基本上是淡忘了,家族早已經沒落,在朝庭已無映像,總之姓劉是不會錯的,弄個皇叔的名頭也就是為師出有名罷了。

統一中原並非嘴上說,那要靠實力話,劉備從起家開始,整天被打得抱頭亂竄,投靠你,投靠他就不一一複述,後得了徐庶,諸葛亮,龐統,法正,才算有了目標,由於曹操赤壁之戰失敗,才讓劉備有了喘氣的機會,有了以荊州為基礎,發展益州的機會,三國才真正成鼎立之勢,由於關羽的自信,自大,發動了襄樊之戰,從局部來說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斬了龐德,擒于禁,這也是天時所幫了關羽的忙,天連降暴風雨,漢江水猛漲,水淹了于禁的七軍,要知道于禁是久經沙場的猛將,統軍,佈陣很有一套,資歷在張遼,徐晃之上,還有凢萬訓練有素的戰將士兵,就憑關羽就能輕鬆拿下,束手就擒,這還叫于禁嗎?當然好事不長局部就是部,總的戰役的勝利是關羽以丟荊州,丟性命,丟了三萬多健兒。

此時的劉備正聽了諸葛亮的瘦主意為自己登基做準備,(史學家認為諸葛亮勸劉備登基是廋主意),那曹操佔領那麼大地方,人口,經濟實力,部隊比劉備大幾倍他怎麼不先稱帝呢?從反面說劉備就這小樣兒,就那麼大眼光,要不然漢獻帝聽劉備稱帝后大笑不止,這一笑有三個原因,(一)劉備口口聲聲匡扶漢室,原來就是自己代表漢朝,可笑。(二)就憑劉備那點實力也稱帝,可笑。(三)劉備就是一偽君子,終於露出了本來面目,如果獻帝跟了劉備哪兒還有命在,是他的恥辱,可笑。綜合以上弄了一個益州就做皇帝,不能統一中原才是合理的。



9紫氣東來


劉備販履織蓆的走夫,到成為劉皇叔,到最後取得蜀漢基業。看看劉備的人生經歷,我們對他取得的成功真的非常感慨,他算是個英雄人物。他志向遠大,立志伸大義於天下,匡扶漢室。但是,他的人生最後卻止於白帝城,沒有統一中原。人們對他感慨的同時,也充滿對他的同情。

縱觀劉備一生,他對自己的包裝,無論是在政治方面還是軍事方面,甚至外交方面做的都非常的成功。確定荊州之本後,進兵西川,奪得益州,繼而又拿下了漢中。這已經走到了人生中最鼎盛的時期。俗話說,物極必反,盛極必衰。至於沒有統一中原,僅限於軍事方面的原因——失荊州。



公元219年,劉備經歷了人生中的大起和大落,大起是因為,在和曹操的正面戰場上取得了勝利,得到了自己夢寐所求的漢中。大落是因為,在取得漢中的同時,又失去了關羽和關羽所鎮守的荊州。對於一心想要問鼎中原的劉備來說,荊州的失去對他的打擊非常的大。因為荊州對統一中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荊州的失去,讓他失去了近一半的國土和人口,也失去了一個多年至交的朋友,蜀漢也失去了一員大將。最主要的是為匡扶漢室蒙上陰影。劉備懊惱至極,不顧一切的發動了不該發動的夷陵復仇之戰。



夷陵之敗損耗了蜀漢太多的國力。此後,劉備一蹶不振,終於在白帝城把後事交給了諸葛亮,沒有完成匡扶漢室的大業,終成為他永遠的遺憾。


西從頭越


但是正在的歷史中劉備是,曹、劉、孫三家中出身最低混的最次的。曹操的父親做個東漢的太尉,那是三公之一,人家和袁紹是哥們,據說一塊偷窺過女人洗澡。孫權是富二代他接手的時候孫氏公司已經有了江東六郡八十一州了。反觀咱們劉皇叔這個時候還在賣草鞋呢,至於當時姓劉的沒有一萬也有八千吧。

劉皇叔起點就被曹、孫二人低自然可利用的資源就比他們二位少,劉備到處討百家飯的時候,曹操已經開始統一中原了,孫策開始建立孫氏公司了。劉備真正發家是赤壁之戰以後,可是這個時候東漢這塊大蛋糕好吃的地方基本被那兩家分完了,劉備只能去益州了。

當年秦國和劉邦得巴蜀一舉而得天下,劉皇叔怎麼就不行呢?在下認為秦國和劉邦之所以能天下,單從地理上說他們兩個最後佔據了關中地區和巴蜀連成了一片,進可攻,退可守,掌握了咽喉要道和沃野千里的關中平原與巴蜀之地相互依託,最終取得天下。而劉備只有巴蜀沒有關中,而且當時人家其他兩家公司都已經經營多年,公司非常穩定,相對於劉皇叔的新興公司,怎麼和人家競爭? 曹丞相是大漢丞相,你劉皇叔也好,孫權也好在表面上都要聽人家號令。劉皇叔去打孫權可能前腳你打敗了孫權後腳你就被曹丞相滅了,更何況後來的歷史證明劉皇叔打輸了。

諸葛亮在隆中對你說的很清楚,亮答曰:“自董卓已來,豪傑並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曹操比於袁紹,則名微而眾寡。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44諸侯45,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劉璋闇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於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最重要的諸葛亮告訴劉備曹操和孫權咱們都打不過,但是能和孫權做哥們共同對付曹操,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注意天下有變這個詞,意思人家自己內部出現咱們再出手,而不是咱們主動出擊。

所以可以知道劉備接連違反諸葛亮的計劃,先是把荊州丟了,諸葛亮計劃是兩路出兵,結果就剩一路了,後來劉備又主動出擊打孫權結果敗了,可以說在取得益州以後完全沒有按照諸葛亮的隆中對來,你們說他能得天下嗎?

我是歷史中的酒囊飯袋期待您的指正。


歷史中的酒囊飯袋


一是錢二是沒本!劉備不論從個人才能,個人財富,到社會影響力上都跟曹劉二人不能比,要不是鵲巢鳩佔劉備可能連個蛋都不是。

在三國裡,劉備的家業並不是自己的,而是搶別人的。比如,劉備在長坂坡以後被曹操打成光桿司令,全部隨從只剩不足一百人。這時候他只能去投靠劉琦,這是公元208年的事。在投靠劉琦以後,劉琦對劉備非常好,立馬委任關羽當軍隊的水軍都督,委任劉備當統帥全權代表劉琦跟孫權去談聯合抗曹的事。可是呢,劉備並沒有對劉琦感恩盡忠,而是鵲巢鳩佔,派人把毒藥放到劉琦的伙食裡,控制著數量,讓他慢性中毒,結果不到一年時間,劉琦死了,然後劉備直接奪佔劉琦的產業。

劉備的行為直接為關羽荊州戰敗埋下了伏筆。比如,在呂蒙襲取荊州後,關羽有兵馬22000人,而呂蒙只有兵馬20000人,從兵力上看呂蒙兵力比關羽還少。但是呢,呂蒙在荊州城上一招降,立馬就有三分之二大約16000人陣前倒戈投降。呂蒙作為一個侵略者,奪佔了荊州以後不到一個月,怎麼可能會有那麼大影響力讓關羽帶了十年的兵陣前投降,肯定是將劉備害死劉琦的事給公佈出來,荊州百姓本來是劉表劉琦的屬下,聽聞如此不恥之事才會對關羽不支持。


優己


蜀國建國時人口約90萬,亡國時也只有90萬。人口只有曹魏1/6都不到,地盤也是最小。內部還有荊州派和益州派的矛盾,拿啥去統一?劉備能稱帝並得到史學界承認已經是不小的成就了。

再看人才,和曹操的精英謀士團相比只有個在遊戲和演義裡才智謀近妖的諸葛和早死的龐統法正。武將裡關張算是頂級,趙雲也是演義名將,馬超降將根本不得重用,老黃忠也完全不如演義裡那麼牛。倒是魏延還不錯,其他沒人了。曹操這邊除五子良將外還有夏侯惇夏侯淵,曹仁曹真曹純曹洪曹休,兒子裡都有堪稱一流武將的曹彰,俱為真材實料的名將,更別提還有不少如李典滿寵郭淮郝昭這種名氣不大但能力不錯的準一流實力派。

所以無論是國力軍力還是人才劉備都遠不如曹操,不能一統天下才是合乎常理。


葫蘆山扛霸子


劉備是一頭驢子,人家拉打才會向前的東西。

本身沒有大志向要完成統一天的大業,不論徐州再三推讓,還是聆聽諸葛亮的隆中對,及其龐統的棄荊州得益州成皇帝都沒有統一天下雄心壯志及打算。就是作混世魔王能當幾天皇帝做為最高目標。並沒有要真正要中興大漢統一天下打算的。

以當皇帝后就天高地厚,首先向幫他奪取益州出糧出兵的孫權開刀。。結果一敗塗地,他不象遠謀深算的政治家有長遠打算。也奪下益州漢中當皇帝罷了。為了做皇帝,接受了孫權收回荊州的所有要求出賣關羽無所有歸一敗塗地被殺。當了皇帝反悔攻擊東吳還是群怒人怨消極鬆懈使他隻身返回永安他何存打算鞏固根本力圖發展,總是象賭徒,有資本就大的賭博心理沒有真正統一志向何談能統一國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