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不快樂的父母教育不出快樂的孩子,那麼如何將離婚對孩子的傷害儘可能降低?

喜文樂見吾樹家


婚姻走到盡頭的時候,受傷害最大的就是孩子,當無法避免非要離婚的時候,要和孩子談一談。

不要把小孩子當小孩,把她當成這個家的一份子,告訴他你們為什麼有這個離婚的決定,然後也會像沒離婚之前那樣愛他。

然後給予他,他應得的那份愛。

孩子其實是最敏感的,最無辜,如果結婚的時候請認真的做選擇,離婚的時候也是,都別太倉促了也別頭腦一熱就做決定,那些本不該孩子承受的苦請不要一下子讓他承受。

請天下的有情人選擇在一起的時候擦亮自己的眼睛,也請不要輕易的說離開。



水若幽蘭水無痕


離婚對於孩子來說傷害都是很大的,如果想讓這個傷害降到最低,最大的責任人是孩子現在的監護人。這個責任,不是指責怪監護人沒有維護好家庭,而是要求監護人有責任心。

美國總統奧巴馬的爸媽離了婚,雖然他的爸爸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好爸爸,但幸運的是他跟的媽媽。

他媽媽從來沒有在奧巴馬面前講他爸爸的不好,總是渲染他的各種好,讓他體會到爸爸是愛他的。同時,除了對奧巴馬嚴格要求外,她也嚴格要求自己,不斷提升自我,試問奧巴馬在這樣一個有安全感,又富有正能量的家庭,即便是個單親家庭,他能不變得優秀嗎?試想一下,如果當初他跟的是爸爸,美國曆史上還會有奧巴馬這個人嗎?

所以,監護人的責任就是自己變得優秀起來,並讓你的優秀影響並帶動著孩子的優秀,唯有提升自我,把愛和安全感都給到孩子,才能將離婚的影響降到最低。

一點拙見,拋磚引玉,歡迎大家在討論區多發表自己的見解。

——我是悠谷笛音




悠谷笛音


有些父母為了孩子而不吵架,卻又沒有任何溝通,這種傷害可能比吵架的傷害更大。就像某些夫妻為了孩子選擇不離婚一樣。

離婚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婚姻無法繼續卻為了孩子而不離婚,這會給孩子帶來沉重的負擔,這個負擔是父母沒有做好自己的事情而把惡果強加給孩子的。甚至有些媽媽會直接對孩子說:“我之所以不和你爸爸離婚就是因為你。”一方面,孩子會同情自己的媽媽;另一方面,會對自己的父親產生怨恨。

如果婚姻走到了盡頭,父母應如何與孩子討論這件事?父母應掌握以下3個要點。

第一,離婚和孩子無關,一定向孩子講清楚這一點。當然孩子也會受很大的影響,不過向孩子講清這一點,對孩子的負面影響會少些,最起碼孩子無須承擔父母該承擔的責任,也無須照顧父母的情緒。

第二,離婚以後,父母依舊需要發揮父母的功能,陪伴他成長,給予他教育和指導,即使你再婚有了一個新的家庭。這樣,當孩子需要自己的爸爸媽媽時,他不會有任何的顧慮。

第三,既然離婚了,不管你有多少期待,多少怨恨,他/她都是另外一個人了,不要待在情緒裡,怨恨另一方。

讓孩子覺得自己有不錯的爸爸媽媽,對於孩子的成長是十分重要的。如果他覺得自己父母中的一位或者兩位不好,他會感覺特別自卑。


離婚雖然會給孩子帶來一些影響,但是單親家庭也能讓孩子健康成長,即使一方離開了,但是父母的功能還是完整的,所以對於孩子來說什麼都不缺。


比起兩個人不斷地爭吵、指責、厭惡對方,分開可能對孩子的影響更小,讓孩子活得更輕鬆。


——by 胡慎之《中國幸福家庭必修課》在喜馬拉雅熱銷中。


胡慎之心理


父母在家庭裡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所作所為,言行舉止勢必都會影響到孩子。做個好榜樣的父母,給家庭營造溫暖,快樂的氣氛,對於孩子的成長是百益無害,對孩子教育事半功倍!當遇到父母離異或者其它原因,單身的媽媽或者爸爸會吧孩子的傷害降低嗎,孩子以後會快了嗎?如何降低對孩子的傷害呢!

第一,父母為孩子做的事,父或者母一個人可以做完,但父母對孩子的愛,父或者母不能同時給予孩子,畢竟父愛和母愛一樣偉大!給孩子找到另外一半的父愛或者母愛,至關重要!

第二,如果孩子大一些,懂事了,多和孩子溝通,讓他知道現實的殘酷,讓他勇敢面對社會,積極向上,而不是怨悔後仇恨。

第三,儘可能讓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愛,給予孩子希望,而不能讓孩子看到自己的父母家庭破裂,對生活恐懼,影響到今後自己的家庭!

第四,有時間,多帶孩子旅遊,世面見多了,會感悟很多,這些感悟應該是積極向上的!

為了孩子,珍惜自己的家庭!!!


收趣小屋


單親媽媽或者單親父親本來就沒有錯。孟母三遷中的孟母是單親媽媽,岳母刺字的岳母是單親媽媽,范仲淹的母親也是單親媽媽。你能說他們不好嗎?不管什麼樣的家庭,都會教出好孩子,也都會教出不那麼好的孩子。這最重要的就是,你能不能給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不要一味的把你自己的想法或者自己的抱怨給孩子。我覺得是能教育好孩子的。

我母親當時就是為了我們兄妹選擇隱忍,不去離婚。如今我哥哥我兩都是非常沒有安全感,非常自卑。就是因為家庭的不幸福,還有就是他們作為父母,老是把他們的負面情緒強加給我們。在一個沒有愛的家庭裡對孩子成長也不好。

如果,選擇的單親,就好好的去教育孩子,不要讓孩子覺得他的愛是缺失的。好好愛孩子,教會孩子如何正確對待單親。作為父母,不管是不是單親,就儘可能的,不要把自己的負面情緒去加到孩子身上!!!



姐是你們不能惹的神


我經歷過離婚後行屍走肉般的痛苦,感覺到天也塌了。

當一個家散開,孩子有一種被拋棄的壓抑,原本和睦的家變得不完整,爸爸或媽媽這個名詞隨著一方離去也淡出了孩子的目光和呼喚。

不能因為夫妻的分離去疏遠血脈相連的親情,在有些家庭破散之後,一方拒絕另一方的探視,孩子年齡大了還稍為好一點,如果年齡幼小就得多抽出一些時間陪伴、週末和節假日一起、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沒有缺失的愛才會有健康的心理。

離異家庭中的孩子心理是敏感的,給孩子心理帶來的傷害要經歷很長一段時間,夫妻雙方對小孩要做到離婚不離情,不在孩子身邊的日子裡多和他(她)通電話,讓他(她)經常聽到另一方的聲音。

為了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當父母的不要把婚姻當作一場兒戲,更不要輕易講離婚二字,工作中的壓力和不愉快不要帶進家庭,過去看到過一句話: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而在婚姻中只有一種不幸,那就是失德,我見過不少離異家庭,金錢、性格、婚外情,為了金錢埋怨、性格不大度、不包容,見異思遷,那一種矛盾不是和德沒有關聯?

貧窮長相守,在過去的年代是常態,一對知書達理的夫妻在處理家庭矛盾時懂得如何去包容去化解、去溝通,在經濟富裕時能行善、能積德、而不是把金錢用在享樂,心靈便有了祥和、愉悅。


1387381481


改變自己,立即複合


問問你家孩子,他是怎麼想的?他的願望是什麼?他對父母有何期盼?


我敢賭一句,我的就是標準答案:兩人都改變自己的脾氣,各退讓一步,然後重新一起生活,給孩子一個幸福快樂的家庭。


除此之外,還有辦法嗎?不好意思,沒有了。其他的任何搞法,都是傷害已經形成的搞法。只是痛長痛短的問題。這裡要說明的是,我的辦法的前提是,兩人都要改變自己,都要改脾氣,一定是先要讓自己快樂起來,兩個人幸福起來,然後這種家庭氛圍,對孩子的成長有好處。


如果只是追求形式上的複合,兩個人在一起天天還是氣呼呼的,冷戰不斷,對孩子還是傷害。這種複合一點用處也沒有。


你明白這意思嗎?什麼對孩子有用?就是你,就是你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就是你有一個什麼樣的心態。你是積極的,快樂的,陽光的,上進的,你對孩子的影響就是正能量。你天天不高興、生氣、煩惱、消極、脾氣大,心態很差,對孩子的影響就是負能量。


改變一定要從自己開始。想幸福美好,想好事情,想孩子高興有美好生活,怎麼辦呢?目標就是做好人,下手處就是感恩。請對生活說謝謝,對曾經的愛人說謝謝,對自己的父母說謝謝,對同事、朋友、同學說謝謝,對著孩子說謝謝。請用心找出他們的好處,細數他們對你的恩福和幫助,請真誠地感恩他們。


每一天從早到晚,你既要拿出專門的時間謝謝他們,也要常常地從當下的生活中找好處,說謝謝。當你變成了一個會感恩、不抱怨的人,你的生活煥然一新,幸福自來。


願你有悟。


自己就是大導師,心行言語孩子學。

常說感恩做好人,一生幸福好處多。


感恩心幸福門


離婚的夫妻也是能教育好孩子的,只要離婚的雙方都還深愛著孩子,盡心對孩子負責任。離婚後,夫妻關係變了,但和孩子的親緣關係沒變,撫育子女依然是雙方共同的義務。無論孩子跟了哪一方,另一方都要積極配合,共同教育。如果在孩子面前爭吵,盡數對方的不好,教唆孩子疏遠對方,甚至仇視對方,把孩子作為發洩夫妻仇恨的工具或要挾對方的籌碼,是教育不好孩子的。而實際上大多數離婚的夫妻就是這麼做的,所以請離婚的夫妻多在孩子面前說對方的好,即使父母離婚了也多說客觀原因而少指責對方過錯,告訴孩子父母依然愛他,讓他感受到親情的呵護和溫暖,讓他覺得自己和正常家庭的孩子一樣在父愛母愛中健康成長。至於夫妻離婚的原因,孰是孰非,孩子大了自然會明白,過早對孩子說這些,對他的教育是不利的。


回首悠心



京山政法君


離婚了,但是我們父母絕對不能把夫妻之間的怨恨發在小孩身上,拿出一張紙,夫、妻、小孩,三個人三個點,且不在一條線上,兩兩畫一條線。告訴小孩,爸媽離婚了,也就是說夫妻之間這條線斷了,但是父親與你(小孩)之間是永遠斷不了的,爸爸始終愛你的,同樣媽媽與你(小孩)之間也是永遠斷不了的,也是非常愛你的。同時在生活中,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允許小孩與另一半去見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