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龍:新時代 新理念 新作為

11月22日,2018年湖南(長沙)裝配式建築與工程技術博覽會主論壇—裝配式建築與工程技術高峰論壇在長沙舉行。論壇上,大家緊緊圍繞築博會“建造新時代,綠色築未來”的主題發表看法。建築工業化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副理事長、中國建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修龍作了主題為《新時代 新理念 新作為》的主題演講。現將演講全文轉發如下。

修龍:新時代 新理念 新作為

黨的十九大作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重要論斷。如何理解新時代的新理念、適應新時代的新要求,為國家的發展、行業的發展和子孫後代的可持續發展做出我們這一代人的努力?中國建設科技集團進行了深入細緻的思考,並將思考結果作為企業未來行動指南。

一、關於新時代與新理念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這就是當前的“勢”。通過學習十九大精神,深刻領悟“勢”的豐富內涵,包括新時代的新方位、新特點,尤其是新理念及其指導下的新方針、新部署等等,真正做到明方向、識大局,才能抓住機遇。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要為繼續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而努力奮鬥;要為決勝全面小康、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而努力奮鬥;要為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而努力奮鬥;要為實現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而努力奮鬥;要為走近世界舞臺中央而努力奮鬥。這是新時代的新任務。

當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每一個勞動者都要用自己的努力為化解這個矛盾做出貢獻,才能完成新時代的新任務,實現新作為。在這個過程中必須深入貫徹落實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牢牢把握

“八個明確”的思想內涵。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實施十四個基本方略,即“十四個堅持”。其中,“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和建築行業的聯繫最為緊密,學習十九大不是一句空話,要靠實實在在的行動。

黨的十九大對未來五年國家工作從“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軍隊建設、國家統一、外交、全面從嚴治黨”九個方面作出部署,其中就“生態文明建設”指出:“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我們要建設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還自然以寧靜、和諧、美麗”,並作出了“推進綠色發展”、“著力解決突出環境問題”、“加大生態系統保護力度”、“改革生態環境監管體制”的具體部署。

結合“堅持世界眼光、國際標準、中國特色、高點定位”要求,新時代建築行業的新理念、新要求,概括起來主要是“

以人民為中心、綠色發展、關注民生、生態環保、高質量發展……”等幾個方面,這就是建築行業宏觀的行動指南。

修龍:新時代 新理念 新作為

二、乘勢實現新作為

恰逢盛世新時代,我們應當因勢利導、順勢而為、乘勢而上,實現新作為。具體到建築行業,必須做到:貫徹落實好新時期建築方針、實現行業的高質量綠色發展。

(一)貫徹落實新時期建築方針

1.新時期建築方針是“順應時代要求、迴歸建築本質”的理論成果

2015年12月中央城市工作會議提出了“適用、經濟、綠色、美觀”的新時期建築方針,同過去“適用、經濟、在可能的條件下注意美觀”的舊建築方針相比,新方針增加了“綠色”,綠色是新時代的特徵,與十九大精神高度吻合;新方針去掉了“美觀”的前置侷限,今天的環境、今天的形勢、今天的經濟實力和今天中國的地位,都決定了我們可以在建築美觀上、在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上做出更大的貢獻。

建築的起源是為人類遮風擋雨、躲避野獸侵襲。無論時代如何變遷、建築如何發展,建築的本質始終是“人生活的載體、人與自然互動的平臺”,因而建築既要滿足人類的“安全、生理、心理、社會、與自然和諧互動”等使用需求,又要滿足本身作為商品、藝術品的屬性要求,新時期建築方針“適用、經濟、綠色、美觀”,恰是對這兩方面需求最凝鍊而精準的表達。

2.新時期建築方針要素淺析

(1)適用:涉及三個層面的適用,第一個層面是“對人的適用”,主要是從人類使用角度出發,即:安全、健康、好用、品質、舒適等性能,第二個層面是“對社會的適用”,即:建築應當與時代背景、城市文化相協調,第三個層面是“對環境的適用”,即:建築應當有助於提升城市人居環境。

(2)經濟:看一個建築是否經濟,應當拉長時間尺度、擴大視野角度,建築的經濟性有三個衡量維度,最顯而易見的是“建築本身經濟效益”,包括造價、全生命期間的使用成本、建築壽命。間接一點的是“社會效益”,包括室內外環境對人體健康和人生活質量造成的影響。最長遠的則是“環境效益”,主要是建築對環境造成的影響。

(3)綠色:綠色是新時代的特徵之一。建築的綠色本質是建築在全生命週期裡對人類、對自然、對社會、對文化的責任。綠色首先是一種理念和行為,如果我們的素質跟不上,沒有樹立綠色理念,沒有養成綠色行為習慣,那麼所有的綠色建築、綠色市政、綠色城市,就產出不了真正的綠色效果,都只能是偽綠色。當然,

綠色也是一門技術。我國當前的綠色建築在技術方面強調得很多,但是強調素質、強調理念和行為,還遠遠不夠。提高全民族素質是當前行業、國家綠色發展最重要的基礎。

(4)美觀:美觀分為三個層次,層層遞進。第一個層次是“感官感覺的美好”,第二個層次是“給人帶來高標準、高品位、高品味的享受”,第三個層次是“上升到文化自信後帶給人尊重和自尊的美好”。

3.貫徹落實新時期建築方針,解決當前建築創作存在的問題

當前,我國建築創作出現了一些問題:

一個問題是片面追求“新、奇、特”的視覺衝擊,貪大、媚洋、求怪、媚俗等建築亂象叢生。這在社會上形成很大的負面影響,網友甚至自發組織評選十大丑陋建築,迄今已經評選了八屆。從另一方面來說這也是好事,說明社會對建築創作的關注度越來越大,有利於藉助社會力量治理建築亂象。

一個問題是科技進步使建築設計可以無視當地自然環境、氣候條件的制約,傳統建築好的東西在流失,因此失去了地域文化特徵,千城一面,城市文化傳承堪憂。

修龍:新時代 新理念 新作為

中國傳統建築適應當地氣侯特徵,通過建築平面、建築形式主動調節室內採光、通風、溫度、溼度等,由此形成了具有不同地域特色的設計技術和建築文化。從蘇州園林到西雙版納竹樓、從藏區石碉樓到蒙古族氈房,從中原粘土屋到西北窯洞,祖先們因地制宜、順應自然的綠色智慧,形成了各地具有鮮明特徵的地域文化,堪稱綠色與美觀完美融合的建築。

修龍:新時代 新理念 新作為

而如今,傳統U字型、回字形等建築平面,被大進深大體量取代;建築空間也不再強調可以主動調節室內環境的物理作用,氣候因素逐漸從建築設計中隱去,建築能耗在增加、地域文化差別在消失。這樣的建築無論外表多麼美侖美奐,也始終到不了美觀的第三層次,達不到大美的境界。

還有一個問題是大拆大建。這其中有規劃和經濟的因素,有時候對建築的拆除不是因為它不好或者不安全,而是由於規劃的不合理或是地價升值,這顯然是與綠色理念相悖的一種短視。

貫徹落實新時期建築方針是解決當前建築創作存在問題的唯一途徑。貫徹落實新時期建築方針,建築設計應當迴歸建築本質。為此,建築師應樹立並踐行節約型社會核心價值觀,樹立並踐行建築的倫理觀,即:多一點倫理、少一點怪異;多一點天然、少一點人工;多一點理性、少一點浮誇;多一點節儉、少一點奢華;多一點責任、少一點名利。這和我們的藝術品位、藝術行為是緊緊相扣的。我們不能放棄對提升國民素質的追求,建築應當傳承地域建築特徵與文化。

(二)實現建築業高質量綠色發展

1.建築業高質量綠色發展具有三個特徵

建築業的高質量綠色發展應該具有“以人民為中心、技術+文脈、智慧”三個特徵:

以人民為中心:就是要回歸建築本質,提升工程質量,加強災害防護,滿足人民安全、生理、心理、社會等各層次需求,創造健康、舒適、和諧、生態的人居環境,引領小康生活模式,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技術+文脈:就是要因地制宜適宜應用綠色技術,通過建築體量及造型主動調節光、風、溫溼度等室內環境,降低建築基礎能耗的同時,傳承地域文化,讓人記得住鄉愁。

智慧:就是要應用大數據技術,推動建築全產業鏈相關的物理世界數字化、數字世界智能化,使建築、社區及城市變得智慧起來。

2.發展新時代高質量綠色建築

實現建築業高質量綠色發展絕不是“一蹴而就”的,從我國現有情況看,我們確實面臨著很多的挑戰和難題,需要我們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向前走。以我國自上而下發展了十多年的綠色建築為例,仍然存在質量不高、綠色效果欠佳等問題,住建部提出要發展新時代高質量綠色建築。對此,中國建設科技集團提出了“五化”理念框架,即:人性化、本土化、低碳化、長壽化智慧化

(1)人性化:是指更加“以人為本”,注重從人的需要出發,創造安全、健康、舒適、自然、優美的室內外建築環境,使人有更多的獲得感。注重人性化的幾個方面包括:建築空間精細化,安全性與舒適性,適老化、無障礙,室內聲環境、光環境、熱溼環境,室內空氣質量,室外環境等等。

(2)本土化:是指更加註重發揮建築設計的重要作用,賦予建築天然綠色基因和體現地域、文化特徵。高質量綠色建築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綠色建築,不應是技術之至上、技術堆砌,而應是倡導因地制宜,體量適度,少人工、多天然的根植於地域文化的本土綠色設計,有利於引導綠色生活方式,促進形成綠色城市文化的多樣性。綠色建築當然離不開技術的介入,但技術堆砌解決不了先天性問題。我們要跳出石油工業時代思路,反思現代建築設計誤區,應該是技術至上,還是利用自然、親近自然、返璞歸真?

(3)低碳化:是指更加註重建築全生命期的綠色,從重點關注“建築運行過程”拓展到建築建造、運行、改造、拆解各階段;更加註重建築全面降低資源環境負荷,從重點關注“節能”拓展到關注節能、節地、節水、節材和環境保護。我國建築業能源消耗結構與歐美國家有很大不同,歐美國家已進入建築維護時代,建築運行過程的能源負荷比建造過程高出24倍;而我國正處於城市化發展階段,以大量新建、改造建設為主,建築建造過程和運行過程的能源負荷比重相當。同時建造過程對礦產資源的消耗巨大,當前中國“青山掛白”的現象到處可見,建築“低碳化”迫在眉睫。

高度“低碳化”的裝配式建築,是發展新時代高質量綠色建築應當重點關注的內容。裝配式建築是用預製部品部件在工地裝配而成的建築,節能、節水、節材、節時、節省人力,可以大幅減少建築垃圾和揚塵,實現環保。它具有“標準化設計、工廠化生產、裝配化施工、一體化裝修、信息化管理、智能化應用”六個主要特徵。裝配式建築2016年以來在國家強力推動下開創了發展新局面,但也還存在一些問題。2018年住建部黨組巡視整改內容就有“重新審視、研究裝配式建築發展現狀,分析存在的問題和不足”這項工作。

中國建設科技集團對裝配式建築開展了深入的研究和大量的實踐探索,先後設計完成2000多萬平米的裝配式建築。通過中國建設科技集團的探索與實踐,以下幾個方面應該給予關注:

綠色發展是大勢所趨,裝配式建築是重要載體,但業界對裝配式建築的認識普遍高度不夠。應當把裝配式建築放到綠色發展的高度上、放到對子孫後代負責任的高度上去認識,自發地去發展裝配式建築,而不是被推動著去發展。

裝配式建築發展形勢一片大好,但其概念認識還不夠清晰。定義說得很清楚但一到應用就有些混亂。要強調的是:裝配式建築不等於裝配式結構,更不等於裝配式混凝土,裝配式建築也不等於裝配式住宅,更不等於裝配式保障房、廉租房;裝配式建築必須堅持全產業鏈、全生命週期、全內容的一體化集成設計;裝配式內裝部品部件、設備管線的產業化生產程度更高,更能在產業鏈中體現全生命週期價值

國家發展裝配式建築的決心很大,各地政府積極跟進制定政策,運動式推動有餘,但科學、理性管理的研究不夠。靠運動式推動的東西不會長久,靠政府政策的補貼也只能是一時。

社會積極響應政府政策推動,但行業的主動性不夠。裝配式建築須通過標準化、模數化與製造業密切聯動,實現大規模工業生產,降低成本。裝配式建築要適應市場需求,符合市場規律,不符合市場規律,必將難以走遠。

結構工程師積極投身裝配式結構研究,但建築師缺乏積極性、主動性。裝配式建築應當以建築設計為龍頭,結構要為建築設計提供安全保障和支持:不盲目追求裝配率;結構安全技術暫時達不到的不硬做;實事求是、因地制宜,論證是否採用裝配式建築,或在最適宜裝配的地方採用裝配式部品部件。

2018年住建部黨組巡視整改內容就有“重新審視、研究裝配式建築發展現狀,分析存在的問題和不足”這項工作。

(4)長壽化:是指更加註重延長建築壽命,有效延長資源利用時間,提高資源利用率,是節約資源能源、降低環境負荷的最有效方法,也有利於延續城市建築文化。建築長壽化是最大的綠色!我國建築實際平均使用壽命短,反覆建造、拆除加重了資源環境負荷。據統計,我國城市建築的平均使用壽命遠低於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只有約40年左右,平均100年內需要建造和拆毀2-3次,歷經2-3個生命週期。

造成我國建築“短壽命”的原因較多,主要包括:規劃缺乏長遠性、前瞻性需要調整,建築空間不能滿足使用需求,建築質量較差,設備管線老化而維修更換不變等。

從建築創作出發延長建築壽命的主要措施有:採用通用空間靈活可變的設計滿足建築全壽命期功能變化的需要,延長主體結構使用壽命,採用SI技術體系使設備管線及內裝易於維修、改造和更換,應用減、隔震技術增強建築抗災能力,延長部品部件使用壽命,全生命期定期維修維護和既有建築綠色改造。

(5)智慧化:是指更加註重以信息技術為支撐,建立基於BIM的建築全生命週期管理信息系統,並綜合運用互聯網、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提升建築功能和智能化、精細化運營管理水平,為使用者工作、生活提供便利。智慧本身就是一件讓人可以產生無限遐想的事,主要包括:基於BIM的全生命期信息管理、智能安全防護、智能設備控制、智慧化能源管理、智能家居、智能檢測、智慧社區等。

修龍:新時代 新理念 新作為

在千年之城雄安,中國建設科技集團貫徹落實“人性化、本土化、低碳化、長壽化、智慧化”理念,憑藉雄厚的技術實力設計了雄安新區第一個新建建築工程——雄安市民服務中心,採用模塊式建築,探索將集裝箱的形式用在建築,可裝配、可生長、可拆除、可回收,建築的內裝修都是在工廠完成,在現場一次性完工,45天時間就建成了,創造了世界矚目的“雄安質量”和“雄安模式”。

新時代賦予我們這一代人新機遇。我們要貫徹落實新理念、實現新作為,為綠色發展、為保護生態環境作出我們這代人的努力,給孩子們留下一片藍天、一座青山、一池綠水、一個有美好記憶的城市,給中華民族的子孫後代留下更大的發展空間!

修龍:新時代 新理念 新作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