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分鐘讀完《自傳播》

8分鐘讀完《自傳播》

自傳播更多把著眼點放在產品上,如何挖掘產品的潛力,讓產品本身具有自傳播的能力。在此基礎上,運用一些方法和技巧,讓營銷推廣也有自傳播能力。其核心是激發分享行為。

自傳播運作模型:

1.用戶通過品牌的營銷活動轉化或在某個渠道接觸從而使用產品。

2.用戶被營銷物料/活動及產品本身的自傳播機制所“擊中”。

3.用戶通過當面交談、社交網絡等口碑傳播渠道,將他被擊中的內容分享出去(如轉發鏈接到朋友圈、拍照發朋友圈微信群等)。

4.分享的內容觸達到某些好友,把好友帶到第1步,由此形成循環。

如果自己的策劃“一句話說不清楚,一聽不讓人激動”,僅僅跟風隨大流,或者小圈子自嗨,不如推倒重來。

所以在擼起袖子開始乾的時候,別忘了問自己三個問題:能自傳播嗎?能自傳播嗎?能自傳播嗎?即,將“能否激發自傳播”作為衡量產品設計和營銷策略必要性及有效性的重要標準。

“高科技營銷魔法之父”傑弗裡摩爾在《跨越鴻溝》一書中,把高科技產品的生命週期分成創新者(技術的狂熱追隨者)-早期採用者-早期大眾-後期大眾-落後者。創新者和早期採用者構成了產品的早期市場,早期大眾和後期大眾構成了主流市場。

很多企業不同階段遭遇困難,尤其在跨越早期市場和主流市場的鴻溝時走向失敗。因此,如何找到合適的種子客戶做好早期市場,以及如何設計傳播路徑,讓這些種子用戶一傳十十傳百傳播給更多的人進入主流市場,顯得尤為重要。

促成自傳播還需要用戶之間“互相參考”。如果用戶之間不能觀察其他人使用了產品,這樣其實形成了多個孤立的市場,而不是我們要尋找的一個可以互相參考的早期市場。

自傳播利器:4項前提+產品自傳播的8大戰術+營銷自傳播的6個始終。


8分鐘讀完《自傳播》


一、4項前提

1.找到真實的需求

百度美團餓了麼美天呆鵝早餐佳等關閉早餐外賣業務的原因,即早餐外賣無論從需求量、客單價、早高峰配送、供給種類等都嚴重受限,並非真實需求。

通過細心觀察,可以發現真實需求,比如防插隊機、空調導風板、“一撕得”等。

通過深入用戶,可以發現真實需求,比如網吧管理員做的對億萬普通百姓有用的導航站點hao123、可以捕捉貨車油量里程速度等的貨運車輛互聯網平臺G7、被農村用戶投訴而研發出的能洗地瓜的海爾洗衣機。

通過一步原則,可以發現真實需求,比如滿足人們喜歡貨比三家心理而出現的“一淘網”。一步原則,指的是如果用戶某個常用操作需要多個步驟才能完成,那麼這就對應一個而用戶需求和一個產品創新改進的機會。

找到需求,接下來單點突破,巨頭林立之中存活下來的360,不是靠技術渠道運營的同質化競爭,而是在於它巧妙地使用“免費”這個最具殺傷力的武器,打開局面後慢慢打磨產品、補齊技術差距,最終成為霸主。

2.確保產品基本能用

如果產品使用不流暢,自傳播越成功,越容易對產品形成難以挽回的負面口碑。

切記:傻瓜模式的呈現、核心簡要的頁面表達、主要功能流程流暢。

可以通過如下方法做好產品

首先,用漏斗轉化率,尋找轉化率提升空間最大的關鍵環節以及具體的影響因素。

8分鐘讀完《自傳播》


其次,主動到微博、論壇、知乎等平臺去,檢索有關的產品和體驗的關鍵詞,收集用戶反饋,並及時跟進處理。

最後,做好用戶回訪。用戶不一定到論壇吐糟,但可能默默放棄產品。最可怕的不是被罵,而是無人問津。

3.取個好名字

在大型連鎖超市、便利店林立的街道,一個尋求網友建議的店主採用了“超市入口”的名字,火了。

Google當年進入中國市場,域名中的自造詞Google將九成以上國人拒之門外,後來推出全球最短域名g.cn,為時已晚。

4.團隊配合

向全員灌輸自傳播的思維和方法論,將自傳播深入貫徹到產品、研發、運營和市場等所有部門。或建立一個由一把手牽頭的跨部門團隊,具體落實自傳播。

8分鐘讀完《自傳播》


二、8大戰術

1.產品自帶自傳播屬性

線上自傳播:付費語音回答產品“分答”,可以嚮明星、大佬、行家裡手付費提問,回答者用不超過1分鐘的語音回覆,之後所有人都可以花1塊錢“偷聽”該答案,這1塊錢就會被提問者和回答者平分。

極端:荷蘭藝術家在尺寸上走了個極端推出16.5米的大黃鴨後,大黃鴨在全球火了。美國連鎖超市Costco推出2.4米高的巨熊,全世界為之瘋狂,外國顧客也紛紛郵購回家。3D打印出世界最小的人形雕塑等,也產生吸引人的魔力。

2.讓產品和用戶可視化

可視化,指的是當有人使用你的產品或者業務時,能否被身邊的其他人發現、辨別出來。如Intel inside戰略付費讓電腦廠商貼CPU徽標,各大奢侈品logo及經典圖形,蘋果產品落款“發自我的iPhone”,“滴滴一下馬上出發”的聲音標識等。還有讓參與者可視化的——公益活動一個月不刮鬍子,加多寶讓用戶對著售貨機大喊“過年來灌加多寶”,達到一定分貝可以獲贈一瓶等。

3.文案為產品添活力

大家已經熟知的可口可樂瓶身文案、江小白、味全果汁。IT產品的賣萌——win10升級過程中屏幕上出現不同的有關升級的詩詞,激發網友臨摹創造段子。民間也不甘落後,有印字蘋果、大學食堂有趣味菜名等。

還有滴滴手機短信、網店武俠系創意物流信息、導航APP程序員吐糟版簡介,黃太吉則把文案用到極致:店內海報、消費小票上都有格言,甚至消費小票上還有特別的生日祝語。

4.私人定製

幾乎所有的瀏覽器、即時通訊軟件、輸入法、搜索引擎、網址導航等門戶網站都提供了自定義皮膚、背景的功能,還有自定義系統字體的手機,騰訊QQ秀則為較早的成功者。

值得一提的是耐克的定製鞋,增加了分享概率。而書作者想把阿迪達斯英文詞放入耐克LOGO中,頁面顯示“您輸入的ID不符合我們的相關政策”,可見早有提防。

個性化的還有個性絲襪、sappygo動物口罩、卡通圖案紙尿褲等。

5.產品彩蛋

谷歌的免費圖片管理工具Picasa的彩蛋:打開後每按一下幾個快捷鍵,屏幕上就會出現一隻可愛的泰迪熊。

早期蘋果產品在機器ROM裡面埋入彩蛋:通過技術手段訪問特定內存地址,可以調成4張工程師團隊的照片。

還有大家熟知的搜索軟件,響應節日多會進行首頁logo塗鴉。

APP通過有趣的功能達到自傳播目的,如百度魔圖“PK大咖”等。

百度雲漏洞營銷:假裝爆出一個產品漏洞,引誘大家奔走相告,抓緊時間佔便宜。

6.打造超預期的體驗

專車服務、卡拉丁汽車保養服務、斯科特麥克凱恩《商業秀》描述的一次服裝定製服務、海底撈、三隻松鼠附送開箱神器以及溼巾夾子果殼袋等。

8分鐘讀完《自傳播》


7.讓用戶有參與感

小米路由器公測版發售,首批僅500人獲得1元公測資格,高品質木箱包裝需要玩家自己動手組裝,引發分享熱潮,還有人比拼組裝速度。

零食網購品牌,配送員送貨上門後,如果用戶剪刀石頭布三局兩勝贏了就免單。

日本知育果子的兒童食品,包裝裡提供的原料和模具,可以很容易DIY各種造型的便當,培養孩子動手能力,家長也樂得買家秀。

上海“魚樂水產”火鍋,從點餐開始就充滿體驗感:菜品旁有類似賭場的籌碼,拿到服務檯掃描收回,等餐過程中可以動手研磨芝麻,上的菜有些可親手從盆裡剪下來,還能自己壓麵條等。

8.抓住社會熱點

熱點借勢早就不新鮮,有地震尋親,還有針對雙11,百度瀏覽器、360瀏覽器紛紛推出雙11秒殺王、搶貨神器等。

8分鐘讀完《自傳播》


三、6個始終

1.始終挖掘產品的潛力

神回覆:知乎、京東調侃客服妹子的諮詢

產品故事:谷歌街景,發現在原地等了10年的狗狗

黑科技:谷歌的愚人節創意-2002年的鴿子排名

2.始終洞察人性的本質

加入“個體印記”的H5容易成功——可以讓人們展示真實而多彩的自我。如小米“我是手機控”,用戶將曾經用過的手機列出來,可自動生成相應的文案和圖片,展示鑑定出手機控等級、總數、總花費等,一鍵分享到社交軟件;百度地圖“我的2014年上班路”:用戶打開H5,在地圖上點選家和公司的位置、通勤方式,就可計算每個人的上下班路程。百度旅遊“足跡地圖”:我們都玩過。人民網:手寫一個字形容這一年。大眾點評:父子照相館。

一鍵裝酷:如自動生成名校畢業證書、國外大公司入職證書等。

養眼:男模站臺,近幾年高校招生都有女校花營銷。

萌寵:功夫熊滿上映前,功夫熊貓被卡門,爆紅網絡,微博話題“心疼春運吉祥物”949萬閱讀量;日本熊本縣,聘請熊本熊做公務員,一系列正兒八經的策劃為這個縣創收超過1千億日元。

3.始終調動群眾熱情

凡客體、陳歐體、大堡礁-全世界最好的工作、錘子杯互聯網軟文大賽、凌晨4點的北京、4小時逃離北上廣-新世相聯合航班管家和一直播策劃的活動,在信息發佈的4小時內,前30位感到北上廣機場的人,免費獲得週五當天去往未知目的地、週日返回的往返機票,得到機票的人會受到神秘而有趣的任務,如去蘭州的人需要認識一位董小姐……去海拉爾的人要到大草原,和至少五頭牛合影……

4.始終引入好友的互動

如微笑挑戰點名遊戲、耳熟能詳的冰桶挑戰、帶上胖子免費吃串、帶上細腰朋友火鍋打折、推薦好友各獲現金或紅包獎勵、春節導航高德包油-用戶自己完成導航任務和參與10秒拆紅包遊戲獲取油量,還可以分享到朋友圈,發動好友為自己加油,每人可參與一次,每次點擊的加油量為10-30毫升範圍的隨機值,總油量達到20升,可兌換100元加油卡一張。

5.始終相信創意的力量

暢銷書《瘋傳》總結道,一切事物瘋傳的背後有“STEPPS"六原則

社交貨幣( Social Currency),要迎合用戶炫耀、獲得認可的需求;

誘因(Tigger),要有刺激機制引發人的聯想;

情緒(Emotion),調動用戶的情緒促使分享;

公共性(Public),使得產品和業務可視化;

實用價值(aciea Vlue),用專業知識為用戶創造價值;

故事(story),將信息包裝成故事便於記憶和傳播。

我們對杜蕾斯系列印象深刻,我們也對“去哪兒不重要,重要的是……去啊”一波有趣的段子記憶深刻。此外,直播、VR、AR新技術的應用帶來新的創意和體驗。

6.始終激發二次的傳播

報紙廣告不再主流,但報紙廣告創意本身卻引來網絡熱潮,農村土牆廣告同理。

此外還有:當年恆源祥,後來優信二手車。以小擊大“阿里釘釘PK微信”等。

8分鐘讀完《自傳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