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班只有1個女生 內蒙古“女焊子”一枝獨秀

全班只有1个女生 内蒙古“女焊子”一枝独秀

圖1:宿月在為男生解答習題

全班只有1个女生 内蒙古“女焊子”一枝独秀

圖2:宿月在做實驗

全班只有1个女生 内蒙古“女焊子”一枝独秀

圖3:宿月和班裡的男生們 攝影/北方新報融媒體記者 張巧珍

上大學全班只有一個女生,這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內蒙古工業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焊接(16)班的男女生比例是33:1,宿月就是全班34人中唯一的女生,也是班裡毫無爭議的“班花”。因為性格開朗,又很好學,焊接班的男生很快被宿月圈粉。

名字常被叫錯

“我叫宿(xu)月,宿作為姓氏與許同音。”12月7日,記者初次見到宿月,她特別鄭重其事地介紹自己。宿月說,她的名字常常被叫錯,不僅是同學,連好多老師在點名的時候看到她的名字也是不知所措,她就只好不厭其煩一遍又一遍地解釋。

丹鳳眼,高高的馬尾辮,笑起來露出一顆小虎牙,映入記者眼簾的完全是一個可愛的萌妹子,怎麼都無法跟焊接聯繫到一起。今年22歲的宿月出生在赤峰市寧城縣桲欏樹村一個農民家庭,作為家裡的長女,自小就有一股不服輸的勁兒,學習一直名列前茅。2016年高考,在填報志願的時候,宿月做了一個和大部分女生不同的決定,她毫不猶豫地把內蒙古工業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焊接專業作為了自己的第一志願。起初很多人不理解,焊接是個又累又髒的活,很少有女生主動學這個。宿月卻覺得,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任何一個行業都有女生,都有做得特別好的,別人可以,為什麼她不行?最終,她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內蒙古工業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焊接班。“提起焊接,人們的第一印象就是街頭的電焊工,其實電焊這項技術沒有想象的那麼膚淺,很多行業都會用到焊接,比如航空、高鐵、機器人、汽車製造等,焊接是不可或缺的一個步驟。真正好的焊接技術,你完全看不出它焊接的痕跡,就像一個整體,這才是焊接的最高境界。”宿月說,她不想被標籤化,只想做最好的自己,將來考研,繼續深造,成為一名焊接大師。

同學眼中的“月哥”

“月哥啊,她可是我們班的學霸,才華擔當!”“月哥學習好,可能太費腦細胞,所以特別能吃,吃貨無他了。”……在內蒙古工業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採訪時,宿月的同學們聽說記者來採訪,七嘴八舌地談起了他們眼中的宿月。

都說在大學沒逃過課是一種遺憾,宿月在這方面註定是留有遺憾的。在班長張達興的記憶中,從大一到大三,宿月從未缺席過任何一節課,除了自己刻苦好學,還有一個客觀原因,作為班裡的唯一一名女生太惹眼了,不管坐在哪個角落,都會引起老師的注意,所以幾乎沒什麼逃課的條件。“月哥還是我們班的學習委員,一直負責幫老師收作業,時間長了,她光是憑著字跡就能認出哪本作業是誰寫的,而且還能把每一個男生的學號倒背如流。”張達興說,與宿月接觸時間越長,越發現這個女孩子不一般,不似印象中嬌嬌弱弱的女生形象,性格大大咧咧,特別開朗,完全就是個假小子,“月哥”的名聲就這樣被叫響了。

宿月的同班同學夏贊翔也說,在班裡“不扶牆就服月哥”。“月哥學習成績在班裡一直是數一數二的,而且人很熱情,同學們遇到不會的題經常向她請教,她不管自己多忙,總要抽出時間幫助同學解答,還一遍又一遍給講解分析解題思路。起初大家還怕耽誤她學習,但是月哥每次都說,‘我在幫你們的同時自己也重新溫習了一遍,你們儘管問好了,別藏著掖著’。”夏贊翔告訴記者,在宿月的帶動下,同學們的學習勁頭十足,就連宿舍裡的舍友,有不會的題也會常找宿月幫忙。

被眾星捧月般寵著

33個男生,1個女生。聊起自己的“國寶”身份,宿月的記憶又回到了2016年第一次上課那天。“剛踏進班級,33個男生直勾勾地盯著我看,直到確認班裡除了我再無其他女生,我打心底有些犯怵了。真的好尷尬啊,從小到大還從未遇到過這種情況,看到身邊盡是一群糙漢子,真心想回去復讀了。可是一想到當初既然選擇了這個專業,就不能輕易認輸,只好硬著頭皮堅持了下來。”宿月說,雖然同學們都喊她“月哥”,但事實上班裡的33個男生都眾星捧月般把她當妹妹一樣寵著。每天早晨上課,總有男生幫忙佔座;參加運動會,總有男生幫忙拿書包拿衣服;有了好吃的,也都是先緊著她吃;一起外出爬山,大家也都是前拉後拽,特別照顧她。大學三年,她一直享受著“國寶”級別的待遇。

張弘馳是宿月的同班同學,平日裡也和其他男生一樣很照顧宿月,“畢竟是班裡唯一的女生,平日裡的一些力氣活我們就都幫她代勞了。”張弘馳笑著說,事實上宿月非常的獨立,專業課不輸男生,還常常參加社團活動,獨自去北京、西安等地旅行。另一名同學吳虎接過話茬子幽默地說:“是啊是啊,她在學習上從不懈怠,幾乎年年拿獎學金,大學三年拿獎拿到手軟,國家勵志獎學金、內蒙古自治區級三好學生、內蒙古工業大學三好學生、校級獎學金等大大小小的獎項幾乎都被她包攬了,真的是條漢子!”

韓永全:焊接不分性別

“來,拿著焊絲,感覺這個地方融化多了,就稍微往前平移,儘量一次成型,一次焊透了……”12月7日下午的實驗課上,宿月正在內蒙古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韓永全的指導下進行焊接實驗。宿月穿上工作服,一手拿著焊槍,一手拿著面罩,伴隨著一陣刺耳的機器轟鳴聲,開始學著老師的樣子在火花四濺中一遍又一遍練習填絲焊接技術。進入大三以後,像這樣的實驗課越來越多,枯燥乏味,四五千攝氏度的高溫,衣服時常被燙出大大小小的洞,手被燙傷甚至蛻皮,每一項都考驗著宿月的意志力。但宿月說,學習從來就不是一件輕鬆的事,當通過一遍又一遍的練習,看著自己的焊縫像模像樣的時候,就會覺得所有的苦都是值得的。

內蒙古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的院長、博士生導師韓永全對宿月也有著深刻的印象,“焊接班唯一的一個女生,特別好學,能吃苦,起初擔心叫錯她的名字,我還特地查了查字典。”韓永全笑著說,一直以來,有很多質疑的聲音,認為女生吃不了焊接這個苦,一些家長也不願意讓女孩子去學習焊接,事實上,這是一個誤區。內蒙古一機集團的焊接高手白凌雲,就是內蒙古工業大學89級的學生,還有內蒙古一機集團三分廠技術室的李燕,焊接技術水平也非常的高。可見,焊接不分性別,比起男生,女生更細心,更適合學習焊接。文·攝影/北方新報融媒體記者 張巧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