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結束後,李雲龍和趙剛為何逐漸疏遠了?

司馬長史


1.這個題目有意思。李與趙肯定是沒有疏遠的,這種一起經歷過生死的感情,可以參看李雲龍重傷後趙剛在病床邊的那段獨白,簡直催人淚下。

2.他倆一直到最後都是可以託付生死的感情,比如趙剛臨終前將山高水長打發到老李這裡,也是拖孤……老李連猶豫都沒猶豫……類似的還有,老李臨走前把幾個孩子都送到東北的孔捷那裡參軍,也是同一種相濡以沫的戰友感情。

3.但他倆畢竟不是夫妻過日子,沒必要成天攪合在一起的,那樣反而不利於兩人的進步。

4.實際上在解放戰爭後期,隨著我軍正規化建設的加速,像李雲龍這樣的打手的地位是在下降的,而像趙剛這種黨政軍全能的複合型人才重要性開始凸顯,比如到華野不久,他就被調到縱隊做政治部主任,雖然也是正師級,但已經開始參與到統戰等秘密戰線的工作,而類似這種接應起義的活,那李雲龍基本上就搞不了……

5.其實這樣也很好,李雲龍繼續在臺海前線坐鎮,而趙剛上調北京總部,這才是發揮兩人所長的最佳崗位,如果老趙繼續留在李雲龍身邊,那也就是軍長+政委,真真也就沒什麼出息了。

6.另外,兩人的交情那都是戰爭年代血與火鍛造而出,但不能否認,兩人的個性、氣質都截然相反,等到了和平年代,遇到這麼個愛折騰的火藥桶脾氣的李雲龍,趙剛到底有多大的耐心忍住不跟丫開戰?這就真的像夫妻過日子了,平淡生活最難過,尤其是李雲龍又是那種沒事找事的主……


7.當然,如果老趙一直跟著老李,估計也不會有馬政委那種貨色……但那個時代的事兒,誰能說的準?也許倆人一起落難呢,這個可能性還真更大……


搬不動的小強


這是一個看似簡單,但實際上又比較複雜的話題,無論是連續劇還是原著雖然沒有明確交代,但卻都留下了伏筆。

當然兩個人漸行漸遠,也有現實上的工作原因,解放戰爭時期因工作原因趙剛調離了別的部隊,加上戰事的緊張兩個人也只剩下電話和電報上的聯繫,建國後又因為部隊駐紮地的原因,一個留在了福建,一個落在了北京,以當時的交通條件,兩人的聚會也變得屈指可數,抗戰時期天天見面,但建國後的見面掰著手指頭都能數的到,當然見面次數的減少並沒有影響兩個人的關係,兩個人仍然是不可分割的生死兄弟,即便在原著當中趙剛神秘去世之後,按趙剛臨死前留下的話語,趙剛的子女投奔了李雲龍,並得到了李雲龍的悉心照顧,可以說即便分開了那麼多年,兩個人的生死友誼也沒有發生改變。



但也正如田雨所說,兩人雖然是生死交情,但在很多方面兩個人卻未必能聊到一起,原因就在於,兩個人的理想是不同的。

李雲龍投身革命的原因非常簡單,當年一個編框的小青年,因為吃不飽飯而跟著革命部隊造反,最終成了將軍,對於他而言其實沒有太大的理想信念,讓窮人翻身做主已經算得上是最大的理念了,但他也只是懂得這個口號而已,細節上的東西他並沒有研究,也不懂得研究。



而趙剛則不同,作為為數不多的知識分子,他的理想很廣大,也很長遠,他想建立一個更有秩序,更完美的社會,在他理想的社會中不會有特權也不會有欺壓,各行各業各個階層都奮力投入自己的能力來建設國家,這就是他心目中最理想的狀態,但這種完美的設想卻是不可能的,當建國後,當他發現特權主義盛行,原來的很多無產者反倒變成了新的壓迫者,在思想精神上,他已經出現了迷茫和憤怒,他也許明白自己改變不了什麼,但他內心的信念,卻支撐著他不斷地與這種不合理現象作鬥爭,而這樣的想法和做法,作為老搭檔的李雲龍是不可能理解的。



正如兩個人在幼兒園門口的那次聊天,高幹子女違規使用公車都能引起趙剛極大的不滿,可旁邊的李雲龍卻是一副無所謂的態度,甚至覺得這樣的行為沒什麼大不了,事實上這一刻開始,連李雲龍自己都開始隱性的向特權方向發展,在戰爭年代兩個人都可以為了革命而奮不顧身,但到了和平時期,共同建設一個國家,兩個人開始真正形成了差距。


遼寧資深球迷


趙剛和李雲龍是心心相應的生死之交,所謂疏遠完全是無稽之談。

我們首先來看《亮劍》小說的最後,當趙剛受到迫害,自己的後人,四個孩子首先流浪南下,找到的就是李雲龍。

《亮劍》小說第三十四章名字叫“趙剛的遺孤”,專門交代了這個情節,小說裡是這樣寫的——

“院子裡很靜。推開屋門,就聽見低沉的哭聲,一個年齡有十四五歲的男孩,一見李雲龍便放下餅乾撲過來,哇的一聲哭出來,旁邊的兩個年齡小一些的男孩和一個女孩也跟著跪下來抱住李雲龍的腿放聲大哭:“李伯伯,救救我們……”孩子們哭得說不出話來。李雲龍看看妻子,見田雨也在痛哭。她抽泣著告訴李雲龍:“趙剛和馮楠都,都沒了,不知是不是他殺,這是他們的四個孩子,從北京投奔咱們來了……”

在這一章小說中,有大量細節描述,表現了李雲龍通失知己,極度痛苦,彷徨憤怒的整個過程,我在這裡就不多轉載了,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自己去讀原著。

李雲龍最敬佩的人可能除了彭老總,自己頂頭上司陳賡,可能就是趙剛,趙剛是一二·九運動領導人,燕京大學畢業的高材生,抗戰時期文人本來就不多,但是趙剛能文能武,抓起三八大蓋就能狙鬼子,這樣不只是口頭空說,實戰也有本事的人和李雲龍脾氣很對付,是李雲龍很離不開趙剛,但是因為兩個人在解放戰爭後期分工不同,趙剛越來越往高處走,主要是政工以及策反工作,兵不血刃就可以解放很多國民黨部隊,而李雲龍主要是在前線突擊。至此他們因為工作關係就不能在一起。

李雲龍在解放戰爭時由新二師轉調華東野戰軍十一縱隊二師師長,後來負傷住院,而趙剛繼續升任華東野戰軍十一縱縱隊副政委,這個時候趙剛是在為整個縱隊工作,而李雲龍指揮的只是縱隊下的一個師。趙剛這樣少有的能文能武的高材生高升是必然的,在李雲龍身邊做政委是屈才的,所以總部也要把他提拔上去,因為兩個人的工作分工不同,發揮作用不同,不可能再在一起。

解放後趙剛任總參謀部政委,而李雲龍調任福建省軍區C海防軍軍長,兩個人就更遠了。在那個時代,保家衛國,各有各的任務,要串門嘮嗑還是很有困難。但是儘管如此,李雲龍和趙剛的聯繫並沒有斷過,兩個人見面還要討論時局。

李雲龍自封為大老粗,但是對趙剛這樣的知識分子服氣而敬重,不是指對所有的知識分子,而是戰爭年代兩個人互相救過命,張剛講的道理李雲龍聽得進去,所以李雲龍對自己這個好搭檔是——你說的那些高大上的我不懂,但是總覺得好有道理的樣子,就由著你吧。

說趙剛思想覺悟比李雲龍高,兩個人尿不到一個壺裡,其實太形而上了。無論是李雲龍,還是丁偉,還是孔捷,還是趙剛,那個年代過來的人,想的都是拋頭顱灑熱血建設一個更好的國家,為了這個理想命都可以不要,其它的小節只是角度的不同。

解放後趙剛思考的是反對官僚主義,而李雲龍思考的是整兵經武,兩個人都在自己的領域裡捍衛共同的理想——富國強兵。有人要搞運動,整老總的時候,兩個人都不怕丟官帽,站出來說實話,出發點是一樣的,就是軍隊不能亂,國家不能亂,趙剛作為文人,文死諫,死在了李雲龍前面,而李雲龍作為軍人,武死戰,最後死在了軍中,兩個人角度和方式不同而已,內心都是一樣的赤誠。

假如說因為工作的關係兩個人能夠長期共處,那麼一定是思想一致,共赴黃泉。

在這裡倒是不得不提一個人,孔二楞子。

其實在李雲龍,趙剛,丁偉,孔捷這四個人中,丁偉是最聰明,思想最前衛的,所以死得銷聲匿跡,而趙剛第二,李雲龍雖然粗,但是膽大心細自有分寸,而孔乖乖實際上是最中庸的,也入朝參戰了,也保衛北方了,還活到了最後。其實都是英雄,只是性格不同,所處位置不同,最後結局也就不同。


HannibalLecter


《亮劍》中的李雲龍和趙剛在戰爭結束後並沒有疏遠,兩人只是因為各忙各的,聯絡的沒有以前那麼頻繁了。

在小說原著中,趙剛夫妻服毒之前,把孩子都託付給了李雲龍夫妻,這足以看出趙剛和李雲龍仍然是過命的交情,不是任何風浪能隔絕的。

建國後,李雲龍的部隊駐防福建,趙剛在北京任職,兩人相隔數千裡,自然不可能再向在晉西北獨立團時那樣,動不動湊一塊兒喝個小酒了。

老版《亮劍》中,對於李雲龍和趙剛的結局並沒有交代,但只從電視劇中,也能看出李雲龍和趙剛的交情來。

我記得電視劇中有一段情節,李雲龍休假時,沒有回故鄉,而是直接去了北京找趙剛敘舊。兩人還一起跟別人打過架。要知道,當時兩人都是高級軍官了,趙剛又是個書生,可他在老李跟別人動手的時候,還是不管不顧的加入了戰團,這就是兄弟!

電視劇中,對於李雲龍和趙剛的兄弟情,我認為最感人的一段劇情,那就是李雲龍受傷昏迷時,趙剛坐在病床邊自言自語的那段。當年看這段劇情時,都把我看哭了,太討厭了。

我是麥場影院,每日分享經典影片。拜託各位動下手指,點贊、關注,多謝!


麥場影院


戰爭結束後,李雲龍和趙剛逐漸疏遠這種說法並不成立。

戰爭結束後,李雲龍和趙剛的關係一直很親密,李雲龍知道趙剛因為工作的原因還沒有討到媳婦,而為了能讓趙剛有一房媳婦,將田雨的同學馮楠牽線給了趙剛。

而李雲龍為了讓趙剛過來相親,假裝自己快不行,就要掛了,趙剛一聽這還了得,立馬放下手裡的所有工作,快馬加鞭的往這邊趕,關係不親密能這樣?

後來,與馮楠結婚後,聽說李雲龍要來,北京了把趙剛高興不得了。

而且趙剛說:除了李雲龍還沒有誰能把自己高興成這樣。

兩人喝酒的時候也是想當的親密。

所以,說戰爭結束後李雲龍和趙剛不親密根本不成立,只不過是因為李雲龍是主角,拍的都是李雲龍,所以顯得不親密,實際上兩人好的就像一個人。



湯裡放藥


李雲龍確實和趙剛走向不同的工作崗位,但絕不是疏遠,軍隊就是軍隊,別說那個火紅的年代,到了今天,一聲令下,私交再好的戰友立即天南地北,絕無二話,但著並不意味深厚的戰友情誼會疏遠,軍隊不講兒女情長,然而鐵血考驗出的戰友之情無論時間和空間多麼遼遠,只會跟好酒一樣,俞老俞醇厚,疏遠是不存在的。



李雲龍和趙剛兩人,一個是軍事幹部,一個是總政的人,裡面還有一個必需按期拆散的問題,越要好恐怕還越容易拆開來使用呢。他倆人都已經是軍級幹部,建國後,我們國家還有一個軍級以上幹部,不得私下會面的規定,老戰友聚會之類,必需通過組織,見面時邊上有組織上派專門的人員記錄談話,起碼各自身邊都跟著黨史,軍史各一名記錄人員。所以書裡面有李雲龍建國後,有一次跟趙剛會面,兩人喝到最後,沒酒了找自來水當酒喝,這一情節電視裡沒有,現實裡也不可能有。

這些措施大家也可以理解,作用跟大軍區首長輪換是一回事。電視就到老李軍校畢業,書裡這才到一半,趙剛兩口子是最先自殺的,死前就是把女兒託付給李雲龍,這是什麼交情?是可以託孤的交情呀,所以說後來兩人只是工作分開了,並沒有影響情誼。


李三萬的三萬裡


說起亮劍中的李雲尤和趙剛,在戰爭之中可以說是一對完美的搭擋。但是,在剛開始的時候李雲龍非常看不起趙剛的,覺得趙剛就是個書呆子,整天咬文嚼字的,但是趙剛用實力證明了自己,不僅能文而且善武,政治上指揮上生活上思想上,都是一把好手,徹底的征服了老李,而後他們配合默契,打了很多勝仗。

但是在戰爭結束之後,就顯示出來了李雲龍和趙剛本來就是截然不同的兩個人如果不是因為戰爭像必兩個人誰也看不上誰,隨著戰爭結束倆人少了共同語言,在思想上也漸行漸遠。

李雲龍出生貧寒不想受壓迫,才奮起反抗,可以說他參軍是被動的,趙剛是高材生,是理想主義者,想通過參軍,改變當時中國的狀況。

李雲龍擅長廢除舊制度擅長帶兵打仗,軍事上他是天才,但卻不知道該如何建立新秩序,如何給建設新中國,趙剛卻不同,趙剛早就在心裡勾畫好了新中國的藍圖

政治覺悟上趙剛遠超李雲龍,建國之後趙剛看不慣一些官員的放縱腐敗,所以做了深入的反思,而李雲龍對這方面不太關心,總的來說趙剛感興趣的李雲龍不感興趣,多多少少有點秀才遇到兵的味道,文化差異,是導致了倆人多少有些疏遠,但儘管如此他們深厚的革命情誼是不會變的。

以上是我的觀點,希望大家多多指證。



先生講武


首先,他們的關係並沒有疏遠。只是因為組織分配到不同的地方去工作了,李雲龍只合適帶兵打仗;而趙剛卻是管理國家的人才。戰爭結束後,肯定是要分開的,一個帶兵,一個從政。

而且就算分開了,兩個人的感情也並沒有因此變淡,李雲龍找到老婆後,第一個想到的也是給趙剛也找一個。還因為趙剛工作忙,特意裝病騙趙剛過來。就是因為他清楚,哪怕相隔再遠,趙剛也不會不來看他。

還有李雲龍去北京,趙剛與他喝的大醉,嚇壞馮楠。說明趙剛並沒有變,他還是原來那個獨立團的政委,還是李雲龍的兄弟。

再有電視劇裡沒有拍的,後來文革,趙剛夫婦被迫害,也是李雲龍照顧了趙剛的孩子,當然李雲龍的結局也很慘。


影迷集中營


各自已經不屬於同一個部隊了,工作性質和駐地不同,自然會少了走動。戰爭結束,和平時期兩個人的差別就顯現出來。趙剛開始用知識分子的視角來思考深層次的問題。而李雲龍依然像個職業軍人一樣自動屏蔽政治方面的思考。這一點從他與老丈人的對話中可以反饋得知。共同語言少了就容易疏遠。再者,和平了。兩人分數不同系統,再親密無間就容易被稱為團伙山頭主義。要麻煩的!


就這樣吧無所謂


其實人都是好人,警察叔叔也是好人,拍視頻這個也不是壞人,只是牽扯到自己的利益,不想就這麼沒了,希望拍視頻者能理性換位思考,嚴重來說,確實違法了,做啥事都要講道理,你也不希望別人違法來傷害你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