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劍》軍事學院為什麼請敗軍之將常乃超做教員?

居源月穎


原因就是雖然常乃超是敗軍之將但是在德國留過學,擁有豐富的軍事指揮理論。

看過《亮劍》的都知道,常乃超是暫七師的師長,暫七師顧名思義由眾多兵種混合在一起暫時編制的部隊,戰鬥力並不怎麼樣,李雲龍都瞧不起暫七師,李雲龍偷襲楚雲飛的時候沒偷著,把暫七師給收拾了,而且還沒用多久。而常乃超也被俘虜。而且差點被李雲龍給殺了。


隨後,常乃超被任用到南京指揮學院帶教員,而李雲龍也成了他的學生。

解放軍上級之所以用常乃超,是因為其擁有豐富的指揮理論。


而解放軍軍官在指揮上存在一些弊端,第一,遊擊習性過大,八路軍一直以游擊戰為主,而游擊戰對於以後的戰爭來說作用不是很大。第二,陣地戰,八路軍的陣地戰均以堅強的意志支撐,傷亡通常往往過大。

第三,人海戰術,這是八路軍常用的戰術,用眾多的人數,來達到預期的效果,可以借鑑關家堖之戰,一萬對500還沒全殲。

隨著經濟的發展,部隊多以機械化為主,所以如果這些弊端不消除,那麼遇到軍事過硬的部隊,還用這種戰術,解放軍只有被擊潰的命運。

這是領導人所擔心的事情,因為常乃超在德國軍事指揮學院留過學,擁有著豐富的指揮理論,正是部隊所需要的,所以被聘請到南京軍事指揮學院當教員,也就知道為什麼李雲龍大鬧課堂,他的老師長(應該是劉伯承)會發那麼大的火。



湯裡放藥


常教員能夠成為軍事理論教員,並且成為李雲龍老師,是非常正常的事。


當年,常教員意氣風發,率領全美械裝備的暫七師,準備立功沙場,卻被李雲龍順手給收拾了。注意,是順手收拾的!李雲龍根本沒有把常乃超放在眼裡。


所以很多人都低估了常乃超。實際上,常乃超確實有值得驕傲的地方。

而李雲龍也沒有想到,當年的手下敗將,居然成為了老師?敗軍之將焉敢為勝者師?


李雲龍心裡覺得好笑:你也配給老子講課?所以李雲龍大鬧課堂,氣得常教員吐了一口老血。就李雲龍那張狂勁,實在讓人無語。


但是,請注意孔捷和丁偉。他倆可是李雲龍的死黨!按道理說,李雲龍大鬧課堂,倆人應該一唱一和才對啊!詭異的是,丁偉和孔捷保持了沉默,就剩下李雲龍一個人在表演!


為什麼?因為他倆一個胸有全局、戰略意識超人,一個經歷過殘酷的朝鮮戰爭,和世界上最強大的現代化軍隊交過手。他們是深知常教員的厲害的。

李雲龍大鬧課堂的事很快被老師長知道了。一頓臭罵,李雲龍草雞了。但是,隨著學習的深入,李雲龍的理論水平快速提升,當他能夠進行深度思考時,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此時,他才發現了常教員的牛逼之處!


常教員曾經在最高參謀機關工作過一年,還在德國留過學,單論理論,超出李雲龍太多了。李雲龍最大的優點就是臉皮厚,被老師長批評一頓之後,主動和常教員交上了朋友,虛心討教。常教員還幫李雲龍修改論文呢!

這時候,李雲龍打心眼裡是佩服常教員的,只是沒好意思說出來罷了!常教員靠真本事贏得了李雲龍這樣一個悍將的尊重。


縱觀我軍的軍隊建設和軍事院校的發展,在建國初期我們一直處於列強的虎視眈眈當中,周邊一直不太平靜。切實提高師級以上指揮員的軍事理論水平、文化水平和戰略素養,成為當務之急。

缺少的是教學力量。


而在我軍院校建設史上,確實有很多是起義、投誠的原軍事人員擔任教員的。


而象常教員這樣有過留學經歷的軍事理論人員,再讓他帶兵顯然不可能,進入軍事院校為國家軍事力量的發展效力,於國家、于軍隊、於個人,是最好的選擇。


此外,常教員這個人,確實很實在,人也不錯。尤其是情商特高!將來指不定軍銜比李雲龍還高呢!


脂肪故事


看過《亮劍》的朋友都知道,常乃超是國府暫七師的師長,他所統領的這支部隊屬於半美械師。由此可見常乃超還是有點本事的,但很不幸的碰上了李雲龍的部隊。李雲龍此時也已經是師長了,手底下的二師還是華野頭號主力部隊,戰鬥力相當強悍。在還未完全展開的情況下,暫七師就被李雲龍的二師以雷霆萬鈞之勢給擊潰了。最後常乃超還成為了李雲龍手下敗將。在幾年後常乃超給李雲龍上課的時候,就坦然的承認自己是手下敗將。但是,這不影響常乃超在軍事院校給“手下敗將”做教員。

在我軍取得勝利之後,就開始著手建立軍事院校,包含海陸空三軍多兵種。經過十幾年的發展,我軍已經由當初的幾萬人成長為幾百萬人的隊伍。抗戰初期指揮上千人作戰的軍事主官,現在至少也是個軍級幹部,變成了指揮幾萬人的軍長。晉西北鐵三角的丁偉,李雲龍,孔捷現在都已經是野戰軍的軍長。這些將領打起仗不含糊,有水平,但是缺乏相關的軍事理論知識。同時我軍未來建設目標是現代化軍隊,這就需要有一批有文化,有軍事素養的軍官,尤其是高級指揮員。

因此高級指揮院校也就組建起來了,但面臨的問題就是缺乏教員。我軍上過軍校,系統化學習軍事理論的將領也不少,比如黃埔軍校畢業的徐向前元帥,宋時輪上將,陳賡大將。然而他們也有著自己的工作,無法經常去軍校教書。這個時候,國府投降的將領中就有許多具備軍事素養的軍官可以為我所用。常乃超就屬於這類人群,軍事素養高,而且還去外國留過學,非常適合做教員。所以也就被請來軍校給這些高級指揮官來上課。

另外戰場上形勢複雜,變化多端,沒有永遠的常勝將軍。常乃超自己也說過,要是等到自己的部隊擺開陣勢打起來,李雲龍的部隊也佔不到什麼便宜。另外對於一場戰爭,可以從多個角度去闡釋。常乃超教的是戰役理論學,這就很符合他的風格,比這個李雲龍還真的不是其對手。我軍的淮海戰役,直到現在還被其它國家做為經典戰役進行研究。所以敗軍之將也不一定都是無能的將領,關鍵還得看怎麼發揮敗軍之將的作用。


兵說


《亮劍》裡暫七師常乃超的人設,也是條漢子。

常乃超當年在淮海戰役被俘時,本人沒覺得丟人,從自己戰場的指揮來看,並沒有什麼問題,主要是因為“豬隊友”跑路,才被李雲龍端了餃子。被俘時,面對李雲龍的挖苦,常乃超並不認慫,反唇相譏:“鄙人不善於奔跑!”害得老李一衝動,差點沒把“常老師”給現場辦了。

反過味來的李雲龍後來還給常乃超開了小灶優待,說明咱老李還是有大胸襟的,知道己方的勝利不僅僅歸於他老李的神勇指揮,更是出於推小車的人民百姓們的強烈擁護,而對手的指揮能力和軍人作風,也不由得他不欽佩。

常乃超後來之所以去軍事學院任教,一是因為他曾有德國軍校的留學經歷,屬於學院派;另一方面他本人在抗戰中也屢建軍功,理論還是得到了現實的驗證,能爬上師長這個位置,說明他有勝任戰場指揮官的能力;可以推斷出來,常乃超之後在政治上很快向我方靠攏,做人方面也比較圓滑,沒有學黃維等人“死不悔改”。因此,在兩次國共合作之間沒有與對手發生太多積怨的常乃超後來被吸收進我方陣營符合歷史發展的脈絡趨勢。

(圖片為劉帥在南京軍事學院成立典禮時致辭)

最關鍵的原因是,解放之後的部隊各級指揮員也有轉制、轉業等現象,常乃超的出身,安排讓他繼續掌兵恐怕並不合適。但是在我方內部,自己培養起來的軍事人才大多都是李雲龍這樣的“泥腿子”,鮮有在國外軍校留學經歷的背景,由此,在劉伯承創建南京軍事學院後,常乃超便得到了成為學院教職人員的機會。

當孔二愣子和丁團長在常老師課堂上聽的津津有味時,老李看著不順眼,忍不住又想出風頭,開始說起了酸話,“敗軍之將不敢言勇”,人家常老師倒是沒說什麼,劉校長狠狠擼了李雲龍一頓,讓你們這些在戰場上摸爬滾打過來的泥腿子將軍靜下心來學點真才實學,正是南京軍事學院創建的目的,是主席親自安排的任務,豈容你大老李逞強。

好在咱老李及時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到了寫畢業論文的時候,又腆著臉來到了常老師的宿舍去套交情,話說回來,不是老李非得求著常老師幫忙,打心眼裡,老李還是佩服常老師的!


歷來現實


《亮劍》中,常乃超曾說過一句話,我覺得很有道理:“國軍戰略是由天才制定的,卻由蠢材執行的”。

我黨一直很注重理論教學,抗戰時期,就在延安建立中央黨校,培訓指戰員。陳賡就曾在1943年,調往延安中央黨校學習。解放軍十大元帥中,除了賀龍文化低點以外,其他人都上過學,讀過軍校,甚至留過學。林彪、葉劍英、聶榮臻、陳毅、徐向前等五人,更是跟黃埔軍校關係密切。有這些人在,我黨肯定重視解放軍的官兵教育。尤其是抗美援朝開始以後,解放軍發現自己的作戰思想已經遠遠落後於美軍,必須學習。

《亮劍》中所說的軍事學院指的是1951年,在南京成立的解放軍軍事學院。第一任院長是劉伯承,兼政治委員。軍事學院成立之初,解放軍從華東軍政大學和華北軍政大學

調來一部分教員,人數不多,又缺乏作戰經驗。為了解決教員不足問題,學院起用了一批被俘和起義過來的國民黨軍官。

建校初期,軍事學院在職教職工共計1473人,其中:師級幹部64名,軍級幹部9名,兵團級以上幹部5名。

當時,原國民黨的很多高級將領,都被招入軍校做教官。

軍事學院聘請國民黨軍官,不是個例。我大概統計了一下曾在軍事學院任職的國民黨高級軍官數量。其中,中將軍銜13人;少將軍銜約70人。

原國民黨陸軍中將有:杭鴻志、趙子立、李汝炯、楊達、吳鶴雲、邱維達、陳頤鼎 、陳頤鼎 、姚升瀛、郭汝瑰、郭宗汾、章培、黃仲恂、伍培英、盛家興、曾甦元、霍守義、駱道原、劉勁持、沈靜、李汝炯等。

除了這些人,還有一位更高級的國軍將領曾在軍事學院講課,他就是廖耀湘!

他是蔣介石"五大王牌軍"之一的新編第六軍軍長,曾參加過南京保衛戰,同杜聿明一起率領中國遠征軍赴緬甸作戰。遼瀋戰役是,他是國軍遼西兵團司令。解放軍軍事學院成立之後,劉伯承指名請廖耀湘來給學員講課。

可見,大批國民黨優秀軍官被我黨聘用。這些人都是名校畢業:黃埔軍校,保定陸軍軍官學校,東北講武堂,美國弗吉尼亞軍官學校,等名校。而且,一些人人還曾在國民黨的軍事委員任職。他們除了教授步兵作戰外,還有戰車、火炮、航空兵和海軍等現代戰爭題材內容。這些理論知識都是我黨官兵所缺少的。

軍人,就該脫離政治,做一名純粹的軍人。

國民黨的失敗,主要是政治腐敗。其實,其軍事委員會做出的很多戰略決策,都是很有道理的。蔣介石的國防部作戰廳是很有能力的,其制定的很多命令是正確的。只是,命令到了下邊,層層打折扣,已經失去了“時”和“效”。

而解放軍的勝利,靠的是人民的支持和作戰經驗的積累。新中國成立以後,解放軍迫切需要學習現代戰爭理論知識,不能坐在功勞簿上“坐吃山空”。

常乃超也是有能力的。他曾在德國留學,並在蔣介石的國防部作戰廳工作一年。就憑這點,常乃超就有能力給“泥腿子”上課。

孔捷也和李雲龍也曾感嘆過:“咱們以前打仗就是這些辦法,只是不知道有線裝本!”可見,軍事理論學習,對於高層將領,也是很重要的。

(文|勇戰王聊歷史)


勇戰王聊歷史


常乃超是電視劇《亮劍》中虛構的一個人物,原來是國民黨軍隊的一名少將師長,在淮海戰役中被俘。常乃超建國後到南京軍事學院擔任軍事教員,受到部分學員輕視,認為他是敗軍之將,沒有資格當他們這些勝利者的老師。

《亮劍》中李雲龍等人在軍事學院學習

南京軍事學院是1951初成立的一所高級軍事院校,劉伯承擔任首任院長和政委。當時新中國剛剛成立,百廢待興,解放軍的許多中高級軍官由於沒有受過系統軍事教育,所以被安排到該校學習,《亮劍》中的李雲龍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南京軍事學院院長劉伯承

南京軍事學院有幹部職工近1500人,其中教師佔了一大部分。軍事學院的教員需要有較強的軍事理論水平,而一些起義、投誠和被俘的國民黨高級將領大都是軍校出身,有的甚至曾留學海外,他們既有軍事理論,又經過實戰訓練,是軍事院校合適的教師人選。在這種背景下,一大批起義、投誠和被俘的國民黨將領到各級軍事學院任教,他們其實就是《亮劍》中“常乃超”的原型。

之所以安排這些人員到軍隊院校工作,還有一個原因。這些人不管是起義、投誠還是被俘,大都在國民黨部隊幹過多年,上級整體上對他們還是控制使用的,一般不會安排到直接帶兵的位置。除了一些有名的原國民黨高級將領,像傅作義、張治中、程潛這種身份的,被安置到政府、政協或者人大任職外,其他職位、軍銜稍低的一般都被安排到軍校任教,這也算是人盡其才吧。

晚年郭汝瑰

紅色間諜郭汝瑰大家都很熟悉,此人曾任國民黨國防部作戰廳長,解放戰爭中為我軍提供了大批情報,後來率部在宜賓起義。1949年後郭曾任川南行署交通廳長,後來被調到南京軍事學院擔任教員,一直幹到退休——這說明郭汝瑰也是被控制使用的。


民國年間那些事


軍事學院是建國初期的軍事高等學府,主要要求我們軍事幹部學習軍事理論以適應未來現代化戰爭需要打下理論基礎。

電視劇《亮劍》的後半部分主要是在全國解放以後我們的高級軍事幹部的軍事理論基礎薄弱,因為他們大多都是來自於工農幹部。

出生於大別山、來自於鄂豫皖根據地的代理軍長“李雲龍”就在這次高級幹部的培訓之中,軍事學院的院長是李雲龍在八路軍時期的老領導,老師長,大老粗參加高級軍事理論班,對李雲龍來說是趕鴨子上架。

李雲龍沒想到給自己上課是自己的敗軍之將“常乃超。”

為什麼說常乃超教員是敗軍之將,因為在淮海戰役中,常乃超是國民黨軍的一位師長,正是在這場戰爭中他敗給瞭解放軍的師長李雲龍。

如此的巧合,讓常乃超在登上講臺後發出了感嘆;給在座的各位講課是一件並不輕鬆的事情!

都說勝者王侯敗者為寇,這位曾經是德國留學軍事理論的常乃超將軍一定不會想到他這位敗軍之將竟然給戰勝自己的將軍講軍事理論,不但尷尬,而且真的是一種嘲笑。

因地制宜,彼之長補已之短

我軍歷來用對方的基地培養自己的人才,何況解放初期的軍事理論幹部的匱乏,這正是高明之舉。

早期的黃埔軍校為我們培養了大批的革命幹部,包括解放戰爭中的武器彈藥都是對方補充繳獲的。

通過《亮劍》這部劇可以看出李雲龍的不服氣,我的敗軍之將給自己講課,簡單粗暴的李雲龍在課堂上發難,這讓常乃超很是難堪。

李雲龍是一位煽動性非常強的人,他的舉動引起了老領導的重視。

為什麼請“常乃超”做教員?

這就是前面說的,為了適應現代化戰爭需要,特別是剛剛解放初期軍隊已經形成規模化,但是我們的指揮員知識的匱乏已經不能滿足戰爭需要,這就需要知識的補充。

常乃超雖然之前是敵對方將領,但是通過教育應該被我所用,何況他是接受過正規軍事理論教育的人,所謂的人才難得。

解放戰爭結束後,好多敵對方的知識分子被我們所用,畢竟都是中國人,建設我們的國家,保衛國家,傳授知識,也是大家的責任。

關於影視劇的人物背景本人不做解說描述,只能就事論事。

(以上圖片來自影視資料)

請關注頭條號:《日堯居k古史》歡迎網友評論、互動、留言!


日堯居k古史


《亮劍》裡國軍暫編第7師少將師長常乃超不但在電視劇裡創造了一個國民黨少將被俘後成為我軍教員的先例,也是唯一的特例。而且他在真實歷史中也的確存在著著這樣的原型。


此人名叫“王元直”,黃埔軍校六期畢業生。國軍十一師師長,淮海戰役期間,因掩護黃維撤退,十一師被我一一四師突破,最終王元直被俘。

王元直被俘後,我軍將其送往江蘇解放軍官總團學習。結業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軍區步兵學校軍事教員。之後又到南京軍事學院去任教,中間的確也被李雲龍的原型之一鍾偉奚落過。但結局尚可,1958年被評為少校。


那麼這裡我們納悶的是,為啥一個國民黨的少將能夠給我黨我軍做教員?

這裡必須提到王元直被俘後送往的“江蘇解放軍軍官總團”,這是當時的一個臨時機構,目的就是為淮海戰場以及我解放軍輸送大量適應大兵團協同作戰指戰人員。而這裡就曾經改造整編過大量的原國民黨中低層指戰人員。

王元直是個特例。他首先是黃埔畢業,“有技術”,其次他本身也是抗日英雄,曾獲得“青天白日”勳章。他是一個職業軍人。王元直在解放軍的軍校裡曾經為我解放軍培養了大量的解放軍的優秀指戰員。


其實從《亮劍》裡我們也可以看出我黨之所以能成功,因為我們黨的“兼容幷包”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李雲龍的得力干將大部分都來自黨外。張大彪原本是宋哲元麾下大刀隊的一個排長;魏和尚原本是國軍72師的;一炮幹掉坂田指揮部的柱子原本是個放牛娃;騎兵連連長孫德勝原為石友三部下等等。然而這些能人在其他人手裡幾乎被埋沒,而到了李雲龍麾下大放異彩。


淮海戰役六十萬小米加步槍,打敗了了國民黨八十萬美式裝備。不是國民黨的戰鬥能力和戰術水平有問題。很多都是抗日名將,經過血與火的洗禮。然而還是一敗塗地。原因不在戰役本身,而在於民心向背。解放軍對國軍即俘虜即改造。大量的國軍變成了解放軍。

而電視劇里老師長的原型就是劉伯承,他們意識到,淮海戰役雖然勝利了,但是我們不能坐在功勞簿上,我們必須總結經驗教訓,培養人才。而最便利可行的方式就是就地取”材”跟自己的對手學習。


炒米視角


在電視劇亮劍的後半部分裡,李雲龍一個突擊隊就拿下了暫七師,暫七師師長常乃超也成了李雲龍的俘虜,那為何在建國後會請敗軍之將常乃超到軍事學院任教員呢?



首先是當時我軍指戰員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尤其是像李雲龍這樣的老革命,大字不認識幾個,都是從基層一步一步地走向高級指戰員,他們對未來的戰爭方式的認識缺乏清晰的認識。而常乃超受過良好的軍事教育,對戰爭也頗有研究,我們知道李雲龍丁偉等人的畢業論文都是經過常乃超的指點,為此李雲龍還請常乃超吃過飯。在原著小說中,丁偉的畢業論文成為了現實,連孔捷也不得不佩服丁偉的預見性。


其次是通過朝鮮戰爭的洗禮,我軍充分認識到現代化戰爭的重要性,正如孔捷所說,美軍不僅武器裝備優良,而且各兵種的配合以及對戰機的把握更是爐火純青,相當了得。而我軍在這方面顯然吃了不少的虧,所以有必要在這方面提升各指戰員的能力。而當時除了華約的支持之外,我們沒有過多的這方面的人才,所以只好啟用常乃超這類人。

其三是常乃超的軍事理論知識過硬,對戰爭的認識非常清晰。正如李雲龍說的,我軍能戰勝國民黨,主要是因為群眾的支持,如果就單說戰爭策略和戰士戰力水平而言,我解放軍是不如國民黨軍的,常乃超也總結到,國民黨的戰爭策略是由天才來制定,蠢材來執行的。不得不說,解放戰爭後,國共雙方都在總結戰爭教訓,國民黨到臺灣後也執行了土地政策,籠絡了很多人心,我們也在努力提高軍事能力。



所以任常乃超為軍事學院的教員是根據現實需求來的,這也充分體現了我們求真務實的精神和態度。


天帝賴元和


常乃超是《亮劍》中出鏡不多,戲份不大,但卻是非常出彩的一個角色,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當然,他的出現也有一定的深意。

《亮劍》中常乃超是國軍暫七師師長,少將軍銜,而且此人是國軍中少有的從德國正規軍校畢業回國的軍事人才,論戰略戰術水平在整個國民黨將領中都可謂屈指可數。此外,暫七師也是清一色的美軍裝備,士兵軍事素質高。可是,在淮海戰役中卻被出身草莽的李雲龍出其不意攻其不備打敗,成了俘虜。

在戰後兩人吃飯的時候,常乃超對自己的戰敗就曾這樣說:

貴軍不待我軍展開,火炮還沒有從牽引車上搬下來就從我背後下手,實在不算英雄啊!

由此可見,常乃超對自己失敗的原因有著深刻的認識,那就是缺乏臨場機變能力,靈活性差,對中國戰場戰爭經驗不足。

雖然常乃超敗給了李雲龍,但是並不能說明常乃超的軍事能力就比李雲龍差!相反,常乃超比李雲龍等我軍將領具有很多的優勢:

1.常乃超既有文化知識,也具有極高的軍事素養;

2.受過正規的軍事系統教育,軍事理論水平高;

3.與鬼子正面戰場戰鬥過,正規站經驗豐富。

新中國成立後,我軍意識到了培養將領正規化戰鬥水平的重要性。為了培養與軍隊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相適應的中、高級指揮員,組建了南京軍事學院。而常乃超正好具有這方面的軍事才能,於是被任命為南京軍事學院的教員。

常乃超與李雲龍其實就是國共戰爭的一個縮影,從二人身上也可以看出雙方的優劣勢,也更形象地反映出了雙方勝負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