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為當年普京是烏克蘭的總統,能夠頂住壓力保住核武器嗎?

衝擊時評


能發射的才叫武器,抱在懷裡的是洋娃娃!不管你是普京還是特朗普,拿著烏克蘭那一堆“核廢鐵”洋娃娃,除了爭取換一個好價錢,什麼都幹不了。

前蘇聯解體時,烏克蘭確實一夜暴富,繼承了1700枚核彈頭、176枚洲際導彈和33架重型轟炸機,升級為全球第三大核武國家。但是這些核武的發射按鈕全在俄羅斯手裡,短時間內烏克蘭除了抱著玩,真的不可能把手裡的“洋娃娃”升級為自己可以控制的“變形金剛”。烏克蘭手中有核武卻沒有形成核威懾力,如果烏克蘭不服,不論美國、歐洲還是俄羅斯,一夜之間就可以把烏克蘭打回“舊社會”。

因此,當時的烏克蘭沒有能力去保住這些批武。而不論俄羅斯還是美國都不希望烏克蘭繼續握著這批核武。

除了1700枚核彈頭,烏克蘭有176枚洲際導彈。一旦發射,最近可以打到俄羅斯遠東地區(靠近日本),最遠就奔美國去了。因此,與其說俄羅斯不希望烏克蘭具有核攻擊力,還不如說美國最怕多一個強大的對手。如果烏克蘭當時拒絕銷燬核武,輕則美國經濟制裁,重則美俄聯手刀兵相見,不論當年的烏克蘭總統是普京還是特朗普,能活下來就不錯了,別指望有好日子過。


七號臺


前蘇聯解體後,烏克蘭分到了前蘇聯存在當地的1300個核彈頭,成為僅次於美俄的第三大核國家。但是烏克蘭的綜合國力並不足以支撐自己成為第三大核國家,在美俄的威逼利誘之下,1994年,美國、英國、俄羅斯和烏克蘭簽署了《布達佩斯安全保障備忘錄》,烏克蘭放棄全部核武器,並加入《不擴散核武器條約》。

應當說,當時烏克蘭政府在放棄核武器問題上,操作過於粗糙。當時美俄英三國除了支付了一小筆處置核武器的費用外,只在備忘錄中做出了“尊重烏克蘭現有領土的獨立和主權”、“避免使用武力等方式威脅烏克蘭”等口頭承諾。由於《布達佩斯安全保障備忘錄》並不是正式的國際條約,根本不具有國際約束力。2014年克里米亞危機時,這個備忘錄對俄羅斯的行動沒有造成任何的干擾,對美國和英國是也沒有帶來絲毫的履約壓力。可以說,當年烏克蘭的棄核過程完全是失敗的。

普京是一位以強硬著稱的領導人。普京1999年走向俄羅斯最高舞臺中央時,那時的俄羅斯也是混亂不堪,經濟幾近停滯,車臣分離活動猖獗。這麼多年來,無論是在車臣還是克里米亞,美國等西方國家都想對俄羅斯的局勢進行干預,但是因為攝於俄羅斯龐大的核武庫,都不了了之。試想沒有核武器,大而不強的俄羅斯還會是現在這番局面嗎?有仇的報仇、有冤的抱冤,俄羅斯不可能守住1700多萬平方公里的遼闊疆域。

1994年如果普京是烏克蘭總統,面臨的困難會更大。1300枚核彈頭的威懾力絕對足夠,美俄都不可能強行解除烏克蘭的核武裝。美國和俄羅斯也不會坐視不理,逼迫烏克蘭讓步的方法無外乎兩種。一是揮舞經濟制裁的大棒迫使烏克蘭讓步。前蘇聯的經濟體系是完整的,但是俄羅斯和烏克蘭的經濟體系碎片化非常嚴重。俄羅斯擁有豐富的油氣資源,經濟上的自持力比較強,而烏克蘭的經濟基礎更加脆弱,能源和工業都嚴重依賴俄羅斯,很難在美俄的聯合制裁下,堅持多久。二是煽動民族獨立。烏克蘭國內的克里米亞問題、頓巴斯問題由來已久。如果俄羅斯煽動烏克蘭國內的俄羅斯族獨立,即便擁有核武器,烏克蘭當政者敢對克里米亞和頓巴斯的民眾使用嗎?無法阻止烏克蘭的分裂,即使是普京也有可能被推翻下臺,還怎麼強硬的起來呢?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當年的烏克蘭即便是普京執政也很難頂住壓力,保留核武器。總的來看,當年庫奇馬放棄核武器應該也是無奈的明智之舉,只是沒有利用棄核為烏克蘭爭取更多的國家利益和安全保障,略有一些可惜。


衝擊時評


烏克蘭有沒有能力保住核彈頭是首先需要探討的,如果國家自身沒有這個能力,玉皇大帝來了也沒用。

蘇聯解體後,烏克蘭繼承了1700枚核彈頭,8000公里以上的洲際導彈176枚,美俄都可以打,還從黑海艦隊分了18.3%的軍艦,還有馬上就好的瓦良格號母艦,這也是可以發射戰略核武器的。

世界上沒有任何國家敢武動1700枚核彈頭和176枚80000公里以上導彈擁有者。也就是說,只要烏克蘭全體一心,非留住核武器,那別人擋不住。

可問題是,美國和俄國的經濟制裁能否頂住?

重點還在於烏克蘭民主制度,百姓們想吃飯,肯定覺得核彈頭不重要,解除制裁第一位,想要留住核武器的總統老百姓不投你票你就沒辦法了。

反正你不可能用核武器指著別國要錢,否則大家寧肯跟你魚死網破。

這樣的情況下,換一個普京總統,如果能夠壓住國內,長期連續執政,直到全世界接受烏克蘭擁有核武器的現實解除制裁,再換別的總統才不會迫於壓力自己消除核武器。


村中無人對局


普京很強大,如果普京當烏克蘭總統,想必也會頂住壓力保持核武。不過,問題不在於此,問題是當年烏克蘭銷燬核武,沒啥太大壓力。烏克蘭當年銷燬核武主要是自己樂意的,外界給的壓力不能說麼有,但是絕非主要原因。

蘇聯解體後,西方和蘇東地區一度甚為樂觀,認為天下大治,不會再有戰亂,沒了美蘇對峙,核大戰更不會有,那留著核武還有啥用?保養還非常燒錢,於是烏克蘭本身就不想要這玩意。

同時,“舉世聞名”的切爾諾貝利核洩漏就發生在烏克蘭,而且這事兒發生在1986年,慘痛記憶猶未遠去,烏克蘭人本身對核也是非常反感,普遍希望棄核。可以說,棄核在當時的烏克蘭相當有民意基礎。

還有就是烏克蘭歷史上獨立時期甚短,尤其是民族國家體系形成後,作為獨立國家更是時間不長,這導致其外交經驗不足,對國家首先要確保自身安全這一任務不清晰,尤其是當時一片樂觀的環境中誕生,所以,更是對威脅無感,於是就犯了幼稚病,自廢武功,丟了核武器。

而美俄壓力,只是外因,不能說不重要,但是比起烏克蘭自身認知和態度,顯然居於次要地位。也許,正是由於壓力小,烏克蘭才心甘情願廢棄核武,真要壓力大,拿烏克蘭感知到威脅,豈能輕易放棄核武?您說呢?


北玄武


普京之所以成為普京,是與他所領導的國家俄羅斯密不可分的,有了俄羅斯才有強人普京。把普京放到烏克蘭,說不定他第一個把烏克蘭領土帶到俄羅斯。談不上頂住壓力保有核武器。只能這麼說,如果烏克蘭出現像普京這個性格的強人,會不會交出核武器給俄羅斯?回答是也有可能不交出核武器,甚至和俄羅斯為領土問題發生更激烈的對抗。


興海亭


日本多地震,一老頭上完廁所拉水衝馬桶時,地震發生了。老頭從此後悔了,逢人就嘆,早知道不該拉馬桶沖水……

個人只是歷史的道具。沒那麼重要。

普金執掌烏克蘭,烏克蘭還是烏克蘭,普金不是今天的普金。


銀湖豪宅部劉強


烏克蘭政府原來有核武器時,都沒有保護住自己的核彈頭。這個不僅僅是俄羅斯的壓力。也有其它國家的,甚至是中國政府都參與其中。當然了,作為世界第一強國,美國人也不希望烏克蘭政府抱有核武器。所以當時的聯合國安理會所有的國家,向烏克蘭政府提供了核保護,意思是任何國家不可以,向烏克蘭境內使用核武器。否則,將遭受到聯合國安理會的聯合制裁!甚至是直的保護,但是,烏克蘭政府自己要一面倒的執行遠俄政策,這個誰都無法干涉。烏克蘭的土地,怎麼遠離俄國?睦鄰友好!無腦和無原則親美立場,才是烏克蘭政府最大的悲劇!


愛看愛思考


應該可以。普京與波羅申科的意識形態與治國理念都截然相反,波羅申科是親西方的,在加入北約,依靠西方保衛自己的觀念支配下,西方說什麼是什麼,要我摧毀、放棄導彈、核武器,我就照辦。而普京是西方的死對頭,西方千方百計欲除之而後快,他當然會保住這些不可多得的殺手鐧,來抗衡、威懾對手。


手機用戶54820396435


很難保住,但可以漫天要價,現在的結局大不一樣!


王兵108155871


個人能力和個人魅力毋庸置疑,但這個問題某個個人不是決定因素,也不是某個單一因素所能決定的,是由這個國家許多綜合因素共同決定的。如經濟實力、政治派系角力結果、執政黨政治傾向、各民族間是否和諧統一及和諧程度、大國介入程度、國家態度及獨立自主程度等等。各種因素綜合契入點才是最終的的決定因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