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奶粉再出問題,雖不涉及中國市場但仍值得警醒

12月6日,雀巢公司德國官網發文稱,雀巢日前宣佈在德國召回一批恩敏舒氨基酸嬰兒配方奶粉,原因是其部分產品的礦物質含量過高,可能引起兒童不適,如有影響必須立刻就醫。隨後德國媒體普遍報道了這一事件,提醒家長注意安全。

1

雀巢在德國召回問題奶粉 不涉及中國市場

雀巢公司表示,這次事件並不影響德國以外的市場。

據瞭解,出現問題的產品是生產批號為80250346GA的400克恩敏舒氨基酸罐裝奶粉。該奶粉是針對牛奶蛋白過敏寶寶研發的100%氨基酸特配奶粉,為雀巢旗下嬰幼兒奶粉系列中的拳頭產品之一,適用於0-12個月的嬰幼兒。


洋奶粉再出問題,雖不涉及中國市場但仍值得警醒

在天貓國際“Nestle Health Science”雀巢官方旗艦店,400克恩敏舒氨基酸罐裝奶粉原售價為488元,產地為瑞士,標籤寫明由“瑞士原裝進口”。截至12月10日,該款產品在天貓旗艦店內已搜索不到。

其實,4個月前,雀巢NAN幼兒奶粉就因產品問題被智利衛生部全面禁止。

去年,雀巢還曾出現過10噸奶粉被我國質監部門禁止入境的情況。

2017年7月31日晚間,國家質檢總局發佈了2017年6月未予以准入的食品化妝品信息。通報顯示,雀巢公司及其下屬品牌克寧共有6批次,10.82噸進口奶粉因“超範圍使用營養強化劑維生素B2、B6、B12”被拒絕入境。

雀巢中國方面當時表示,國家質檢總局所通報的雀巢全脂不合格奶粉並非為中國大陸市場生產的,所以與國內法規要求不盡一致。“該產品是由一家福建進口商自行採購進口的,並未知會雀巢公司,雀巢公司更未授權其進口。”

而同年7月18日,上海雀巢產品服務有限公司經銷的兩款特殊醫學用途嬰兒配方食品,由於乳蛋白深度水解配方中硒檢出值低於產品包裝標籤明示值而登上了國家食藥監總局的黑名單。7月25日,上海市食藥監局公佈,上海雀巢產品服務有限公司被浦東新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立案調查,相關批次產品被召回下架。

2

洋奶粉問題頻出,海外多產地曾爆發“毒奶粉”

事實上,除了雀巢奶粉以外,很多洋奶粉都曾出現問題。

2017年10月份,來自法國的全球第二大乳企蘭特黎斯集團也捲入沙門氏菌醜聞,該事件席捲全球80多個國家和地區,涉及1萬多噸奶粉受汙染,導致各主要國家禁止進口該公司奶粉。

11月30日,國家質檢總局在官網上發佈了《2017年10月未准入境的食品化妝品信息》,諸多進口奶粉品牌因為不合格被依法做退貨或銷燬處理,重量合計超過55噸。

比如來自澳大利亞Camperdown Powder Pty Ltd 生產的麗維嬰幼兒奶粉、較大嬰兒奶粉、幼兒奶粉因為標籤不合格最終被退貨或銷燬處理,總量達到17.2638噸。


洋奶粉再出問題,雖不涉及中國市場但仍值得警醒


2018年7月7日英國《鏡報》報道,愛他美更改了幾種嬰兒奶粉產品的配方,新配方奶粉造成許多新生寶寶出現胃部不適、嘔吐、腹瀉等症狀,數百名情緒激動的父母已到產品臉書頁面上留言抱怨。

今年8月份,歐盟食品飼料快速預警系統(RASFF)通報預警顯示,愛爾蘭嬰幼兒配方奶粉疑似感染沙門氏菌。據RASFF的評定,這起沙門氏菌汙染事件被定性為“嚴重”事件。

雖然這些奶粉未通過中國正規通道進入國內,但由於現在很多父母給小孩代購奶粉,而代購併不能保證奶粉的正規性。

乳業分析師宋亮認為,從渠道特徵來看,跨境購產品來源、中間商及渠道流通呈現碎片化趨勢,從源頭到終端流通不夠透明,跨境中間商掌握產品流向話語權,對其缺乏有效法律監督,因此最近兩年假冒及偽劣產品在跨境渠道盛行,最不易發現的是那些假冒不偽劣產品,通過冒充大品牌一方面嚴重干擾企業正常生產經營秩序,另一方面有損於消費者利益。

3

洋奶粉神話褪色,國產品牌或崛起

2018年1月1日,被稱為“史上最嚴奶粉新政”的《嬰幼兒配方乳粉產品配方註冊管理辦法》正式實行,我國嬰幼兒奶粉行業管理也進一步得到完善。


洋奶粉再出問題,雖不涉及中國市場但仍值得警醒


據國家監督抽檢顯示:嬰幼兒配方乳粉合格率:2014年98.3%,2015年98.9%,2016年98.7%,2017年1-11月份99.72%。乳製品合格率:2014年99.3%,2015年99.5%,2016年99.6%,2017年前三季度99.6%。嬰幼兒配方乳粉、乳製品在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監測的32大類食品中,合格率是最高的。

以中國乳業龍頭伊利為例,從2003年便開始自主研發中國母乳特點,積累了100多萬個母乳營養成分數據,並於2007年建成了中國首個企業母乳研究數據庫。2009年,伊利發佈了以企業為主導的首部《中國母乳研究白皮書》。今年,伊利母嬰營養研究院和伊利歐洲創新中心相繼升級,標誌著伊利的母乳研究工作邁入了新的征程。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伊利嬰幼兒奶粉和成人奶粉銷售額在40億規模左右,保持較高速度增長。多個行業人士表示,今年伊利整個奶粉業務將會突破80億規模,加快速度向100億進軍。

此外,也有不少企業紛紛定下目標:飛鶴2018年的目標是突破100億元,而這個數字將與惠氏、達能等外資品牌的銷售量十分接近;澳優的目標是60億元;君樂寶透露的信息是,單一奶粉業務目標已從40億元調整至50億元。

事實上,伴隨著洋奶粉問題不斷爆發,洋奶粉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光環也逐漸褪色,國產奶粉崛起之日指日可待。

事實上,除了安全問題以外,適合的或許才是最好的。

中國優生科學協會小兒營養專業委員會常務副主任蔣競雄博士表示,“母乳化的配方不同地方都有不同的要求,因為不同的土質、水質和不同的產地影響到一個人的體質以及營養素的需要,所以什麼是最好的,那就是本土化的可能是最好的。”

他認為,針對國外奶粉,在其本土可能是優質的,但是對於中國人體質是否優質,長途跋涉到中國是不是仍然能保持優質奶屬性要打一個問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