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來賓市大力推廣秸稈還田技術

來賓市耕地面積610萬畝,主要農作物為甘蔗、水稻、玉米、蔬菜、蠶桑和柑橘。

長期以來,廣大群眾對農作物秸稈處理方法就是一燒了之,不僅浪費了大量可利用資源,還造成大氣汙染,危害人民群眾身體健康,也容易引發大霧造成交通事故。

廣西來賓市大力推廣秸稈還田技術

長期以來,農民對秸稈的處理方法就是一燒了之。

為了杜絕焚燒秸稈,搞好秸稈利用工作,保護生態環境,幾年來,來賓市農業部門技術幹部積極行動,廣泛宣傳秸稈焚燒的危害,增強廣大農民群眾保護環境的意識及秸稈綜合利用的自覺性。

組織幹部深入基層、村屯開展宣傳發動和技術培訓等工作,宣傳秸稈還田技術具有增加土壤有機質,改良土壤結構,使土壤疏鬆,孔隙度增加,容量減輕,促進微生物活力和作物根系的發育的作用。

廣西來賓市大力推廣秸稈還田技術

玉米秸稈還田好處多。

通過開展技術培訓、發放技術資料、張貼標語等多種形式的宣傳發動工作,讓農民瞭解秸稈還田增肥增產的好處,自覺接受和推廣該技術。

廣西來賓市大力推廣秸稈還田技術

興賓區苕子機械翻壓還田。(網絡圖)

農業技術幹部在開展技術推廣工作中,根據不同農作物秸稈、不同季節採用不同的技術手段,使群眾樂於接受和推廣。

綠肥還田。每年在30萬畝左右,主要是採用直接翻壓入田。在綠肥盛花期(植株莖杆未進入木質化之前)及時地採用機械翻壓入土後,水田則採用放水漚制一週以上種植水稻,如果是旱地(目前主要是果園)則將其綠肥秸稈集中在果盤周邊壓土堆漚腐熟。

廣西來賓市大力推廣秸稈還田技術

稻草還田。每年在90萬畝左右,由於目前我市水稻收穫大多采用機械收割,在收穫時,就直接將稻草還田,機械耕田時翻壓入土後用水漚制10天左右種植水稻。

廣西來賓市大力推廣秸稈還田技術

稻草還田。

玉米秸稈還田。每年在20萬畝左右,目前主要以直接翻壓還田為主,對部分青稈也採用過腹還田,主要技術要點是玉米作物收穫後,在下造作物種植前整地時,將收割前造玉米作物秸稈,鋪在種植行間,並用土覆蓋秸稈,後在秸稈兩側開行種植下造作物。

廣西來賓市大力推廣秸稈還田技術

玉米秸稈還田。

甘蔗尾和甘蔗葉。每年在70萬畝左右,甘蔗尾主要作為牲畜的青飼料進行過腹還田。而甘蔗葉主要是採用與玉米秸稈同樣的模式進行還田。

廣西來賓市大力推廣秸稈還田技術

甘蔗尾和甘蔗葉還田。

蔬菜秸稈。每年在10萬畝左右,採用能飼則飼,不能飼則直接還田。

其他秸稈。每年在5萬畝左右,如大豆秸稈,主要是進行堆漚後還田,而對一些瓜類採用直接還田。

通過努力,這幾年來,來賓市每年完成秸稈還田技術推廣面積在220萬畝以上。而且秸稈還田率逐年提高,2018年度完成秸稈還田技術推廣232.33萬畝,完成全年230萬畝任務的101.01%(其中綠肥42.32萬畝,蔬菜15.51,玉米17.63萬畝,大豆6.77萬畝,稻草還田96.63萬畝,甘蔗葉還田50.22萬畝,其他3.25萬畝);

廣西來賓市大力推廣秸稈還田技術

桑技覆蓋還田。

土壤改良效果明顯,改善土壤結構、土壤有機質有所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增強;有效地改善了農作物品質的安全性; 且大大減少秸稈焚燒量和秸稈亂堆亂放現象,有效地減少對大氣和水體的汙染,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村屯和田間清潔環境;也有效地減少化肥施用量,對改良土壤、減少農業面源汙染和改善生態環境起到了很大作用。

來源:文 來賓市土肥站 圖 來賓市土肥站 網絡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