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後,滯留中國東北的百萬日本僑民去了哪裡?

用戶6330545202


日本自明治維新以來,一直將侵略中國作為其發展和戰略目標之一,而之後的侵略行徑,除武裝侵略之外,同時也將武裝移民作為其侵略手段之一。因此,從清末到民國時期,中國一直生活著大量的日本僑民。這些日本僑民也成為日寇侵略中國的最大幫兇。

例如九一八事變之時,當時駐紮在中國的日本關東軍只有1萬餘人,比之東北軍兵力遠遠不如,因此,日本關東軍為了迅速擴充實力,將位於東北地區的日本僑民進行武裝,使東關東軍人數迅速擴展至2萬餘人,在這些武裝日本僑民的幫助下,日本關東軍鯨吞下了整個中國東北地區。

日本開拓團

尤其是在日後全面侵華戰爭之後,日本開始大量向中國國內移居僑民,到1945年日本戰敗之時,在中國的日本僑民高達200餘萬。僅位於中國東北地區的日本移民就高達166萬,這其中就包括遍佈東北全境的1000多個開拓團,30多萬農業移民。

日本開拓團分佈

那麼,日本戰敗之後,位於中國東北的160多萬日本移民最終都去了哪裡呢?

第一種,也是最多的,返回了日本。不得不說,中國人民絕對是世界上最善良、最以德報怨的民族,雖然日寇給中國人民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深重苦難,但日本投降之後,這些日寇侵略中國的幫兇——移民,卻並沒有被大規模報復,反而讓其回到日本本土。

日本戰敗後待遣返的戰俘和僑民

從1946年開始,中美達成協議之後,在中國的大量日本人開始被遣返回日本,而東北地區的日本僑民,主要從葫蘆島被遣返。歷時七個多月,經葫蘆島遣返歸國的日本戰俘和日本僑民,高達100餘萬。至此,位於中國東北地區的日本僑民大部回到日本。

日本戰俘

第二種,被中國人收養,這部分被收養的日本難民,大部分是失去父母的日本遺孤。抗戰勝利之後,被中國母親收養的日本遺孤大約有4500多人。這些偉大的中國媽媽中,有許多人的丈夫和孩子甚至曾被日本人殺害,但這些人依然放棄仇恨,將日本孤兒收養並養育成人。

第三部分,留在中國。這部分沒有回到日本的日本僑民和戰俘,一部分人為婦女,她們擔心已經被夷為廢墟的日本本土無法生存下去,因此留在中國並嫁給了中國人。也有一部分掌握一定技術的技術人才加入了東北民主聯軍,併成為解放區工廠和部隊的技術骨幹。


鳶飛九天2018


日本在侵略中國的同時,計劃先後向東北移民百萬,實際上只移民了約30萬人,歷史上稱為“開拓團”,這些移民大部分是日本的貧苦農民,懷著滿洲夢來到東北,通過日軍掠奪和霸佔了東北人民的土地,1945年日本投降後,這批日本僑民成了戰爭的殉葬者。

圖為日本戰敗後,在東北的僑民集結準備回國。

日本侵略中國的野心從19世紀末就開始了,1905年日俄戰爭勝利後開始一步步在東北擴張,1931年的九一八、1937年的抗戰爆發,日本全面入侵中國的同時,還想從文化上蠶食中國,日本出臺了《向滿洲移住農業移民百萬戶的計劃》,20年內向東北移民500萬的目標。於是日本開拓團開始了,除了極少數是來東北實業經商和配合日軍掠奪物質的富人外,大部分是日本的貧困勞動者,懷揣滿州夢受騙移民東北的。

被遣返回國的日本僑民先做思想教育,然後檢查行李,最後組織登船回國。

1945年日本戰敗後,有錢的日本移民早就通過各種方式逃跑了,在東北的開拓團民之前組織了義勇隊準備支援關東軍的,後來被蘇軍殺了個乾淨,所以留下來的開拓團民都散落在東北各地被集中起來,開始進行反奸清算。

等待上船的日本人。

許許多多老少病殘的開拓民,滿臉愁容,面黃飢瘦,衣著破舊,棲居殘垣斷壁中,日軍在投降後至這些開拓民生死不顧,而使得這批日本僑民變成了難民,之後的東北軍民們反奸清算完後,對這批日本難民進行了處理。

圖為日本僑民上船回國。

東北軍隊首先向日本僑民伸出了援助之手,送了糧食,大部隊日本僑民在中國的幫助下坐船回了日本,少部分僑民婦女自願嫁給東北人在中國安家落戶,4000名孤兒和兒童被就地收養,因戰敗恐慌很多日本僑民四處逃亡很多凍餓而死,已經死去的日本僑民在各地修公墓統一安葬,據統計日本開拓團有8萬人命喪東北。


圖文繪歷史



最早的一批日本僑民於1910年登陸中國,之後隨著日本軍國主義的深入,越來越多的日本人來到中國定居,他們甚至把這裡當成了他們的家鄉。

當時,東北各大中城市風景優美的地區,多半劃為日本人的住宅區。在廣大農村,日本移民“滿洲開拓團”也享有特殊待遇。他們侵佔那些原本屬於中國人的土地,極大地破壞了當時居民們的生活。

然而,隨著日本侵華戰爭的節節敗退,日本僑民的日子也漸漸吃緊了。一些高管家屬和富人先後撤離,留下幾百萬日本僑民滯留中國。日本投降之後,忙於處理各種事物,顧不上這些滯留於中國的僑民,這些人也就成為了“難民”。

據日本編纂的《滿洲國史》記載,僅在戰敗後潰逃過程中自殺、餓死、病歿的日本人就達到174022人,其中“開拓團”的團民死亡了78500人。僥倖活下來的日僑,絕大多數彙集到難民收容所中,苦苦地等待回國。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政府在控制東北之後,就著手開始遣返日僑的工作。

1946年,經當時的“軍調處三人小組”(美國

馬歇爾、中共周恩來、國民黨政府張群)協調決定,除丹東的日本僑民7.5萬人由東北民主聯軍負責經朝鮮遣返、大連的日本僑民27萬人由蘇軍直接遣返之外,在

東北地區的其餘日本僑民全部集中到葫蘆島港進行遣返。



儘管當時中國物資匱乏,但無論是中央政府還是國民政府都不遺餘力地幫助這些日本僑民。

下面是從百度找到的一段話,希望各位可以靜下來閱讀一下:

僅1946年5月至8月,遣返經費開支就達14712萬元(東北流通券)。中共控制區的吉林省政府主席周保中
也簽署命令,要求對遣返日僑中無力購糧者“可按旅程日數發給每人每天一斤半糧食、十五元菜金。

許多善良的中國人給日僑中的小孩老人騰出熱炕,端水送飯。有一次,葫蘆島的日僑轉運所暴發霍亂,致使數以萬計的日僑滯留瀋陽,薪材出現短缺。中方立即從撫順緊急調運燃煤500噸。為了保證日僑俘及時治病,在葫蘆島還專門設立了有外科、腸道科和婦產科的醫院,並保證了足夠多的床位。為了便於日僑瞭解遣返政策和進程,中方甚至還辦了一份日文的《東北導報》,前後共出版了498期。

結果自然是極好的,這些曾經罪惡累累的劊子手,最後被那些曾經的階下囚,平安送回了自己的祖國。小編並不是想表達什麼,但至少現在看來,日本,並不值得我們當時辛苦地為其遣返難民。


也並不是所有國家都能和天朝一樣仁厚,美國、蘇聯這兩個超級大國當時就藉著移民的幌子,將這些僑民當作了免費勞工使用。

據統計,直到1946年末,美國扣留了將近7萬名投降的日本兵做勞工,用於逐步淘汰在菲律賓群島沖繩島和太平洋海域的戰時設施

另一邊,蘇聯驅使百萬日本難民前往西伯利亞墾荒,這些資料,相信很多人都有所耳聞吧。


至少,我們要知道,那些在東北的僑民,是被那些窮困的中國人,被那些被他們視作牲口的人,那些被他們欺壓了幾十年的人,所安全送回國的。


一點昊然氣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這上百萬的日本僑民是如何來到中國東北的?

因為日本人壞事做絕,老天都看不過眼,就把這些狗日的放在島上。日本本土資源匱乏,山多田少,很多現代化資源都要從國外購買。更悲催的是,日本經常爆發地震海嘯。大批的日本人像狗一樣死掉,就算不死,殘廢的人很多。

因此日本人對佔有陸地有強烈的渴望,日本人做夢都想擁有大片的陸地。中日甲午戰爭後,朝鮮被日本吞併,大批的日本人進入朝鮮。

1904年日俄戰爭後,俄國人退出東北,日本人開始向東北擴張,最明顯的標誌就是尋找各種藉口向東北移民。

第一階段是試點移民,發生在從1905年到九一八事變前。因為日本在東北修築了滿洲鐵路,在鐵路沿線有部分區域屬於滿鐵附屬地。日本就在其中撥出了4400公頃土地,用來安置日本移民。最開始規模並不大,後來又向張作霖提出大規模移民。張作霖被迫答應,但要求各級政府不得向日本人提供住房,日本人的這個計劃被迫流產。

第二個階段是武裝移民。九一八事變後,日本迅速佔領了整個東北。東北開拓團的概念就此產生,東宮鐵男大尉在日本向來有滿洲開拓之父的稱號,他提出以退休軍人為主體,以家屬為副,大力向東北發展移民。移民的性質類似於現在的新疆和東北的農場。東北人民對日本移民表示強烈抗議,謝文東組織農民起義,打死日本移民39人。

第三個階段叫國策移民。七七事變爆發前後,由日本內閣主持百萬戶移民中國東北計劃,這項計劃一直持續到1945年,並將其制定為國策。同時把移民團改為開拓團,把移民事業改成開拓事業。為了保證移民能夠順利的進行,日本人還從法律方面進行保護,由關東軍司令部提供各種保障。

為了保證日本移民的順利進行,日本關東軍把大批的中國人趕出村莊。大批的東北人民流離失所,淪為日本人的奴隸。他們只能幫日本人種地開礦,有很多人都在勞動中死去。

在918之後的十幾年裡,日本人通過農業移民、政治移民、工業移民、商業移民、文化移民等各種形式向東北移民30多萬戶,共一百多萬人。

日本向東北移民的目的非常明確,就是要在東北紮根發芽。逐漸在數量上佔有優勢,進而把佔領東北轉化為事實。

甚至到了1945年,日本人還在向美國人請求,說他們可以放棄日本本土,但一定要佔領中國東北。這個要求遭到了全世界人民共同一致的強烈反對,尤其是中國人民絕對不能答應的。

二戰結束後,按照戰勝國達成的協議,日本必須無條件投降,所有的日本移民必須無條件的被遣返回國。

當時的日本開拓團,基本上只剩下了老幼婦孺,青壯年基本上都在戰爭中死去。受日本武士道精神影響,有不少日本人在絕望中自殺死去,為他們的天皇陪葬去了,可惜他們的天皇並沒有死。

因為發往日本的船隻非常有限,大批的日本人寄居在一起,因為人口密度不大,和條件過於惡劣,馬上就爆發了瘟疫。有不少日本人在瘟疫中死去,沒有死於瘟疫的人,也很多人在嚴寒和飢餓中給他們死去的親人陪葬去了。

儘管如此,國民政府還是盡最大努力幫助了這些日本人,給他們提供了大量的糧食和蔬菜,甚至衣服被褥。

絕大部分日本人還是回到了國內,還有數萬日本人不願意回國。善良的東北人民原諒了他們在戰爭中的暴行,接納了他們,給他們提供了生存的空間和必要條件。

從上世紀50年代到七十八十年代,陸陸續續都有一些日本僑民從東北迴到日本。

相對於日本政府,到現在都不承認侵略中國的事實。中國政府始終給日本政府和人民,保持了高度的剋制和忍讓,給在中國生活的日本人提供了大量的方便。


新知傳習閣


日僑和俘虜在中國並沒有遭到人民的報復,而是分批次遣返;

同期在蘇聯被俘虜的日軍士兵卻被送往西伯利亞森林中作為苦役。

事情還得追溯到1946年的5月份,百萬日僑和俘虜遣返回國的行動在中國東北進行。

從5月份到年底的12月底,中間232天的時間,東北一直都在從事著將日本戰俘遣送回國的工作,據統計,共有158批,人數高達1017549人,但是俘虜只佔16607人,這意味著什麼?意味著日軍在不斷的往中國輸送親人家眷,他們都是抱著必勝的信念,將這片土地化為己有。

在抗日戰爭期間,日軍移居中國東北的人數高達160萬人,幾乎整個東北遍地都是日本人,他們佔據此地,傲視一切,專橫跋扈、為所欲為,給國人帶來的傷痛是巨大的。

然而就是這樣一批人,他們並沒有得到應有的懲罰,很多人有疑問,他們大多都去了哪裡?

在抗戰尾聲,日軍看著戰事不妙,便開始將家眷撤離回國,然而裕仁天皇終戰詔書一出,意味著這些人全部成了難民,他們心裡是極度害怕的,因為他們不知道後面會面臨什麼樣的事情。

(期盼回國的日僑)

日本國內高層對這些“難民”也是不聞不問,採取“棄民”政策,當時在戰敗後的日軍士兵,他們在逃跑的過程中自殺、餓死、病死的士兵17萬之多,很多僥倖活下來的日僑也是被彙集到難民收容所,等待遣送回國。

事情到了這個地步,中國並沒有因為日軍在我們國家的暴行而趁人之危,反而以德報怨,用心將這些日僑遣送回國,那麼這些日僑具體怎麼被送回的?

據資料記載,丹東的日僑7.5萬人由東北民主聯軍送回;

大連的日僑27萬人由蘇軍遣送回國;

東北地區的百萬日僑全部在葫蘆島進行遣送;

東北大日僑人數110萬人(30萬在共,80萬在國),雙方協商決定分批次送回,

(蘇聯負責遣送的日僑)

除此之外還要保證這些日僑的安全,比如保證他們沿途不受掠奪、侵犯、毆打等。

同時還給這些日僑備好了糧食、燃料,藥品,讓他們在遣返途中所用,要知道當時中國戰後物資已經極度匱乏,還擁有如此廣闊的胸襟,實在是令人欽佩。

(正在回國的日僑)

回國前搞笑的一幕

據說日僑110萬人,其中婦女佔70%,其餘都是兒童老人,這些年輕的婦女怕回國途中遭受蘇軍的擄掠,於是紛紛將頭髮剃掉,臉上抹灰,胸部裹緊,儘量裝扮稱男子,中國看見這一幕之後決定和美軍一起保證她們的安全。

(全是婦女和兒童)

對比中國之外的日僑,他們就沒有這麼幸運了。

美國留下了7萬名戰俘和日僑作為勞工,讓他們去菲律賓群島、沖繩島、太平洋海域等戰場清理垃圾。

(美軍留下的戰俘)

蘇聯則留下了170萬日僑以及戰俘前往寒冷的西伯利亞做苦力。

(前往西伯利亞的戰俘)

當然在東北,也有已經和中國人結婚的日僑,他們生活在中國,但是大部分還是被遣返回國。


羽評郡主


方正縣,後代也都回日本了



蘆葦蒲草


日本在發動侵華戰爭以來,陸續向中國境內進行移民,尤其是在中國東北地區。據有關資料顯示,日本曾計劃移民300萬人到東北,想用這樣的方法來對中國東北進行徹底的控制,截止到日本投降時,這個計劃最終也沒有完成。而在日本接受無條件投降以後,這些日本移民又都去哪裡呢?

據有關統計,日本前後移民到中國東北地區的就高達80多萬人。日本宣佈投降後,這些人便開始陸續向大連和旅順方向集中逃去,並希望有回國的船隻能帶他們回家。但是這些地區早已經被蘇軍紅軍佔領,這80多萬日本僑民最終只能淪為階下囚。後來中國軍隊開赴東北,經過與蘇聯協商,才將這些人陸續遣返回日本


流水不腐卍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這些人都被遣返了,但死了不少。

日本佔領東北以後,考慮建立殖民地,開始瘋狂移民。

日本計劃移民300萬,但最終沒有達到這個數字。即便如此,日本投降之前,東北的日本僑民也高達130多萬人。

不過,在最後2個月,關東軍知道蘇聯就要進攻,緊急在僑民中招募男性加入,蒐羅了10多萬人成為新兵。

在蘇軍進攻以後,這批連槍都沒有握住幾年的男性日橋,全部被押送到西伯利亞勞動,死亡很多。

隨著蘇軍的入侵,關東軍的投降,日軍開始全面撤退,日僑也跟隨部隊撤退。

但日本軍人並沒有刻意保護自己人,因為他們自顧不暇。

蘇軍非常兇暴,到處搶劫殺人,還姦淫日僑婦女。

在瀋陽、長春的日僑較為集中的地區,不管白天黑夜都能聽到日本婦女的慘叫。後來實在受不了,被迫主動送一些女人給蘇軍,以試圖保住大多數。

蘇軍施暴期間,日本婦女或者家屬敢於抵抗,一律被槍殺。

由於恐懼蘇軍的殺害和姦淫,絕大部分日僑都向國內或者向大連、瀋陽等大城市撤退。

這一路上,日僑缺吃少穿,又凍又餓。東北面積遼闊,一個城市到一個城市經常需要步行半個月。缺乏糧食和交通工具,又有土匪之內的不斷襲擊,普通日僑是很難堅持下去的。

大批日僑死在路上。

一些婦女為了活命,被迫扔掉了自己的孩子,東北中國居民收養的日本小孩就有3000多人。

一些人實在走不動,有的全家自殺,有的女人則嫁給當地中國男人,試圖保命。

1946年,經當時的“軍調處三人小組”(美國+馬歇爾、中共周恩來、國民黨政府張群)協調決定,除丹東的日本僑民7.5萬人由東北解放軍負責經朝鮮遣返、大連的日本僑民27萬人由蘇軍直接遣返之外,在東北地區的其餘日本僑民(近100萬人)全部集中到葫蘆島港進行遣返。

據日本編纂的《滿洲國史》記載,僅在戰敗後潰逃過程中自殺、餓死、病歿的日本人就達到174022人,其中“開拓團”的團民死亡了78500人。


薩沙


1945年下半年隨著美國在日本投下兩個原子彈,加上8月8日150多萬的蘇聯紅軍進軍中國東北,日本關東軍也是潰不成軍,也就導致了日本戰敗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了。日本也是在8月15日宣佈投降。那麼問題來了,日本戰敗以後滯留在中國東北的日本僑民已經達到了110萬左右,那麼這些日本人最後怎麼處理的呢?

先來看看日本為什麼在中國有這麼多僑民,日本的野心是由來已久的,在日俄戰爭之後,就已經開始經營中國東北了,而且臺灣,朝鮮這些地方日本也開始大規模的移民,目的就是想把這些地方變成日本真正的後方。成為日本的國土。比如日本在中國東北的拓荒團,也就是他們所謂的“滿蒙開拓團”。就是這些人慢慢的在中國東北經營,加上後來日本在太平洋戰場以及在中國的南方,東南亞戰場等等都需要大量的兵源,東北的關東軍也被調往別的地方了,這裡就更需要大量的日本人來經營了。最後發展到1945年的時候已經達到了一百多萬。

但是我們都知道在二戰的時候,中國一直奉行的政策就是優待俘虜,在對待日本僑民這件事上,中國也是採取了有待的政策,絕大部分的日本僑民都被遣返回國。但是當時日本戰敗以後這些僑民也是被集中看管的,所以由於飢餓,寒冷也是造成了一部分的日本僑民凍死,餓死,得瘟疫死亡的。還有一部分因為很難接受日本戰敗投降的消息自殺的也是有的,想著去陪他們的天皇,但是到最後死了也不知道他們的天皇還活得好好的。

當時的國民政府可以說對日本算是很好的了,免費給他們衣服,蔬菜,糧食等等,絕大部分的回到日本,但是還有一小本分大概有數萬人不願意回到日本,因為很多人很早之前就已經到了中國,在中國也是安家落戶了,到了上個世界五六十年代又有一部分日本僑民被遣返回國了。

相比於蘇聯在攻佔德國之後的燒殺搶掠和美國佔領日本東京之後的行為,中國對待日本人已經是做到仁至義盡了,只可惜到了現在日本還是不承認南京大屠殺,慰安婦,731部隊對於中國人的殘害等等事件,中國的以德報怨,換來的還是日本對於中國的仇恨。相反我們被他們侵略的國家到現在還有很多人卻非常喜歡日本。不知道是怎麼了?


小伍講歷史


戰後,中國東北之所以有上百萬的日僑與日本自“九一八事變”後大規模向滿洲移民、拓殖有很大關係。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僅僅一個多月,日本當局就制定了所謂的“向醞釀之中的滿洲國遷移日民”的方案,此後陸陸續續有日本人移民中國東北,據不完全統計,到戰後的1945年8月,在中國東北的日僑數量已達110餘萬。

戰爭結束後,中國政府對日本戰俘和在華日僑採取的是“以德報怨”的政策,蔣介石在抗戰勝利的廣播中也說過不得對日本戰俘和日僑橫加侮辱,因此國民政府在戰後積極協助日僑回國。

由於在華東北日僑人數最多,所以國民政府優先處理了東北日僑的遣返工作。行政院給東北行轅的指令是:“凡散在東北的日本人,無論是僑民還是戰俘,原則上全部遣返。”而針對有日本婦女已經與東北當地老百姓結婚的情況,行政院的指令是:“凡在投降後結婚的,一律遣送,凡在投降前結婚的,特別是已經有子女的,按照其個人志願,可以暫時不遣返。”因此,依照行政院的指令,東北國民黨政府調動了大量艦隻對東北的日本僑民進行遣返。而當時東北民主聯軍所控制的區域內,也有將近20萬日本僑民,東北聯軍也予以了配合。最終,東北的日本僑民和戰俘大部分通過葫蘆島港口被遣返回日本。

但是並不是所有日僑最後都能夠回到日本國內,除了被順利遣返回國的日本僑民之外,剩餘的日僑的出路主要包括以下幾種。

一種是自殺身亡。許多日僑以“天皇使者”自居,他們接受不了日本戰敗的消息,因此選擇了自盡。蘇軍的《紅星報》曾經報道過這樣一則消息:“小興安嶺密林裡,發現600具剖腹自絕的日本人。”

還有就是選擇留在東北當地的,因為當時許多日僑也知道回到日本就是死路一條,日本已經是一片廢墟,回去不一定能夠生存下來。因此許多日僑,特別是日本婦女,選擇嫁給東北當地人,以便可以受到保護而留下來,當時就曾經發生過六個日本婦女爭搶一箇中國男子,母女同時嫁給兄弟兩人的情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