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人類是否需要婚姻?

xiaodi1990


我是一名女性,所以站在女性角度發表一下個人看法

如果我說家庭和婚姻是女性人生中的必須品,難道它們就是你人生的必須品嗎?

如果我說家庭和婚姻不是女性人生中的必須品,難道它們就不是你人生的必須品嗎?

所以你其實不需要關注它們是否是女性人生中的必須品,而需要認真思考的是“家庭和婚姻”是否是你,這個獨立或者說是應該獨立的人生的必須品?

女性三十之後不好擇偶,這是目前人類社會的普遍現實,不只是中國如此,因為一般而言,在人類社會中,年過三十,還沒有嫁的女性,無論是個人修養、學歷,還是經濟基礎,可能都是不錯的,以二八定律來說,她們有可能是20%或接近20%的這一類人群。所以在這樣的女性心目中,她的配偶的定位也至少應當在男性的20%範圍內,說得更直白一點,就象最近很熱鬧的關於海歸留學回來的那位美女去相親角的事,她本人是獨生女,又是英國高等藝術學府藝術碩士畢業,獲一等榮譽學位,這就意味著,她對自己配偶的要求不可能是一個普通的本科生,除非這個本科生有什麼特別入她法眼的東西可以拿得出手來,否則根本不在她的選擇範圍內。也就是說她的擇偶標準是向上的,其餘的80%不在她的視線範圍內。

問題是由20%再向上看,無論是基數,還是絕對數量,都是稀少的。而且這類20%以上的男士,他的選擇範圍要比20%的這類女性的選擇範圍要大,他們的目光在100%的女性。

女人覺得說找老公,要找個有共同語言的,能寵愛我的,但男士未見得這樣。

男性的擇偶一般來說,在其他條件基本滿足的情況下,在不討厭的基礎上,會考慮“我能不能降得住這個女人”這是很粗俗的一種說法,但意思就是說,他要有安全感,要覺得說這個女人,在他生命最難過的時候,不會拋棄他,不會背叛他,至少不能給他帶綠帽子。當然這是在潛意識中已經迅速過濾完的,他自己可能都未見得知道。

這就註定他的選擇範圍有可能是在各個方面都不如他的女人那裡,也就是80%那類女性。這些女人讓他感覺到自己是強大的,被依靠的,被信任的,有價值的……等等。這讓他們有存在感,也讓他們覺得自己的生活是安全的,婚姻至少是他自己可以掌控的,因為這個女人很容易聽他的話,跟隨他。

這類人當中,只有極少數人會欣賞並願意娶比自己各方面都強的女性。你可以說他們自卑,也可以說他們沒有自信,說他們什麼都可以,但是都無法改變他們內心對安全感的渴望。這就意味著,他如果是博士,那他的擇偶的範圍要大很多,碩士以下都可以,但他如果是本科,那擇偶的範圍只能是本科以下,如果他是高中,那就很有可能是高中以下。也就是說的男性的擇偶範圍是向下的。

由20%看向80%,無論是基數,還是絕對數量都是極為龐大的

所以這就成為一個矛盾。“20%的女性”她們的目光集中在“20%的男性”那裡,但是這“20%的男性”的目光卻可以看向全體女性,在全體女性中選一個“奶茶妹”出來。

無論你覺得是否公平,這個世界就是這樣運作的,人心就是這樣。學歷越高、實力越強、經濟基礎越雄厚的男性,選擇範圍就越大;而學越高、實力越強、經濟基礎越雄厚的女性,選擇範圍就越小;而且,男性可以接受一個女人為了金錢地位嫁給他,因為他認為金錢和地位是他的一部分,這讓男性在感情生活中更自信;而女性會思考:你是愛我的人,還是愛我的錢?所以有的時候越是有實力的女人,在感情世界中越有些迷惑,越缺乏自信,因為這些外在條件會讓她自己陷入混亂——亂花漸欲迷人眼。

當然現在很多男性非常喜歡找比自己年紀大的,有事業基礎的,收入比自己高的,這是另外一種人,這樣的男士,其實在大多數七零年以前出生的人眼裡,是有點不堪的,但是時代在發展嘛,很多事情都在發生改變,我不是說這類男人不好,但是想從這類男人裡拔出20%,是有點困難的,但是很多這樣的男人其實是很討女人喜歡的。

所以這樣選擇權就到了女人手裡,大多數女人會說我要第一種,但事實上,現代女性很多人都選第二種。因為跟第一種男人生活在一起,矛盾衝突會比較嚴重,尤其是個性比較獨立的,三十歲以上的未婚女性。

第二種男性,目前看來並不多,而且,如果你選擇這類男性,可能他的各個方面都要比你差一點,無論是學歷,還是事業基礎,還是其他,問題是你願不願意降低標準。我不能說他們百分之百全是80%那部分,但是大多數的確是80%那部分的。

所以如果“20%的女性”願意降低標準,願意從“80%的男性”中去選擇,這“80%的男性”中,也還是隻有“20%的男性”可能願意選擇她們。因為即便是“80%的男性”在絕大多數情況下,也只願意選擇各方面不如自己,能夠被自己“領導”的女人,這增加了他們安全感和自信心。

所以,其實不只是中國,全世界任何一個國家,三十歲以後的女性在擇偶方向必然會遇到困難,這是人類共同的心理因素決定的。

最後聊一聊你提到的一個問題:“女人青春易逝,如果希望擁有家庭,應當更早的去嘗試和在戀愛中成長”

青春易逝,跟擁有家庭,沒有邏輯關係,你無論是否擁有家庭,青春都易逝,而且愛戀也未見得能夠帶來成長,如果你在生活中無法成長,在戀愛中也成長不了,這跟心態有關,跟是否戀愛無關。

而且擁有婚姻,在現在這個時代來看,並不意味著擁有家庭,因為婚姻太容易解體了。在現在這個離婚如此容易,到處充滿了誘惑,思想觀念快速變化的今天,想要通過締結婚姻關係,而擁有一個穩定的家庭生活,是不太容易的事情。

我的觀念可能不正確,但是我個人覺得,你有沒有家,不取決於你有沒有配偶,而取決於你有沒有父母或孩子,跟父親或母親一起生活,無論他們的婚姻狀態是什麼,你都會感覺自己有家,跟自己的孩子,生活在一起,無論你有沒有配偶,你都會感覺有家。

因為“家”意味著得到“愛”或“愛一個人”,這個人除了“死亡”之外,不會輕易離開你,即便離開,也不是象離婚那樣拋棄式的離開,也就是說,你跟這個人在一起有“安全感”,你不害怕被拋棄,你可以放心地,全然地愛著他,他也可以放心地全然地愛著你,雖然你們彼此之間會有爭鬥,會傷害到對方,但不會因為爭鬥而拋棄彼此。

在現在社會,除了父母和子女這樣的血緣關係,不可能有第二種關係是這樣的。如果想和配偶之間有這樣的關係,那是要苦心經營的,而且要雙方都要努力的。

繞了一大圈,我想我說得不夠直白,最直白的表達是:在現代社會,一個人結不結婚無所謂,但是必須要有孩子。在父母去世之後,你的孩子在哪,你就會感覺到你的家在哪。無論男人還是女人,都是如此。

所以無論男人還是女人,不管你想不想結婚,最好要有自己的孩子。

但是,你千萬不要以為我鼓勵未婚先孕,我只是描述事實,生活是你的,你自己要根據自己的情況進行選擇,未婚先孕這事現在相對來講接受得比較容易了,但是未婚生子這事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接受起來還是有點困難的。

另外,很多人選擇結婚是因為生活太難了,太孤獨了,想通過婚姻來解決這個問題,比方說沒有依靠、孤獨、缺乏安全感等等。

事實上,如果你未婚的時候,都覺得生活很難,那麼你結婚後有可能會更難,最多也只是麻痺了自己而已;如果你未婚的時候,都覺得很孤獨,那麼你結婚後,有可能更孤獨;如果你未婚的時候,不能自己去創造安全感,尋找到安全感,那麼你結婚後,另一個人也很難給你安全感,因為安全感一直在你心裡,別人給不了你。

所以,很多人想通過婚姻來解決眼前的困境,有的人就會發現困境並沒有消失,甚至變得更多。

絕大多數人,在婚姻中都是孤獨的。這是事實。孤獨這件事,基本上不太可能因為婚姻而發生改變。

我非常喜歡創巴仁波切的一段話,他說一個人如果能愛很多人,他還要結婚,是因為有些事不是一個人能做到的,他需要另一個人的支持和配合,兩個人共同去完成一件事。

有可能是創巴仁波切說的,我記人名不太行。也有可能是克里希那穆提講的。反正大意如此。

婚姻也是如此,這段旅途是兩個人結伴而行,這意味著,你自己的揹包要自己背,沒人替你背,如果你想通過與人結伴,來把自己的揹包轉移到別人身上,甚至於讓對方揹著你走過後面很長的路,到達終點……這是不可能的,這個世界上沒有這麼傻的人,除非你死得很快。

最後,渴望著婚姻的男人或女人,一般婚姻狀態都不太好,情路不順。“渴望”是這個世界痛苦的根源。

所以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過好自己的人生,不管有沒有人陪,不管別人結不結婚,這件事跟你沒關係,你只需要關注自己的人生,好好經營自己的人生,該來的總會來。而且當你一個人揹著揹包走在旅途上,如果又正好遇到一個能自己揹包,又願意與你同行的人,那當然是人生一大樂事,但問題的關鍵在於,每個人都背好自己的包,在對方遭遇困難的時候照顧對方,而不過度用力,也不過度滿足,量力而行,也不希望對方能幫助“我”解決什麼,一旦獲得幫助,不管多麼微小,都心懷感恩。懷著這樣的心態,可能兩個人結伴而行的一段路會越來越長,反之,可能會早早分道揚鑣,大多數人在揹包裡還帶上了對彼此的抱怨和傷害,這是很可怕的。


吳小蠻


婚姻,在先秦的禮儀選集《禮記》則說“昏禮者,將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廟,而下以繼世也”

婚姻是家庭和社會的基礎,家庭是小團體,人類是大團體,沒有小團體,大團體也就不存在了,所以為了人類的延續,結婚還是有必要的!

上天既然造就男女,陰陽,那麼陰陽互補,男女結合也在情理之中了,只有陰陽均衡,才能讓萬物蓬生,只有男女結合才能幸福。

婚姻是愛情的昇華,是愛的結晶,也是愛的歸宿。白頭到老,幸福一生!兒孫滿堂,萬世昌盛!


墨飢


不結婚,我們幹什麼?該到談婚論嫁的時候還是要談婚論嫁,多大年齡幹多大事情,愛情是個話,傳宗接代是必須!沒有婚姻的一生是不完整的!





絕密爆料先鋒


在沒有階級,沒有剝削的原始部落裡沒有婚姻制度,女人和孩子卻不會被孩子的父親和部落拋棄。我們現在的階級制度和婚姻制度並沒有給我們帶來幸福。社會上有階級剝削,婚姻裡也同樣有剝削。男人除了工作,回到家既不做家務也不帶孩子,而女人不但要出去工作,回到家還要做家務,帶孩子,這是婚姻制度男人對女人的剝削。那一紙結婚證不能給女人和孩子任何保護,男人在外面有外遇一樣可以拋妻棄子。當今社會獨自養活孩子的單親媽媽多得是。即使沒有離婚也是喪偶式育娃,父親完全缺席。這樣的婚姻制度要來何用?


日出碧岫


需要與不需要婚姻這就要理解婚姻的目的和意義,小時候在學校學的教科書講到人經歷原始、奴隸、封建、到現代社會,原始社會奴隸社會應該是沒有婚姻的,但當時男與女是怎樣組合生兒育女的,教科書裡面卜是沒有提及這方面,後來到有皇帝的有姓氏的社會才有夫妻的存在,這樣說來當今的社會如果不需要婚姻那豈不是返回到原始社會。


366200


我覺得,婚姻還是需要的,畢竟我們是人類,是高級動物,會有喜怒哀樂,會有親情,遇到好的事情想要分享,糟糕的事情想要傾訴,而婚姻就是把兩個能聊的來的人,放在一個屋簷下,相互慰藉


123過去的我們


從人的本性來說,人需要結婚的,但現實中彩禮,房子,物價,醫療壓的男人腎衰竭,所以對子現在一個打工的來說,給不了女人幸福。做個單身狗,豈不更好!


騎著蚊子趕鳳凰


不需要

人類在早先的母系社會,根本就沒有婚姻一說,孩子都不知道自己的父親是誰

但社會按照性別分為男女兩類,男的就負責打獵,女的負責在部落裡帶孩子、撿野果

現在社會發達了,不知道父親是誰甚至影響後代的因素已經不復存在了,反而婚姻給人類帶來的種種弊端越來越明顯,婚姻裡的衝突也越來越尖銳

怎麼樣,是不是覺得人類也不需要結婚了呢,歡迎大家來一起探討


另一種解讀


自己覺得需要就結婚,現如今社會不結婚的人多的是。選擇權在自己手上,我們都有權利選擇我們自己的一生怎麼過


缺氧中


沒有婚姻的約束人類就會出現生育混亂,剩餘混亂必然造成人類滅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