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理解書法中的神似和形似?

不二齋


書法中的神似和形似是二個層次的境界。就如高檔和低檔一樣道理。上品書法求神似,下品求形似。我知道很多人不認可這個說法。那是因為還有很多人並不理解關於書法藝術形態的相關知識。

還有就是書法真正的內涵是體現一個時代的文化特色和文化氛圍的。比如唐朝書法,它體現的是一種因時代開放而存在的創新感。比如唐楷。在比如宋朝書法,宋朝受文學的影響,書法風格飄逸俊秀,有魏晉的遺韻。代表人物是米芾和蔡襄。


求神似的境界

求神似的聯繫者往往注重讀帖。是精讀的那種。往往是讀了好幾天都沒有下筆。這就是一個過程。就是在讀字的神情。字的神情就如人的靈魂,有了靈魂,字才能體現神妙之處。動感飛揚。

求神似還有一個外在因素影響著,那就是控筆能力。控筆能力與讀帖心得融為一體。往往求神似很容易。


關於控筆能力的練習,我建議大家多掌握幾種執筆方法,然後多種執筆方法反覆練習要摹寫的字帖。空餘時間多做關於草書和行書線條的調鋒練習。

求形似的心理

求形似不是錯誤,但是確是誤區。如果純以教學為主,那也無可厚非。如果是研究純正書法,求形似絕對是死路一條。而且永遠走不到頭。

真正的形似是先通過不斷的神似進行多次的練習,最後因手感,視覺感而回歸的一種默寫能力。當然,這不容易做到。當今幾乎沒有這樣的人。書協大部分人不值得一提。

大早上打字這麼多,希望大家點贊關注一下。謝謝。


書法影響力


形是表,神是質。初學書法,先求形似,慢慢的領會碑帖的神韻,反覆訓練,自然可以滲透至“神”的境界,所謂形神兼備。

比如,有許多人喜歡毛澤東書法,於是長年累月潛心研究苦練,總算沒白費功夫,其作品猛然讓人一看倒覺得挺像,可仔細觀察,總感到氣魄不夠,沒有排山倒海、波濤洶湧的氣勢,書者自比主席原作,豈不自慚形穢!這就是神不達標。說實話,全世界恐怕也找不到一個能寫出那樣規模的篇章來。

所以說“神”是內在精神,是書法的靈魂;而“形”是外表,是面貌。正確的態度應該是從一家入手練習,熟練後漸漸涉獵多家,至“聚精匯神”,再以己“神”統領他“神”,那樣就會出現新的“形”,那種形神會感動自己,感動自己的作品定會感動別人。


滄桑文字


雖然我不是書法領域者,我就來簡單說兩句,似神似形的寫作中要有心的感覺,當你在寫作書法時心裡似神的感覺,也有靈感的心態去形容書法形體的美,在寫作中要心裡想著以神一樣感覺才能寫出有形的書法。

再說,書法是每個寫作時都要心裡想象,想著似神的感覺才有形,如果我說得不對請老師多多指教,再一句,如果沒似神似形的感覺可以向(神筆馬良)借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