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論素材積累:放下為上,懂得取捨

一、理論政策

作為黨的幹部,就是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就是要誠心誠意為黨和人民事業奮鬥,就是要講大公無私、公私分明、先公後私、公而忘私,這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總開關”問題。

申論素材積累:放下為上,懂得取捨

(一) 問題表現

1.沒有取捨觀

在經濟發展的同時,必然會帶來價值觀的偏差,其中很多人出現了沒有取捨觀的情況,比如青年人中出現“來者不拒”、“就業與創業同時進行”、“學業與遊戲同時進行”等情況;黨員幹部中出現“名利雙收”“權色交易”等情況。

2.取捨觀的偏差

取捨觀有偏差指的是取的東西和捨得東西搞混了,比如青年人中出現戀愛觀中的“寧在寶馬車上哭,不在自行車上笑”、職場中出現“溜鬚拍馬比能力重要”、金錢觀中出現“沒有錢辦不成的事”等情況;官場中出現寧要“眼前利”不要“身後名”;“寧可折騰群眾,也不折騰自己”;“家族式腐敗”等錯誤的取捨觀。

(二)原因分析

1.物質發展的必然結果;

2.輿論的錯誤導向:媒體、互聯網、信息化等帶來的信息混亂;

3.自身道德修養水平的滯後;

4.懲戒制度的不完善。

(三)影響分析

1.懂得取捨人生自然通透;

2.懂得取捨社會自然和諧;

3.懂得取捨行業自然進步;

4.懂得取捨國家自然強盛;

5.懂得取捨民族重塑文明。

(四)提出對策

1.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

2.發揮中華優秀文化的作用;

3.樹立典型事件和人物形象;

4.堅守網絡文化陣地;

5.聽取百姓心聲對症下藥。

二、熱點案例

案例1:帕瓦羅蒂:專注專一成就樂壇巨匠

意大利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羅蒂還是一個孩子時,他的父親就開始教他唱歌。當時,帕瓦羅蒂興趣泛,有很多愛好和目標,既想當老師、又想當工程師、科學家,還想當歌唱家。最終,他在父親的告誡下選擇了唱歌。在經過三個七年的努力後,他最終成為了歌唱家。帕瓦羅蒂做了一個很明智的選擇,因為他懂得自己想要什麼。只有懂得取捨的人,才有可能獲得成功。

案例2:霍去病:匈奴未滅,何以為家

霍去病屢立戰功,獲得了高官厚祿,但他把個人的享受擱在一邊,一心以國家利益為重。河西戰役勝利後,漢武帝為了獎勵他的卓越戰功,特意命人在長安為他建造了一座豪華住宅,叫他去看看是否滿意。霍去病謝絕了漢武帝的好意,氣概豪壯地說:“匈奴未滅,何以家為!”這句傳誦千古的名言就是霍去病光輝一生的寫照。霍去病在顯貴的待遇和麵對國家的責任之間作出了自己的選擇。

案例3:黃大年:“大年式”取捨觀

黃大年放棄了在英國優厚的待遇,懷著一腔愛國熱情返回祖國,出任吉林大學地球探測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八年時間,他帶領團隊在航空地球物理領域取得一系列成就。他,放棄了國外優厚的條件,義無反顧歸國;他,放棄了節假日的休息,一心撲在事業上;他,放棄了無數本該陪家人的時間……他就是黃大年。在黃大年的取捨之間,我們看到了一個有志、有為、有擔當的時代先鋒,他用實際行動為黨員幹部樹起了一面愛國、擔當、拼搏、淡泊的旗幟。

案例4:倪發科:從堅守到失守

曾經的全國優秀縣委書記倪發科過去是不怕急難險重的拼命三郎,一旦迷上玉石、玉器,就把黨性修養全都拋在了腦後,一頭扎進奇石古玩,法紀防線全面失守。活生生的案例告訴我們,取個人之力,舍掉理想信念是最危險的動搖。堅定正確的義利觀是黨員幹部的根之所在、魂之所繫,沒有了根、失去了魂,就一定會出大問題。

三、名言警句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身而取義者也。——莊子

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徐志摩

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老子

千里家書只為牆,再讓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清朝宰相 張英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後漢書·馮異傳》

人的最高尚行為除了傳播真理外,就是公開放棄錯誤。——李斯特

有取有舍的人多麼幸福,寡情的守財奴才是不幸。——魯達基

如煙往事俱忘卻,心底無私天地寬。——陶鑄

捨得,捨得,有舍才有得。——佛經雲

駿馬能歷險,力田不如牛;堅車能載重,渡河不如舟;舍長以求短,謀者難為全。——魏徵

欲多則心散,心散則志衰,志衰則思不達也。——《鬼谷子·養志》

結語:歡迎大家關注考德上教育,不定期更新的日常,這裡有你想要的!

有什麼好的建議,看法,歡迎大家在下方評論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