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山東到重慶,一封手書感謝信,行千里愛相連


從山東到重慶,一封手書感謝信,行千里愛相連


小女孩成績優異、乖巧聰明

從山東德州到重慶,相隔1600多公里。日前,重慶晚報慢新聞熱線卻接到了一個從山東省德州市臨邑縣打來的求助熱線。電話那頭是一個小女孩稚嫩的聲音,“我想通過重慶晚報登報感謝一位重慶好心人,他叫‘五角星’,因為給他寫了無數封信卻都寄不出去,所以想通過重慶晚報登報,把感謝信捎給他。”

這到底是怎樣一封感謝信呢?這封信的背後,究竟有著怎樣的故事……

12歲女孩患先天性腦積水

但每學期都是“三好學生”


從山東到重慶,一封手書感謝信,行千里愛相連


段若涵手寫的感謝信

原來,想要在報紙上登感謝信的小女孩叫段若涵,來自山東臨邑縣翟家鎮孫家村一個貧困家庭,今年12歲讀初一。在老師眼中的她成績優異、乖巧聰明;在同學眼中的她可愛爛漫、樂於助人;在鄰居的眼中她更是一個優秀懂事的孩子。但就是這麼一個好孩子,卻承受著一般的孩子體會不到的磨難。


從山東到重慶,一封手書感謝信,行千里愛相連


段若涵手術出院後,在家自習功課的段若涵

上游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聯繫到若涵的母親李秀麗,她說,若涵1歲時被查出身患先天性腦積水,並導致雙腿無法正常行走。為給孩子治病,她花光了家中所有積蓄,丈夫常年在外打工,自己在家裡靠打零工照顧女兒和弟弟。雖然家庭貧寒,經常請假治病,但若涵依然品學兼優,每學期都是“三好學生”。

然而命運卻並未停止對小女孩的考驗。去年11月,段若涵又舊患復發,為了不拖累家人,她曾一度放棄治療,還離家出走有過輕生的念頭。就在這時,一封信託人送到母女手中,署名為“五角星”的信函和上千元愛心款,不但給了這個家幫助,還給了若涵希望,重新鼓起了面對生活的勇氣。

“五角星”給小女孩的信上說:“希望若涵早日戰勝病魔,儘快完成自己的夢想,望她長大以後也能儘自己的力量回報社會。”這是德州晚報一名湯姓記者轉交到她手裡的。也就是這樣短短的幾句話,一直溫暖著小女孩,更讓她萌生了要用行動感謝好心人的舉動。

重慶志願者“夫妻檔”

帶動四十多人做公益

段若涵的感謝信字跡工整,而暖心的話語背後,是一個孩子的願望和感激。


從山東到重慶,一封手書感謝信,行千里愛相連


慰問抗戰老兵的毛昕和吳曉敏夫婦

昨日(12月10日),經過輾轉聯繫,在沙坪壩區黃桷園小區裡,上游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見到了信中提及的“五角星叔叔”。他真名叫毛昕,今年45歲,是一名退伍軍人,轉業後在重慶保稅港區港欣資產經營管理有限公司從事辦公室工作。

“我們只是力所能及,如平常一樣獻了份愛心,沒想到若涵會找到你們。”當毛昕從記者手機裡看到信後感慨,她是所幫助過的孩子中最懂事,最堅強,也最懂感恩的一個孩子。

原來,早在十年前,毛昕就作為志願者參加過汶川地震救援,之後便一發不可收拾,經常以“五角星”留名做好事,以至於他現在帶動的40多個親朋好友,在微信群裡成立的志願隊,名字也叫“五角星志願服務隊”。

今年43歲的妻子吳曉敏,是第一個加入這個志願隊伍裡。“我現在已成了他的‘秘書’,他平時工作很忙,週末要在群裡發佈公益活動,以及核實一些受助人信息,都是我在幫他做。”吳曉敏說,若涵的消息就是去年11月,他無意間在微信群裡發現,而後通過網上核實發現小女孩身殘志堅,曾參加過《我是大明星》欄目,學習成績總是名列前茅。為了重新站起來,在家裡安裝雙槓,5年來時間,磨破了30多雙鞋。他看過視頻後才委託山東的朋友幫忙,將署名為“五角星”的鼓勵信和愛心款送到當地報社和紅十字會代為轉交。

對此,若涵的母親李秀麗告訴記者,一直以來“五角星”都在關注著若涵,前前後後三次,共捐助了6000元愛心款,

我們一起傳遞愛心

為更多人送去溫暖

知恩於心,感恩於行!近日,段若涵手術成功後出院回家,她寫下了這份感謝信。

“對所有幫助過我的人,最好的報答就是我健健康康,我就是想親自告訴叔叔,我會堅強,勇敢,現在已經平安出院。”若涵感激地說,長大以後也會像“五角星”叔叔一樣,用行動回報社會,為需要的人送溫暖。若涵的母親李秀麗也表示,孩子現在康復狀態很好,每天起床堅持鍛鍊,然後在家自學落下的功課,有時還會力所能及幫忙做家務,幫忙照顧弟弟,為他補習功課。

“我們的付出也不是為了求得回報,但若涵心存感恩讓我們很感動,祝福她們一家人生活越來越好,更歡迎她康復後來重慶家裡做客。”毛昕說,當初決定幫助小女孩就是看重了她的那份堅強,雖然身患先天性腦積水影響了四肢的行動能力,但沒有束縛她對知識的渴望和追求,他還表示會一直關注著這個小女孩。

看了感謝信的妻子吳曉敏告訴記者說,其實當初丈夫做公益自己是反對的,本來就是普通家庭,也是上有老下有小,可就是在這樣一次次感動中,幫助困難兒童,慰問老兵,陪伴孤寡老人……讓夫妻二人攜手走進了公益事業。

堅持公益數年,最重要的是夫妻二人的公益行為影響著兒子吳俊文改變。“從兒子認為我總把錢給陌生人花的不理解,到主動拿出壓歲錢做好事,到現在讀大學主動加入志願者團隊。讓孩子從叛逆到懂事,這是公益帶給我們一家人最好的收穫。”毛昕說,他的志願者隊友分佈在各個省市,現在南京有志願者行動,都是讓兒子代為參加,幫忙送溫暖,傳遞愛心。

記者手記

你還相信不求回報的付出麼?你還相信人與人之間的關愛麼?你還相信真誠的感動麼?聆聽了“五角星”與小若涵相隔千里,卻有愛相連的故事後,我相信了。

幫困助殘、關愛抗戰老兵、陪伴孤寡老,面對吳昕夫婦對做公益輕描淡寫的回答,記者甚為感動。他們說:“我們大家就是利用空閒時間,在群吆喝一聲,就聚在一起做點事,讓生活過得有意義一些。”

而我知道,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志願者”,以良善、友愛、互助的正能量為山城增添溫暖。雖然生活中的他/她們是一群“隱形人”,但在別人最需要的時刻,卻總能用“有形的行動”,伸出援助之手,讓關愛、溫暖在身邊默默傳遞,讓志願者的那一抹紅,變得越來越亮。

重慶晚報·慢新聞全國爆料熱線:(023)966988

——END——

上游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 陳英 受訪者供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