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不在太空部署導彈?

小潔


說實話以前在冷戰高峰時期,美蘇兩國在瘋狂軍備競賽的時候,確實考慮過部署天基核彈,因為從核反擊理論來看,部署核武器的種類、形式越多,在二次核反擊的時候越有力,但是太空部署核武器有幾個非常大的難題有待解決;



成本問題

太空部署核武器需要大量的火箭發射,以現在航天技術的發射成本來看,平均一千克的發射重量需要1-2萬美元,單顆小型化核彈頭包括配屬的分導平臺不低於500千克,單枚重型火箭比如美國獵鷹9號這種,一次以十枚天基核武器計算,其發射成本不低於5000萬美元(實際上遠遠不止,獵鷹9單次發射成本不低於6200萬美元),那麼想實現大規模的天基武器部署最少需要幾十億美元,這麼龐大的開支除了冷戰時期很難實現。


精確定位、打擊問題

太空核武器,其實說白了就是天基的核武器發射平臺,其與衛星一樣是需要沿軌道運動的,所以只有在運動到要發射的目標附近,才能脫離軌道進行轟炸,這樣即使有龐大的部署基數,在真正實施打擊的時候,能用到的核武器數量也十分有限,效費比非常低。

而固定軌道部署,在戰時又容易受到敵方的打擊,對天基核武器的生存不利。

回收、維修問題

核武器是有壽命的,也是需要經常維護檢修的,太空部署核武器最關鍵的一個難點,就是如何確保核武器可以正常運作不會出問題。▲核武器最常見的問題就是發熱,其實核武器說白了就是一個小的反應堆堆芯,它也是會發熱的,而根據核武器的構型不同,核武器的發熱方式也不同,這就需要時時檢修以確保不會出問題,而在太空這一點是很難實現的。

太空部署核武器很難時時維護、檢修,那麼誰能確保這些太空中的核武器不會出問題?戰時能不能用?好不好用?

而且核武器也是有壽命的,太空核武器壽命到了如何回收也是個問題,讓其自然墜毀,或者人工干預返回,萬一期間出問題怎麼辦?這可是核彈,一但失控落地就是數百萬人傷亡這個責任誰也負不起。

正因為以上這些難以解決的問題,所以在冷戰時期的上世紀六十年代,美蘇兩國不僅沒有在太空部署核武器,還聯合其他15個國家一同在1963年10月倡議《禁止在大氣層、外層空間和水下進行核武器實驗條約》

▲《禁止在大氣層、外層空間和水下進行核武器實驗條約》又稱《部分禁止核試驗條約》,其中關鍵的一條就是“所有國家不允許帶有核武器或其他任何種類的大規模毀滅性物體投入環繞地球軌道”


軍事小科普


在如今向太空發射航天器仍是高成本的時代,不在太空部署導彈最大的原因仍是成本問題。當然可以先看看在太空部署導彈有什麼優勢。首先就是打擊速度快,近地軌道的衛星一般90分鐘繞地球轉一圈,只需幾枚這種導彈投放平臺就可以覆蓋全球,而如果需要打擊地面目標的話很短的時間內就能將導彈投放打擊目標;其次是戰略威懾意義強,因為這種武器24小時懸在頭頂,對於沒有反衛星的大部分國家來說就像是一把時刻懸在頭頂的達摩利斯劍,生怕什麼時候自己就被一個從天而降的導彈炸的七葷八素的。電影《特種部隊2》出現過的天基動能武器其實也相當於這種在太空部署的導彈,如下圖的天基動能武器想象圖就描繪出一種動能武器的外形。

當然,理想總是很豐滿,現實總是很骨感。如此強大的武器卻遠遠沒有哪個航天大國研製,那就必然有它不能研製的理由。

首先就是成本問題,如果想要一個隨時打擊地面目標的導彈——或者說彈頭,因為此時不需要推進部分了,這個彈頭除了戰鬥部,還需要燃氣舵或者其他制導部分,以及應對進入大氣層時與大氣摩擦燃燒的燒蝕部分,而這個不管是不是化學戰鬥部還是核戰鬥部還是動能戰鬥部的彈頭,重量基本在要在一噸以上才能保證打擊目的。而這個投放平臺不可能只有一枚彈頭,那也就意味著這個彈藥重量不可小瞧,同時投放平臺的運行所需要的各類設備以及維持軌道的燃料加起來重量也不小。這麼多設備加起來單個投放平臺的重量已經遠超現有的運載火箭發射有效載荷,而如今的航天活動都是成本十分高昂的項目,不管是分批次發射組裝還是一次性發射成本都是沒有哪個國家能承受的起的。

其次是投送平臺問題,在目前有著大量各類型號的洲際彈道導彈的情況下,比如上圖的美國“民兵3”陸基洲際彈道導彈,下圖的“三叉戟”潛射洲際彈道導彈。

如果是要全球洲際核打擊的話,如此多的型號的洲際彈道導彈已經完全可以滿足五個聯合國常任理事國的需求,而且成本還遠低於這種天基打擊武器。而如果是要全球常規力量打擊的話,全世界也就美國有這需求,而美國在全球都有軍事基地,每個大洋都有航母打擊群,根本就不需要天基打擊武器,並且也有更直觀的戰略威懾力。反倒是天基打擊武器,即使大國知到它的軌道參數,但是因為不知道上面搭載的是常規彈頭還是核彈頭,在擁有同等或者相近的軍事力量的情況下,有著反擊力量的大國很容易對這類武器產生核誤判,進而容易引發世界核戰爭。因此,不在太空部署導彈是有著充足的理由的。


軍情解析


首先要確定在太空部署導彈的目的是什麼?目前只有反衛星或反導才有這需求。除此之外,部署成本和維護要求或者說壽命要求都太高了。誰也不想整天在頭上吊著個炸彈。而用導彈反衛星難度非常高,一是導彈本身在太空中部署,需要定期機動,保持軌道,這需要消耗燃料。二是攻擊目標也需要消耗燃料,太空機動距離是按千里來計算的。所以燃料多少決定導彈部署壽命。三是導彈系統反應速度要求高,最快的可能是發現敵方新補充的衛星,要求馬上擊毀。比如戰爭爆發,需要擊毀敵方某一衛星,需要儘快完成,否則影響地面作戰。四是導彈本身打衛星要求很高,導彈和衛星相對速度可能是十幾倍到幾十倍音速的。 因此目前世界上有全球監視太空能力的只有美國,俄中法等只有局部監視能力,也只有當地方衛星通過本國上空時,才能監視,但也有可能此衛星已經機動隱蔽躲藏起來了。因此,目前太空部署導彈沒有實戰意義,或者超出了成本和科技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