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免費送房子”背後老齡化危機,已進入“胸無大志”的時代?

真話財經綜合

日本是全球老齡化程度最嚴重的國家之一,為了提前應對,政府已經開始下血本優化人口結構,其中一個措施就是免費送房子。

根據日本政策論壇的數據,2013年,日本有6100萬棟住宅,但只有5200萬戶家庭。而且這一情況看起來會變得更糟。年輕人的離去將導致一些村鎮消失,一些村莊為了生存下去,免費發放房子。

01

美媒稱,日本面臨非同尋常的房地產問題:房子比人多。日本農村到處是“鬼屋”。年輕人的離去將導致一些村鎮消失,一些村莊為了生存下去,免費發放房子。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12月5日報道,井田直子(音)和井田孝之(音)4年前得到了一棟房子,免費的。

這是一棟寬敞的兩層樓住宅,坐落在東京都小鎮奧多摩町一條蜿蜒的鄉間公路旁的樹林中。在搬進這棟房子之前,這對夫婦和他們的孩子(兩個十幾歲,一個5歲)都與直子的父母住在一起。

45歲的直子說:“我們不得不(對我們的新家)做很多修繕工作,但我們一直希望生活在農村,有一個大花園。”

報道稱,免費的房子可能聽起來像個騙局。但日本面臨一個非同尋常的房地產問題:住房多於居住的人口。

據日本國立社會保障和人口問題研究所預計,到2065年,日本人口將從目前的1.27億減少到約8800萬,這意味著需要住房的人將更少。隨著年輕人離開農村到城市找工作,日本農村地區到處都是被廢棄的“鬼屋”似的空房。

人們預測,到2040年,全日本將有近900個城鎮和村莊不復存在——奧多摩町就是其中之一。在這種情況下,免費提供房產成為了一種生存努力。

為重振小鎮而組建的政府機構——奧多摩町青年復興局的一位官員說:“2014年,我們發現奧多摩町是東京都3個預計到2040年將消失的城鎮之一。”

報道稱,奧多摩町位於東京都人口稠密、霓虹燈滿布的市中心以西兩個小時火車車程的地方。

上世紀六十年代,該町人口曾超過1.3萬,人們從事利潤豐厚的木材生意。但在上世紀九十年代,隨著進口放寬和木材需求下降,大多數年輕人都去了城市。如今,奧多摩町只有5200名居民。

2014年,奧多摩町設立了一個“空房庫存計劃”——將潛在買家與空置的房產和年長的房東相匹配。雖然空房庫存計劃現在在日本已經十分常見,但每個城鎮都會確定自己的條件。

例如,奧多摩町會為空房的新居民提供房屋修繕補貼,並按每100平方米最多8820美元的價格鼓勵空房業主放棄其閒置的房產。

但該町同時規定,獲得修繕補貼和免費住房的人必須年齡在40歲以下,或者至少有一個18歲以下的子女與其共同生活,並且夫婦中的一方年齡在50歲以下。同時,申請人還必須承諾永久定居該町並投資改造二手房。

不過,在一個人們喜歡新建築的國家,即使是免費贈送房屋也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據富士通研究所高級研究員米山秀隆(音)說,這些房子中有許多質量很差。因此,有約85%的人會選擇購買新房。

奧多摩町的復興官員新島(音)迄今已為9棟空置房屋找到家庭。這些家庭來自包括紐約和中國在內的世界各地——空房計劃並不侷限於日本公民。

目前居住在東京市中心、有6個孩子的菲律賓/日本夫婦今林一家將於2019年初遷到奧多摩町。

今林夫人羅莎莉說:“對我們來說,東京太擁擠了,奧多摩町也屬於東京都,但被大自然所環抱,這讓我們很喜歡。”

目前在日本一些農村地區,超過65歲的人口占了當地居民總數的大多數,空房子如瘟疫般速度蔓延,越來越多。

日本四國島的一個山谷中坐落著一個“假人村”。據悉,原先在這個村落中生活的村民們陸續搬離了山谷,有一位假人專家覺得山谷空閒著實在可惜,便從2011年開始陸續製作一些與真人同樣大小的假人安放在村中,守護著這個無人的山谷。

據悉,村中現在共有約350多個假人,這些假人有的在莊稼地裡“勞作”,有的在水邊“釣魚”,還有的在廢棄的學校中“學習”。很多人看了這些代替真人在村中“生活”的假人照片後表示毛骨悚然,對這種怪異的景象感到不適。

日本“免費送房子”背後老齡化危機,已進入“胸無大志”的時代?

日本“免費送房子”背後老齡化危機,已進入“胸無大志”的時代?

日本“免費送房子”背後老齡化危機,已進入“胸無大志”的時代?

02

日本人口危機愈演愈烈,除了大量住房空置,還面臨勞動力嚴重短缺的情況,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報告推測,日本老齡化問題導致人口減少,在40年後可能將導致GDP減少25%以上。

當地時間8日早些時候,繼眾議院後,日本議會參議院正式通過關於放寬外籍勞工勞動簽證的《出入境管理及難民認定法》等修正案。

法案將於明年4月1日起施行,屆時將允許更多外籍勞工到日本工作,以緩解勞動力短缺問題。

據日本時事通訊社報道,新法案規定外籍勞工將被允許申請2類新簽證,

其中擁有一定知識與經驗的人才,可最長居留5年,但不能攜帶家眷;

在一定領域擁有高級技能的專業人才則可在拘留期滿後,通過更新許可繼續留日,且可以攜帶家眷。

按照計劃,新修訂的《出入境管理及難民認定法》有望自2019年4月1日起實施,計劃5年內在14個行業引進345150名外籍勞工。

面對人口迅速老齡化和出生率下降造成的勞動力短缺,吸收移民似乎成了日本經濟發展的必然選擇。

據瞭解,自2000年以來,日本的外籍勞工人數增加了一倍多。日本厚生勞動省發佈數據顯示,截至今年10月,在日工作的外籍勞動者總數達創紀錄的128萬人。其中,中國籍勞動者佔比最高,達37萬人,其次為越南籍和菲律賓籍,這些勞工大多數從事建築和護理工作。與此同時,由於日本急於完成2020年東京奧運會的場地和其他基礎設施建設,建築工人的需求尤其旺盛。

雖然放寬勞工簽證限制、吸納更多外籍勞工有一定的迫切性,但日本政界和民眾並非完全滿意。

據路透社調查顯示,有62%的日本民眾認為沒有必要急於修法。甚至於參眾兩院的審議辯論過程也都針鋒相對,執政黨與在野黨搶奪話筒、互相攻訐,場面混亂。

更加值得注意的時,日本外籍勞工的生存環境並不十分友好,許多外籍工人甚至遭受著惡劣的工作條件和其他形式的虐待。與此同時,一些人擔心日本已經膨脹的社會保障成本可能隨著外國人數量的增加而增加,對此,日本政府正在考慮在醫療保險制度等社會福利方面採用更嚴格的資格機制。

03

日本急於吸引外籍勞工,主要是本國勞動力人口已經銳減多年。

日本總務省於9月16日發佈的人口推算數據顯示,日本70歲以上人口較去年增加100萬至2618萬人,佔總人口比例的20.7%,首次突破兩成。65歲以上人口增加44萬人,達到3557萬人,佔整體的28.1%。

香港《文匯報》指出,目前,日本15歲至64歲的勞動人口約6600萬,預計到2040年將減少約1500萬。

據日經新聞報道,日本參加工作的老年人正在增加。日本總務省近日發佈的統計顯示,2017年老年人就業人數增加5%,達到807萬,佔整體就業人數的12.4%,創歷史新高,且連續14年增加。

日本“免費送房子”背後老齡化危機,已進入“胸無大志”的時代?

從65歲以上人口的男女就業率來看,男性為31.8%,女性為16.3%,均連續6年上升。按產業觀察老年人的就業人數,批發業和零售業最多,農業及林業、製造業次之。

安倍政權已將擴大65歲以上老年人就業作為其“新經濟戰略”的核心之一。

安倍9月3日接受《日本經濟新聞》採訪時表示,“將討論把繼續僱用的年齡提高至65歲以上”,以打造不論到多大年紀、只要有意願就能參加工作的“終身不退休”、“終身活躍”的社會,並以終身不退休、終身活躍的社會作為前提,推進醫療和養老金等涉及社會保障制度整體的改革。

04

除了人口嚴重老齡化,日本人口問題另一個嚴峻的現實是,少子化趨勢已經無法逆轉。

與此同時,日本的年輕人因為經濟環境惡化,收入下降、工作不穩定,生育慾望也越來越低。

日本厚生勞動省6月1日發佈的人口動態統計顯示,2017年出生的嬰兒數(出生人數)比2016年減少了3萬餘人,降至94.606萬人,創歷史新低。

日本出生人數已經連續兩年跌破100萬人,死亡人數減去出生人數得到的“人口自然減少”為39萬4373人,減幅達到歷史最大。

2017年日本各都道府縣的出生率中,越是大城市降幅越大。日本最低的東京都的出生率為1.21,較2016年的1.24進一步大幅下滑。大阪府的出生率為1.35,下降了0.02個百分點。神奈川縣、千葉縣、京都府的出生率停滯在1.30~1.34水平。

日本國立社會保障和人口問題研究所發表預測稱,按照現在的趨勢,到2065年日本人口將從1.265億人降至8800萬人,而到2115年日本人口可能只剩下5100萬人。

日本政策研究大學院大學名譽教授松谷明彥指出,隨著育齡女性人數下降,日本社會少子化趨勢無法逆轉。

幾年前,日本國立社會保障與人口問題研究所發表的一份調查報告說,日本18至34歲女性中,有39%的人還是處女,這一數字足以讓許多男人們感到驚訝與歡欣。而還有一個數據,同樣會讓人感到吃驚,在18至34歲的日本男性中,“童子身”的比例也高達36%。

調查報告還顯示,18歲至34歲的女性中,有一半人沒有男朋友。而在35歲至39歲的年齡段中,有26%的女性和28%的男性從未有過性經驗。

34歲以下的女性的處女率達到40%,這一個比例就很能說明,日本女性並不是像AV片中渲染的那樣開放與隨便。但這一數據也說明,日本社會確實已經進入了“無慾望社會”,或者說是“低慾望社會”。

另外,日本年輕人越來越不願意結婚,晚婚年齡一再推高。男人覺得自己婚後就像是一部掙錢機器,拼命努力,還滿足不了一家人的美好生活。而女人們也感覺到結婚生子,整天呆在家裡伺候孩子伺候老公失去人生的價值。所以,無論男女,更願意去享受一種自由自在的單身生活。

日本厚生勞動省的調查,2015年時,日本男性平均結婚年齡為31歲,女性為29歲,這兩個數據均創下了歷史最高記錄。

日本的這一種無慾望社會,不只是反應在性問題上,也反映在社會的各個方面,譬如日本人沒有炒房的慾望、沒有炒股的慾望、沒有結婚的慾望、沒有購物的慾望,宅男宅女越來越多,談戀愛覺得麻煩,上超市覺得多餘,一部手機便框定了自己生活的所有。

針對這一現象,日本著名管理學家大前研一先生寫了一本書,叫《低慾望社會》,副標題叫“胸無大志的時代”。

在這本書中,他感嘆道:日本年輕人沒有慾望、沒有夢想、沒有幹勁。無論物價如何降低,消費無法得到刺激;經濟沒有明顯增長,銀行信貸利率一再調低,而30歲前購房人數依然逐年下降;年輕人對於買車幾乎沒有興趣,奢侈品消費被嗤之以鼻;宅文化盛行,一日三餐能打發就行。日本已經陷入“低慾望社會”。

*綜合中國經營報、海外網、國際在線、環球網、新華社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