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存昕感概我演的東西沒人看,自媒體創作者感慨我寫的東西沒人看

不是圈中人,莫談圈中事。這不,娛樂圈的老戲骨,國家一級演員濮存昕,近日在接受採訪時就談到了當下娛樂圈的一些現狀,一時之間也是有些感慨,坦言現在的娛樂市場真的沒有自己的活兒,自己演的東西沒人看。

濮存昕感概我演的東西沒人看,自媒體創作者感慨我寫的東西沒人看

細心的我們可以很容易發現,現在的娛樂圈同十幾年前相比可以說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

十幾年前,想要在娛樂圈嶄露頭角,甚至是名聲大噪,你得論資排輩,拼的是日復一日的努力,靠的是貨真價實的演技。

現在,想要在娛樂圈出名,靠的是毫無底線的炒作,拼的是自身雄厚的資源。沒有這些,那麼對不起,一切免談。

十幾年前的娛樂圈,雖然長相也很重要,但那並不是唯一標準,甚至不是主要標準。只要你演技好,即便長了一張“黃渤臉”,都能夠憑藉一部電視劇或電影而被人們所熟知,成為票房十幾億、幾十億的影帝也不在話下。

現在的娛樂圈,你不長一張流量小生的臉,再沒有點其他方面的才藝,都不好意思出來丟人現眼。別說得不到投資方的青睞,就連那些什麼歌迷、影迷的都對你愛答不理。想要成名?好說,博同情、鬧緋聞、上熱搜。總之,怎麼事大怎麼來。不是有那麼句話嗎:在這個圈子裡,只要罵你的人越多,說明你就要火了,就要成名成腕了。這叫劍走偏鋒。

那麼,對於現在的自媒體市場呢?一句話概括:辛辛苦苦碼字半天,不如搬運工三分鐘。

濮存昕感概我演的東西沒人看,自媒體創作者感慨我寫的東西沒人看

對於那些偏冷門的領域,一篇文章發佈成功,平臺也給推薦了,可就是沒多少人看,讓你幹看著著急。

而對於那些熱門領域,諸如娛樂、體育、遊戲等,就更慘了。寫的東西是有人看,剛開始平臺的推薦量也不錯。可熱乎勁剛開始,再一看後臺,怎麼推薦量沒漲了呢?再一搜吧,好吧,被人抄襲了,各大平臺搬運來搬運去。而這其中有很多是那些所謂的“大V”,因為他們本身的權重高,粉絲基數大,更可氣的是抄襲你的文章後反手給你一個舉報,往往就會出現一種結果:你先發的原創作品不再有推薦,也沒人看了;而那些抄襲者的文章則有著大把的推薦,閱讀量蹭蹭上漲。奈何,奈何!

歸根結底,就像濮存昕說的一樣,這是一個生態問題,人們的生態觀念發生了改變,更多人嚮往著投機取巧,因為這樣既使自己“輕鬆”,又能取得“成功”,獲得不錯的收益;而非腳踏實地,因為費勁巴力的付出努力,結果換來的卻是給別人打工。

不得不說,各大自媒體平臺初衷是好的,他們給了更多自媒體創作者自由的環境,也能夠靠著自己的踏實努力,獲得一些收益。但審核機制以及推薦機制也確確實實存在很大問題,這也是不能夠迴避的。

如果說自媒體創作者是綠葉,平臺就是大樹,沒有大樹的支撐,綠葉會在孤獨中凋零。同樣,如果沒有了綠葉的滋潤,大樹也終有一天會慢慢老去。只有二者同心同力,才能長遠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