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級權力鬥爭一定要“兔死狐烹”?易中天:反思韓信學習衛青!

上下級權力鬥爭一定要“兔死狐烹”?易中天:反思韓信學習衛青!

韓信衛青霍去病都是大漢帝國的國防脊樑,一個幫助高祖皇帝打下了天下,一個幫助武帝開疆拓土抗擊匈奴。但韓信成為大漢王朝眾矢之的,非正常死於統治者之手;衛青壽終正寢,霍去病也是因疾病而意外死亡。


上下級權力鬥爭一定要“兔死狐烹”?易中天:反思韓信學習衛青!


難道是武帝的心思不如高祖陰毒和縝密嗎?萬萬不是的。很多人都把這其中的緣由迴歸到人物的性格,這是對的但是卻不夠根本。

如何避免韓信這種“兔死狐烹”的悲劇下場,一直是人們熱衷思考探討的一個問題。

易中天老師在講《漢代風雲人物》的時候,曾經說過,“漢朝的歷史就是一部中國官場規矩制度的發展史,而它的最精彩的地方非西漢開國的頭六十年莫屬,那些叱吒風雲的歷史人物最終又都會回到歷史中去,迴歸到他們的身份中去,衛青和韓信就是能證明的兩個代表。”

決定人物歷史走向的關鍵因素離不開身份,或者說是階級。的確,人這種群居動物很奇怪,呂思勉先生的《三國史話》,裡面講到袁紹和曹操起家的時候也是說到了這個身份的要素,正因為身份和階級,往往決定了一段時間內利益的結合和歸屬。

你比如說曹操和袁紹,這兩個人同為官n代的公子哥身份就決定了在起家階段面對劉表、袁術、呂布、陶謙、孫堅等等一系列地方草寇時利益的惺惺相惜。


上下級權力鬥爭一定要“兔死狐烹”?易中天:反思韓信學習衛青!

漢大司馬霍去病 微信公眾號:官場思維


而對於韓信和衛霍來說,他們身份最大的區別是韓信是“國士”,而衛霍是“家臣”。雖然他們的軍事才能和對於帝國的貢獻是不相上下的。

劉邦和韓信的君臣關係是政治博弈和妥協的產物,他們倆的關係相對是比較平起平坐的。劉家的天下在創業時韓信也算是入股,他們更像是一個公司的董事長和高管的同事關係。

而衛家的地位都是漢武帝基於姻親關係的提拔,比較微妙。衛青的自我定位有一部分是劉家的“家奴”,霍去病則是漢武帝的外甥,在漢武帝兒子沒生出來時被姨父當自己兒子一樣寵大的,加上霍去病成長中親爹是缺位的,所以他們的關係有點父子的感覺。

在後來,漢武帝和衛青之間的關係有些緊張,漢武帝即使對太子不滿,因為衛青這個舅舅在也不得不把衛青叫來違心的誇太子以穩住衛青。從一定層面來說,漢武帝也怕衛青反,但是他就是不能像他曾爺爺那樣就只是因為怕韓信造反而殺人,因為衛青不僅僅是個臣,他更是皇親國戚。

漢武帝的舅舅田蚡賣官鬻爵,氣得漢武帝甚至讓他留幾個位子給他自己人留個地,他都不拿下舅舅就是這個道理。

外朝的大臣可以隨便殺,但皇族開了殺戒就等於後院起火。從中國歷史來看,但凡手腕高明的皇帝永遠都是拿大臣來約束家臣,除非家臣是真的要造起反。而大臣犯了錯誤卻毫不留情的殺。

董事長和總經理很少有能和到一起去的,就是因為身份和階級的衝突,他們身份決定了他們一直是在搞零和博弈的對抗。所以韓信只能死,他就是再低調也得死。


上下級權力鬥爭一定要“兔死狐烹”?易中天:反思韓信學習衛青!


而衛青這個公主家的家奴,就算把整個匈奴都滅了,他也不會因為功高蓋主而死,因為他是太子的舅舅,武帝動了衛青,那代表著什麼?

中國人的利益結合有一點是永遠不能忽略的,那就是階級組合的團結。你看董事長和總經理和不來,卻和部門領導和得很來,因為他們不是一個層面上的人,身份的不同帶來的是利益相吸結合點。

人往高處走,總得抱條大腿,說的好聽點,先有伯樂後有千里馬。

國士當的好聽,家臣當的實用。

看看韓信和衛青的身份歸屬,如何在日常職場中抉擇,則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