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石作品創作中人為作用與造假的區別

中國的賞石文化史可以說和中國的的文明史一樣長久,在幾千年來賞石文化探索和實踐賞石文化也形成了自己獨有定位的理論體系。傳統賞石以廋、皺、漏、透為賞石理論,現代賞石以形、色、質、紋為賞石理論,賞石文化也在傳承中得以發展。人們在賞石活動中,發揮主觀能動性對石頭進行立意定位、取名、配座、賦詩等,來表達自己對石頭的理解和感悟。現在由於網絡發達,人們對世界的認知也更加廣泛,人們對石頭的玩法也呈多樣化趨勢,賞石文化也在不斷創新,以滿足人們的多樣化需求。

奇石作品創作中人為作用與造假的區別

精品奇石欣賞

有些人打著賞石文化創新的幌子,偷換概念,混淆視聽,還呼籲石友應該多包容,意思好像你不包容就影響了賞石文化的健康發展。他們把奇石和觀賞石混為一談,他們把希望吧打磨石、小品石等同奇石看待。觀賞石包括景觀石、奇石、打磨石、工藝賞石、小品石。

奇石作品創作中人為作用與造假的區別

精品奇石欣賞

打磨石本身有很高的觀賞價值,它們的石紋肌理非常的漂亮,經過人工切割取捨打磨後就變成一方方光彩靚麗的石頭,它們也很受消費者的歡迎,為什麼非得戴上奇石的帽子呢?奇石也好,打磨石也好,它們的價值都會受到市場的檢驗。有些精品打磨石的價格會遠遠高於一些奇石的價格,這些都是正常現象。非得把打磨石說成奇石這就有點不正常了。

奇石作品創作中人為作用與造假的區別

精品奇石欣賞

貳哥是不贊成把打磨石劃入奇石範疇的,因為打磨石切割的角度不同,呈現出的畫面就有所不同,給人提供了較大的創作空間。小品石的創作融入了創作者的智慧,其靈活性給創作者更為豐富的想象空間,背景和氣氛的營造讓小品石具有更高的觀賞性。小品石的創作融入了雕塑藝術、繪畫藝術、舞臺藝術和環境藝術,小品石的觀賞價值遠遠超出了原材料(奇石或石頭)本身的價值。因此,把小品石看做奇石是不應該的。

奇石作品創作中人為作用與造假的區別

精品奇石欣賞

我們絕大部分人玩石頭都是被奇石的原生態的奇特之美所吸引,奇石是天然的沒有經過人為加工的有很高觀賞價值的石頭。如果把打磨石和小品石也列入奇石的範疇,奇石的原生態屬性就會變得模糊起來,石頭的美化和造假也很難界定。我們總不能說,只要材質是石頭的就是奇石真品吧?賞石的發展需要多樣化,是發展的趨勢,我們需要的是對賞石類別的細分,而不是大統一。多種的文化、藝術之間可以借鑑可以融合,但是要保持最純粹的東西不能改變,比如國畫和西畫,如果互相融合的中西不分,也就失去了藝術魅力。再比如現在流行的醜書,沒有了書寫的傳統章法,就變成了“鬼畫符”。

奇石作品創作中人為作用與造假的區別

精品奇石欣賞

在奇石創作過程中的人為因素是對奇石主題的挖掘和烘托,對於奇石本身則應該保持其原貌。改變奇石本身原貌特徵的創作,就已經脫離了奇石的範圍。拿石頭創作的作品類別很多,好的作品也可以成為藝術品,但對石頭原貌進行了改變的創作就不要稱為“奇石”作品,打奇石的名號就是造假。

奇石作品創作中人為作用與造假的區別

精品奇石欣賞

有些人打著賞石文化創新的幌子,還呼籲廣大石友應該對一些人為的因素要理解和包容。誰對人為的因素不包容了?你拿著石雕作品非得說是奇石,這種“指鹿為馬”的行為難道還讓我們廣大石友包容嗎?你如果非要說石雕的東西也是奇石,我們只能說這是赤裸裸的造假行為。你不能自己做了一件衣服,說是皮爾.卡丹吧,就是你做的衣服比人家的好也不成,這是原則性的問題。沒有原則的理解和包容,就是一個自欺欺人的笑話。

奇石作品創作中人為作用與造假的區別

精品奇石欣賞

奇石造假的行為就是你把人為加工的“石頭”說成了是奇石,你的主觀行為就是造假行為。

各位石友你們怎樣看待,人為因素在賞石活動中的參與是創作行為還是造假行為?歡迎留言。

奇石作品創作中人為作用與造假的區別

精品奇石欣賞

聲明:圖片來自網上,如有不當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