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即位後大肆誅殺異己為什麼就不敢動徐輝祖?

羽評郡主


“白溝河之戰”雖然敗了,但接下來的“齊眉山之戰”,官軍卻大獲全勝,而且徐輝祖的表現相當亮眼。


這一次戰役的指揮官,不再是李景隆那個草包,而是總兵何福。

在今安徽睢水,總兵何福與副總兵平安率軍先是贏了一場,朱棣損失了王真、陳文、韓貴等幾員大將,徐輝祖率援軍趕到後,又在今安徽靈璧西南的齊眉山大敗燕軍,燕將李斌等被斬首。

圖 李景隆(生卒年不詳)

據悉,由於徐輝祖作戰勇猛,把燕軍打怕了,燕軍一聽到他的名字,就嚇得臉色發白。

然而,徐輝祖正欲乘勝擴大戰果,朝廷卻訛傳燕軍敗了,既然這樣,徐輝祖你就沒必要呆在前線了,趕快回南京吧,南京也需要良將。

徐輝祖剛率部撤走,得到消息的朱棣就趁機反攻,擊敗官軍兩萬多護糧兵,官軍的糧餉盡落朱棣之手,總兵何福不得不率餘部退守靈璧。

徐輝祖奉命撤走後,淮北的官軍孤立無援,被燕軍圍著打,大敗。

直到其他官軍都敗了,徐輝祖也未放棄抵抗,當燕軍渡江攻打南京時,他依然率軍力戰。

圖 明南京城

而李景隆那個草包,喪師數十萬,他自己又當了逃兵,被召回南京後竟然屁事沒有,當御史大夫練子寧、宗人府經歷(宗人府屬官)宋徵、御史葉希賢等人紛紛上疏,以李景隆“失律喪師,懷貳心”為由,請求誅殺以謝天下時,建文帝卻不予理睬。

李景隆是他最信任的心腹,朱允炆怎麼捨得殺他呢?然而,他做夢也沒想到,當燕軍渡過長江兵至南京金川門,這個他最信任的心腹,竟然與谷王朱橞一起開門投降!

南京失陷,大勢已去,皇上生死不明,文武百官“識時務者為俊傑”,紛紛前去迎接朱棣,對他俯首稱臣,唯獨徐輝祖不從,呆在父親徐達的祠堂裡。

燕軍把他關進監獄,朱棣親自來“招降”,徐輝祖卻把臉別過一邊,看都不看他。

我去,我是你姐夫啊,好歹給個面子吧,之前你一直與我作對,搞得我腦殼比南瓜還大,我不跟算賬就不錯了,如今你的主子完蛋了,其他人都識時務了,你也該識時務了吧,若從了我,你就是國舅爺,今後有享不盡的榮華富貴,否則,小舅子又怎麼樣,照樣可以殺你!

徐輝祖的心裡,卻只有忠義二字,什麼榮華富貴,過眼煙雲而已。

圖 靖難之役

畢竟是小舅子,朱棣雖然殺起人來不眨眼,但得顧及他姐的感受,把他交給法官去定罪吧。

法官給他紙筆,你犯了什麼罪行,自己寫下來吧,徐輝祖寫了,寫的卻是他爹是開國功臣,當初太祖賜有免死鐵券,上面寫得明明白白,“子孫免死”。

言外之意是,朱棣你敢殺我嗎?殺了我,就是違背太祖的遺願,就是大逆不道!

不知是不是他這“供詞”起了作用,朱棣真的沒殺他,只是削了他的爵位,革了他的俸祿,把他禁錮在家裡。

永樂五年,徐輝祖去世,年僅四十歲,也不知是不是餓死的。

文:沙塵暴

文字由歷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歷史大學堂


一,徐輝祖是徐達的兒子,他姐姐徐妙雲是朱棣的王妃,朱棣捨不得殺自己的小舅子也在情理之中,反正已經奪得天下了,犯不上跟一個對自己沒威脅還沾親帶故的愣頭青一般見識。

二,他爹徐達是明朝開國第一功臣,徐達的舊部在靖難之役沒少給朱棣出力,徐輝祖的弟弟徐增壽還戰死了,不看僧面看佛面,怎麼著得給徐達家留個後人。

三,當年朱元璋賞賜徐達免死鐵券,“除謀逆不宥,其餘若犯死罪,爾免三死,子免二死,以報爾功。”朱棣靖難,徐輝祖忠於建文帝也算不上是謀逆,朱棣要殺徐輝祖就衝撞了朱元璋遺訓,出於這個原因朱棣也就沒殺徐輝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