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於中產家庭的沈復為何在中年落魄不堪?

壐孖


首先我們先了解一下沈復和芸娘

  沈復 (1763年—?),字三白,號梅逸,清乾隆二十八年生於長洲(今江蘇蘇州)南滄浪亭畔士族文人人家。沒參加過科舉考試,曾以賣畫為生,後入幕府當幕僚。一生漂浮不定。

芸娘,姓陳,名芸,字淑珍,蘇州人,清乾嘉時期長洲處士沈復的夫人。她是沈復之舅陳心餘之女,與沈復同歲而長其十月,所以也是沈復的表姐。芸娘被林語堂讚美為“中國文學及中國歷史上一個最可愛的女人

  沈復小的時候和金沙的於氏訂過親,可惜於氏福澤淺薄,八歲夭折。沈復十三歲那年,和其舅舅親戚的女兒陳芸締結婚姻之約,五年後正式迎娶芸娘。

  陳芸,是個非常懂得持家的女人。不僅女紅做的好,閒暇時還學會了認字,尤愛讀書,平日裡喜作詩。她又不甘於過著藏在家中,相夫教子的生活,希望與沈復遊歷山水。為了和夫君同遊廟會,還將自己打扮成了男兒身,險些惹出笑話。

 她曾與沈復打趣約定,代兩鬢斑白時,就隨他到附近的虎丘、靈巖山,南到杭州西湖,北到揚州平山尋訪人間美景。可惜了,陳芸這一腔的滿懷希望,在她40歲(嘉慶八年間)時隨風而逝。而陪她一同度過最後一段時光的,除了一樣潦倒的沈復,還有顛沛流離、食不果腹。

沈復長年無工作,靠賣畫為生,但三日所賺不抵一日開銷,還經常宴請朋友小酌,陳芸非但沒有阻止他這一做法,還變賣首飾細軟,維持家中生計。此時,他們共育一女一子,陳本身身子不好,為了沈復的樂趣,她放棄了就醫的最好時機,孩子可能也跟著吃不好穿不暖。不僅如此,在愛情面前,陳芸還兩次想為沈復納妾。

 雖古人三妻四妾屬於常事,但以沈復當時的家庭情況,到底是滿足沈復的需求重要,還是全家老小的衣食住行比較重要?即使是從舊時出發,讀書人都應該明白,成家者應當以立業為重,負起家庭責任是一個男人的本分。

 在夫婦兩人被驅逐出家,同居蕭爽樓以書畫刺繡為生,過著極為清貧日子的時候。隔年年底,沈復雖徐秀峰去了廣州經商,在“揚幫”的船上,認識了名為“喜兒”的妓女。這一趟長達半年的粵遊,沈復共花費了百餘金。此時,他的女兒“青君”七歲,兒子“逢森”五歲。

 從廣州回來之後的沈復,有意無意的暗示陳芸納妾一事,雖陳芸很快為他覓得一女子——憨園,最後卻被有錢有勢的人家招了去,害得陳血疾復發。

  陳芸對沈復的好是無可厚非的,不然也不會為了成全他所有的愛好受盡了委屈。但提到沈復對陳芸的愛,至少在《浮生六記》一書中感受不到一二,即使是陳芸受到父母的嫌棄,沈復也沒有挺身為她辯解,而是帶著陳芸默默離開。明知家裡落寞,孩子要養,卻心繫外面的世界。好不容易有了經商的機會,卻迷戀煙花之地。最後窮困潦倒,兩次到靖江——陳芸的姐夫處討債、借錢,都沒能幫助沈復走出失業,入不敷出的境地。

  (二)

  沈復十五歲那年,到杭州的趙省齋先生處讀書,正逢新婚燕爾,沈復雖然聽從父親的話乖乖前往杭州,但卻心不在焉,每天怏怏不樂。最後不得已,趙先生寫信將沈復遣返家中。

 隔年,他隨蔣思齋先生習幕於奉賢官舍。

  兩年後,又隨蔣先生去了揚州幕府赴任。後又跟隨自己的父親吳江何明府的幕府中。沈復從十九歲到二十三歲之間,一直在不斷地更換工作環境。緊接著在他二十五歲的時候,終於自己應幕於徽州績溪。可不到兩年時間,他又以不堪官場的卑鄙之狀,想棄文從商,辭職回到了故里。

  就這樣,在各種換主顧和跳槽最後選擇了不再當幕僚。沈復和許許多多的現代年輕人一樣,不太考慮家庭生計,隨隨便便就放棄了過生活的工作。要知道,在他去績溪工作的那年,他的第一個女兒降生了。但雖如此,他還是選擇了辭掉這份工作,回蘇州做起了賣酒的生意。

  後來,因為夫人為他人做了擔保,無力替人還債,便離開了故里,一同去了無錫投靠了華家。從那以後,沈復就再也沒有正經差事,靠著賣畫、代職或者他人接濟活下去。即使是聽到兒子——逢森的死訊,作為友人的石琢堂贈他一位妾這事也就過去了。


胖猴視頻


俗話說,打江山易,保江山難。雖說此話有點未必,但從歷史和人文角度來說,也常應驗!這便說明,財富是靠智慧、拼搏得來的。一份耕耘,一份收穫。蒼天總把機遇偏向勤奮好學,敢於挑戰自我與困難的人。如果不具備這些條件,不會獲得財富。既使他人給了你金山銀山,若捨不得花時間與精力去經營人生,便會坐吃山空!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這裡的“青山”,便是講智與拼。從另一角度來說,睿智的前輩富人,往往交給下一代的不是錢財,而是教給給他們誠懇踏實、敢闖敢幹的方法與精神!這便應驗了一句話: 受人魚,不如授人以漁!現在,許多富二代懂得這一點,反倒窮二代卻把日子過反了,還不如富二代努力!這是一種社會畸型教育造成的!所謂寒門難能出貴子,就是這個道理。當然,富子坐享其成,竟至破敗者,也有不少。題主所指其人,屬於所述哪種情形呢?不得而知,也許可以對號入座。在哪跌倒從哪爬起,吸取教訓,重新修煉,重整旗鼓,東山再起不是沒有可能!


楓語歌謠


《浮生六記》作者沈復,出生於清乾隆二十八年一戶書香之家。從小受家庭影響飽讀詩書才情出眾。前半生在家庭的庇護下如魚得水,無論是愛情還是著作都稱得上當時的翹楚了。後來的沈復家庭遭受變故,又遭愛妻病重身亡,悲痛至極,從此銷聲匿跡。

這樣一個才氣出眾志趣高雅,性格爽直豁達,又不貪慕宦官生活的清高雅士為何中年之後卻落魄不堪呢?究其原因在於童年基本上沒吃過什麼苦,長大後子承父業,愛情稱心如意,一路的順風順水膨脹了自己的心氣,文人的就高不就低,就雅不就俗,使得後來的他連基本的養家餬口能力都不具備,一旦失去家庭這棵大樹的庇佑就徹底失去了逍遙自在的夢幻生活,一個人的精神世界就此坍塌了。

附言:現在社會一部分人正在步這樣的後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