銳龍1600+影馳1063顯卡、系統win7,多開卡頓,這是怎麼回事?

愛則拉撕


其實吧是這麼一回事,win系統、遊戲、應用軟件很多都是用的是4k隨機存取,那麼4k隨機是什麼呢?4k是指小文件隨機存取性能,鑑於您採用的機械硬盤,機械硬盤速度還行持續讀寫可以達到200mb/s但是4k隨機就只有可憐的幾兆而已,而你在下載是包括遊戲過程中,比如遊戲讀取地圖等迅雷下載文件等都需要進行4k的隨機存取,再加上win7對ryzen優化並不及win10,但鑑於win10是機械殺手所以建議您選用固態硬盤加機械硬盤的組合。這樣就不會頻繁的卡頓或者造成一些例如系統卡頓,反應極慢這都是磁盤的問題。磁盤壞道多就會非常慢導致開軟件要幾秒。


風雪hz


以我的經驗來看,一般電腦比較奇怪的問題都是發生在細節上,只要注意細節才能發現真正的原因。

首先確認一點,銳龍1600是可以裝win7系統的,完全沒有問題,兼容性也很好。

從題主的描述中可以看到,新舊兩個配置同時在運行魔獸世界和迅雷下載時,新的配置出現了卡頓,而舊配置不會。新配置明顯配置高於舊配置很多,為什麼還會出現這種情況呢?系統也都是一樣的,確實讓人很費解。

不過不知道大家注意到一個細節沒,可能題主自己也沒有注意到,或者只是我的猜測,在這裡說下,你是用新電腦為主,在測試的過程中,你是在同一網絡下,假設你是先在新電腦上開啟了魔獸世界和迅雷下載,然後再去開啟舊電腦,同樣也是這兩個程序。這時就會有個問題,新電腦和舊電腦上的迅雷網絡下載速度一樣嗎?這個很關鍵,還有就是你下載的東西是一樣嗎,東西不一樣,資源也不一樣,假設你新電腦先下載,有優先權力或者下載的資源更好,那麼新電腦的下載速度比舊電腦要快或者說是快很多。大家有用迅雷的朋友應該有注意到這些問題。如果是成立的,那麼問題就來了。

你兩臺電腦用的是機械硬盤,它的速度本身就不快,這時你新電腦在下載文件,下載速度很快,它會向硬盤寫入文件,而你這時還運行的遊戲,達到機械硬盤的瓶緊,就會出現卡頓或者還有死機的可能性。而你的舊電腦,雖說也在用迅雷下載,但下載速度很慢,基本上寫入不了多少文件到硬盤,所以影響不大。這樣就能說明為什麼你的新電腦反爾卡了,是因為這臺電腦上在高速下載。還有一個方面,就是你新電腦網速被迅雷佔用了,魔獸世界網絡沒多少,也會出現因網絡不足引起的卡頓哦。

可能會有人不信,大家可以自己拿電腦測試下,你用迅雷高速下載時,你再去開遊戲,一樣會卡頓,那怕你打開一個網頁,都可能半天打不開的,還有些電腦直接假死了,反應慢得不行,相信經常玩電腦,經常下載的小夥伴有遇到過,我自己都遇到過好多次了,有時沒辦法,我都要去迅雷裡設置一下下載速度的。

好了就說到這裡了,題主可以去觀查一下,看下是不是這個情況。另外不要說是機械硬盤了,我自己三星960的NVME固態,在迅雷不限速的情況下,運行程序也會卡卡的,所以不管你是什麼配置,在迅雷全速下載的時候,都對電腦影響非常大。所以我才判斷你這個問題跟你迅雷下載有關,以及它下載資源的優化權有關。


關注玩電腦,教你玩電腦。


玩電腦


我覺得和硬件沒有關係,因為硬件提升肯定是會更好。肯定是發生在系統上。銳龍1600是可以上win7的,只要有驅動就沒問題,和是不是win10沒有絕對關係。我認為就出現在了下載上,下載和拷貝,對流暢度影響非常厲害。


以前有沒有過這種感覺,下載或者拷貝同時,會變得非常卡。因為你沒按固態,機械硬盤最高每秒寫入比固態還是低很多。至於以前老機器也下載不卡頓,可能是心理因素吧。我建議玩遊戲時候,先把下載關了,用備用機去下載。上固態也行,但要把常玩的遊戲轉移到固態裡。


還有一個因素,win7有時候會自動打補丁,打補丁的時候會在成一些卡頓。如果這些因素都排除了,那就得嘗試最笨的辦法,重做系統了。


博古又通今


建議上win10系統,1600你上win7??


天霜露白野


因為你的WIN7不支持銳龍U,只有WIN10才行


MR青之天


現在很多軟件對超線程支持的不好,開啟超線程反到性能降低,ia兩家cpu都有這問題。網上有超線程的開關測試你可以搜一下。關閉超線程試試。

電腦我更願意買不支持超線程的u


怎麼都被註冊過拉


換系統 win7官方都不支持更新了 建議你裝win10 很多朋友都像xp那樣 不想更新 但最後還是認同了,現在很多都說win7更穩定 其實win10早已成熟了 甚至比win7好用 只是不習慣


電腦組裝阿榮


問題很簡單,你的老配置應該是雙通道ddr3 4g*2

新機器是單通道8g肯定有區別


清水網絡科技


請檢查驅動問題,win7不會自動安裝驅動,不會來問我,我大部分時間都在


該用戶已被強制刪除


新系列主板和cpu都是針對win10優化的。

而win7微軟不再為其優化升級所以建議使用win10系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