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德那些年不為人知的羅江縣

唐初釋道世《法苑珠林》卷七十一《祈雨篇》轉引齊朝王琰《冥祥記》雲:“晉安羅江縣有霍山,其高蔽日。”這條書證告訴我們,早在一千六百多年前,羅江縣霍山就是所在區域晉安郡的一個鮮明“標誌”。“晉安”,即王隱《晉書·地道記》所說的“晉安郡”,它是晉太康三年(公元282年)分建安而立的,領原豐、新羅、宛平、同安、候官、晉安、羅江、溫麻八縣。


寧德那些年不為人知的羅江縣


羅江縣從浙東南臨海郡來屬,其西半邊自然包括今日的福鼎、霞浦;境內有霍山,即今寧德霍童山,其東半邊至少包括舊寧德縣的一部分,縣治當在今福安、霞浦一帶的海邊附近。西晉溫麻縣治則應在今連江縣,境內有福建第六大河岱江(鰲江),大約在南朝後期徙治今霞浦縣。


寧德那些年不為人知的羅江縣


而羅江置縣,比晉安置郡更早。據浙江台州概況歷史政遷介紹:“赤烏二年(239年),分永寧縣置羅陽縣;立羅江縣。太平二年(257年),分會稽郡東部置臨海郡,轄章安、臨海、始平、永寧、松陽、羅陽(後改安陽)、羅江7縣,轄境遠及閩東北。太康三年,羅江縣即改劃歸晉安郡管轄。”南朝齊梁中書令、尚書令沈約《宋書·州郡志》記載: “羅江,男相,吳立,屬臨海。晉武帝立晉安郡,度屬。


寧德那些年不為人知的羅江縣


”《禮記·王制》曰:“王者之制祿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 “男相”二字說明,羅江不是一個普通小縣,而是一個較大的縣。如此說來,三國東吳時期羅江縣區域,應在臨海和建安兩郡之間。臨海郡的主體,是浙江南部;而建安郡的轄區,則在福建九龍江以北部分。兩郡一南一北,各轄八個縣。


寧德那些年不為人知的羅江縣


據此,可以推知羅江縣位於今天瑞安以南、福州以北,主要轄區應在浙南緊鄰的閩東,大致在連江、羅源、寧德、福安、福鼎地域之間。公元284年,西晉設溫麻縣,治所在今霞浦縣沙江鎮。此後,閩東地區羅江、溫麻兩縣並立,整個東晉南朝都是如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