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歷史上有哪些著名的海戰?

寒風


中國歷史上,大大小小的戰爭紛爭自然不計其數。在我們熟知的歷史中,中國一直以農業立國,並不以海見長,所以大多數戰爭都只是發生在陸地上。海戰,似乎也只是近代以後的事。其實,早在古代,就有了大大小小的海戰。一起看看都有哪些吧。

一、白江口海戰

說起中日之間的一場海戰,大家會想到的就是黃海大戰,其實中日曆史上有過好幾次戰爭。白江口之戰是中日之間的第一次衝突。唐高宗時期,唐軍打敗百濟之後,劉仁軌奉命鎮守。不久之後,百濟與倭國一起,發動了叛亂,劉仁軌指揮唐軍應敵。

之後,唐軍與倭國、百濟聯軍在白江口一帶發生正面交鋒,面對數倍於己的敵軍,唐軍絲毫不慌,最終大獲全勝。這場戰爭影響了此後近千年的東亞格局,日本從此不敢染指朝鮮半島,也開始派遣人員向中國學習。

二、崖山海戰

在歷次的海戰中,這一次的海戰可能更為出名,大家更為熟悉,此次海戰直接關係到了南宋的存亡,其悲壯程度也是驚天動地的,這場海戰之後,10萬軍民齊跳海,南宋滅亡。

1276年,臨安淪陷,一些南宋臣民和皇室貴族逃亡,在蒙軍的攻勢下,繼續難逃,直到被困於新會崖山。張世傑想破釜沉舟,於是焚燬了所有陸地上的據點,並像當年曹操一樣,做成了連環船。

1279年2月,海戰打響。蒙軍在張弘範的帶領之下,勢如破竹,宋軍連連失利。見大勢已去,主將張世傑隨風浪淹沒入大海,陸秀夫見生還無望,只能揹著皇帝跳海,十萬軍民見此,紛紛跳入海中。崖山一戰自此結束,南宋滅亡。

三、露梁海戰

這次戰爭發生在明朝萬曆年間,是中日朝之間的一場戰爭。距離上一次日本主動進攻,已經過去了1千多年。1598年,豐臣秀吉病逝,日軍開始撤退,此時的明軍為了配合陸地作戰,派出了鄧子龍在露梁海截擊前來救援的日軍,明軍發揮了火器的優勢,殲滅了大量日軍,取得了大勝。不幸的是,鄧子龍在這場戰爭中身亡。在這場戰爭中身亡的還有韓國人引以為傲的李舜臣。

除了這幾個之外,還可以再補充幾個。

澎湖海戰。這場海戰於1683年7月10日打響,到了16日,施琅消滅了鄭氏軍隊,鄭氏只能投降,臺灣正式納入了清朝的版圖。此外,還有陳家島海戰、鹿耳門海戰等。

大家還知道哪些著名的海戰呢?


協虎戰爭史


鋒芒初露--西沙海戰 西沙海戰雖發生在現代,規模較小,但是人民海軍首次對外作戰,戰果豐碩,意義重大,不併於古代一場大規模海戰。因為很多人對此戰並不瞭解,加之網絡上對此戰有很多錯誤認識,在此表達我個人對此戰的一些看法。(篇幅有限,具體戰鬥經過不做介紹,可自行查閱有關資料)
通過對比可以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越南四艦總排水量近六千噸,我軍只有一千七百多噸,是典型的以小打大。
然而對比雙方火力: 南越方面:127mm2管,76mm3管,40mm8管,20mm8管 我方:85mm3管,37mm10管,25mm8管,14.5mm20管 可以看出,我方火力佔優,如果算上後到場的2艘037(共有57mm8管,25mm8管),我方火力有壓倒性優勢。見下圖

注:此圖有小bug,南越4號艦艉部安裝的並不是76mm自動炮,而是一門老舊的旋臺炮,詳見下圖。

而在海戰中,敵方大口徑火炮對我方損傷堪微,安裝有火控雷達的76mm自動炮也沒有發揮作用,倒是人工操作的40mm博福斯炮紿我方造成了不小損失。另外,敵方20mm厄利孔機炮由於威力過小,並沒有實質性表現。相比之下,我軍85mm炮發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雙37和雙25壓制住了博福斯,14.5機槍的表現也比厄利孔出色得多。另外,我方人員具有極高的專業素質和愛國熱情,加上正確的戰術,是帶有濃重殖民地色彩的南越海軍所不能比擬的。在我方強大的火力打擊下,南越海軍倉皇逃躥。

該圖近處為雙25,遠處為雙37,均有半自動裝彈裝置,這一點要優於只能手動裝填的博福斯。 下圖為描繪西沙海戰最著名的一幅油畫

然而也有小錯誤:首先,扔手榴彈的是389艇,而畫中是一艘037;其次,雙57也有半自動裝彈裝置,並不需要人工拆彈藥箱。

此戰極好地證明了自力更生的重要性,南越雖有大量美援軍艦,鼓吹"世界第十海軍",但大多年久失修,戰力大幅縮水,只能打打北越的木船,然而面對有著完整工業基礎的中國,結果可想而知。

此戰18位烈士英勇犧牲,為保衛祖國海疆獻出了年輕的生命。

在此表達對先烈和人民海軍的無限崇敬🌟


Scharmhorst


中國古代歷史上海戰雖然相對來說比較少,以1840年鴉片戰爭為界,之前大規模的海戰還是有不少次。簡單介紹一些古代規模比較大的海戰。南宋滅亡的崖山海戰、鄭成功收復臺灣、施琅攻臺的澎湖海戰、明軍和朝鮮聯軍大敗日軍的露梁海戰知名度較高,就不詳細介紹了。

1、春秋吳國海路遠征齊國的海戰

春秋時期吳國強盛起來大破楚國,伍子胥鞭屍楚平王的故事無人不知。其後的吳王夫差時代,吳國更是北上中原爭霸。

公元前485年,吳國聯合魯、邾、郯等國,正式出兵北伐齊國。吳國海陸並進,同時北上。吳大夫徐承率軍從海路進軍齊國,吳軍與齊軍在琅琊海面會戰,吳軍大敗。雖然海路大敗,但吳王夫差陸路在艾陵之戰中大敗齊國,取得輝煌勝利,吳國這次軍事行動總體還是大勝。可惜的是,這是吳國輝煌的頂峰,夫差遠征北方的時候,越王勾踐乘機在後方進攻吳國,拉開了吳國滅亡的序幕。

2、最早的中日之戰:唐代白江口之戰。

公元663年,唐高宗李治龍朔三年。唐軍在白江口(今韓國錦江入海口)大敗百濟餘孽和倭國聯軍。

(白江口之戰)

公元660年(唐高宗顯慶五年),在唐與高句麗的戰爭中,唐軍大將蘇定方率軍滅亡了高句麗的盟友百濟,在百濟故地設置熊津都督府。唐軍大部撤退後,百濟殘餘勢力在倭國扶持下不斷進行叛亂。公元663年(龍朔三年),留守百濟的唐軍大將劉仁軌以少勝多,率軍在白江口大破百濟餘孽和倭國聯軍,焚燬倭國戰船數百艘,倭軍數萬人被殺或溺死。

3、南宋大勝金國的陳家島海戰

公元1161年,新繼位的金國皇帝完顏亮對南宋發動一次全面進攻。不同於傳統的北方政權進攻南方,這次完顏亮南征大軍中,還有一路大軍準備從山東沿海路進攻南宋首都臨安。完顏亮在這一路安排了陸軍4萬,水手3萬。

得知金軍在海路的動向後,原岳飛部將李寶,率領三千宋軍主動從海路北上出擊,與金軍在陳家島(今青島市膠州灣)海面會戰,以少勝多,大敗金軍,金軍建造的戰船大多被焚燬,海路進軍被徹底挫敗。

(原岳家軍將領李寶)

4、明末清初斬殺滿八旗最多的戰役:鄭成功廈門大海戰

1659年,鄭成功進攻南京失敗。這次進軍南京原本形勢大好,差點一舉攻佔南京,進而有希望恢復長江以南。但鄭成功中清軍緩兵之計,被清軍突襲失敗。

南京之戰失敗後,1660年,清軍大舉進攻鄭成功的大本營廈門。清軍戰船搭載了大批滿八旗軍,欲登上廈門島後以優勢兵力徹底佔領廈門。雙方在廈門海域展開大戰。鄭成功軍的海軍大勝,清軍慘敗,茫茫大海之上,清軍無處可逃,鄭成功打了一個成功的殲滅戰,清軍大部被消滅。

此戰滿八旗僅將官就戰死60餘人,在明末清初歷次戰役中滿八旗將官戰死人數最多的一次。滿八旗至少數千人葬身魚腹。

此戰也是臺灣還能繼續作為中國領土的關鍵戰役。此戰大敗清軍,暫時解除了清軍的威脅,鄭成功才能無後顧之憂遠征臺灣。如果沒有鄭成功收復臺灣將臺灣建設成抗清基地,滿清政權不可能對臺灣有興趣。

5、清軍無恥勾結荷蘭殖民者進攻廈門的海戰:烏沙港海戰

1661年,民族英雄鄭成功擊敗荷蘭殖民者收服臺灣,1662年,鄭成功英年早逝。

鄭成功逝世後,清軍乘機對明鄭在大路上的大本營廈門發動新的攻勢,而被鄭成功擊敗的荷蘭人也想打擊明鄭勢力重新侵佔臺灣。清軍和荷蘭殖民者在共同需要下無恥的勾結在一起,組成聯軍共同進攻廈門。

1664年,清末兵分三路進攻廈門、金門。鄭經分析認為同荷蘭聯軍的一路威脅最大,鄭軍主力迎戰此路清軍,雙方在金門烏沙港附近海域展開大戰,清軍和荷蘭殖民者聯軍大敗,清軍主將馬得功戰敗自殺。

鄭軍雖在海戰中取勝,但另一路施琅率領的清軍乘機渡海登陸廈門,在廈門島上的陸戰,鄭軍戰敗,最終失去了廈門這個大陸根據地。


仁勇校尉


中國雖然有2.1萬公里長的海岸線,但自上古炎黃的阪泉之戰開始,中國的戰爭幾乎是在陸地上進行的,似乎從英國人在虎門外海挑釁之前,中國的戰爭機器只能是止步於海岸線。但其實中國幾千年的古代史中,也有過多次海戰的記錄,下面我們就細數中國古代史上幾場著名的海戰。
中國歷史上第一場大海戰:春秋吳齊海戰
春秋時期的吳國與齊國都是沿海的大國,兩國都有很強的造船業。齊國雖然曾經在齊桓公時期稱霸中原,但齊桓公之後齊國便陷入了內亂。而處於南方的吳國,在闔閭和夫差兩代國王的努力下,西破楚國,南征越國,國力蒸蒸日上,大有一幅要北上中原的態勢。公元485年春,吳王夫差分兩路出兵伐齊,一路由夫差親自領軍,沿邗溝北上,另一路由大夫徐承率領艦隊由走海路,準備從背後包抄齊國。
(春秋時期形勢圖)
得知吳國進攻的消息,原本內鬥的齊國開始團結起來,一致對外。當吳國艦隊航行至琅琊臺附近海域時,早已在此等候多時的齊國艦隊以縱列陣向吳國艦隊。齊國艦隊先是用弓弩對吳軍艦隊發射火箭,吳國艦隊瞬間陷入一片火海之中。之後吳齊兩支艦隊開始進行白刃戰。最終吳國艦隊慘敗,旗艦“餘皇”號也被齊軍俘獲。
最大規模的海戰:宋元崖山海戰
公元1276年,元軍攻克臨安,宋恭帝向元軍投降,南宋滅亡。但南宋的殘餘勢力在陸秀夫、張世傑等人擁立趙昰為新皇帝,繼續與元軍對戰。元軍實力強大,南宋軍隊實力較弱,且缺乏統一的指揮,很快,南宋小朝廷被元軍困於廣東新會外海的崖山。
(崖山海戰示意圖)
元軍雖然陸戰強大,但海戰並不擅長。而南宋雖然陸戰屢戰屢敗,但其水師並未遭受到重創。據記載,且此時宋軍仍有水陸軍約二十萬人,戰艦上千艘。而元軍只有不到500艘戰船,且小船較多。從作戰經驗上看,南宋水師自誕生之日起便長期與金軍作戰,經驗豐富,而元朝水師才剛剛成立,並無太多的作戰經驗。元將張弘範面對敵強我弱的態勢,採取先包圍宋軍,切斷宋軍補給,待宋軍士氣低落之時,對宋軍發動總攻。由於宋軍戰艦都用鐵鎖相連,機動性差,難以互相支援,最後被元軍各個擊破。南宋宰相陸秀夫見宋軍兵敗,於是抱著宋衛王 趙昺投海自盡,南宋滅亡。
最後一場大海戰:清軍統一臺灣海戰
1662年,鄭成功從荷蘭殖民者手中收復臺灣後,以臺灣作為抗清基地。鄭成功去世後,統治臺灣的鄭氏家族陷入內亂之中。康熙在平定三藩之亂後,開始著統一臺灣事宜。1683年,康熙任命鄭氏降官施琅為福建水師提督,統領統水師2萬多人,戰船300多艘向臺灣進攻。鄭氏將領劉國軒統軍2萬餘人、船200餘艘駐防澎湖,準備在澎湖附近海域迎擊清軍。五月二十二日,施琅兵分三路,向澎湖發動總攻。雙方艦船在澎湖附近海域展開激戰。此次海戰中,清鄭雙方都大規模的使用了火炮、火箭等武器。最終,鄭氏海軍慘敗,鄭軍統帥劉國軒逃往臺灣。
(統一臺灣第一功臣施琅雕像)
清軍統一臺灣的澎湖海戰是中國古代史中最後一場大海戰。此戰之後,清朝在海上已不再面臨威脅,故海軍建設開始停滯,甚至還有倒退的趨勢。直至鴉片戰爭中,被來自海上的英國人用堅船利炮撬開了國門。

歷史研習社


古代應該都是水戰最多,海戰應該只有元朝遠征日本、萬曆的壬辰戰爭和戚繼光抗倭這些。清朝鴉片戰爭以後的,應該屬於近代了。

1.鄱陽湖水戰

嚴格來說不算海戰。朱元璋和陳友諒爭奪天下的時候,在鄱陽湖進行的戰爭。規模特別龐大,據說是中世紀最大規模的水戰。

朱元璋與陳有諒的鄱陽湖大戰陳軍發兵六十萬,朱元璋援軍主力二十餘萬,兩軍於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七月二十一日在鄱陽湖開始激戰,先是朱元璋作戰不利,本人也幾乎喪命,二十二日朱軍借風發動火攻,是日陳軍被燒死近六萬,朱軍也淹死七千餘人,再經二十三、二十四兩天激戰,陳軍敗退,二十七日陳友諒也中箭死,次年二月朱元璋就勢一鼓滅掉了陳氏割據勢力,開始了他的統一戰爭。

2.赤壁之戰

不知道算不算,

3.元朝遠征日本


歷史是什麼


1、白江口海戰

盛唐時期中國與日本在朝鮮半島西南海域白江口展開大戰,日軍大敗,被唐軍燒燬戰船400餘艘,斬殺1萬餘人。此戰是中日曆史上第一次大規模交戰,以日軍完敗告終。中國於此後奠定東北亞政治經濟格局1000餘年。

1、陳家島海戰(又稱唐島海戰)

這場海戰發生在南宋初年,即1161年,金國皇帝完顏亮率數十萬全面攻擊宋朝,其中以水師7萬餘人分乘數百艘戰船準備從山東半島南下,直接進攻臨安。南宋水軍將領李寶(原岳飛部將)得知這一消息,率水軍3000、分乘120艘戰船從海州出發長途奔襲金軍。金軍毫無準備,又不識水戰,宋軍突入金軍水師停泊地——陳家島(膠州灣附近),乘南風起的機會火攻金軍,幾乎將其全殲!徹底粉碎了金軍企圖從海上進攻臨安的計劃。

2、崖山海戰

元朝攻滅宋朝的最後一場戰役,此戰之後宋朝徹底滅亡。

3、澎湖海戰

清王朝統一臺灣的關鍵性決戰。滿清王朝佔領中國大陸後,原明朝舊將鄭成功驅逐佔據臺灣的荷蘭殖民者,建立反清根據地。之後,鄭成功及其子鄭經、孫鄭克塽一直沿用明朝年號統治臺灣20餘年。

康熙帝即位後,經過十多年治理,基本完成了戰爭留下的創傷,又平定了三藩之亂,人心初定。而臺灣鄭氏政權卻不斷在海峽對岸製造事端,殺掠沿海人民,儼然成為一個圖謀分裂祖國的割據集團!

為了完成祖國統一大業、鞏固海疆,康熙帝在平定三藩之亂後即著手解決臺灣問題。1683年,清朝水師提督施琅奉命率戰艦200艘、水師2萬餘人向臺灣進軍。在澎湖海域大敗鄭氏政權劉國軒部水師,鄭氏水師全軍覆沒,完全喪失了繼續對抗清朝的資本,被迫投降。

4、馬尾海戰

1884年,中法戰爭爆發。清軍福建水師由於畏敵避戰,在自家的馬尾軍港被法國海軍偷襲得手,全軍覆沒。留下了近代海軍史上極為恥辱的一頁。

5、黃海海戰

1894年甲午中日戰爭爆發,中國北洋水師在黃海返程途中遭遇日本海軍聯合艦隊主力,旋即展開激戰。由於清朝政府的腐敗,北洋海軍空有堅船利炮,卻苦於彈藥不濟,在海戰中遭到重大損失,徹底失去了中國近海的制海權,遼東半島沿線完全處於日本海軍威脅之下。


大將軍威武8


中國和日本的第一次海戰。白江口之戰唐軍與新羅聯軍對戰日本與百濟聯軍。雖然日本軍隊的數量是唐朝與新羅聯軍的四倍但是最後唐軍依然取得了勝利。

唐軍的船比日本的船大,戰術也更為合理。在日本的船進入埋伏圈後。唐軍立即將日本的船分割包圍,日本的船互相碰撞而沉沒。

此役日本損失了400餘艘船,以及數萬士兵。


驍義王明


中法戰爭馬江海戰,大清福建水師幾乎被團滅;中日甲午戰爭黃海海戰,北洋海軍損失五艘主力艦。國共兩黨萬山群島海戰,解放軍小船打大船,大獲全勝,廣東沿海島嶼解放。中越西沙海戰,收復西沙群島。鄭之龍擊敗荷蘭東印度公司,鄭成功擊潰荷蘭援臺部隊。


老虎愛好者


700多年前發生在新會崖門口的著名崖門海戰,其波瀾壯闊的戰爭景觀有望重現在世人眼前與之同被列為中國"四大海戰"的唐朝北春江海戰、鄭成功收復臺灣海戰、清朝甲午海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