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電圖正常,心臟就健康嗎?

扉曳殤


心電圖估計大家都瞭解,因為很多人都做過。即使心臟沒有疾病,體檢時候也是要做的。很多人做完心電圖,結果提示正常,就認為自己心臟很健康,沒有什麼心臟方面的疾病。那麼這種認識對嗎?是不是心電圖正常就代表心臟健康呢?

首先,明確的告訴大家這個認識肯定是不對的,心電圖正常不能代表心臟就沒有疾病。心電圖只是一種最為廉價和普通的心電檢查設備,它的確能夠提示很多疾病,但是也不代表它正常就能排除所有心臟疾病。舉個例子,比如說冠心病或者心律失常,很多情況下只要不發病,正常情況下心電圖都是正常的。這種心電圖的正常也不能排除患者的心臟疾病啊。

其實,對於心臟疾病的診斷,除了心電圖還要結合症狀、心臟彩超、胸片、CT、動態心電圖等多種檢查結果綜合考慮。所以說,一般情況下普通人發現了自己有心臟症狀,最好的是及時就醫,而不是一張心電圖正常,就冒然的說自己沒有心臟疾病。


張之瀛大夫


心臟是電學器官,心電圖反映的就是心臟電學特點,有些疾病,比如急性心肌梗死、房顫、心肌肥大、早搏或傳導阻滯等情況,只做心電圖就能夠確診。

心電圖已經發明110多年了,想當初,心電圖剛進中國時,還真立了功,診斷了幾個名人的心肌梗死。但醫學進展飛速,心電圖的侷限性也逐漸暴露出來。

但心電圖完全正常,是否就能夠證明心臟健康?那可不一定。

美國最近發佈了一個通告,並不建議通過用心電圖來篩查心血管病,或者預防心血管病,尤其是正常人是否會發生猝死或者心梗,但如果是有症狀,則另當別論。

心電圖正常但心臟可能有問題,大致有這麼幾個方面:

1、冠心病,尤其是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的血栓形成,是一個動態過程,發病時有心電圖異常,沒有發病,或血栓溶開時正常。

2、心律失常,比如,陣發性的房顫或室速等,也時陣發性的,不發作時就正常。

3、有些心臟病,如果在早期,心電圖不能反映出來,比如房缺、室缺、心肌病等。

4、用心電圖來預測哪些人將來會發生心臟病也不行,這是為什麼很多體檢正常的人,也會發生心梗等意外。

其實,心電圖也僅僅是一個檢查而已,很多人拿著心電圖就讓我看有沒有問題,其實看病是一個綜合過程,要根據您的年齡、危險因素、症狀是否典型等一系列情況綜合判斷。

沒有人敢說,心電圖正常,心臟就正常,否則,還要心臟超聲、冠脈CT和核磁共振等其他心臟檢查干嘛?


楊進剛


不是的。


我們把心臟比喻成一個房子,房子有水管、電線、牆壁、門窗,對應的是心臟的血管、心電系統、心肌、瓣膜,而心電圖就像是電筆,還是最入門級的那種電筆,僅能探測很淺表的電路問題(不知道這個比喻是否恰當,高中物理全部還給老師了),當心電圖顯示正常,只能說房子的電路可能沒有問題,但電路是不是真的沒有問題,還要進行下一步的詳細排查才能做出決定。


另外房子的電路沒問題,不等同房子沒問題啊,房子的結構是否合理,牆壁是否有鬆垮,門窗是否功能健全,水管有沒有堵塞有沒有水.....這些都是問題。房子的牆壁(類似心肌肌肉),需要做心臟彩超才能看得清楚;房子的水管(類似心臟的冠狀動脈)需要做介入造影才能看得明白;房子的門窗(類似心臟的瓣膜)也是需要心臟彩超才能看的清楚。


所以說,心電圖正常,遠遠不能代表心臟正常。


舉個簡單例子,很多冠心病患者,不一定會有心電圖的表現,除非是急性心肌梗死,你能說他們的心臟正常麼?不能,因為下一秒他可能發生了心肌梗死啊,所以必須要做介入造影或者冠脈CTA等才能明確冠脈的問題。


還有,有些室上性心動過速的患者,因為這種心律失常是突發突止的,不發作的時候做心電圖是好端端的,發作的時候你可能來不及做心電圖去記錄它,所以心電圖正常不代表沒事。這時候可能需要做動態心電圖去檢測,但很多人做一次動態心電圖還不行,可能要做十次八次才行。


綜上所述,心電圖僅僅是心臟檢查的入門級檢查,它的正常遠遠不能代表心臟健康。心臟是否健康,需要醫生綜合評估,包括患者的活動能力,心電圖、心臟彩超、介入造影等等檢查才能完全明確。但如果一個人好端端的,心臟沒不舒服,那就沒必要做上述檢查了。除非你是體檢套餐。但是體檢一般也不會做介入造影,因為有創傷(微創)而且費用昂貴。


熊貓醫館


  心電圖是體檢項目中的一項常規檢查,那如果心電圖正常,就可以認為心臟是健康的嗎?答案是否定的。

  首先,要了解心電圖的功能。心電圖是用來記錄心臟每一心動週期所產生的電活動變化,通過做心電圖可以進行一些心臟疾病的初步診斷,例如心律失常的類型、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的初步診斷,擴張型心臟病等。如果心電圖檢查結果是竇性心律,提示心律規整,不存在心臟供血不足和心律失常的問題,但是並不能排除其他心臟病可能的。

  心臟部位的疾病除了上述幾種之外,還有其他的類型,例如心臟瓣膜病、高血壓性心臟病、心肌炎、風溼性心臟病、先天性心臟病等,這些疾病早期,心電圖檢查往往是正常的。此外,對於不明顯的缺血性冠心病,早期的心電圖結果也可能是正常的。

  所以,如果感覺心臟部位不適,單純進行心電圖檢查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進行心臟彩超的檢查,進一步排除心臟的器質性病變。對於長期有高血壓、高血脂合併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患者,還有必要進行冠脈CT掃描。對於經常有心前區疼痛不適的患者,如果心電圖檢查倒置Q波不明顯,或者是ST段改變不明顯,也需要進一步進行冠狀動脈的檢查,例如介入造影,明確病變部位,掌握病情,對後續的臨床治療是非常有幫助的。

關注“家庭醫生在線”頭條號,更多健康問答輕鬆看~~~


家庭醫生在線


心電圖記錄的是心肌的電活動,也就是電波,正常心電圖的每一個激動週期主要反應著心房(P波、Ta波)、心室(QRS波、T波)的電活動,對於心電圖的理解,我們可以把它看作是房子的電路,但心電圖有它的侷限性。

心電圖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應心臟的問題,例如右心房肥大,我們可以從心電圖上看到P波高度增加,右房肥大常繼發於肺部疾病,而左心房肥厚時可以看到P波的寬度是增加的,左房肥大常見於二尖瓣狹窄或關閉不全;右心室肥厚時QRS波電軸右偏,而左心室肥厚時QRS波高度是增加的。

心臟正常時,心電圖也是可以出現問題的。

正常人也可以出現心律失常,當健康人在過度勞累、情緒激動、喝咖啡、大量吸菸和飲酒等情況下可以出現竇性心律不齊、竇性心動過速等情況。打個比方說一個男性看到美女後是可以出現心動過速的表現,但並不是說那個男性心臟就一定有問題,因此具體問題需要具體分析,無法一概而論。

心臟有問題時,心電圖也可以是正常的。

例如有冠心病 穩定型心絞痛的患者在不發作時心電圖可以是正常的,但該病確實是出現了器質性改變的,其冠狀動脈有著固定嚴重狹窄,只有當運動或情緒激動導致心肌負荷增加,致心肌出現缺血、血氧狀態,心電圖才會出現缺血改變。因此心電圖是有它的侷限性的,心電圖正常並不能代表心臟就一定健康,這就需要醫生進一步分析、判斷了。


e醫路有你


知麻糖來啦。首先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心電圖正常,心臟是不一定就是健康的。在臨床上,心電圖被廣泛檢查,無論什麼疾病到了醫院,醫生總會讓你檢查心電圖,包括體檢,心電圖也是必不可少的項目。所以在大家眼中,心電圖是檢查心臟是否有疾病的手段,如果心電圖正常就會覺得心電圖沒有什麼問題。其實不是的,心臟健不健康需要檢查可不僅僅是心電圖。那為什麼呢?如果要證明心臟健康還需要其他什麼檢查呢?別急,讓小糖慢慢告訴你。

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下心電圖到底是什麼。心電圖是通過心電圖機記錄心臟每跳動一次,也就是每一心動週期所產生的電活動變化圖形的技術。正常的心電圖記錄的是正常的心臟電活動沿著竇房結-心房-房室結-希氏束-左、右束支-浦肯野纖維-心室傳導的整個過程,並由此生成所對應的P波、QRS波、

T波等。那麼通過觀察,可以初步檢查出心臟所對應的疾病位置或者是疾病類型,比如心率失常、心房或者心室增大、心肌缺血等。

那如果心電圖正常了,是不是就代表心臟健康了呢?

再說一次,不是的。首先,有些疾病發病是有條件的,比如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的發作往往是勞累、緊張、激動等情況下,那麼不發病的時候心電圖完全可以正常,而發作時可以有心電圖的改變的表現,所以這種心臟本身的血管的異常,也就是冠狀動脈狹窄等單單檢查心電圖是不夠的,還需要做冠脈CTA或者冠脈造影才可以明確診斷。又如,有些心臟形態結構上的疾病,比如二尖瓣狹窄、關閉不全等,有可能心電圖也正常,但是心臟B超檢查就能發現心臟的異常。所以心電圖正常不能代表心臟就是健康的。

所以,如果我們平時不定期有胸悶、胸痛、心悸等症狀時,不能單單檢查心電圖,還需要檢查心臟超聲、冠脈CTA或者冠脈造影等檢查,因為往往我們去醫院就診時不一定有這些症狀。當然,如果心電圖就檢查出有問題了,那麼就更有必要進一步檢查了。

好啦,以上就是小糖今天有關心電圖的科普內容啦,希望我們的回答能對大家有所幫助。也歡迎大家關注我們的健康科普團隊《知麻糖》。

By:褲褲


知麻糖


心電圖主要是檢查心臟的電生理情況,心電圖正常不代表心臟完全處於健康狀態。心電圖檢查只涉及到心臟傳導的電信號,一般可以檢測到心臟跳動的速率、頻率、形態,以及電信號傳導通路是否正常。以電生理圖像作為判斷心跳是否正常,以及心臟結構和功能是否發生病變的依據。



其他的像肺臟的部分疾病、全身代謝性疾病以及水液電解質紊亂也會反映在心電圖的圖像中。但對比其他的心臟檢查,心電圖的判斷範圍較為侷限,無法明確心臟血管、心臟瓣膜等是否出現病變。

另外心電圖是即時檢查,它的結果只能反映檢查時的心臟狀態。如果是陣發性的心臟病很容易被遺漏,並且心電圖的檢查結果也不能作為判斷心臟疾病嚴重程度的依據。

所以如果出現心臟不適的症狀,應該諮詢專業的心內科醫師,讓醫生根據病人自身的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檢查來明確診斷。心電圖只是心臟檢查中的一種,檢查範圍有限,心電圖結果正常也不能代表心臟沒有問題。


KK健康


現如今,心臟病的發病率不斷升高。心電圖作為輔助檢查的一種,被大家所熟知,當我們心臟不舒服時,醫師一般都會建議我們做一個心電圖,給予初步的判斷。那麼是不是心電圖正常,心臟就健康呢?其實不然。

心電圖主要是記錄心臟每一心動週期所產生的電活動而形成的圖形。心臟跳動是從竇房結開始,經過竇房結,結間束,房室束到達浦肯野纖維,週而復始。我們的心肌細胞是半透膜,在靜息狀態下細胞膜外帶正電荷,膜內帶負電荷,但是當心肌受到刺激時即心臟跳動時,細胞膜內外電極會發生變化,心電圖機就在人體不同部位記錄下心臟的電活動。所以說只要心臟的通路正常,心電圖反應就會在正常範圍內,如果出現心肌缺血,心肌梗死,或者心律失常時心電圖才會表現出異常的情況。

當我們偶有心慌不適時,可能存在一個短暫的心肌缺血過程,但是隨著心臟的自我代償,它可以迅速緩解,因此在心電圖上也不能完全表現出來。總而言之,心電圖能反應的是心臟電位變化的問題,對於部分血管問題,並不能完全反應,比如說心臟的大動脈出現不完全堵塞時,心臟仍能正常供血,此時做心電圖就有可能屬於正常範圍心電圖,但是查冠脈CT、冠脈造影才能診斷血管到底堵了多少。此外,如果要了解心臟的收縮、舒張功能及心臟房室結構等需要查心臟彩超。

關於心臟的檢查是多種多樣的,除了以上提到的,還包括心肌酶譜(來判斷心肌的缺血及梗死、有沒有心衰等)、動態心電圖等。至於選用哪種檢查方式還需要專科醫師通過病史、症狀後予以判斷。

歡迎關注生命召集令,獲取更多有用的健康知識。@生命召集令


生命召集令


王醫生在病房或門診總被患者問到:“王醫生,我心電圖正常,咋說我是冠心病呢?”

這種可能當然有,聽王醫生慢慢彙報:

每一份心電圖,只有十跳左右,也就是隻反應十秒左右的情況。可是我們心跳每天要跳十萬次左右。十次怎麼能夠完全代表十萬次呢?


所以說,心電圖正常,只代表您做心電圖的幾秒鐘您是正常的。

比如冠心病,在不發作心肌缺血的時候,經常心電圖表現為正常,我們不能根據這一份心電圖就說明沒有冠心病,還必須結合症狀,如果症狀典型。我們就要儘量去抓心電圖,就是在發作的時候趕緊做心電圖,有時候抓不住,還需要動態心電圖,或運動試驗。

如果症狀非常典型,我們甚至可以直接冠脈造影檢查。

對於心律失常也一樣,我們心慌,可是做心電圖正常,能說正常嗎,不能,必須帶動態心電圖全面評估,甚至還得多次動態心電圖,直到有證據。

心電圖正常不代表沒事,需要進一步全面評估或檢查。

那有人說,那心電圖就沒用了,我們以後不做了?這肯定是錯誤的,因為心電圖簡單、快速、方便、敏感性強,在判斷心肌缺血或心律失常方面有著獨到之處。

心電圖之父可以根據一份心電圖判斷一個心臟的幾乎所有的問題。只可惜,我等凡夫俗子已無此等神功。


心血管王醫生


在臨床工作中,基本上每天都會有患者問我:“醫生,我心電圖正常是不是沒有心臟病啊?”,我會回答“不是”,但患者又會問:“心臟有問題心電圖能否正常?”,我也會直接回答說“能”,因為這樣的情況,導致病患“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可以說大家比較關注“心電圖正常心臟就健康嗎”這個問題。

心電圖顧名思義就是記錄心臟電活動的圖,主要反映心臟電脈衝的發放及電脈衝的傳導情況。因心電圖記錄的是心臟瞬間的電位改變,所以當你心臟病正在發作時,心電圖可以記錄到不正常,但有時持續時間短暫,很難及時地抓住犯病時的心電圖,等記錄時你的心臟已經恢復正常了,心電圖就會呈現假陰性,也就是說描記出正常心電圖。但我們醫生在日常工作中會把所有的心電圖包括之前的心電圖進行比較,這樣可以從心電圖變化的蛛絲馬跡中發現異常,這種動態演變的心電圖最有臨床診斷價值。

普通的心電圖檢查因為檢查的時間非常的短暫,不能全面反映心臟的健康狀況,所以對於心電圖正常但自覺有胸痛、胸悶、心悸等不適症狀的患者,我們會建議患者做動態心電圖檢查或者運動平板心電圖。當然,心臟的檢查遠遠不止心電圖,還有心臟超聲心動圖檢查、冠脈CTA、放射性核素心臟顯像、心臟核磁共振、冠脈造影等,具體需要做哪些檢查這就需要根據患者的情況進行選擇。

因此,常規的心電圖檢查正常並不代表沒有心臟病,特別是對於有胸悶、胸痛、心悸及氣促等症狀的患者,需儘早到心血管病專科門診進行診治,並通過相關的檢查以明確心臟是否存在異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