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文章」正確認識和準確把握扶貧領域的十種關係——關於脫貧攻堅的幾點思考

「原创文章」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扶贫领域的十种关系——关于脱贫攻坚的几点思考

「原创文章」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扶贫领域的十种关系——关于脱贫攻坚的几点思考
「原创文章」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扶贫领域的十种关系——关于脱贫攻坚的几点思考「原创文章」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扶贫领域的十种关系——关于脱贫攻坚的几点思考

當前,脫貧攻堅工作已進入啃硬骨頭、攻堅拔寨的關鍵時期,時間緊、任務重、要求嚴。各級黨委、政府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層層傳導壓力、強化擔當,逐級分解任務、強化精準,嚴格監督考察、強化責任,將其作為頭等重大政治任務來抓。為確保打贏脫貧攻堅戰,儘早完成任務目標,必須要正確認識和準確把握好扶貧領域中的十種關係,科學處理好脫貧攻堅中的複雜矛盾,才能最終實現精準和可持續脫貧。

一、正確處理好思想與行動的關係。

習總書記曾說:“全黨同志務必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決策部署上來、統一到實現‘兩個確保’的目標上來,決不能落下一個貧困地區、一個貧困群眾”。脫貧攻堅,思想與行動缺一不可,思想決定行動,是行動的先導和動力。解決脫貧問題,應先從思想上真正解決好扶持誰、誰來扶、怎麼扶、如何退等問題。石柺區立足地區實際,深入瞭解貧困現狀,提出“521”工作思路,即五管兩整治一盯住,管生活、管思想、管行為、管變化、管持續;整治村容村貌、整治院落衛生環境;盯住貧困邊緣戶,確保實現精準脫貧。全區108戶213人的貧困人口全部脫貧的實踐表明,只有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習近平總書記扶貧開發脫貧攻堅戰略思想上來,堅定自覺地落實好黨委、政府和領導幹部的主體責任和領導責任,以貧困不除、愧對歷史的使命感,群眾不富、寢食難安的責任感,小康不達、誓不罷休的緊迫感,以決戰決勝的勇氣和擲地有聲的擔當,才能堅決打贏脫貧攻堅這場輸不起的硬仗。

二、正確處理好黨建與脫貧的關係。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抓好黨建促脫貧攻堅,是貧困地區脫貧致富的重要經驗;村民富不富,關鍵看支部;村子強不強,要看‘領頭羊’”。抓好黨建促脫貧攻堅,需認真把握黨建工作與脫貧攻堅的內在聯繫,堅持問題導向、抓住關鍵、聚焦重點,真正把黨建資源轉化為扶貧資源、把黨建優勢轉化為脫貧優勢、把黨建活力轉化為攻堅動力。但目前仍有幾類問題比較突出:嘎查村黨支部戰鬥堡壘作用發揮不夠充分,本領不強、思路不寬、辦法不多;找不到以黨建促扶貧的抓手,就扶貧抓扶貧,就黨建抓黨建,導致資源整合難、機制不順暢等等。解決問題的根本,是要建立堅強有力的基層組織,充分發揮黨的組織優勢、組織功能、組織力量,以黨建工作夯實脫貧根基,將黨建意識貫穿脫貧始終,用黨建創新帶動脫貧成效。例如,包頭市實施的抓黨建促脫貧攻堅“五聯五幫”行動,整合各類黨建資源向重點貧困村集結,為固陽縣早日脫貧摘帽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證。

三、正確處理好扶貧與扶志、扶智的關係。

十九大報告強調要“注重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扶志就是扶思想、扶觀念、扶信心,幫助貧困群眾樹立起擺脫困境的鬥志和勇氣;扶智就是扶知識、扶技術、扶思路,幫助和指導貧困群眾著力提升脫貧致富的綜合素質。首先,應做到“扶貧先扶志”。只有注重扶志,讓貧困戶參與其中,激勵和引導他們靠自己的努力改變命運,扶貧工作才能事半功倍。石柺區紹卜亥和白菜溝嘎查,扶貧幹部與貧困戶一起謀思路、想辦法,利用地區養殖優勢、擴大畜養規模、整合資金資源,建立吉忽倫圖蘇木生態移民搬遷後續產業發展舍室圈養項目,目前該項目已爭取資金70萬元、村民入股30萬元,落地建成後將實現年收益20萬元,帶動貧困戶每年增收1000元。其次,要做到“扶貧必扶智”。“送魚”一時莫若“授漁”一生,只有注重貧困戶“軟實力”的提升,搞好基礎教育、強化技能培訓、開發地區特色、創新發展產業等,扶持他們的決策之智、發展之智、創新之智,才能使貧困戶從精神思想、致富技能、脫貧心態等根子上真正脫貧。

四、正確處理好輸血與造血的關係。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貧困地區發展要靠內生動力,如果憑空救濟出一個新村,簡單改變村容村貌,內在活力不行,勞動力不能迴流,沒有經濟上的持續來源,這個地方下一步發展還是有問題”。“輸血”僅能救一時之急,而“造血”才能解長久之困。如果沒有“造血”功能,一旦停止“輸血”,最終還是會“原地踏步”。例如,部分投資發展的種養殖產業,經營主體與貧困戶之間聯結不緊密,企業的發展好壞對貧困戶無觸動,致使經濟效益不高、脫貧效果不佳。因此,扶貧工作既要“輸血”,更要“造血”,要讓貧困戶成為“造血”的真正主體,利用產業項目為他們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和增收辦法,幫助他們克服“貧困鴻溝”觀念,跨越“被施捨者”心理定位,激發自力更生、追求美好生活的動力,才能實現從“要我脫貧”向“我要脫貧”的真正轉變。

五、正確處理好精準與創新的關係。

習近平總書記在安徽考察時指出,“扶貧不能搞大水漫灌,也不能搞手榴彈炸跳蚤,要因村因戶因人施策,對症下藥、精準滴灌、靶向治療,將扶貧扶到點上、根上”。精準扶貧是解決貧困問題的重要保障,需要在扶持對象精準、項目安排精準、資金使用精準、措施到戶精準、因村派人精準、脫貧成效精準這六個精準上想辦法、出實招、見真效。例如,我區三岔口嘎查面對旱地多水地少、農業科技含量低、單戶經營模式等問題,成立專業合作社與專家技術公司合作共同實施土地託管馬鈴薯種植項目,規模化種植馬鈴薯1500畝,自建電商平臺拓寬銷售渠道,使貧困戶人均每年增收2000元,有效加快脫貧致富的步伐。因此,只有因地制宜,制定符合當地經濟、資源、環境要求的扶貧方案,做到精確幫扶、精細管理、精準施策,才能精準發力,久久為功;只有不斷探索新思想、新方法、新模式、新路徑,才能走出全面發展的新路子,朝著共同富裕的方向穩步前進。

六、正確處理好扶貧與脫困的關係。

截至目前,全國已有153個貧困縣脫貧摘帽,可以說,成效顯著,但習總書記說:“貧困之冰,非一日之寒;破冰之功,非一春之暖”。打贏脫貧攻堅戰絕非朝夕之功,不是輕輕鬆鬆衝一衝就能解決的,有的幫扶幹部把貧困戶“摘帽”當成“交差”,認為摘了貧困帽就是“船到碼頭車到站”,可以“大功告成歇口氣”。我們應清醒的看到,做好脫貧工作,既是眼前的更是長遠的,部分貧困戶雖然表面上脫貧了,但實質上距離脫困卻還有著較大距離。一方面,要將“脫貧摘帽”作為一項政治任務,要消滅“絕對”貧困,到2020年實現“兩不愁三保障”的目標,讓建檔立卡貧困戶有安全住房,有好的教育、生存環境和發展環境,解決相對貧困問題。另一方面,又要認識到脫貧只是階段目標,要著眼長遠,注重嘎查村、貧困戶的可持續發展,使他們趕上小康隊伍步伐,實現永不返貧、永不掉隊的“脫困”目的。

七、正確處理好貧困群眾與幫扶幹部的關係。

習總書記曾明確指出:“要選派好駐村幹部,保持基層扶貧幹部相對穩定,保持工作連續性和有效性”。脫貧工作要強化幫扶責任,有“誰的孩子誰抱”的使命感,但卻不能有“幹部幹,群眾看”、“幹部著急,群眾不急”的怪現象。貧困群眾與幫扶幹部的辯證關係是內因與外因的關係,沒有鄉鎮、嘎查村幹部作用的充分發揮,沒有貧困群眾強大的自力更生,沒有幫扶幹部的在發展理念、創新思路、辦法等軟實力方面的支持與幫助,脫貧攻堅任務不可能圓滿實現。截止目前,石柺區共選派130名“一對一”幫扶幹部、17名駐村“第一書記”和15個脫貧攻堅駐村工作組到各行政村開展幫扶,結合“一村一策、一戶一法”工作思路,幫助打造了一村一品的產業格局。駐村幹部在能力上彌補貧困群眾脫貧的短板,破除他們的貧困恐慌、畏難情緒和本領侷限,激發貧困地區和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內在活力,不斷提高其自我發展能力,有效推動了脫貧致富目標的早日實現。

八、正確處理好教育與監督的關係。

習總書記強調,“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致富不致富,關鍵看幹部”。脫貧攻堅工作要實打實幹,扶貧幹部首先要真正沉下去,撲下身子到村裡幹,一心圍著群眾幹。但在實際幫扶過程中,有的扶貧幹部存在能力不足、精神懈怠等問題;有的只注重做表面文章,蜻蜓點水,敷衍了事;有的向扶貧項目、資金“伸手”。2016年以來,石柺區對扶貧領域開展專項整治和巡察、督查,共處置扶貧方面的問題線索12件,全區範圍通報批評5個部門、單位,有效遏制了扶貧領域的不作為慢作為、吃拿卡要、侵佔挪用、貪汙受賄等問題。但對扶貧領域、幫扶幹部的監督管理仍不能鬆懈,要建立長效機制,強化教育引導,擰緊理想信念“總開關”,築牢拒腐防變思想防線;對形式主義等作風問題要深挖細查,嚴肅處理,讓扶貧領域形式主義無處可逃;要不斷加大紀律審查力度,持續形成強大震懾,對膽敢向扶貧項目、資金“伸手”的,重拳出擊、嚴查快辦,持續釋放越往後執紀越嚴、問責越重的強烈信號。

九、正確處理好產業扶貧與政策扶貧的關係。

近年來,全區都在精準上下功夫,找準脫貧致富道路,整合各類扶貧資源和出臺各項政策措施,但隨著脫貧摘帽任務的增效提速,貧困戶與非貧困戶、貧困村與非貧困村、貧困戶與幫扶幹部之間的矛盾也日益凸顯,主要爭議在於扶貧資金、產業項目、政策保障等資源分配不均。有的群眾看到貧困戶享有政策性保障,就會造成“要懶懶到底,政府來兜底”的思想,某些程度上好事辦成了壞事。實踐證明,政策性保障只是兜住失去勞動能力人口的基本生活,真正想實現脫貧致富,還要依靠產業帶動,正如習總書記說:“產業扶貧才是穩定脫貧的根本之策”。比如,石柺區提出的“黨建+集體經濟+合作社+農牧戶+互聯網+電商...”等新模式,就是將貧困戶嵌入產業鏈中,同時吸引一般農戶參與產業發展,通過互促互進,實現共同脫貧致富。因此,在脫貧道路上,既要把社會保障兜底作為基本防線,加大對重點人群的救助力度,也要把發展生產作為扶貧主攻方向,著力構建產銷結合、穩定持久的利益聯結機制,努力做到戶戶有增收項目、人人有脫貧門路,使貧困戶的生產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才能實現脫真貧、真脫貧、不返貧,最終圓滿完成脫貧攻堅任務。

十、正確處理好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關係。

習總書記曾說:“全面小康路上一個不能少,脫貧致富一個不能落下。

要一代接著一代幹,既要加快脫貧致富,又要推動鄉村全面振興、走向現代化”。打好脫貧攻堅戰,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內容。赫赫有名的華西村,就是從貧窮落後到共同富裕的典型,這說明必須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與推動脫貧攻堅結合起來,通過集中統籌全區資源和廣泛動員各方力量參與,注重扶貧與發展聯動,不斷創新產業扶貧、電商扶貧、教育扶貧等模式,做到查找差距、取長補短,才能逐步縮小貧困差異,推動鄉村振興。“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只有落地實施切實可行的惠民利民舉措,才能讓脫貧攻堅戰取得決定性進展,讓鄉村發展實現“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進一步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進程,實現鄉村的全面振興。

主編:李松亭

「原创文章」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扶贫领域的十种关系——关于脱贫攻坚的几点思考
「原创文章」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扶贫领域的十种关系——关于脱贫攻坚的几点思考「原创文章」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扶贫领域的十种关系——关于脱贫攻坚的几点思考
「原创文章」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扶贫领域的十种关系——关于脱贫攻坚的几点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