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張飛不過是賣棗殺豬的,沒有拜師學藝,為何功夫卻天下頂尖?

尹靈忠


三國時期,並沒有對“武功”有多細緻的描寫,但力氣大一定佔很大優勢;

關羽賣棗、張飛殺豬,只是羅貫中給二人分配的人物設定,其實在正史中並不是這樣,關羽初次亮相的時候就做出了“自我介紹”,他說:吾姓關,名羽,字長生,後改雲長,河東解良人也。因本處勢豪,倚勢凌人,被吾殺了;逃難江湖,五六年矣。今聞此處招軍破賊,特來應募;

而張飛則不同,對於他“殺豬”的身份,有兩種說法:

第一種是張飛在自我介紹中說道:某姓張,名飛,字翼德。世居涿郡,頗有莊田,賣酒屠豬,專好結交天下豪傑。恰才見公看榜而嘆,故此相問。

第二種則是說,其實歷史上的張飛並不是殺豬的,更像一個文人墨客,出身豪門世家的他,能寫字會畫畫,絕不是電視劇中的“莽夫”形象;(但個人認為還是第一個比較靠譜)

但無論哪種說法,都說明了他二人並未拜師學藝,那他們如何“武功蓋世”,自然就需要好好推敲一番了;

從職業上看:

關羽雖然只是一個賣棗的,但他在賣棗之前,就已經是在逃人犯了,並且他說,殺的是本地豪強,能在眾多保鏢保護下把人殺了,不是用計,自然手上有幾把刷子;

張飛更好理解了,本身就是殺豬出身,就算不會武功,一身力氣也是無人可比,而書中對他的功夫評價也只停留在“力拔山兮氣蓋世”,而不是說他會多少路槍法,會多少殺人技巧;

從武器上看:

他們三人的武器初次亮相是在起兵的時候,三人特地去定製的武器,劉備的武器是雌雄雙股劍,關羽的武器是青龍偃月刀,張飛的武器是丈八蛇矛;而這還沒完,他們的武器非同一般,關羽的刀重82斤,張飛的矛重65斤,這麼重的武器,就算不用任何技巧,捱上一下不死也重傷吧;

從膽量上看:

張飛自然不用說了,書中對他的形容是“豹頭環眼”,這樣的長相本就凶神惡煞,更有大叫三聲嚇死夏侯傑,孤身一人嚇退百萬雄師的戰績,膽量和勇猛自然不需要懷疑;而反觀關羽也有“過五關斬六將”這樣的戰績,膽量自然也不用多說;

這樣的兩個人,有力氣,有膽量,武器也佔優勢,本就見慣了血腥的他們再加上多年征戰沙場的實戰經驗,自然會讓大家以為他們就是

“萬人敵”了,但實際上,真正的歷史上,像他二人這樣“段位”的人,是不需要在前線單挑的,只需要在後方掠陣指揮即可,所以他們是不是真的“武功蓋世”還真不能妄下定論,或許只是因為二人所取得的成績被過於神話了而已;


以上均為個人觀點,如有不同意見歡迎評論補充!


搞笑王者菌


過去打仗就是比力氣,在古代人高馬大誰打得贏,關羽身長九尺,就是沒有兩米,少說也是1.9以上的大個子,跟平常1.7或者1.6的小兵打當然不會吃虧,優勢很大,呂布身長一丈,這個絕對上兩米了,拿個方天畫戟跟個電線杆子一樣拴來拴去,誰能近身,而且身手還不凡,這就能理解為什麼關羽單挑呂布還是有點膽怯的,就張飛看不慣呂布,那是他膽子大,也是八尺身長,約1.84,三國裡沒有提到張遼多高,但我認為他肯定不是那種人高馬大那種,光憑力氣打仗的人,他應該算是有絕對武藝的,能讓呂布看上當八健將之首說明武藝高強,關羽也嘗誇他,此人忠義,對張飛還說武藝不在你我之下,說明張遼還是有兩把刷子的,總體來說在古代,要不就是憑力氣,要不就是憑武藝了,三國時期那麼早,大多數將領都是力氣大的,也不排除有點武藝的人,


蓋世太保995


以我多年的研究,終於破解其中奧秘。今天就將我的研究成果與諸君分享。

關公威猛,全靠馬快刀亮!

縱觀關公一生大小百餘戰,從未有使用弓箭的記載。可見關公不擅長、甚至不會使用弓箭。弓箭這東西,必須從小練習,日積月累,方能出神入化。古代習武,弓箭排在十八班兵器之首,學武必練弓箭。關公不會弓箭,可知他是半路出家、自學成材,沒有系統性學過武術。那他為什麼那麼厲害呢?主要靠馬快刀亮!

關公與人單挑,只有兩種情況,一種是速戰速決,不過兩三合,就將敵人斬於馬下。一種是大戰數十回合部分勝敗。

我們分析,關公特別善於觀察,善於利用物理光照反射的原理。特意製作了一把青龍偃月刀,這刀就像一面大鏡子,臨陣之時,關公把刀一揮,用刀面將陽關反射到敵人的臉上,就在敵人被強光照射,閉上眼睛的霎那,關公催馬疾馳,轉瞬之間衝到敵方面前,一刀收割人頭。可見學點物理,是多麼的重要!後來得到赤兔馬,更加如虎添翼。

關公用這一招頃刻之間,溫酒斬華雄,斬顏良誅文丑。神威無敵。

但是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這一招雖猛,也有缺陷,就是陰天不能使用,晚上也難發揮威力。所以關公極少夜戰,過五關斬六將不得已來了一次夜戰,也是在火把的掩護下進行的。至於陰天,關公往往與敵將大戰數十回合不分勝敗,比如戰黃忠、戰龐德、戰徐晃。可以說敗走麥城,很大原因就是南方陰雨天多呀!

真是成也物理學,敗也物理學。

張飛雄壯,全憑豹頭環眼!

張飛是屠戶出身,天天殺豬宰羊,自然練就一手解牛刀法,一身橫肉有千斤之力。這就是在勞動實踐中鍛煉出來的高強武藝,比那些花拳繡腿可厲害的多。但這不是關鍵。關鍵是張飛的長相,豹頭環眼。

嚇人不。

像豹子一樣的頭,燈籠一樣的眼睛,這玩意誰碰著都要嚇一跳,偏偏張飛還會獅子吼,動不動就吼上一嗓子,還喜歡夜戰。大家可以想象,黑漆漆的夜裡,突然蹦出來這麼個豹子頭,瞪著個吃人的眼睛,一身蠻力,已經嚇得魂飛魄散,冷不丁再聽他吼上一嗓子,登時就能嚇得背過氣去!

關張二人,皆世之虎將,有萬夫不當之勇。以上文字,純屬扯淡,只為一笑,諸君莫怪。


上將噯福斯


關羽賣棗,張飛殺豬,這是羅貫中給他倆找的工作,為的是和賣草鞋的大哥劉備拉近距離。而正史中並沒有記載兩人的職業,關羽是在老家運城犯了案子,逃命到了涿郡,是個在逃犯。張飛只說是涿郡本地人,職業未知,多半是個待業青年。

所以一個在逃犯,一個待業青年,兩人估計也沒機會拜師學藝。但奇怪的是這倆人卻在後來成為頂尖高手,人稱“萬人敵”,這是為何呢?我認為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和兩人的籍貫有關係。

為啥和籍貫有關係呢?現在說起能喝酒,我們首先想到的是內蒙、山東,說起能打架,想起的是東三省,可見地域對人的影響是很大的。

東漢末年也是這樣。關羽是幷州河東人,張飛是幽州涿郡人,曹植在《白馬篇》中就寫道

“白馬飾金羈,連翩西北馳。借問誰家子,幽並遊俠兒。 ”當時一說起幷州人和幽州人,第一印象就是能打。

因為幷州和幽州是中原王朝的邊郡,長期和北方遊牧民族相鄰,經常爆發戰爭,所以這個地方的人為了適應這種生活環境,自古就有習武強身的傳統,關羽張飛自不例外,而三國時期的許多猛將都出自這兩個地區。

出自幷州的有:呂布、張遼、徐晃、郭淮、郝昭、王凌等。出自幽州的有:趙雲、顏良、文丑、張郃、程普、公孫瓚等。

另外,關羽還是個在逃犯,估計是背了命案,沒有一些武藝能殺得了人?

二、和當時的社會風氣有關係。

兩漢時期漢人是尚武的,並不像現在娘炮當道。我們隨手翻開兩漢史籍,有個詞語出現頻率很高,那就是——遊俠(任俠)。

什麼是遊俠呢?遊俠指的是兩漢時期的一種普遍風氣和特殊群體,他們要麼憑藉家財幫助弱者,要麼憑藉武藝行俠仗義。東漢末年,遊俠之風盛行於社會各個階層。比如曹操、袁紹這樣的權貴,比如魯肅這樣的土豪,甚至像劉備這樣的落魄貴族,徐庶這樣的寒門子弟和甘寧這樣的江洋大盜也都是一身俠氣。

想遊俠,不會點武藝是不行的。魯肅這樣的土豪為了生存於亂世,還不忘每天“學擊劍騎射”,劉備雖然是個個體戶,但年輕的時候喜歡結交各路豪俠,自然也是一身俠氣。而劉備和關羽張飛二人的結識也是因為遊俠。

黃巾起義前,幽州商人張世平、蘇雙見劉備在涿郡是個人才,便向他投資了大筆金錢,劉備靠著這筆錢在涿郡招兵買馬,關羽張飛應該就是在這個時候應徵入伍的。劉備是善識人的,在入伍考核時一看就知道關羽和張飛就知道不是一般人,所以把兩人帶在身邊不離左右。“先主於鄉里合徒眾,而羽與張飛為之禦侮”。

三、和兩人的素質有關係

以上兩點都是客觀原因,兩人之所以厲害,還是和本人素質有很大關係。

1、底子好。關羽和張飛都是八尺男兒,力氣大,身板好,這是武藝高超的前提條件。

2、有膽識。關羽張飛的膽識過人,這是毫無疑問的。比如關羽斬顏良,敢一個人騎著馬拿著兵器就衝著顏良刺去。而張飛敢帶著二十人在當陽橋直面曹操的追兵,這種膽識有誰能比?

3、有歷練。關羽張飛早早就跟隨劉備在戰場上摸爬滾打,雖然之前敗多勝少,但畢竟是從死人堆裡爬出來的,積攢了豐富的實戰經驗,對兩人的成長是很好的歷練。


石頭說歷史


關羽、張飛功夫是不是頂尖的,這個倒不是很清楚,但是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關羽絕不是賣棗的,而張飛也絕不是殺豬的。至於他們到底是幹什麼的,請看在下細細分解。

1、關羽

關羽是個什麼出生,歷史上並沒有詳細的說明,根據《三國志》裡的記載,關羽是河東解人,亡命涿郡。這句話的意思關羽是河東人,“亡命涿郡”的意思是說他殺了人,最後逃到了涿郡。

也就是說關羽是因為殺了人,才跑到涿郡的,這說明關羽早年並不是什麼良善人家,不然也不會殺人跑路,所以他在涿郡賣棗可能是在跑路期間,找的一個掩護身份的職業。

2、張飛

張飛歷史上的記載說他是個“屠戶”出身,在這裡我想說的是,歷史上的“屠戶”這個詞,可不是說這個人是殺豬的,而是指這個人祖上出聲不是貴族,雖然家裡有錢,但也只能說他是個暴發戶。

在漢代對於一個人的來歷,是非常有講究的,祖上做官、有貴族身份的才能收到士族的尊重,而那些祖上或者自己連個貴族身份都沒有的人,就是我們今天所稱的暴發戶,再有錢士族也是看不上的。

這就是為什麼劉關張在桃園聚義的時候,為什麼要以劉備為尊,就是因為劉備是皇室後人,雖然是個編席子的,但是名分在那裡,這是一個正經的漢朝宗室,尊貴非常,自然在論大小的時候,就要讓劉備做老大了。


落下m


這裡是不請自來的守仁君

首先,咱們不能看演義行事。其次,就算是演義裡,也有幾點告訴我們張飛關羽絕對不是一般平民。

第一點就是張飛手裡的武器,丈八蛇矛,丈八蛇矛,你可以把他理解成一種槊的變種。

而槊,就不是一般人能玩的東西了,槊的造價十分昂貴,其工藝及其複雜,用一條一條的細柘木杆晾乾後粘成槊幹,然後用麻繩橫向纏繞,塗上生漆,裹上葛布。這道工序要持續數年,而且報廢率極高。他的造價一般小富人家玩不起。槊法也難練,沒有十幾年的工夫是成不了的。


可以說,張飛如果就是個殺豬的,他哪裡來的錢和精力去練得一手好槊法呢?

還有關羽,三國演義上說關羽用的是青龍偃月刀,青龍偃月刀不是沒有,但是那東西是練武打熬力氣用的,真的有八十多斤重,上不了戰場,而曹操送別關羽時賜給關羽錦袍,關羽是挑過來的,挑,是槊法之一。且青龍偃月刀能做的,槊也能做,青龍偃月刀做不了的,槊還能做,因此守仁君認為關羽用的也是槊。

從所以,守仁君認為,從演義的細節推測,關羽可能是河東豪門,最不濟也是個大地主老財。張飛家可能是涿郡的大商人。都是家裡有雄厚的財力,且家裡都有有遠見卓識的長輩,知道世道不好,變從小就培養關羽張飛的文武藝。

《三國志》裡說,關羽張飛是萬人敵。所謂萬人敵,那是兵法上用兵如神的存在,不是自己能砍一萬個人。


打仗靠的是士兵的素質,陣形,裝備,將軍的指揮和用兵能力,不是看你將軍個人武藝有多高。你武功再高,放一萬個人站那不動讓你砍,也能把你砍虛脫了。就算是衝鋒陷陣的猛將,他周圍也有一堆親兵保護,這堆親兵給他擋刀擋箭。將領個人武藝不需要多高,因此關羽張飛也是那種熟讀兵法之人。在古代,識字率低的可憐,一般屠豬賣酒,看門護院之人,能識字就不錯了,更別說接觸兵法了。

還有,將軍最重要的還是實戰經驗,要不然也就是紙上談兵。關羽張飛成名之前打了十幾年的仗,這大大小小的戰鬥經驗成為其日後成名的基礎。

還有,演義裡評價關羽張飛劉備最多的就是袁術。袁術評價他們屠豬賣酒,看門護院,織蓆販履不過分。連袁紹在他眼裡都只是個家奴,他可是根正苗紅的四世三公,在當時論地位恐怕也只有弘農楊氏能比一比。


守仁看劇


話說關羽,張飛是三國演義最能打的武將,和劉備成為拜把兄弟後,幫著兄弟提著傢伙就去打天下了。

看似豪情萬丈不過似乎有點不對勁。

後人對他們的功夫產生了懷疑?他們一個是買棗出身,一個是殺豬的,可是他們的武功都是哪裡學的?這麼能打的人早幹嘛去了?

後世對兩人武功的解釋也是十分的無理頭,可以說就是扯淡的,不過也十分有意思。

名著中有介紹張飛曾經是個殺豬的,我們都知道在古代殺豬,並沒有現代這麼的省時省力。

我們也都見過殺豬,殺豬並不是用刀砍而是捅進去的,所以刀的作用就相當是矛類似的兵器一樣。

殺完之後還要給豬剃毛,而想要很好的毛全部剔除,在當時就是給豬肚子充滿氣,可是古代的時候並沒有什麼機械或者工具,是可以打氣的。

所以張飛就是自己用嘴去吹,因此也給自己鍛鍊了強大的肺活量, 這給後來他在戰場上長時間的戰鬥,奠定了基礎。

張飛這個吧,好歹還是個體力活,不是一般人都能幹的。

關羽的就更扯淡了。

關羽當年就是在棗園摘棗的,可是棗樹一般都是比人高的。

古代的時候也並沒有現在什麼先進的摘棗的工具,所以就是自己拿著個棍子,然後吧棗子敲打下來。

當然如果為了快點完成工作的話,肯定就需要不停的快速敲打才行,因此在這個過程中,20多年關羽練就了非常持久的臂力和力量,因此在後面的戰場上關羽可以一戰群雄。

所以,就不用操心關羽和張飛的武藝是哪裡來的了。

人家本身出身不低,有人教授,後期再經過多次戰爭的洗禮,自然而然的就變得武藝高強,沒變強的都死了,你也不會知道他們的名字。


有書共讀


這麼說吧,07年還是08年的時候在上海滬東船廠碼頭上打包LNG船艙裡的腳手架,那時候需要現場整改一些腳手架,第一次到那裡的時候沒有推車換氧氣還有二氧化碳,手底下一個猛人,到換氣的倉庫,一個肩膀抗一個,氧氣瓶稍微輕一點,大概70公斤左右,二氧化碳瓶子就重了,大概要8 90公斤了,扛起來都沒顛簸過,一口氣走了大概有400多米不帶休息的…下班帶工人去吃飯的時候跟他聊過,他說他知道他力氣大,平時不敢打架,怕把別人打處個好歹來,曾經一個人在學校裡掀翻過四五個學生…這種人算是天生力氣大吧,神力算不上,但是手裡有武器,那就不一樣了,擱在古代怎麼著也能做百人,千人的頭頭了…


陶必東


作為三足鼎立蜀國的“五虎上將”之首:據史料記載,關羽關雲長是在街邊販賣紅棗的攤販。籍貫涿郡,早年因家鄉犯事逃離。與中山靖王之後劉玄德及以及屠戶糙人張翼德結識,並於桃園結成異姓兄弟。兵器為青龍偃月刀,史稱有八十二斤,與此同時,關於的坐騎赤兔也是馬中尚品,加之古時候民間都有習武的習慣。關羽的戰力位居“五虎上將”之首。

而張飛張翼德,出身大家富戶,史料記載張飛為屠戶。自幼生活無憂,再加之彪悍義氣,為日後成為“五虎上將”次之奠定基礎。史記張飛身長23尺(合現在1.85米),可謂人高馬大身強力壯。而平日裡殺豬原本就是與之搏鬥。可見體力與臂力勢必驚人。雖然手上兵器丈八蛇矛重量不如青龍偃月刀。但是長度卻達到了4米長,在那個騎兵為王的時代,如此長度的兵器,可謂佔盡優勢。

再說二人的武功為何如此了得,其實影視劇對二人的武藝描述有些誇張了。在那個精鐵尚為稀罕物的時代,用精鐵打造的青龍偃月刀和丈八蛇矛,加之兵器本身的大重量,只要幾個回合,敵方就有些招架不住了。再就是官場一無所有,甘願傾盡一切的心態,使得他們毫無牽絆的勇往直前(直白的說就是不怕死),最後就是經年累月戰役的經驗積累,使得二位武功精進。


棟哥曰


這個,我們得從三國演義,還有三國正史兩個方面來說。

先說三國演義的,在第一章桃園三結義裡面,劉備在看幽州太守劉焉,發的招募義兵的榜文,就長嘆了一口氣,張飛就在旁邊,長得就像電視劇裡面那樣,張飛自報家門,說自己有莊田,以賣酒屠豬為業,很喜歡結交天下的豪傑。

劉備也自報家門,說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後,但是有心無力,所以才會嘆氣,張飛說他有家財,可以招募兵勇,與劉備共舉大事,兩人就一同入店飲酒。

而這個時候,關羽也出現了,推著一輛車子,但不是棗車,他也叫酒保快去取酒來,他喝完要去從軍的,所以小說的關羽並不是賣棗的,而是想要從軍的人,劉備看到關羽長得不俗,就邀他一起喝酒。

關羽也自報家門了,說他是河東解良人,因為有豪強仗勢欺人,他就將這個豪強殺了,然後混跡江湖五六年了,是聽說這兒要招鄉勇破黃巾賊,所以就來這裡了,三人就在張飛家的桃園結義了。

又剛好中山大商張世平和蘇平送來了五十匹馬,金銀五百兩,還有鑌鐵一千斤,劉備就用這些打造了雌雄雙股劍,關羽打造了八十二斤的青龍偃月刀,而張飛是丈八蛇矛。

在三國演義小說的設定裡面,關羽和張飛都是武藝高強之人,這些是在他們在認識劉備之前就擁有的,雖然沒說他們拜師,但是他們是有武藝在身的,而且他們兩個都是豪傑,另外在征戰的過程中,他們武藝也是越來越高。

那我們在來看看三國正史,又是怎麼樣的,劉備師從盧植,與公孫瓚是同學,但是劉備並不喜歡讀書,而是喜歡結交天下豪傑,關羽並非是賣棗的,而是亡命之人,張飛也並非是屠戶,也是豪傑,兩個人就跟隨了劉備。

張飛與關羽都是萬人敵,是劉備的虎臣,但顯然不可能跟小說那樣厲害,兩軍交戰,也不可能是武將先單挑,他們確實是猛將,但不至於一個人能挑一群,也就是說武藝也沒有那麼厲害。

總的來說,諸葛亮那麼神機妙算,呂布天下第一,趙雲七進七出,關羽和張飛武藝高強,那都是羅貫中先生的小說之言,就是為了情節好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