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的阿斗是真的愚蠢嗎?

扈煬


劉備是一代梟雄,他的智力沒問題,而且他也不止一個兒子,阿斗如果智力有問題,那麼他可以選其他的,劉備即使再倒黴也不可能每個兒子都是弱智吧!而且諸葛亮主政蜀國八年,後面十幾年裡阿斗都是蜀國皇帝,這期間皇權日漸穩固,這肯定不是一個弱智能做到的!阿斗的弱智形象首先是因為諸葛亮的宣傳和操弄,因為諸葛亮要在蜀國專權就不能讓阿斗親政,防止阿斗親征的最現成藉口就是智力問題,而阿斗在投降了司馬家以後,為了自保又自我醜化,以至於出現此間樂不思蜀的笑話!

我覺得高曉松說的有道理,劉備集團本質上是一個類似於騎士團的組織,劉備作為這個騎士團大團長,是最高的領導人,但是並不具備那種直接指定自己孩子繼承帝位的資格和權力,他能搞白帝城託孤,就是因為他佔領蜀地以後,改造了他這個集團的結構,使得他本人的權力不斷擴張,這裡面突出的就是關羽被殺以及張飛的邊緣化,在歷史上的清洗應該是很多的,但是大家記住的就是關羽走麥城,其中馬超的被重用也是一個例子,馬超是一個無根的外人,他在這個集團內部是沒有班底的,馬超的實力基礎完全依賴於劉備,這樣劉備就有了很多隻能依附於他的勢力,這樣做的結果就是劉備本人能夠越過騎士團的管理機制,指定自己的孩子繼承皇位。但是這個改造應該是沒有徹底完成,以至於諸葛亮後面可以輕易的發動政變,將另外一個託孤大臣李嚴廢掉,他大權獨攬,成為了騎士團的最高領導!而在這種情況下,阿斗就必然成為一個弱智。


帝國曆史觀察者


三國時期的阿斗真的是那麼愚蠢嗎?



我認為阿斗一點都不愚蠢!為什麼呢?諸君如有興趣不妨聽我慢慢道來。

阿斗,名叫劉禪,字公嗣、升之。蜀漢孝懷皇帝,相傳是蜀漢昭烈皇帝劉備的甘夫人,夢仰吞北斗懷孕而生。

阿斗整整當了41年的蜀漢皇帝,就這一點就不能說是愚蠢,一個愚蠢的人能夠呆在皇位41年不倒嗎?一個愚蠢的人能夠看得懂奏摺嗎?

諸葛亮這樣是評價阿斗的:

“聖上天資仁敏,愛德下士,氣量甚大增修過於所望,無猜險之性。”

也許你會說這是諸葛亮偏愛自己的學生而捏造的矯枉之詞。那好,我們來看看孫盛是怎麼說的:

“劉禪闇弱,無猜險之性。禪雖庸主,實無桀、紂之酷,戰雖屢北,未有土崩之亂。縱於能君臣固守,背城借一,自可退次東鄙以思後圖。”

孫盛說劉禪實是沒有“桀、紂”這兩個昏君那麼殘酷墜落,而且失敗的時侯也沒有土崩瓦解那樣的慌亂出現。這難道是一個“

愚蠢”的人可以做得到的嗎?

那麼阿斗不愚蠢表現在哪些方面呢?


1、阿斗懂得明辨是非、愛憎分明。

當諸葛亮由於軍務操勞過度,病死於五丈原之時,曾經在諸葛亮手下當過丞相參軍的李邈立刻上書劉禪,數說諸葛亮種種罪狀,企圖乘機詆譭諸葛亮的名譽以及抄沒諸葛亮的家族。

從來很少發怒的阿斗閱表後大發雷霆,當即把李邈押入大牢並擇時斬殺。在劉禪的心目中,他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相父是容不得任何人無端毀謗的。



2、阿斗是心繫百姓才忍辱負重投降曹魏的。

當鄧艾從陰平暗中偷襲蜀中一舉成功之時,兵臨成都城下,另有魏帥鍾會擁數萬大軍扼守在劍閣。

此時姜維雖有屯兵十萬,可惜一時之間遠水救不了近火。於是諸葛亮之子諸葛瞻、孫子諸葛尚;張飛之子張遵;趙雲之子趙廣相繼戰死。

蜀中其實已經無力也無將可戰,這可以從阿斗的投降書裡看出:

“……斗絕一隅,千運犯冒,漸苒歷載,遂與京畿攸隔萬里。……”

斗絕一隅”,說明蜀漢經過多年的持續北伐,已經是枯木朽株、破銅爛鐵,根本經不起任何打擊。阿斗又寫道:

“輒敕群帥,投戈釋甲,官府帑藏,一無所毀。百姓布野,餘糧棲畝,以俟後來之蕙,全元元之命。伏惟大魏佈德施化。”


這裡的“全元元之命”就是保全所有百姓性命的意思。這說明阿斗到了生死的最後關頭首先考慮的是老百姓的生命安全,這不但是一個“愚蠢”之人所不能考慮到的,而且說明了阿斗“愛德下士”的聲譽並非浪得虛名。

3、阿斗在司馬昭面前裝傻成功安穩地度過晚年。

有一個歇後語叫做“司馬昭試探阿斗——樂不思蜀”。當司馬昭有心想試探阿斗是否有反叛之心時,阿斗的回答絕對是世界上最聰明的回答。

假如阿斗像他的手下大臣教導那樣,在司馬昭面前涕泗橫流地哀告,如何如何想念家園的話,阿斗肯定老命難保。

相反裝著傻乎乎的玩得不亦樂乎,什麼也不管的樣子,反倒使司馬昭看著他的傻相而百分百的放心了。司馬昭肯定在想,這麼傻了的人怎麼有可能造反呢?

阿斗的沒心沒肺之語反而使得阿斗安樂地度過了後半生。

4、劉禪投降鄧艾時沒有辱沒自己作為一個帝王的尊嚴。

古代帝王投降之時,往往要帶著棺材,捆綁雙手,口中銜玉,跪著行走到受降者面前。然而阿斗沒有跪著,而是乘著騾車直到鄧艾的面前。

請看《後主傳》中摘文:

“艾至城北,後主輿櫬面縛,詣軍壘門。艾解縛焚櫬,延請相見。”

這一點很偉大,盡然不怕死了。這一點被很多晉代王公所稱道。謂之“劉禪乘騾車詣艾,不具亡國之禮。”

總之我認為阿斗雖然有些懦弱,但是他的豁達大度、氣量如海、恢弘大氣,並不是一個“愚蠢”之人所能做到的,從某種理解角度上來說倒不如說他更像一個看淡名利、與世無爭的佛門子弟。

以上問題回答完畢。請大家提出不同意見。謝謝!


農夫看天下


劉備之妾甘夫人(昭烈皇后),曾經做夢其抬頭吞北斗而懷孕,故生劉禪後,起乳名阿斗。

阿斗如把其作為一個普通人來評價的話,他只是一個平庸的人,也就是咱們說的”俗人“,可能就是貪圖享樂,沒上進心,沒主見,但沒啥壞心眼,耳根子軟。以咱們現在來看,劉禪生活過於安逸,沒有顛沛流離,前有其父劉備庇佑,後有諸葛亮輔佐。

如果把阿斗當做一個君主來評價的話,顯然不合格。他沒有亡國之君夏桀、商紂的殘暴,但他是一個沒有血性、骨氣的君王,假如劉禪堅守待援,鄧艾孤軍深入,必定戰敗。當然。有些人會說,劉禪是最明智的人,早就看透蜀漢是不可能和曹魏相抗衡的,所以就任由蜀漢政權漂流。但我想說的是,寧可站著死,不能坐著亡,比起他的兒子劉諶,諸葛亮兒子諸葛瞻、孫子諸葛尚,他真的差遠了,不應該為他翻案。

最後說說阿斗的結局,無疑他是魏、蜀、吳三位亡國之君裡面最好的,於271年在洛陽去世,享年64歲。


LF莫失莫忘


三國時期的阿斗,即蜀漢後主劉禪,要用“愚蠢”來評價他,可能過於極端,不過他確實也不夠聰明,是一個沒有治世能力的享樂君王。

劉禪於公元223年劉備病逝後繼承蜀漢政權的皇位,習慣上稱其為後主劉禪,於公元263年,魏將鄧艾從陰平入,克綿竹,殺諸葛瞻父子,劉禪投降。蜀漢滅亡後,劉禪及一些蜀漢大臣被遷往洛陽居住,受封為安樂公,後在洛陽去世。享年64歲。諡號思公,西晉末年,劉淵起事之後,追諡劉禪為孝懷皇帝。



劉禪,小名阿斗,幼年時多遭難,幸得大將趙雲兩次相救,劉備定益州後入蜀,蜀漢建立後被立為太子。劉備病逝後,繼承皇位,但他卻沒能繼承父親劉備憂國憂民、光復漢室祖業、一統河山的偉大志向,也沒能遺傳到聚賢攬才的用人之道。在父親遺命之下,拜諸葛亮為相父,全權委託諸葛亮治理國家,自己缺毫無建樹,且貪圖享樂,政權的穩固全靠父親遺留的一幫肝膽相照的老臣維繫。


在原來跟隨劉備的一幫先朝老臣相繼離世後,劉禪再委託姜維治國,同時寵信宦官黃皓。姜維繼承諸葛亮之遺志,再次領兵閥魏,但卻心有餘而力不足,多次敗於魏軍。而且由於黃皓的專權,國力逐漸衰退,政治糜廢,掣肘於領兵在外的姜維,使得多失戰機,北伐失敗。後來姜維因怕黃皓的陰謀迫害,請辭鄉里種麥。

劉禪,雖無什麼政治及軍事能力,一副憨態,但畢竟在位四十二年,不能用“愚蠢”來形容他,畢竟他的智力還算正常,他的失敗在於他確實沒有什麼能力,也是趕鴨子上架,生於皇室家庭,被迫讓人用更好的標準來衡量他,來要求他!不過好在他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沒有經世治國之才,還能聽取父親遺命,重用諸葛亮、蔣琬、費禕、姜維等衷心輔助的老臣,維繫江山社稷在幾十年內相對穩定,失敗於寵信宦官黃皓,造成宦官專權亂政。




所以阿斗是“庸碌無為”的一個君主。


浩中一內


客觀地說,阿斗不算聰明,何況長坂坡大戰,有可能被震傷、顛壞了腦子 沒看到劉邦的兒子漢惠帝,因小時幾次被劉邦在危急關頭推下車,心理上嚴重怯弱萎靡,以至於影響當皇帝的作為?在姜維大軍還與敵人決戰時,自己卻偏聽偏心太監黃浩和巫婆,而且和文官私自投降,這不跟還沒離婚就改嫁一樣嗎?能說阿斗腦袋正常嗎?至於司馬炎跟劉禪對答的此間樂,不思蜀,民間或狗屁學者認為屬於劉禪韜略,照樣胡說八道。劉禪有那份心機,至於在做蜀國國主時,行為思想舉動漏洞百出?劉禪的智商頂多就是中人的資質。

看看劉禪宿奸大臣劉琰老婆,老婆被士兵用鞋底抽,執法朝臣卻把鞋底打臉非刑非具作為說辭,判劉琰腰斬,這實是用鞋打劉禪的臉,打滿朝廷大臣的臉,打蜀國的臉。劉禪能說是腦袋正常的韜略王者嗎?不該做的絕不能做,形成個人風格時,這時,該做的不做,他人才會有懷疑是韜略。劉禪呢?該做的不做,不該做的做了多少?狗屁韜略!就是個有點福報的二皇帝。


佳鯤傳媒


三國時期的劉禪真的很傻嗎?你是如何看待劉禪的,劉禪真的很傻嗎?劉禪字公子嗣,小名阿斗,是漢昭烈帝劉備和甘夫人長子,蜀漢第二任皇帝,在位長達四十一年。劉禪出生在動亂的年代,自幼多磨難,劉備兵敗當陽長坂坡時,幸虧趙雲於百萬曹軍中舍死相救,孫尚香欲把阿斗抱回東吳時,有時趙雲攔下。

劉備攻取益州後封劉禪為太子。彰武三年(223年),劉禪在成都稱帝,拜諸葛亮為相父,李嚴共同輔政,當年劉禪十七歲。

作為三國中實力最弱的一國之主,劉禪有自己的一套治國理念,雖說不一定完全正確,單從史書記載來分析,劉禪絕對不是電視上描述的那樣昏庸低能。

一說他庸 把好好的家業給敗出去,沒他老爹劉備打野的本事,只會坐享其成的主子。

二說他昏 劉備死後,剩下諸葛亮還有一幫老臣也就靠著最後的氣力維持蜀國的生命值。諸葛亮他還是忌憚和尊敬的,是隨他老爹打下江山的大恩人。可諸葛亮一死就像沒人管的孩子,“貪玩愛吃而且跟喂他糖的誰都自來熟”他爹看見後估計棺材板都壓不住了。

三說他智 也就是我們常評價劉禪的大智若愚,畢竟三國時期蜀國最弱,與其明著暗著抗爭不過還不如逆來順受也算是讓飽含戰爭之苦的百姓,多多修養身息吧。結局司馬昭對“安樂公”和蜀國百姓還不錯,後面他還活了8年之久。這也是後人評價他智慧的來由之一。

劉禪親小人遠賢臣,不善於朝政。劉禪生活中就是一個沒有大志向的人,只想幸福一生安度晚年,心中並沒有匡扶漢室的報復,因此劉備在死的時候也曾感嘆道:阿斗啊,你要是生在尋常百姓家,該是何等的快樂啊。劉禪稱帝后,除了支持諸葛亮和姜維北伐,並沒有很大的作為,也許他最大的心願就是維持蜀國現狀吧。

劉禪應該算是個普通的人,並不傻。換誰到了他的那個位置上,憑著蜀國那一點力量,恐怕都不行。作為三國中最弱的一方,劉禪能帶領蜀國走過41年的風風雨雨,避免了朝廷內部的矛盾爆發,可以說算得上是基本稱職。

而"樂不思蜀"卻也正是劉禪的大智慧體現。古往今來,投降的君王能夠得到善終典韋又有幾人?劉禪便是其中之一。話說吳國的那位不是也投降了嗎,總沒有人說吳國君主很笨之類吧,但到最後還不是慘死。


若愚若呆


是否愚蠢就得看是演義形象還是正史形象了,如果是演義形象,那不用說,蠢,蠢到家了,完全就是個弱智兒。估計是長坂坡叫劉備摔的時候,腦袋先著地了。不止蠢,還沒心沒肺,壓根沒拿他老爹玩命打下的江山當回事。

但如果是正史形象的話,老朽反而覺得他並不愚蠢。諸葛亮對他的評價是“天資仁敏、愛德下士”。劉禪也確實如諸葛亮評價的一樣,他統治蜀漢的近40年時間,尤其是獨自理政後共7次大赦天下,看得出是個仁慈的君主。也曾親自去調查河道情況,參與治水。對於犯錯的官員基本只貶不殺,當得起一個仁字。

在聰敏方面正史裡體現的不多,但有一個小故事倒是能顯露一些。蜀漢後期姜維向他建議殺掉宦官黃皓,他的答覆是:“那就是個小人,為禍有限,你何必跟他一般見識”?也就是說在劉禪心裡對臣子是有一杆秤的,他很清楚誰是什麼樣的人,只是不願意處理而已。

老朽這麼寫不代表就認可和推崇劉禪,只是說他並不蠢而已。作為君主他其實有致命的缺陷,就是沒有野心。這就是一個在亂世裡想過安穩日子的普通人,沒有他父親那種梟雄之姿。給他個完整的江山,也許他能與民生養,做個文景之君。讓他在亂世中縱橫捭闔,確實為難他了。

老朽能想到的就這麼多啦,原創不易,賞個贊再走唄?


奉天老朽


在民間劉禪被描繪成"扶不起來的阿斗"那樣的形象,但是我們都很清楚,諸葛亮死後,蜀國依然存在了幾十年,這不能不說是劉禪的功勞。

劉備駕崩後,劉禪繼位,劉


禪年僅十七歲。根據劉備遺詔,由丞相諸葛亮輔政,"事無鉅細,鹹決於亮"。同年,劉禪冊封張飛之女張氏為皇后,這無疑是相當精明的,..劉備和劉禪都知道,諸葛亮權勢滔天,此時一定要安撫好諸鶯亮,至於娶張飛的女兒,是為了穩定軍隊。

劉禪繼位那一年,蜀漢內部叛亂四起,諸葛亮南平反叛,北伐中原,劉禪皆全力支持。

我們來看看諸葛亮給劉禪的平價:朝廷(劉禪)年方十八天資仁政,賢德天下。毫無疑問,十八歲的劉禪是個智力正常,甚至遠超同齡人,並且勤政愛民的帝王。

諸葛亮死後,後來胡人來投,劉禪將胡人遷往廣都吳中腹地。又於羌胡連結。安撫朝政,劉禪從善如流,機謀.果斷。
有人說,劉禪敗光了劉備的家底,劉禪毫不反抗的亡了蜀漢。實際上,芻漢當時的實力,巳經比不上魏國了,失敗已經是必然的結局,只不過是早與晚的區別,所以劉禪選擇毫不抵抗的投降,不僅保全了自己的性命,更保全了很多人的性命。

劉禪投降後被送到了洛陽,那時司馬昭不僅給他封官,還送美女給劉禪,劉禪不能說過的不安逸。

劉禪拜訪司馬昭,在問是否思念蜀國的日子,劉禪直言樂不思蜀,即便手下的欲正偷偷教他說思念蜀國,他也毫無心機的將欲正出賣,看劉蟬的舉動真的是蠢得天可救藥,但其實是劉禪故意而為之。當時劉禪如杲真是不加思索的說他佷想念蜀國,那司馬昭會怎麼想,還不是當時就被司馬昭殺了,所以為了保命,劉裨故意裝出了毫無心機的樣孑,這樣才可混個不錯的小日子。

當然不能說劉禪所做的一切都是對的,他雖是帝王,確實能力有限。行帝王之事,確實有些捉襟見肘。但要說劉禪痴傻,那絕對是不公平的,須知劉備有四個兒子,卻大力培養劉禪,旦劉備看人的眼光是很準的。


手機用戶60429491149


通常我們說一個人愚蠢,是說一個人待人處事太笨拙。

但很顯然,能在正確的場合說出“此間樂不思蜀”,不外乎兩種可能。

第一種是劉禪智慧過人,明哲保身到了極處。

第二種就是劉禪胸無大志,只想過安逸的生活。

劉禪能在皇位上待上40年(223—263),肯定不是一個蠢蛋。可以說他胸無大志,但是他先後支持孔明和姜伯約北伐;可以說他親小人遠賢臣,但他的治理之下,蜀中百姓還不至於貧病疾苦。

歷史是有後人寫的,雖然很多人給劉禪扣上了無能、愚昧的標籤,但是他能在三國鼎立的時候保住了蜀中百姓40年的安定,我想首先他就是一個愛民的皇帝。

只是蜀中實在是實力不夠,而且劉禪後期重用黃皓等人,也確實做得有些不妥。

可能真的沒有什麼雄才大略吧,但我認為他絕對不是愚蠢。


曰十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