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儀被趕出紫禁城,張作霖為何勃然大怒?

rosedameiniu


末代皇帝溥儀被趕出北京紫禁城,東北奉系頭子張作霖大怒不已、破口大罵。

這不是因為老張比馮玉祥善良或者有感情,而是這一行為破壞了張作霖的戰略佈局和未來預期。

1924年10月23日,馮玉祥披堅執銳,帶領部隊,進駐北京。本來溥儀是有有待政策,允許永久居住故宮的,這是當時退位詔書發佈時袁世凱談好的。但是,馮玉祥卻荷槍實彈、武力威脅,限期以溥儀為代表的皇族離開北京。溥儀之後不得不去了天津,暫時逃避鋒芒。當然,馮玉祥這麼做的前提是先解除了吳佩孚的職務,監禁了總統曹錕,逮捕原財政總長王克敏和總統府收支處長李彥青等人,推翻了直系控制的北洋政府,授意當時的攝政內閣通過了《修正清室優待條件》,在制度範圍內趕走了他們口中的滿清餘孽。

9月,也就是溥儀被趕走的一個月前,第二次直奉戰爭如火如荼,大打出手,馮玉祥率領西北軍,擔任討逆軍”第三軍總司令,發兵古北口痛擊奉軍。事實上,馮玉祥這個舉動的原因很複雜,既有狂熱的民族主義影響,痛恨封建帝制,也有問鼎天下的野心,放手一搏。可惜,溥儀走後各個軍閥虎視眈眈,馮玉祥無法控制局面,只能以邀請孫中山北上為策略,暫時安撫局勢。湊巧的是,孫中山病情沉重,到了北京不久之後就去世了,這個爛攤子直到北伐戰爭之後才收拾停當。

馮玉祥倒直系的目標達到了,但是卻沒有完成預期的效果。自己信任的皖系軍閥段祺瑞與奉系張作霖聯合反對自己,導致馮玉祥的功勞一下子成為泡影。張作霖本來想利用這個名不副實的皇帝,向西經營蒙古,安撫東北局面,馮玉祥一下子讓這個計劃不可能了。當然,後世認為驅逐溥儀是剷除封建帝制復辟的禍根,並非沒有道理。但是,貿然不顧條例趕盡殺絕,卻也有一些違背契約不地道。

真實的歷史總是如此複雜曲折,瞬息萬變,弄潮兒縱橫捭闔,而不是所謂的為了什麼民族大義,或者看不慣什麼封建思想,或許這也正是歷史的魅力所在。

秦右史,原創通俗歷史,專注民間文化。


秦右史


張作霖一直充當著溥儀小朝廷保護神的角色。

雖然溥儀退位了,但備受皇恩的張作霖仍舊是晚清的堅定支持者。雖談不上覆闢封建統治,但優待皇室還是北洋的認知。張作霖一直是溥儀的保護神,不僅給溥儀經濟支持,溥儀大婚時,張作霖獻上巨禮,而且直皖戰爭期間,表示要控衛皇室。

但北京事變後,溥儀被馮玉祥驅逐出紫禁城,卻是張作霖萬般沒想到的。張作霖進京後,立馬安撫溥儀,並和莊士敦密談,願意恢復皇室特權,可是要小心謹慎,共和深入人心,不能給別人落下復辟封建專制的口舌。

可溥儀很快發現,張作霖只是給他口頭支票,並沒有實際行動,這就有了後來溥儀潛往日本大使館,並被利用。


五味社


溥儀被馮玉祥趕出紫禁城,有人說張作霖勃然大怒,因為老張對大清國那是死忠粉,也因為這個原因,所以奉軍後來打了馮玉祥,把老馮打得屁滾尿流。還曾有人云,張作霖打算搞個二次復辟,把大清國再招搖一回,名目可以叫“大清第三帝國”(之前張勳復辟了一回,就算是大清第二帝國)。

事實究竟如何呢?首先咱們來看溥儀被趕出紫禁城五年前,皇室曾收到一筆數額不小的款子,匯款人就是奉天那方面,也就是張作霖。

老張為什麼要給末代皇帝寄錢呢?因為他是東北王,而宣統雖然已退位,在東北的滿蒙人群中還有一定的號召力和影響力,老張搞定了皇室,對他稱霸東北,自然是大大的好處。

當然這件事很快被媒體所捕捉,天津的《華北每日郵電》報,立馬發了一篇文章,題目就叫:《另一場復辟是不是近在眼前?》

看了這種新聞標題,溥儀立馬就打了雞血,他曾說:“我從心底感到了歡喜,也理解了為何奉軍領袖對紫禁城那樣熱忱”。次年,老張又託人給溥儀進呈了兩棵東北人參。1920年,老張甚至還通告溥儀,說俺要“鞏衛皇室”。京中甚至傳聞張作霖要入紫禁城內給“聖上存候”,溥儀那幫人簡直要樂顛了,要在“通常品目以外,加上一口寶刀”,作為給老張的賞賜。

哈哈!但老張並沒有來見溥儀,人忙著呢!事實上,深諳政治的張作霖也不會逆歷史潮流,為無權無勢的落魄皇帝而丟了大好出路。

1922年,溥儀大婚之際,張作霖打了一萬大洋的紅包給溥儀。而兩年之後,便發生了馮玉祥把溥儀攆出紫禁城的事件。這個時候,老張確實擺出一副義憤填膺的派頭,就在這一年年底,他還曾約約小皇帝身邊的紅人莊士敦見面,而這一次溥儀送給老張兩樣禮物:一張溥儀簽名相片,一隻鑲滿鑽石的黃玉戒指。張作霖只收了相片,退回戒指,同時許諾將設法“協助皇上並拯救殘局”。

然無論如何,張作霖都不會真的幫溥儀復國,玩什麼第二次復辟,他曾公開發表聲明:“作霖以愛國為天職,凡有破壞我共和政體者,將挺身而擊之”。只要你不復闢,其實都是小問題。張作霖此後曾與溥儀見面,甚至磕了一個頭,喊一句“皇上好”。但縱然如此,老張還是不會支持搞復辟。所以最終溥儀還是潛往日本使館,最終走上了叛國之路。


司馬路的歷史會客廳


溥儀作為曾經的天下共主,張作霖作為後來的民國一哥,兩人交集不但很多,而且很好,張作霖對溥儀來說有感情,既有上輩子未報的恩情,又有現世的特殊關切!(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歷史三日談)


說張作霖與溥儀有交情,是因為張作霖雖然崛起於草莽之間,但身份轉變卻是在溥儀時期完成的,別人覺得帝制不好,皇帝壞,可張作霖不管,他只覺得溥儀對自己有知遇之恩,其他的都是扯蛋,這就是時代機緣巧合下的例外,縱使天下人都認為某個人不行,還是有人會念他的好。

雖然第二次直奉戰爭張作霖與馮玉祥一定程度上屬同盟關係,但他並不看好馮玉祥,不是不看好他的發展前景,主要是不看好馮玉祥的人品。

在張作霖看來:“這癟犢子看著是在行義舉,引得天下人為其擊鼓狂呼,實則內心陰狠歹毒,肯定是看上了故宮滿屋子的珍貴文物,以備不時之需!”


如果真要人搬家,能給兩個小時?就是普通人家,收拾下家當都不止兩天,更何況溥儀這樣的大戶人家,有人說孫殿英盜掘清東陵乾陵遺臭萬年,其實馮玉祥逐溥儀出宮這一招,比孫殿英有過之而無不及。

再說孫殿英盜掘的是死人的,死人是不會作惡的,馮玉祥搶的是活人的,溥儀還有他的影響力和價值存在,即使溥儀無心,肯定也有很多欲“挾天子以令諸侯”,你把他弄出故宮,好事的人拿他做文章,不是噁心她媽給噁心開門,噁心到家了嗎?

張作霖氣的是馮玉祥目光短淺,沒有政治頭腦,只會政治投機,看著精明實則傻缺,哪壺不開提哪壺,因此即使做為盟友,張作霖對於馮玉祥逐溥儀出宮,可以說也是氣憤不已。

無論從政治還是從文化瑰寶方面,溥儀都不能動,後來的歷史發展也證明,故宮文物由於缺少了象徵意義上的主人,被偷的偷,搶的搶,賣的賣;而溥儀則被日本人擄去東北。

張作霖之所以讓人敬佩,不僅僅在於此他身份的轉變,更在於他在處理事情上的政治眼光,這一點是隻會投機的馮玉祥不具備的!


歷史三日談


辛亥革命後,清皇室在袁世凱的威逼利誘下,宣佈退位。當然,在退位之前,清皇室代表也和袁世凱多次協商,爭取了許多優待條件。比如每年要支付400萬銀元,還有繼續住在紫禁城等等。

說白了,也就說紫禁城是清皇室的小朝廷,溥儀雖說退了位,身份也是國民,但他在紫禁城裡的日子,遠比一般國民要滋潤得多。

(溥儀舊照)

然而,溥儀平靜的生活還是受到了軍閥混戰的影響。

1924年10月,第二次直奉戰爭爆發,直係軍閥吳佩孚和奉系軍閥張作霖,為爭奪北京政權,在山海關正打得如火如荼。吳佩孚在百忙之中,抽調北洋軍保衛北京城。然而通過賄選成為大總統的曹錕卻認為吳佩孚是想監視他,也找藉口又把北洋軍調離北京城,支援山海關。

此時,早就和吳佩孚不睦的馮玉祥,暗中和奉系軍閥首領張作霖達成日後平分北京政權的約定後,發動倒戈政變,率軍直取北京,很快就圍困了總統府,並迅速布兵電話局、電報局和火車站,不毫不費力便控制了北京城,並將所在軍部改為國民軍。

馮玉祥不光囚禁了曹錕,還解散了國會及吳佩孚的兵權。

張作霖也違反不入關的約定,率奉軍攻打吳佩孚。吳佩孚大敗,只得退往湖北。

馮玉祥在接管北京政府後,立刻實現了第一次革命。

(馮玉祥舊照)

他撕毀了之前袁世凱和清皇室所籤的協議,重新修訂了一份新的協議,在協議中,他表示紫禁城的財產不能都歸溥儀所有,應該公私分明。然後,馮玉祥打著清除封建殘餘的口號,命令溥儀在兩小時內把他的私有財產及用品等,自行打包,搬出紫禁城。

正與直係軍閥殘餘兵力打得不可開交的張作霖,聽說溥儀被趕出紫禁城後,氣得大罵不止。那麼,為何張作霖對這件事這麼生氣呢?我認為有四個方面的原因。

一、張作霖覺得被馮玉祥利用了。

張作霖和馮玉祥本來是合作關係,並且張作霖的勢力遠比馮玉祥的要大,所以張作霖一直輕視馮玉祥,結果馮玉祥驅逐溥儀這麼大的事,居然都不和他商量,顯然是沒把他看在眼裡。再說,幹活的主要是張作霖,吃現成的卻是馮玉祥,所以張作霖不怒才怪。

二、馮玉祥私吞紫禁城財物。

馮玉祥只給溥儀兩小時打包時間,顯然不盡人情,也是擔心溥儀把一些值錢貨轉移,所以馮玉祥派兵把守紫禁城,為的就是把溥儀趕走後,好大撈一筆。

(張作霖舊照)

三、打破了張作霖的計劃。

雖說溥儀已經過了氣,但是在八旗中,他還是享有很高的威望,因此東三省那邊,不少滿蒙貴族都還唯溥儀為尊。張作霖為了能順利地奪取東北三省,也為了能得到滿蒙人心,一直與溥儀交好,多次解溥儀之危,很得溥儀信任。現在他放長線釣大魚的計劃,被馮玉祥搞砸了,他能不急眼嗎?

四、溥儀被趕後,會給別有用心的人制造機會。

溥儀繼續住在紫禁城,是和時人認為正統的北洋政權簽定的協議,也是國際社會上得到認可的協議。馮玉祥卻單方面撕毀協議,給社會上造成信任危機。特別是日本人已經佔領朝鮮,隨時都可以攻入東北,如果溥儀被日本人利用,再加上滿蒙八旗遺老們的支持,他張作霖在東北會是第一個受害者。

事實上,張作霖考慮確實有些道理,最後,溥儀果然在日本人的扶持下,在滿洲建立了偽滿洲國,做上了傀儡皇帝。當然溥儀此舉,給中國帶來的傷害是巨大的,不過,這已是後話了。

(參考史料:《中國通史》《我的前半生》)


張生全精彩歷史


宣統皇帝被驅逐出皇宮,並不是一個孤立的事件。事實上,溥儀被驅逐的這個事件本身,只是當時的軍閥混戰中的一個插曲而已。因此要搞清楚溥儀被驅逐,張作霖為何大怒,就要先搞清楚當時的歷史背景。

民國十三年九月(1924年9月 ),第二次直奉大戰爆發。這場大戰的主力,分別是奉系槓把子張作霖率領的十五萬奉軍和直系二當家吳佩孚率領的二十萬直軍。


正當直奉雙方陷入膠著之時,身為直系,卻總是想自立門戶的馮玉祥成為決定勝負的關鍵人物。那麼馮玉祥為什麼會有決定戰局的勝敗的能力呢?這還要追溯到兩年前,也就是第一次直奉大戰之後。

第一次直奉大戰後,直系槓把子曹錕因為當總統的問題跟直系的二當家吳佩孚起了矛盾。乘曹、吳相互懷疑對方這個時機,原本只是邊緣人物的馮玉祥對曹錕大獻殷勤,在曹錕當總統這件事上,馮玉祥忙前忙後,大肆張羅,贏得了曹錕的信任。因此在第二次直奉大戰前,馮玉祥已經成為直系中很重要的一號人物了。


身為直系二當家的吳佩孚跟馮玉祥一向都有矛盾,總想搞倒他。豈不料,馮玉祥也不是吃素的,他也在暗中策劃搞倒吳佩孚。在第二次直奉大戰前,馮玉祥為了搞倒吳佩孚,幹了三件事:

第一、拉攏同為直系邊緣人物的胡景翼和孫嶽一起反曹、吳二人;

第二、暗中聯合張作霖,企圖藉助奉系的力量推翻直系,並與奉系聯合控制北京;

第三、聯絡南方的孫中山,藉助國民黨的力量制約張作霖,並將自己和胡林翼、孫嶽的部隊改為國民聯軍;

完成了前期部署後,馮玉祥於第二次直奉大戰期間臨陣倒戈,在10月23日夜,在古北口放奉軍入關,並連夜殺回了北京,發動了“北京政變”,囚禁曹錕。




北京政變的消息傳到了前線,搞的吳佩孚很被動。他一面部署防線,嚴防奉系突破長城;一面部署兵力,準備回救北京。但是防守長城的直軍被奉軍擊潰,奉軍打進關內。回救北京的部隊也在天津被馮玉祥擊敗。最後奉軍和國民軍南北夾擊,將直軍在華北的十多萬主力全部消滅(主要是吳佩孚的嫡系部隊),曹錕被軟禁,吳佩孚隻身逃亡南方。

先後搞倒了曹錕和吳佩孚後,北京和天津都被國民軍佔領了。而當時張作霖還沒有進京,因此在張作霖進京之前,當時的北京政府就是馮玉祥一個人說了算的政府。

11月5日,也就是吳佩孚在天津兵敗後的第三天,馮玉祥就派人把溥儀給趕出了紫禁城。他為什麼要驅逐溥儀,按照官方的說法是馮玉祥一向追求革命,驅逐溥儀是為了完成辛亥革命沒有趕走皇帝的遺憾,剷除了封建帝制復辟的禍根。但是實際上,馮玉祥的動機沒有那麼簡單


首先,馮玉祥近水樓臺先得月,搶先霸佔了京城。他的實力弱,跟張作霖共同執政,他是吃虧的一方。所以他要乘張作霖沒有來之前,先發展自己的實力。他本身不是北洋元老,也不是小站系出身,他入主北京,京城哪個大佬會鳥他?於是馮玉祥進城之後就給自己改了一個形象:進城之前是軍閥馮玉祥,進城之後是革命者馮玉祥。用革命者的形象,拉攏別人對他的支持。

革命者,自然要激進一點。那麼幹什麼事是最激進的呢?自然是以掃滅封建殘餘的名義,將溥儀從紫禁城裡趕出去了。於是,溥儀就成了馮玉祥改頭換臉的犧牲品。

其次,馮玉祥驅逐溥儀,廢掉了之前袁世凱簽訂的優待條件,重新簽了一份。根據新擬定的合約書,紫禁城裡的所有資產要公私分開,不能全歸溥儀所有。屬於公的部分必須留下,屬於私的部分溥儀可以拿走。但是,分出公私只給了溥儀兩小時的時間。這對溥儀來說,實際上就是收拾幾件衣服,把最貴重,也比較好攜帶的文物帶走。比如著名的清明上河圖,這明顯就是公家財產,但是溥儀就帶走了,而且馮玉祥也沒有追究。

由此也看的出來,馮玉祥的目的很簡單,他給溥儀兩個小時的時間讓溥儀搬,溥儀也搬不了多少東西。最後紫禁城裡面那些值錢寶貝,大多數還是落到了馮玉祥手裡。

那麼馮玉祥到底有沒有搬呢?據當時在現場看熱鬧的曹汝霖回憶,應該是搬了!溥儀被驅逐後,國民軍趁機在紫禁城劫掠寶物,以軍用大卡車,運載而出,萬目睽睽,人所共見,無可掩飾。後來馮玉祥的心腹鹿鍾麟也說過,如果不是靠變賣紫禁城財寶,國民軍也撐不到後來的北伐戰爭。


因此,這便是張作霖聽說溥儀被驅逐後勃然大怒的一個主要原因。在張作霖的眼裡,姓馮的這廝藉著剷除封建餘孽的名義,明目張膽地偷東西,還他媽的揹著老子去搶!你搶完了,老子還能搶什麼?一直等到馮玉祥搶了大半個月後,張作霖才趕到北京,這個時候,張作霖就算想搶也下不去手了。大夥都看著呢,老張還是要臉的人。

另外,張作霖一直想利用溥儀,藉著討好溥儀以拉攏前清勳貴。之前張作霖在北京都是二把手,先後屈居於段祺瑞和曹錕之下。現在好不容易混成老大了,沒想到馮玉祥橫插一槓,壞了張作霖的好事。

那麼張作霖之前是如何討好溥儀的呢?這說來可就話長了。

袁世凱死後,張作霖一直就想當東北王。但是東北的滿蒙勢力很大,經常在東北搞一些獨立運動,背後還有日本人的支持,讓張作霖很苦惱。於是張作霖決定拉攏溥儀,藉助溥儀在滿蒙貴族中的號召力和影響力,為自己奪取整個東北造勢。



第一次是在民國八年,張作霖給溥儀的爸爸載灃匯了一筆鉅款,以資助溥儀的日常開銷。那時候正是紫禁城比較苦難的時期,開支全靠民國政府的施捨,或偷偷盜賣文物國寶度日。張作霖在這個時候資助溥儀,讓溥儀對他頓時起了好感。之後,張作霖又派自己的拜把兄弟張景惠再次進京巴結溥儀,又讓溥儀對他非常感激。當時甚至有傳聞,認為張作霖會支持溥儀在東北登基,讓張作霖在東北的滿蒙區域博得了很深的好感

第二次是在民國九年,由於段祺瑞和曹錕鬧掰了,直皖戰爭爆發。大戰爆發後,北京城外炮火連天,張作霖立刻派人入宮向溥儀通報了軍情,並且表示要保衛皇室,讓溥儀放心,有他在,沒人敢動皇室一根毛,此舉再次博得了小皇帝的好感。直、奉聯軍獲勝後,紫禁城內得知張作霖立刻要進京,立刻派出內務府大臣紹英前去迎候。當傳聞張作霖要入紫禁城內給溥儀請安時,整個紫禁城都為之歡騰了。溥儀的近親重臣們還特意到醇王府開了個小會,商量怎麼賞張作霖。但是由於業務繁忙,張作霖並沒有進宮見到溥儀,這讓精心預備的紫禁城大為絕望。

不過,張作霖雖然沒去。但是奉系的各大將領卻跟北京的前清的那些王公大臣們,也是打得火熱,他們常常在一起集會、打牌、吃飯。乃至醇王府的總管張文治還和奉系將領、張作霖的把兄弟張景惠結拜兄弟。奉系將領張景惠和張宗昌還被授以紫禁城騎馬的殊榮。

第三次是民國十二年,溥儀大婚,張作霖此時由於跟直系鬧掰了,去不了北京,但還是給溥儀送去了賀禮。作為感恩,第二年張作霖嫁女兒,溥儀也給張作霖送了兩份大禮包。當年的三月,張作霖大壽,溥儀又送了一份大禮,並命人在大紅禮單上寫道:

張總司令二月十二日生辰,宣統皇帝致贈:福壽條一件、壽畫一軸、滿意一柄、彩色瓷瓶一對、洋菸一匣、衣料四件

民國十四年,張作霖生日,溥儀再次送去了一份大禮,包括:無量壽佛一尊、三鑲玉滿意一柄、彩色九桃瓶一對、彩色雙象耳瓶一對、彩色小瓷盤一對、青玉大吉葫蘆小插屏一對、打簧洋鍾一對、洋菸一匣、紅雕漆圓盒一對、綺霞緞衣料八端。此外,溥儀還在一個星期後補送“萬古英風”匾額一面,並福壽字及古玩等多件。

由此可見,張作霖是在放長線,釣大魚。眼瞅著就要釣魚的時候了,馮玉祥居然把溥儀給趕走了。如果讓溥儀跑了,特別是跑到日本人那裡去了,日本人會不會扶持溥儀在東北搞點小動作?這是有可能的。因此,張作霖怎麼可能不惱火!

事後張作霖一面派人跟馮玉祥進行斡旋,撤走了駐紮醇王府外的國民軍。一面趕緊進京,找人跟溥儀疏通,表示馮玉祥乾的這事跟他沒關係,讓溥儀寬心。當他聽說溥儀溥儀潛往日本使館後,張作霖立馬找人跟溥儀搭線,前兩次都被拒絕了,張作霖並沒有放棄,仍然要求面見。最後溥儀答應了,兩人在天津曹園見了一面。當張作霖走到溥儀面前後,毫不猶豫的趴在地上就磕了一個響頭,畢恭畢敬的給溥儀行了一個大禮。

隨後張作霖大罵馮玉祥,說馮玉祥那廝是為了要拿宮中的寶藏,而他是十分留意維護國寶文物的,他不光把奉天的宮廷維護得極好,並且把北京的一套四庫全書也要弄去,博得了溥儀對他誇讚。最關鍵的,張作霖要搞清楚溥儀為什麼要潛入日本大使館,他最擔心溥儀被日本人利用了

於是張作霖話題一轉,對溥儀直言說:皇上你不該在我帶兵到了北京之後,還往日本使館裡跑,我是有滿足力氣維護你的。溥儀連忙解釋說:其時馮玉祥戎行還在,我實是不得已才進日本使館的。聽溥儀這麼一說,張作霖立刻接道:皇上要是願意,到咱奉天去。就住在宮廷裡,有我在,怎樣都行。溥儀最愛聽這話,因此在張作霖主持北洋政府期間,他跟日本人都沒有什麼實質性的接觸。



因此總的來說,張作霖並不是真的關心溥儀的死活,他只是害怕溥儀溜了,最怕溥儀被日本人利用,成為日本的棋子壞了他的大事。而他對馮玉祥驅逐溥儀這件事,惱火的原因主要有三點:

第一、馮玉祥和張作霖是合作關係,馮玉祥驅逐溥儀,應該跟他商量,而不是自己一個人偷偷的幹,這明顯就是瞧不起自己;

第二、張作霖在溥儀身上釣了很久,就是想利用溥儀。現在馮玉祥趕走溥儀,讓張作霖很沒面子,也讓他在溥儀面前很被動;

第三、把溥儀留在北京,是圈禁溥儀成本最低的辦法。現在溥儀跑了,再想把他請回去,圈在宮裡可就不容易了。後來日本關東軍為什麼能利用溥儀侵佔東北?還不是因為國民政府沒有限制溥儀的人身自由,給了日本人一個利用溥儀絕好的機會。

所以說,馮玉祥驅逐溥儀這事幹的很二。驅逐就驅逐唄,為什麼要放他走呢?您都以革命者自居了,幹嘛不革命到底?怕就怕以革命者自居,但實際上是在沽名釣譽。


Mer86


因為溥儀會來搶東北,滿清有個祖訓,就是關內如果守不住就退回東北,張作霖就想要把溥儀關在紫禁城圈養起來,如果他被放出來,回東北該怎麼辦,京城的王爺貝勒滿清遺老響應號召 跟溥儀一起來東北想要搶東北怎麼辦,這些滿清遺老雖然勢力不如以前,可財力不能小看,還有東北本身也有一些留守的滿人,響應溥儀號召怎麼辦。這不但威脅張作霖的統治,甚至威脅他的性命。

他的擔心最後成真了,溥儀帶著一批遺老來了東北,以及東北軍裡的一些滿族將領也裡應外合。溥儀 溥傑 善耆 熙恰 川島芳子,這些人和日本人同流合汙禍害東北。其中川島芳子更是參與了殺害張作霖的行動。


小羅絲~


辛亥革命一聲槍響,共和風暴遍佈全國,1912年隆裕太后頒佈了退位詔書,封建帝制結束。但清帝退位之前曾經和民國政府簽訂了“優待條例”,其中除了每年給銀子,保持皇帝的尊號以外,還有就是讓溥儀居住在紫禁城內,這樣紫禁城內在辛亥革命以後仍然還是封建帝制的天下。但1924年馮玉祥將軍發動“北京政變”以後,下令把清遜帝溥儀驅逐出宮。



當時“東北王”張作霖聽到這個消息以後非常生氣,並且馬上進行了斡旋,國民軍對醇王府的管制馬上放寬,等到張作霖進京以後,立刻便撤離了醇王府門前的國民軍隊,並且親自前往朝見溥儀。當時不少清朝的遺老遺少得知這個情況以後,還上書張作霖希望他能恢復“優待條例”,不過張作霖沒有答應。


張作霖為什麼願意“震怒”,並且覲見溥儀呢?因為他看中了溥儀的名號。溥儀雖然退位,但並不是一點用沒有,首先守舊的人,比如清朝的遺老遺少們就還看重宣統的名號,張作霖“震怒”一下,自己不會損失什麼,還能結好於他們。其二,宣統皇帝在滿蒙地區還有一定的號召力,張作霖這麼做無疑能夠得到這些地方人的好感。

不過,明眼人都知道張作霖雖然尊崇溥儀,最終還是為了自己考慮,他不過是為了利用溥儀而已,真要他出兵出錢那是不可能的,但

張作霖對於溥儀比別的軍閥要好多了,所以張作霖皇姑屯事變身亡以後,溥儀還派人送去了輓聯,也算是盡了自己的心思。


歷史十二郎


1924年11月,馮玉祥發動了北京政變,把溥儀等人趕出了紫禁城!不僅如此,還撕毀了北洋政府曾經承認的優待條件。這時候,張作霖剛剛和馮玉祥戰略配合,算是準盟友,但是張作霖聽到這個消息後卻是勃然大怒!而這又是為什麼呢?我覺得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馮玉祥威脅到了張作霖,而是張作霖和溥儀有私交,溥儀對張作霖還有用處!


馮玉祥的所作所為使張作霖感到威脅。

直奉大戰開始,張作霖和吳佩孚不相上下,正在僵持,然而這時候馮玉祥臨時倒戈,從背後捅了吳佩孚一刀,於是張作霖在這場戰鬥中大獲全勝!那麼,為什麼馮玉祥要臨時倒戈呢?大家想一下,他們都是軍閥,為的肯定是利益,那麼,馮玉祥的倒戈也一定和利益有關!原來,張作霖許諾馮玉祥,戰爭勝利後,奉軍不入關,新佔領的地盤都給你馮玉祥,於是馮玉祥臨時倒戈,使得吳佩孚大敗!


但是,亂世之中,這些許諾,尤其是軍閥之間的許諾在接下來的利益面前沒什麼約束力!馮玉祥在得到北京後,實力肯定不斷擴張,而他竟然還把溥儀趕出了紫禁城,這讓張作霖深感不安!畢竟,張作霖也在清朝做過官,而他又是個講義氣的人,對於清朝他可能沒什麼感情,但是突然這麼做,違背了當時北洋政府的初衷,這讓他難以接受!

還有一種說法,是說馮玉祥趕走溥儀,只給他兩個小時的時間,讓他收拾好私人物品,其餘的屬於國家。想一下,兩個小時能收拾啥?這就是變相的霸佔紫禁城,也就是說馮玉祥窺伺故宮寶物,張作霖知道了很生氣!

不僅因為張作霖和溥儀有私交,張作霖還考慮到後果。

早在1919年的時候,張作霖就通過各種辦法和溥儀取得聯繫,並且暗中相助。張作霖這麼做也是有目的的,當時,雖然溥儀已經不是真正的皇帝,大清朝也已經滅亡了,但是,即便如此,溥儀的影響力還是有的,他在那些清朝遺老遺少的心裡還是至高無上的!雖然不能夠像曹操一樣挾天子以令諸侯,但是至少能夠利用他給自己帶來不少好處!


張作霖和溥儀之間,一直禮尚往來,互相寄禮物。直皖戰爭期間,張作霖專門派人入宮,告訴溥儀讓他寬心。溥儀大婚時張作霖送來厚禮,張作霖嫁女兒溥儀也送來厚禮。凡此種種,張作霖越來越得到溥儀的好感和信任,就算是日後溥儀徹底失勢,住在天津時,張作霖依舊秘密會見溥儀!

除了和溥儀有私交的原因,張作霖還考慮到了後果,後來的發展也驗證了他的顧慮!張作霖雖然出身草莽,但是智商情商都很高,馮玉祥把溥儀趕出紫禁城,那溥儀以後去哪裡?以他的身份,如果被人利用,對於國家將會帶來什麼後果!所以張作霖聞訊大怒!

果不其然,後來溥儀在日本人的幫助下做了偽滿洲國的傀儡皇帝!


無筆史官


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受損失最大的是吳佩孚和曹琨,其次是張作霖,張作霖大怒完全在情理當中。


一,北京政變的背景分析

1,北京政變發生時,正處在第二次直奉戰爭時期,這時直奉兩軍都陷入持久的消耗戰,對雙方都不利。這時的直軍第三軍馮玉祥與援軍第2路司令胡景翼、北京警備司令孫嶽等密謀倒戈,與張作霖暗中聯繫,要求和平解決問題。

2,北洋系內部打成一團,南方也沒有消停。國民黨已經在廣東建立起穩固的革命政府,並且聯合蘇聯一起反對北洋軍閥。黃埔軍校的建立,新軍隊已經成型。

3,東方強大的鄰國日本,國內矛盾重重需要發動侵略戰爭轉移視線。尤其是華盛頓合約後,日本擴張受到壓制。在中國,北洋政府已經不能滿足日本的侵略胃口。

4,北方強大的鄰國蘇聯,從各國干預戰爭中走出來恢復了西伯利亞的統治,想要用“革命”名義繼續在華擴張勢力。


二,北京政變的影響。

北京政變表面上看,是軍閥內部的進步勢力,呼籲和平,請求各派成立聯合政府,這也是馮玉祥政變的公告開聲明。事實上,單從馮玉祥來看,目的恐怕沒那麼簡單。

1,馮玉祥需要名氣。

馮玉祥個人來看,在北京政變前,已經發動了多次倒戈和革命。但,這些革命大都以失敗告終。吳佩孚在護國運動時期,和馮玉祥都是旅長,而現在吳佩孚是僅次於曹琨的直系領袖,馮玉祥只是第三軍司令,這種際遇,主要在於馮玉祥沒有更深的後臺。

2,馮玉祥需要金錢。

大凡軍閥混戰,都需要大量軍費,清末民國以來的那些大企業,基本被李鴻章盛宣懷袁世凱等人私吞或者賣給外國,到吳佩孚馮玉祥這階段,基本就靠外國借款滿足軍費需求了。

馮玉祥看到了紫禁城裡面的金銀財寶,還看到了民國財政每年無償給清皇室的贍養費。這筆錢如果拿在手上,擴充軍力完全不在話下。

後來馮玉祥對東陵大盜孫殿英說,我革活人的命,你革死人的命,我們是革命兄弟。把搶錢說的這麼清新脫俗,也是沒誰了。

3,馮玉祥需要擴軍擴地盤。

馮玉祥呼籲和平的同時,把張作霖,孫中山,段祺瑞都請進北京,共商國是,表面上看是組織聯合政府,其實是渾水摸魚,暗度陳倉。

馮玉祥以為把革命的,不革命的,反革命的放到一起互相吵架自己就能漁翁得利,萬萬沒想到,這些人一開會,就決定先滅了馮玉祥。

北京政變後沒多久,馮玉祥就被趕走了!

但是那些錢,真帶了不少!

僅僅2年多以後,馮玉祥舉旗響應國民革命,在北方召集起40萬大軍,比當初直奉戰爭雙方軍隊總額還要多,馮玉祥成了最終的勝利者。


三,張作霖為什麼大怒?

1,張作霖感覺到自己被馮玉祥出賣,馮玉祥除了邀請張作霖,還邀請了段祺瑞和孫中山。張作霖坐擁20萬大軍,當然瞧不上北京的一個虛職了。

2,馮玉祥在故宮搜刮財寶的行為讓張作霖很眼紅。張作霖是土匪起家,最瞭解打家劫舍的道理。現在全中國最有錢的人家被馮玉祥打劫了,張作霖表示土匪白乾了。

3,馮玉祥驅逐溥儀,給張作霖造成了大麻煩。張作霖雖然是東北實力派,但是和日本比起來基本是土雞瓦狗,日本一旦得到溥儀,就可以把不安分的張作霖踢到一邊了。

今天的人觀察歷史,都是上帝視角,隨便一個正常智商的人都能看出馮玉祥的行為貽害無窮,可是馮玉祥自己,有選擇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