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辨別和應對孩子的心理創傷?

孫仁文


關於兒童早期創傷,美國國家兒童創傷壓力網(National Child Traumatic Stress Network)有詳細的資料介紹。

兒童早期創傷通常指的是0-6歲兒童的創傷經歷。目睹威脅到親人生命或人身安全的創傷事件也可能造成創傷。這對幼兒來說尤其嚴重,因為他們的安全感取決於他們的依戀對象。

創傷經歷可以引發強烈的情緒和身體反應,可以在事件發生後很長時間內持續存在。兒童可能會感到恐懼或無助。

一個兩歲的孩子,如果看到母親被暴力虐待這樣的創傷場景,會與5歲的孩子或者11歲的孩子在面臨相同場景時的解釋方式差異很大。孩子們可能會因為未能阻止可怕事件的發生或者沒有能力來改變結果而責備自己或者父母。

由於幼兒的大腦在迅速的發展,容易受到外界的傷害,所以經歷創傷事件的幼童會面臨更加顯著的風險。

童年早期創傷與大腦皮層減少的聯繫已經被闡明。這一區域負責大量複雜功能,包括:記憶、注意力、感性認知、思考、語言,和知覺。這些改變可能會影響IQ以及穩定情緒的能力,這些孩子更有可能變得容易害怕,感到不安全,或者是感覺不到被安全的保護。

幼童的生存與保護依靠於養育者——在身體和情緒兩方面。當創傷同時波及父母/養育者,孩子與這個人的關係可能會被強烈地撼動。如果缺乏可以信賴的父母/養育者來幫助他們穩定強烈的情感體驗,孩子們可能會經歷無法承受的壓力刺激,並且他們缺乏有效溝通自己感受和需求的能力。他們通常會出現一些養育者不明白的症狀,並且會表現出一些特點不明的的行為,成人可能不知道如何是合適的應對。

0-2歲暴露於創傷的幼兒可能:

  • 語言技巧表現不良
  • 表現出記憶問題
  • 過分的愛哭鬧
  • 食慾不好、體重過輕,或有消化問題

2-6歲暴露於創傷的兒童可能:

  • 難以集中注意力或在學校有學習困難
  • 出現學習障礙
  • 技能發展不良
  • 社交情景下容易出現不合宜舉動
  • 模仿虐待或創傷事件
  • 語言有虐待傾向
  • 不容易相信他人,難以結交朋友
  • 相信自己在創傷事件中應當受到指責
  • 缺乏自信
  • 肚子疼或頭疼


心理壹點靈


剛考過心理學二級的來回答一下問題。

就孩子來說和成年人最大的不同就是孩子受了心理創傷極容易泛化。意思就是遭到驚嚇會變得看什麼都害怕。被某一個穿制服的警察嚇過看到所有的警察都會害怕。

不但如此,越小的孩子受了心理創傷就越嚴重。越是語言無法表達受到的傷害,創傷就越重,而且是進入潛意識的,他長大後會特別怕某種東西或不能忍受某些場景,自己還不知道為什麼。

其實孩子受了心理創傷很好辨別。一個孩子應該大部分時間是平靜的,會有笑容,偶爾哭鬧。

如果孩子情緒突然大變,動不動就驚叫,哭鬧,沒為什麼事就哭鬧,突然不願意去某些地方,家長就需要注意了。還有就是睡夢中多次無故驚醒。

家長如果不能問出原因,可以溫柔滴對待孩子,耐心滴撫慰孩子,帶孩子出去玩玩。接納孩子的情緒。


亦君說書


剛剛回答了一個問題:長沙金地的6歲小女孩遭受親生母親的非人虐待,不敢告訴別人,怕遭到媽媽更加兇殘的毒打。女孩不管是在身體上,還是在心理上,都遭受到了嚴重的創傷。當然,這個案例比較特殊,身體上、心理上對孩子的創傷都非常明顯,還有一些對孩子心理的創傷不是那麼顯而易見,比如:當年幼的孩子想要索求父母的抱抱而得不到滿足哭鬧時,這時候的孩子心理也受到了傷害;當家裡有兩個孩子,倆孩子因為玩耍、爭搶玩具等哭鬧,父母的處理沒有滿足某一個孩子的需求時,這個孩子的心理也受到了傷害。


當我們知道了這些明顯的或者不明顯的,孩子心理上的傷害時,父母應該怎麼做呢?

  • 比如長沙金地的6歲小女孩,遭受親生母親的虐待毆打,這種顯性傷害對孩子的影響是不可逆轉的,親生父母的漠然和不關心,我們除了希望法律給予嚴懲之外,也希望心理專家能給予孩子和孩子的父母輔導,讓孩子漸漸癒合受傷的心靈,讓父母能悔悟自己的行為。


  • 對於隱性的心理傷害,孩子無法用語言表達或者不想用語言表達,如果父母不加以疏導,孩子的心裡就會揹負越來越沉重的壓力,情緒無法舒解。所以父母需要在日常的生活中注意對孩子說話的語氣,父母的一個眼神都可能對孩子造成傷害。當發現孩子表情不對,要及時反思自己的言行,給予孩子更多的關心,多跟孩子溝通,讓孩子感受到來自父母的關心和愛護。


成長為自己


如果 有以下情況就說明孩子受到了創傷:

1、忽然失去了自主大小便的能力,不會自己上廁所,說話能力下降;

2、做噩夢;

3、 在遊戲的過程中,孩子會反覆設計和創傷事件相關的情節;

4、 孩子在遊戲的過程中,還可能反覆表現出自己在創傷事件中經歷過的反應,比如躲起來等等;

5、忽然間對很多事都失去了興趣,玩耍的熱情也下降了;

6、感情表達木呆;

7、和父母或一些朋友疏遠了;

8、一旦聽到或看到和創傷事件相關的線索,孩子會長時間的情緒低落 。

怎麼應對呢?

1、多陪孩子游戲,在遊戲中發現孩子的問題,也可以療愈孩子的創傷。

2、 父母一定要持續關注孩子的情緒,給予孩子及時的情感支持 。

3、家長要先平穩自己的情緒,不要一再追問孩子創傷性事件 ,多用平穩的心態和愛陪伴孩子,父母的陪伴可以帶給孩子安全感

4、及時尋求專業人員的幫助。 及時帶孩子去專業的精神科醫院,尋求幫助。或者尋求心理諮詢師的幫助,通過藥物和心理治療兩個方面將對孩子的傷害減小到最低。


雜家董哥




孩子很多時候還不懂得表達,所以就算受傷了也不會告訴大人。所以大人很多時候要是太忙或者疏忽孩子,很多事情就不得知,錯過修復孩子創傷的最佳時期。

那麼大人應該如何做呢?

1.每天接孩子放學回來的時候,多觀察一下,孩子是開心還是情緒低落?和老師簡單交流一下有沒什麼特別的事發生?

2.多和孩子聊天,問他今天有沒什麼開心的事要和爸爸媽媽分享呀?或者有沒什麼不開心的事?

3.多問孩子,你喜歡xx老師嗎?要是不喜歡,多問為什麼?

4.問孩子,你有好朋友嗎?今天有認識新朋友嗎?有沒有和他分享什麼好玩的或者好吃的?

5.睡覺前設立一個秘密時刻。主動和孩子分享一個你的秘密,然後鼓勵孩子也分享一個他分秘密。

6.遇到孩子不同階段出現的小問題,用遊戲的方式和他巧妙化解。

7.注意保護孩子的自尊心。在平等對話的前提下,尊重孩子。


琉璃巧育兒


我想每一位作為家長的都會時時刻刻注意到孩子有沒有餓著,有沒有傷著,有沒有冷著。還有晚上睡覺,情況嚴重的孩子每天夜裡都做好幾次噩夢,大聲呼叫,需要父母安撫才能繼續入睡。白天的時候特別狂躁,經常發脾氣。這種有可能是白天和小朋友們玩了太恐怖的遊戲,我們要時刻提醒孩子不能這樣玩的!父母對有心理創傷的孩子,最應該做的就是充分的陪伴和傾聽。不要光說一些大道理或心靈雞湯,要讓孩子感到放心安心,鼓勵讓孩子把想說的都說出來,要讓孩子知道,不管發生了什麼事,爸媽都是愛你們的也要讓孩子知道你的愛!



爸媽寶貝一起成長


趕緊百度了“心理創傷”。定義為,超出一般常人經驗的事件。創傷,通常會讓人感到無能為力或是無助。創傷的發生都是突然的,無法抵抗的。

辨別就是要平時特別特別仔細觀察。

應對如果有條件還是選擇比較好的心理醫生。

多關注,多愛護。防患於未然。

願所有一切都只是,有驚,無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