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都是女真人,金人不留辮子而清人留大辮子,為什麼?

guiguke


誰說金人不留辮子……

宋代《三朝北盟會編》記載:“(女真人)男子辮髮垂後,耳飾金環,後顱留髮以色絲系之,富者以珠玉為飾。”

▲金代《文姬歸漢圖》中所描繪的金人頭型

女真人的這種辯發,是受當時契丹人的影響。(注:明代建州女真源自挹婁系的被元代稱為生女真的胡裡改人,與金代女真人不同)

▲壁畫中的契丹人形象

而且不要以為只有滿清有“剃髮令”

據《大金吊伐錄》卷三《樞密院告諭兩路指揮》記載,天會四年(1126,宋靖康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金人要求“黃河以內州府民人,……既歸本朝,宜同風俗,亦仰削去頭髮,短巾左衽,敢有違犯,即是猶懷舊國,當正典刑,不得錯失。”

建炎二年(1128,金天會六年)二月,宗澤《乞迴鑾疏》記載,“河東、河西不隨順番賊,雖強為剃頭辮髮,而自保山寨者,不知幾千萬人。” 次年二月,義軍將領馬擴應詔上書稱,“時方金人慾剃南民頂發,人人怨憤,日思南歸。”


至於建州女真和後金人一開始也不是大辮子,而是金錢鼠尾,即像老鼠尾巴,能穿過銅錢的那個孔。

後金跟金人辮子的主要區別是金人的辮子是複數,而後金的辮子是獨辮。


冷兵器研究所



(女真人)

滿族人和女真人根本就不是一種人。


據說,滿族的辮髮對應的信仰是在外戰死的戰士的靈魂會隨著金錢鼠尾辮子回到家鄉,這是一種信仰,而金國女真則沒有這種信仰。


清朝時期的髮型:



滿族人(通古斯人):


金國人(女真人):



俄羅斯境內的通古斯人(和印第安人很像):


明朝初期,生活在西伯利亞的通古斯人遭到哥薩克等民族的排擠,被迫南遷,被明朝收留,並把他們當成女真人的一個分枝(其實他們根本不是女真人,女真人早已經融合進了其他民族)。

而他們一邊親近蒙古人一邊策劃顛覆明朝,最後終於得逞,推翻了明朝,建立了清朝。

女真文字:

滿族文字:


常行居士


我認為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年代久遠移風易俗

女真族,別稱女貞與女直,源自3000多年前商周時期的肅慎,漢至晉時期稱挹婁,南北朝時期稱勿吉,隋至唐時期稱黑水靺鞨,靺鞨人在東北建立了渤海國。渤海國被契丹人消滅,其中的一支遼朝時期稱“女真” 基本形成民族形態的時期大約是在唐朝時。“女真”一名最早見於唐初。

11世紀向契丹稱臣。遼朝女真有生女真、熟女真之分。完顏綏可定居在按出虎水(今黑龍江省哈爾濱市東南阿什河)其子完顏石魯作酋長後征服了附近部落,成立了部落聯盟。石魯之子完顏烏古乃又合併了許多部落。1115年,完顏阿骨打統一女真各部,打敗了強大的遼國,建立金國。1234年,蒙古人又摧毀了金國。元朝政府在松花江下游和黑龍江設斡朵裡、胡裡改、桃溫、脫斡憐、孛苦江五萬戶府,管轄當地女真人和水達達。

女真在明朝初期分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東海女真三大部。後又按地域分為建州、長白、東海、扈倫四大部分。1615年,建州女真首領努爾哈赤在新賓縣二道河子畔的赫圖阿拉城稱汗建國,國號稱為“大金”,史稱後金。1635年皇太極改女真族為滿州族。1644年,滿族建立的清朝入主中原,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二個少數民族統一的王朝。

從1127年金人攻破汴梁“虜二聖”而去,到1644年清軍入關,中間500餘年的變遷,雖然都是女真部落,但是生活風俗和服飾髮飾肯定是有所變化。

二、外風傳入

古時候幾乎所有歐亞草原民族都有梳辮子不留全發的習俗,大家相互雜居共同生活,時間長了就逐漸接受了風俗,並且後來的滿人很好的接受的這種風俗。

三、角色要求

因為古代通訊不發達,軍隊管理不是很方便,尤其是遊牧民族經常無法區分平民與士兵,或者哪些士兵是哪支軍隊的,於是要求凡是從軍者均需“剃髮束絲”,而滿州人全民皆兵,所以都留有辮子,逐漸也就成為了民族的風俗。

然而實際上金人在影視劇中的作品是不正確的,因為金人也是有辮子的,女真人早期是牧豬民族,對豬尾巴有嚮往之情,於是留辮子,以象徵豬尾巴。而後來滿洲人剃頭是隻留下銅錢大一點,梳成一根小辮,將四周頭髮全部剃去,僅留頭頂中心的頭髮,其形狀一如金錢,而中心部分的頭髮,則被結辮下垂,形如鼠尾,這種樣式叫“金錢鼠尾”式。與金人豬尾巴一樣的辮子基本是沒有區別的,也就是說不管金人還是清人,女真人一直是有辮子的長得還差不多。《三朝北盟會編》卷二百一引楊汝翼《順昌破敵錄》:“(宋軍)但見禿頭辨發者,悉皆殲之”統樣從側面證實了金人梳辮子的事實。而從宗教信仰的角度講,女真人信奉薩滿教,薩滿教義萬物有靈,頭髮乃是接受天靈的,必須於頂部留一小撮髮辮以收靈氣。所以女真人從來都是頭上頂“金錢鼠尾”式髮飾,只不過金與清的稱呼不同。

那麼清宮劇裡那些大辮子又是怎麼回事呢?說到這,不得不先提一個人,這個人現在看來可能不能叫做漢奸,畢竟滿族也是五十六個民族中的一員了,但清軍入關的時候,這個人可是不折不扣的漢奸一位,這個人名字叫孫之獬(1591—1647),字龍拂,山東省淄川(今淄博市博山區白塔鎮大莊村)人,明天啟二年(1622年)舉進士,初為庶吉士,繼為翰林院檢討。後在崇禎朝因為支持魏忠賢當年編著《三朝要典》孫之獬竟然抱著《三朝要典》到太廟痛哭,要知道崇禎繼位後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整垮魏忠賢,崇禎怎麼可能能容忍他,最終被崇禎“削孫之獬籍”,罷官回鄉了。

後來清廷為了收攬人心,徵召他當了禮部侍郎,當滿清剛進北京時,清廷還允許明朝的降臣上朝時穿明朝的服飾,只是滿、漢大臣得分開站立,各站一班。可是這個孫之獬為討滿清歡心,有心“標異而示親”,一日上朝時他不但剃了發,留了辮,還改穿了滿族官吏的服裝。當大臣們步入朝堂站班時,他很自然地往滿族大臣的行列走,但滿族大臣怎麼可能容得下他,便將他逐出了班外。孫之獬自討沒趣之後,只好走回漢臣隊列,結果漢臣恨他過於逢迎諂媚,也是不讓他入列,徘徊於兩班之間的孫之獬進退不得,狼狽萬分。

此時多爾袞上朝看到這人立於中間,甚是奇怪,便詢問緣故,這孫之獬惱羞成怒,便上疏多爾袞,提出應下令讓漢人剃髮留辮。本來早就想徹底顯示已經征服了中原的多爾袞,便順勢採納了孫之獬這一提議,並於順治二年(公元1645年)六月間,下達了剃髮令。從此清軍所到之處,以10日為限,“文武軍民一律剃髮如滿族式樣,不從者治以軍法”。自此華夏上下“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全都變成了“金錢鼠尾”式。

那麼大辮子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呢,其實一直到雍正年間,對髮飾的要求還都是“金錢鼠尾”式。乾隆嘉慶年間放寬了民族政策才出現了牛尾鞭,留的面積擴大了,差不多一個掌心那麼大。嘉慶後至清末,才演化成了現在電視劇裡的只剃一半頭的髮型。所以說歷史題材的電視劇還是要辯證的看,從金到清,其實女真人一是有辮子的,而大辮子也是在最後的階段出現的。到了1912年清朝滅亡,大家都把辮子剪了,包括之前的女真人,也就是後來的滿洲人,現在的滿族人,都融入了中華民族大團結的大家庭裡來了。


倫語說歷史


女真族是一個民族。這個民族的人,起源很早,就不說了,說一下輝煌時期吧。最輝煌的時候就是在宋朝的時候,女真族人創立了金國,打仗非常猛,把契丹人創建的遼國都給滅了。

遼國滅了以後,金人的好日子也沒過多長時間。不管是當時的大宋抑或是金朝,誰都沒想到有個成吉思汗冒了出來。

成吉思汗是誰大家都知道吧?那是戰神一般的人物,出現後,什麼金人、宋人,都給收拾了。大宋和金朝也由此滅亡。

金朝滅亡後,女真族人也漸漸沒落下來。經過百餘年的發展,大部分的女真族人和漢人以及其他民族都慢慢的融合,只有黑龍江流域、松花江流域等一些散居的女真族人延續下來。

到了明初的時候,女真族基本上分為三部:“建州女真”、“海西女真”和“野人女真”,其中這清太祖-努爾哈赤,就是建州女真的首領。後來努爾哈赤創建了“後金”政權。

所以,很多人以為清朝是女真族人創建的,或者說是金朝的後續,大抵都是因為努爾哈赤這個人。但細究起來,努爾哈赤創建大清了嗎?沒有!他只是為清軍入關做了個鋪墊。

努爾哈赤死後,就把皇位傳給了自己第八個兒子皇太極,皇太極即位以後,改國號為“大清”,並說:我們國家有滿洲、哈達、烏喇、葉赫、輝發等名,一些不太瞭解事實情況的人稱呼我們為女真,女真之名實則和我國無關,以後我們就叫滿洲吧。(《清太宗實錄》有記載)自此以後,“滿洲”這個民族就固定下來並一直使用,直到現在,滿族人還將這一天看作是自己民族的誕生日,稱為“頒金節”。

由於早期的女真族和其他民族交織的比較深,故滿族創建時所說的族人,並非全是純正女真族人,還有一部分蒙古人和其他民族的人,所以嚴格來說,大清是滿族創建的,但卻是源於女真族。這看上去有些矛盾,但卻又不矛盾。

還有一說,努爾哈赤根本不是女真族人,而是為了鞏固政權,冒用女真族人,以便名正言順。政治家的那些手段,你們懂得。

再說說辮子的問題。上面說到了,辮子是滿族旗人的特色,既然滿族是大清創建的,那金朝的人為什麼要有辮子呢?


過客98441


金人也有辮子。

金人和滿人的差異在於金人是單一民族,滿人是融合民族,滿族是統一滿洲各民族之後以女真人為主體進行融合的,到了旗族時期,更是族內滿蒙漢藏回五族共融,和今天漢人作為主體民族的概念是差不多的。


紂王Jeff


漢族應該有女真人血統。女真海陵王,是個好色皇帝,只要他看上女人,不管是誰都要幹,不管是嫂子,還是大姨,還是侄女。漢族有一些也是幹嫂子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