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每天什麼時間最危險?

花逝戀夕


人們的血壓存在著波動性,而並非一成不變,它有著很明顯的晝夜節律,呈“雙峰一谷”的狀態,一般情況下,夜間睡眠時,血壓水平是較低的,就是血壓的“谷值”,而清晨甦醒時分,大約6點左右,人們開始活動,血壓也開始回升,此時血壓會開始緩慢上升,10點左右達到血壓的第一個高峰值,我們將其稱為“晨峰血壓”,這個階段對於健康人或高血壓患者來說都是存在的,只不過健康人的峰值再高也不會超過正常範圍,而高血壓患者的血壓卻有可能飆升到讓人心驚的地步;



近些年來的研究也證實了心源性猝死、心肌梗死、不穩定性心絞痛、腦卒中等心腦血管事件的發生和“晨峰血壓”密切相關,而且大數據也表明心腦血管事件確實比較容易發生在清晨,比如說清晨時分心臟病發作的風險就比其它時間高出40%以上;今日頭條——綜合內科張醫生

所以,對於高血壓患者來說,積極控制“晨峰血壓”是非常重要的,那麼,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1、清晨醒來後,繼續臥床片刻後緩慢起身,避免突然坐起;

2、清晨應避免劇烈的運動,這也是為什麼不建議高血壓患者晨起鍛鍊的原因;

3、清晨應避免情緒的劇烈波動,大悲大喜大怒等行為都會導致血壓失控;

4、平時儘量多吃蔬菜水果和粗糧,避免便秘的發生,因為過度用力會導致血壓急劇升高,而絕大多數人都習慣於清晨排便;

5、儘量選擇長效降壓藥,可以保持24小時的平穩血壓,另外,降壓藥物儘量於晨起時服用!

出以上內容之外,高血壓患者還要避免攝入過多的食鹽,並積極戒菸戒酒!


綜合內科張醫生


高血壓每天什麼時間最危險?針對這一問題,家庭醫生在線網特別邀請專家做了以下回答。

高血壓每天什麼時間最危險很難說,還是要看具體個人的血壓波動情況而定。一般來說,高血壓患者在血壓高峰值和血壓低谷值的時間點最危險。

什麼時間點可能是血壓高峰值?

對大多數人來說,清晨6—8點為第一個血壓高峰,到下午4—6點為第二個高峰,也是全天血壓最高的時間。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及腦卒中等心腦血管疾病多發於這個時間段。

什麼時間點可能是血壓低谷值?

中午12點至下午1點為第一個低谷,凌晨1—2點是第二個低谷,也是全天最低點。低血壓可發生跌倒傷害,可以導致全身器官供血不足,尤其是有心血管病變的患者。

除了峰值,波動的幅度也決定了危險度。正常人的血壓,在一天中也是處於波動狀態的。但如果血壓波動過大,對身體就非常不利。一些患者的收縮壓(高壓)甚至可在較短的時間內由220毫米汞柱降至110毫米汞柱,然後又急劇升高。這種波動幅度很大的血壓對患者的心、腦、腎等重要器官的影響也很大,常常會引發腦卒中、冠心病、腎功能衰竭等嚴重的併發症。

建議所有高血壓病人應該堅持每天在清晨,中午,下午,臨睡前測量血壓,能更好掌握血壓在一天中的最高值和最低值,從而預測血壓是否在全天24小時內均得到平穩控制,同時也能判斷出目前所選擇的降壓藥物是否能長效覆蓋24小時,為治療方案的調整提供重要的依據。


家庭醫生在線網


每天什麼時間點血壓最高,最危險這要從血壓的節律性說起:

人類在千萬年的進化過程中形成了自身的血壓節律。主要表現為夜低晝高。夜間交感神經張力下降,副交感神經張力增強,血壓降低;晝間情況則相反。正常人動態血壓波動曲線呈雙峰一谷的長柄杓形,血壓在2:00~3:00時處於最低谷,自凌晨覺醒後血壓急劇上升並於8:00-9:00達到峰值,白晝基本上處於相對較高水平,多數人有雙峰(08:00~09:00和16:00~18:00),18:00以後血壓呈緩慢下降趨勢。

晝夜血壓節律的喪失與心、腦、腎等靶器官的損害密切相關,某些惡性心腦血管事件,比如心梗、腦梗也和血壓節律密切相關,這些惡性事件尤其喜歡發生在清晨(早晨6-8點),於是清晨就成了名副其實的“魔鬼時間”。

一般來說,人醒來後在床上不活動血壓還是比較平穩的,伴隨著起床活動血壓會逐漸升高,如果這種升高過於高那麼就形成了“清晨高血壓”或者說“晨峰高血壓”。具體定義是:清晨(晨峰)高血壓是指清晨醒後1小時內、服藥前、早餐前的家庭血壓測量結果或動態血壓記錄起床後2小時或清晨起床6點~10點間的血壓。此時段如果家庭血壓測量平均值≥135/85mmHg和(或)診室測量血壓平均值≥140/90mmHg,則可診斷為清晨(晨峰)高血壓。

清晨(早晨6-8點)是猝死、心肌梗死和卒中等疾病的高發時段,清晨血壓升高是促發心腦血管事件的重要因素。目前提倡使用每日一次用藥即可控制24小時血壓的長效降壓藥物控制清晨血壓,對其檢測和評估可使用家庭血壓監測、24小時動態血壓以及診室血壓測量。關於長效藥物的使用時間也是一門學問,不同人不一樣,因人而異,有時候血壓控制不佳,並不一定需要調整藥物,只要調整一下用藥時間就可以解決問題。


張之瀛大夫


丁香醫生來回答這個問題。

一天當中,清晨是高血壓的「火山時刻」


血壓一般和人的情緒、狀態、飲食及時間有關。

即便是一個血壓正常的人,血壓水平也會隨著時間的變化而改變,這種規律可以簡單概括為:

  • 8:00~10:00:清晨起床後,血壓明顯上升,出現第一個高峰,然後下降;

  • 17:00~18:00:接近傍晚,血壓從低谷再次升至第二個高峰;

  • 2:00~3:00:

    夜間血壓降至最低,進入低谷,如此循環。

這種血壓波動範圍大約在 10%~20%,如果變化幅度過大,會對身體產生影響,尤其是高血壓人群,如果控制不好血壓,清晨可就真成「火山爆發」的時刻了。

因此,丁香醫生建議高血壓患者在清晨要尤其注意血壓控制。

比如,早上起床慢一點,活動量小一點,堅持用藥,不要隨意調整用藥或停藥,準確測量血壓等等,如果實在控制不好,記得及時和醫生商量,找到專業的解決辦法。

說好的一天之計在於晨,咱可別用來讓火山爆發呀……


丁香醫生


這個問題已被多次問及。“高血壓每天什麼時間最危險?”,當然應該是每天血壓波動幅度最大,或過高或過低(高血壓患者也是發生低血壓的高危人群)的時間最危險。由於每位高血壓患者的生活規律、作息時間不同,合併疾病不同,服用的降壓藥物不同(長效、短效,降壓強度),血壓異常的時段也盡不相同。比如睡眠呼吸暫停的患者夜間和清晨血壓升高,吃短效降壓藥的患者血壓會時高時低,還有體位性低血壓、餐後低血壓的患者也很危險。但清晨高血壓是比較普遍的現象,並且和心腦血管事件高發有關。

清晨高血壓是高血壓的一種表現形式。正常人清晨醒後血壓也會有一定程度的升高,但是高血壓患者清晨血壓升高過快或幅度過大,會增加發生心腦血管事件如腦卒中、心臟病的危險。清晨高血壓是指清晨血壓高於正常(家庭自測血壓或動態血壓≥135/85mmHg,診室血壓≥140/90mmHg)

清晨血壓是清晨醒後1小時內、服藥前、早餐前的家庭血壓測量結果或動態血壓記錄的起床後2小時或早晨6點到10點間的血壓。清晨時段是猝死、心肌梗死、腦卒中等高發時段,清晨高血壓與此有關,因此危險。清晨高血壓還與靶器官損害(左心室肥厚,頸動脈粥樣硬化,腎臟損害)有關。

血壓的晝夜節律有兩個峰值時段,分別是清晨6到10點、下午16點到20點。清晨是血壓峰值的第一時段。清晨人剛從睡夢中醒來,體內的自主神經系統也開始交接班。夜間是迷走神經為主,所以心率較慢,血壓較低;醒來後是交感神經興奮為主,兒茶酚胺、腎上腺素水平也升高(可以增加心率、收縮血管),因此心率增快,血壓升高(有人醒來時會感覺心跳快)。加上體內的一些激素水平也在清晨升高。這些改變原本是為人體開始一天的活動做準備的,但對於高血壓患者,會導致這個時段血壓明顯升高。

服降壓藥的患者出現清晨高血壓提示一個問題,就是我們吃的降壓藥不足以維持24小時降壓療效

。吃短效降壓藥時,降壓效果來得快,去得也快,這樣血壓就會上下波動,對血管損害很大,血壓突然過度升高時就會有危險。所以建議高血壓患者服用長效降壓藥(必要時調整服藥時間),降壓療效要能夠覆蓋24小時,使血壓保持平穩降低。還要注意避免可能導致血壓劇烈波動的各種因素,包括生活方式各個方面。

清晨高血壓還要注意檢查治療夜間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徵

高血壓患者血壓過低時也是危險。高血壓患者也是容易發生低血壓的人群。由於動脈硬化,血管的舒縮調節功能不好,改變體位時容易出現體位性低血壓;進餐後,由於胃腸道血流量增加、腸道激素分泌等原因可以引起餐後低血壓。低血壓可以發生跌倒傷害,可以導致心、腦、腎等重要臟器供血不足,在冠心病、頸動脈狹窄、腎動脈狹窄的患者更是危險。體位性低血壓常發生於體位改變或久站、行走時,餐後低血壓最常見於早餐後30分鐘到2小時內、以及午餐後

的時段。


心血管內科侯曉平


我國是一個高血壓大國,我國高血壓患者人數已突破3.5 億,也就是說每3名成人中就有1 人是高血壓患者。高血壓患者注意以下“危險時間”是很有必要的:

1、早晨的6~9點鐘

因為早晨患者起床後交感神經處於興奮狀態,心跳加快導致血壓升高;此外,由於整夜沒有喝水,致使血液濃縮、黏滯性增強,因此易發生缺血性腦中風(即腦血栓),動脈粥樣斑塊也更容易破裂,導致心梗、腦出血。這個時間段發病的高血壓患者在醫院ICU、急診科見得最多,因此將每年的6月10日定為“清晨高血壓日”。

所以,晚上睡覺前,適當喝些水、豆漿或牛奶等,並堅持做到晨起一杯水。同時建議在早晨醒來以後不要立即起床,要先活動四肢、翻身、坐起來下肢下垂,5分鐘後再起床。另外就是,要避免晨練。

2、氣溫急劇變化時

每當寒流過境之時,便是腦出血多發之日。因為遇到寒冷刺激時,交感神經異常興奮,體內腎上腺素分泌增多,促使血管收縮,引起血壓明顯升高,這就是引起腦出血的原因所在。醫院門診高血壓病患者數在冬季明顯高於夏季。

所以,在冬春季氣溫突變時,高血壓患者尤應做好防寒保暖工作。

3、每個月月中

即農曆十五前後。月球具有吸引力,如同對海水引起潮汐一樣,對人體的血液也起作用。農曆十五前後,人體血管內外的壓強差別增大,易導致腦血管意外。

所以,每個月月中,高血壓患者特別要注意情緒的控制和藥物的調節。

4、星期一

一是心腦血管病患者經過了輕鬆的週末之後,馬上又面臨緊張、忙碌的壓力工作環境,因一時難以適應,誘發心腦血管病的急性發作;二是週末時,飲食油膩太重,飲酒、吸菸過量,致使血壓升高,造成心腦血管事件;三是週末時玩得開心,心腦血管發病前的微弱症狀往往被忽視。

關於高血壓的預防、治療等科普知識此回答就不再展開闡述。關注“藥物諮詢師軍”頭條號,更多健康問答輕鬆看!


藥物諮詢師軍


高血壓是指以體循環動脈血壓收縮壓就是俗稱高壓或舒張壓俗稱低壓增高為主要特徵,可伴有心、腦、腎等器官的功能或器質性損害的臨床綜合徵。高血壓是最常見的慢性病,也是心腦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險因素。人體正常血壓值<120/80mmHg,≥140/90mmHg為高血壓,具體血壓高低分級參考看(圖一)

(圖一)血壓水平高低分級

提醒大家一下,如果發現血壓高於正常值,則需要一個反覆測量和監測的過程,如果確定是患有高血壓,那麼就需要進行一次全面的體檢,確定病因並諮詢專業醫生施以治療。

如果確診為高血壓,掌握血壓波動規律對於治療高血壓是非常有幫助的。人的血壓在一天24小時內的波動是有規律的,根據臨床實踐所取得的經驗以及24小時動態血壓監測實驗結果,無論是正常人,還是高血壓患者,晝夜血壓都呈“雙峰一谷”的規律變化,在24小時內,血壓的變化是有一定規律的,我們稱這個變化為血壓的晝夜節律性變化。健康人血壓晝夜節律性變化呈“雙峰一谷”,即上午8~9點、下午4~6點為高峰,凌晨2~3點為低谷。

(圖二)血壓波動曲線圖

解血壓變化的規律,可以指導我們的用藥,如對於比F出現血壓高峰的高血壓患者來說,我們可以在早上起床之後吃降壓藥,等到了8~9點,剛好藥物起效了,這樣可以避免血壓的波動,對保護我們的心、腦腎等器官均有好處。當然具體用藥也需要結合自己實際情況和專業醫生一起制定。

高血壓用藥同時也要調整飲食、適當增加運動,保持好的心態,這對於控制血壓都是非常有意義的。

飲食調整:

1控制熱能,控制主食及脂肪攝入量,儘量少吃或不吃糖果點心、甜飲料、油炸食品等高熱能食品。

2減少烹調用鹽量,儘量少吃醬菜等鹽醃類食品。

3少吃肥肉及各種動物性油脂,控制動物腦子、魚籽等高膽固醇食物。食用油儘量選用豆油、花生油、葵花子油等植物油。

4多吃一些蔬菜、水果,尤其是深色蔬菜。

5適當增加海產品攝入,如海帶、紫菜、海產魚類等。

運動調整:

1散步

  各種高血壓者均可採用。作較長時間的步行後,舒張壓可明顯下降,症狀也可隨之改善。散步可在早晨、黃昏或臨睡前進行,時間一般為15-50分鐘,每天一二次,速度可按每人身體狀況而定。到戶外空氣新鮮的地方去散步,對防治高血壓是簡單易行的運動方法。

2慢跑或長跑

  慢跑和長跑的運動量比散步大,適用於輕症患者。高血壓患者慢跑時的最高心率每分鐘可達120-136次,長期堅持鍛鍊,可使血壓平穩下降,脈搏平穩,消化功能增強,症狀減輕。跑步時間可由少逐漸增多,以15-30分鐘為宜。速度要慢,不要快跑。患有冠心病則不宜長跑,以免發生意外。


作者簡介: 張丹 王興國老師科普寫作培訓班第一期學員

吉林延邊大學中醫學專科學歷,遼寧中醫大學中醫學本科學歷

國家一級健康管理師、國家一級公共營養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高級育嬰師

大連市營養學會理事、大連市國際醫學交流會理事、大連電臺106.7頻道兒童營養嘉賓

遼寧省職業技能培訓學校營養系專家顧問、大連市工人大學營養師特約培訓講師、大連市婦聯特約育嬰師培訓講師。


營養百事通


每日上午6:00~10:00最危險。

大部分人血壓從早晨6:00開始逐漸升高,到10:00左右出現一個高峰,然後逐漸平穩下降,中午的血壓相對較低,醫學上把這種清晨血壓急劇上升的現象稱作晨峰血壓。從14:00開始,血壓再次逐漸升高,到16:00-18:00再次出現高峰(次高峰),然後緩慢下降;到凌晨0:00-2:00 血壓達低谷,此後略有回升,並維持到6:00開始第二天的循環。全天的血壓表現為雙峰一谷的長柄勺型曲線,所以稱勺型血壓。

越來越多的臨床研究證實清晨血壓與心血管事件之間存在密切關係。研究發現,心絞痛、心肌梗死、心臟性猝死、腦血管意外等心血管事件的高發時間段為每日上午6:00~10:00,發生頻度佔全天的35%~40%左右,血壓的晨峰現象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


李青大夫


高血壓是一個常見病、多發病,而且是一個最讓大家關注的慢性病,正如提問者說的那樣,清晨,確實是高血壓的一個危險時刻,但是大家知道為什麼高血壓在清晨很危險嗎?


一.清晨交感神經張力突然升高

清晨交感神經開始活躍的開始,也是迷走神經和交感神經“交接班”時段,人的交感神經活動突然增強,而交感神經張力升高,往往會帶來心腦血管疾病的高發,尤其是合併高血壓的患者。

二、清晨氣溫仍然較低

高血壓也好,心腦血管疾病也好,氣溫變化,尤其是低氣溫,往往是一個很大的誘因之一,而清晨往往是氣溫較低的時候,而且我們起床後室內室外的活動,也是一個由高溫到低溫變化的時刻,所以,也是危險的因素之一。

三、高血壓波峰大多數在清晨

高血壓有波峰,夜間睡眠時大多數為全天最低時段,而清晨是血壓驟然上升最為迅速的時間,而這段時間也是血壓較高的時段之一,陡然上升的血壓亦是誘發心臟病發病的原因之一。

四、清晨的降壓藥物幾乎要代謝完畢

服藥多於白天進行,而多數藥物代謝的峰值多於清晨時最低,降壓藥也不例外。而晨起藥物在低谷的時候,再合併其他危險因素,那麼高血壓的危險性就大大增加了。


所以,清晨是高血壓的危險時刻是有道理的,但不是所有的人都是這樣的特點,只要我們控制好血壓,那麼所有的時間都是我們的安全時刻,為什麼不這樣呢?


心健康


一天中高血壓的危險時刻有2個:上午6-10點、晚餐之後

第一個危險時刻——上午6-10點

  臨床統計發現,在早晨6-10點這個時間段,腦卒中的發生風險是其他時段的3倍,心血管死亡風險增加70%。血壓晨峰通常以動態血壓為基礎計算,一般採用覺醒後2小時內的血壓平均值減去夜間睡眠時的血壓最低值,如果≥35 mmHg即為晨峰血壓增高。

  控制好清晨血壓,是防治心肌梗死、腦卒中發作的重要一環。對絕大多數患者來說,清晨血壓是管控全天24小時血壓的風向標,通過監測清晨服藥前血壓,可以很好地判斷患者的降壓治療方案是否能夠真正控制24小時血壓。因此,早晨這段時間,要注意按醫生指導按時服藥,控制好清晨血壓。

第二個危險時刻——晚餐之後

  很多人每天晚餐吃的都不準確,比如吃得太晚、太豐盛、太飽都會使身體受損。

  人在吃東西時血糖、膽固醇含量會升高、血流量也會減慢,研究顯示,晚餐後至少1小時再睡可以減少約2/3的中風風險,每多等20分鐘,中風風險再降10%。如果保證吃飯時間與睡覺間隔60~70分鐘以上,中風幾率可降低66%。

  吃得太豐盛、太飽,加上菸酒應酬,會導致血液的黏稠度增高,局部血流緩慢,容易集聚而形成血栓,加之飽餐後血壓容易波動,對本已受到損傷的血管造成不良影響。

除了每天的這兩個時刻,還有一些行為會引起危險,也應引起重視:

1、氣溫突變時

血管會熱脹冷縮,這就導致高血壓患者冬季血壓會升高,因此冬季要做好防寒保暖。同樣,如果氣溫驟然上升,外周血管擴張,會使心腦供血減少,會增加缺血性意外事件的發生。

2、用力排便時

老年人年紀大,胃腸蠕動功能差,是便秘的高發人群,便秘時大力排便,腹壓升高,進一步增加了高血壓患者的血壓水平,這增加了原有高血壓、心臟病等心腦血管疾病的老年人的危險。

3、停用降壓藥時

臨床上經常看到一些患者經過一段時間治療,血壓恢復正常後擅自停用降壓藥導致心腦血管意外事件發生的案例;也

有些患者在突然停藥後會發生出汗、頭痛、失眠、臉部潮紅和血壓回升的症狀,甚至血壓比治療前還高很多,這是“ 停藥反跳”現象,非常危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